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846阅读:2993来源:国知局
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防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防护密闭门需要安装至墙体上,墙体围绕成一个防护区,墙体外部为非防护区,墙体上预先留有洞口,洞口内壁两侧安装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两侧的墙肢过长时,由于墙肢强度不够,需要在较长的墙肢上设置一个朝向防护区的门边暗柱。

参考图2,当防护门位于汽车坡道、楼梯等直接承受冲击波荷载的位置处,需要在墙肢的外侧设有迎向冲击波方向的防冲击波块,防冲击波块位于非防护区一侧,用于保护人防门不受破坏。

参考图3,若当防护密闭门设置需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情况时,常规做法是在墙肢朝向防护区一侧上设有防冲击波块,同时在墙肢朝向防护区一侧设有门边暗柱,该种结合方式固然达到了效果,但是在施工时,墙肢内外结合,钢筋的绑扎较为不便,施工上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其具有节省钢筋用量且便于钢筋绑扎及施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包括墙体,墙体围绕形成密闭的防护区,墙体外部为非防护区,所述墙体上设有供防护密闭门安装的洞口,所述墙体沿洞口两侧分为长墙肢和短墙肢,所述长墙肢朝向非防护区一侧设有正面迎向冲击波的防冲击波垛,防冲击波垛外突设置且与洞口相距大于等于300mm,防冲击波垛与墙肢一体设置形成门边加强柱。

如此设置,短墙肢靠近侧边的墙肢较近,能依赖侧板墙肢提升支撑强度,长墙肢一侧具有朝外的防冲击波垛,既可承受防护密闭门及临空墙传来的荷载又可以兼做防冲击波垛,保护防密门不受破坏,该种结构节省钢筋用量,且便于钢筋绑扎及施工,一举两得。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冲击波垛朝向冲击波方向一侧设有引导面,引导面呈外倾设置。

如此设置,引导面对冲击波引流至外侧,避免长期直接作用至防冲击波垛上对防冲击波垛造成破坏,提高防冲击波垛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引导面外倾的角度为45度。

如此设置,引导面为45度最为合适,起到的导流效果较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墙肢内设有沿自身长边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防冲击波垛与墙肢贯穿连接有与第一钢筋绑扎的第二钢筋,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垂直设置。

如此设置,第二钢筋固定至墙肢内的第一钢筋上,加强了防冲击波垛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钢筋靠近引导面一侧设有与引导面适配的第一斜钢筋,靠近引导面一侧的第二钢筋背向第一斜钢筋一侧设有第二斜钢筋,第二斜钢筋支撑至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节点处,第一斜钢筋和第二斜钢筋均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绑扎固定。

如此设置,在防冲击波垛内部增加了对引导面进行斜向支撑的第一斜钢筋和第二斜钢筋,冲击波主要作用至引导面上,斜钢筋对引导面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斜钢筋与第一斜钢筋垂直设置。

如此设置,第二斜钢筋与第一斜钢筋相互垂直,第二斜钢筋与冲击波方向垂直,对斜导面支撑效果最佳,防冲击波的效果最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冲击波垛外凸大于等于150mm。

如此设置,防冲击波垛的向外延伸的长度位于上述长度内最为合适。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冲击波垛与洞口相距大于等于300mm。

如此设置,防冲击波垛与洞口相距300mm,便于人防门的安装与开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附图一;

图2是现有技术附图二;

图3是现有技术附图三;

图4是实施例1中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墙肢;111、长墙肢;112、短墙肢;2、防护区;3、非防护区;4、洞口;5、门边暗柱;6、防冲击波块;7、防冲击波垛;71、门边加强柱;8、引导面;9、第二钢筋;10、第一钢筋;12、第一斜钢筋;13、第二斜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护密闭门安装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墙体1,墙体1围绕形成密闭的防护区2,墙体1外部为非防护区3,墙体1分为围成矩形的四个墙肢11, 在其中一个墙肢11的墙体1上设有供防护密闭门安装的洞口4,该墙体1沿洞口4两侧分为长墙肢111和短墙肢112,长墙肢111朝向非防护区3一侧设有正面迎向冲击波的防冲击波垛7。防冲击波垛7外凸大于等于150mm,具体为外凸200mm。防冲击波垛7外突设置且与洞口4相距大于等于300mm,图中的间距“L”为该段实际距离,具体为防冲击波垛7与洞口4相距300mm。该防冲击波垛7与墙肢11一体设置形成门边加强柱7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短墙肢112靠近侧边的墙肢11较近,能依赖侧板墙肢11提升支撑强度,长墙肢111一侧具有朝外的防冲击波垛7,即可承受防护密闭门及临空墙传来的荷载又可以兼做防冲击波垛7。

防冲击波垛7朝向冲击波方向一侧设有引导面8,引导面8呈外倾设置,引导面8外倾的角度为30度~45度,具体为45度最为合适。引导面8可以将冲击波引导至外侧,避免冲击波完全将力作用至防冲击波垛7上,分散冲击波之后提升了防冲击波垛7的使用效果。

如图5所示,墙肢11内设有第一钢筋10,防冲击波垛7与墙肢11贯穿连接有与第一钢筋10绑扎的第二钢筋9,第一钢筋10的设置方向与长墙肢111的长边方向相同,第二钢筋9与第一钢筋10垂直设置,第二钢筋9垂直长墙肢111上且往外延伸150mm~290mm,具体为外凸280mm。通过第二钢筋9加强防冲击波垛7整体的支撑强度。

第二钢筋9靠近引导面8一侧设有与引导面8适配的第一斜钢筋12,靠近引导面8一侧的第二钢筋9背向第一斜钢筋12一侧设有第二斜钢筋13,第二斜钢筋13与第一斜钢筋12垂直设置,第二斜钢筋13支撑至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9的节点处,第一斜钢筋12和第二斜钢筋13均与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9绑扎固定。

第二斜钢筋13与引导面8方向垂直,第二斜钢筋13对引导面8进行有效支撑,冲击波主要作用至引导面8上,第二斜钢筋13对斜导面支撑状态使防冲击波的效果最佳。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