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45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取代传统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其具有的直接组装、施工工期短、工厂化程度高等优点一直被人们所推崇。然而,墙体的厚度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厚,较厚的墙体不仅不利于建筑空间的布置,而且还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使结构刚度增大而增加结构的地震反应。内嵌钢板剪力墙和单侧钢板剪力墙,其混凝土盖板位于钢板外侧,混凝土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大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的侧移变形,混凝土很容易开裂剥落,从而对钢板的约束降低而使钢板易发生面外失稳,使承载力严重下降。双层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混凝土对钢板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但是大震作用下延性和耗能能力略显不足。因此,一种耗能强且抗震的墙体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具有较好的耗能和抗震的优点,减少墙体裂缝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上水平设置有用于耗损沿墙板本体的厚度方向震动的第一抗震件;相邻所述第一抗震件之间连接有与第一抗震件垂直设置且用于耗损沿墙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第二抗震件,所述第二抗震件设置于墙板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二抗震件与第一抗震件连接形成弯折的轨迹。

采用上述结构,当地震发生时,第一抗震件可将沿墙板本体厚度方向(即前后方向)的震动进行消耗,从而达到抗前后震动的作用;而第二抗震件将沿墙板本体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压缩和震动进行消耗和减弱,从而达到抗左右震动的作用。且第一抗震件与第二抗震件相互之间依次形成良好的连接,使得整块墙板本体在地震发生时,可同时具有抗左右方向、抗前后方向震动的作用,达到良好的耗能抗震的效果,减少墙板本体上出现裂痕的可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抗震件包括与墙板本体连接的钢板、钢板围绕形成的第一容纳腔、伸缩件,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相邻所述伸缩件的一端铰接于钢板上且另一端相互支撑并交汇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铰接于钢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钢板比墙板本体更具有韧性,当遭受地震时,由于震动,形成第一容纳腔的上下两层钢板之间易形成偏移,而同一列的两个伸缩件的一端铰接于一体形成连接端,再通过连接段与上方的钢板铰接,受震后的钢板会促使伸缩件向偏移方向发生伸缩,以适应其钢板之间发生的偏移,起到耗能作用,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由于震动而造成偏移程度过大导致的断裂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伸缩件包括支撑座、铰接于支撑座上的连接板、开设于支撑座内的固定腔、插设于固定腔内的伸缩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远离固定腔开口的一端,所述固定腔内填充设置有用于连接伸缩板和支撑座且当所述伸缩板受到伸缩后随伸缩板伸缩的粘弹性材料。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两块伸缩板在铰接于一体后再铰接到上端的钢板上,而两块连接板则分别铰接在下端的钢板上,当上下两块钢板受到震动作用而前后发生偏移时,被粘弹性材料所包覆的伸缩板受到钢板对其的拉伸力或收缩力的作用而发生伸展或收缩。在伸展或收缩的过程中,粘弹性材料对伸缩板具有相应的作用力,在此过程中,粘弹性材料还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对震动形成耗能,以减小对墙板本体中用混凝土筑造的部分的损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抗震件包括第二容纳腔和填充于第二容纳腔内的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包括聚苯乙烯珍珠岩、石膏板、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聚苯乙烯珍珠岩、石膏板、玻璃纤维均具有刚度小、延展性好的优点。当墙板本体受到左右方向上的震动而发生偏移时,上述几种材料均可以起到承受墙板本体对其的应力作用,并达到耗能的效果,还可与墙板本体中混凝土筑造形成的第二容纳腔具有发生摩擦,产生摩擦耗能,从而降低墙板本体在遭受地震时,由于其自身惯性力过大而破坏其自身结构的概率,从而降低地震对墙板本体造成的损坏。当只采用一种材料作为填充件时,将其填充在第二容纳腔内即可;当采用两种及以上的材料作为填充件时,将不同的材料经充分混合后,再填充于第二容纳腔内,使填充件具有更为均匀的耗能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轨迹为“弓”字形,首尾两条所述第一抗震件的端头处分离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抗震件与第二抗震件依次连接,形成不闭合的“弓”字形轨迹,不易造成墙板本体上局部耗能过多而造成损坏,可使墙板本体所受到的震动作用被均匀分散并消耗,减轻对墙板本体的震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墙板本体周边包覆设置有加固套。

采用上述结构,加固套包覆在墙板本体的周边,可起到保护墙板本体的作用,并且使第二抗震件中的填充件稳固地固定在第二容纳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遭受地震时,墙板本体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产生应力作用,采用第一抗震件与第二抗震件相互连接并配合使用,可减小应力作用,从而降低墙板本体受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墙板本体、第二抗震件、加固套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中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墙板本体、钢板、第一容纳腔、支撑座、连接板、伸缩板、连接端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中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支撑座、连接板、固定腔、伸缩板、粘弹性材料的结构。

图中,1、墙板本体;21、钢板;22、第一容纳腔;23、伸缩件;231、支撑座;232、连接板;233、固定腔;234、伸缩板;235、粘弹性材料;3、第二抗震件;31、第二容纳腔;32、填充件;4、连接端;5、加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装配式组装耗能抗震墙体,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墙板本体1,墙板本体1的周边包覆有一圈加固套5。在墙板本体1从上向下依次水平嵌设有四层第一抗震件,在相邻的两层第一抗震件之间连接有第二抗震件3,且第二抗震件3位于墙板本体1的侧面,第一抗震件和第二抗震件3相互连接形成“弓”字形且不闭合的轨迹。其中,第一抗震件包括四块钢板21、通过钢板21围绕形成的第一容纳腔22,以及在每个第一容纳腔22内沿墙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上排布的若干列伸缩件23组,每列伸缩件23组包括两个伸缩件23。该伸缩件23包括支撑座231、铰接于支撑座231上的连接板232、开设于支撑座231内的固定腔233、插设于固定腔233内的伸缩板234,其中,连接板232设置于远离固定腔233开口的一端,固定腔233内填充有粘弹性材料235,且粘弹性材料235将伸缩板234与支撑座231形成连接,且当伸缩板234受到拉伸或收缩作用后,粘弹性材料235与伸缩板234粘黏且可随伸缩板234的拉伸或收缩。而第二抗震件3包括在混凝土砌筑的墙板本体1部分开出的第二容纳腔31以及填充在第二容纳腔31内的填充件32,且填充件32为石膏板和玻璃纤维按照3:1的比例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工作原理:当遭受地震时,墙体通常会受到沿墙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墙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应力,并且第一抗震件的上下层钢板21会产生相互偏移,从而使伸缩板234产生沿偏移方向的拉伸或者收缩,在此过程中,将震动产生的能量储存或者消耗,达到降低墙板本体1在前后方向上受到的震害。而在墙板本体1向其长度方向上形成应力,填充件32中的石膏因为强度低而先开裂,起到耗能的作用,且玻璃纤维与墙板本体1之间的摩擦也会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降低墙板本体1在左右方向上受到的震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