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797阅读:2147来源:国知局
H型钢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H型钢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

H型钢是目前钢结构常用型材之一,它是一种断面力学性能较工字钢优良的经济型断面钢材,因其断面的形状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H型钢的边部内侧与外侧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边端部呈直角,便于进行拼装组合成各种构件,从而可节约焊接和铆接工作量25%左右,能大大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缩短工期。

不论是承受弯曲力矩、压力负荷还是偏心负荷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能,并且由于它的边宽、腰薄、规格多、使用灵活的特点,可节约金属10~40%,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各种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和现代化高层建筑,尤其是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和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工业厂房。

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1164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梁柱拼接结构,由竖直设置的H型钢柱和横向设置的H型钢梁相拼接,H型钢柱和H型钢梁处设有H型钢梁预留接头,上述钢结构梁柱在拼装的衔接处具有较高的强度,使得整体结构的延性有效增强。

但是,上述钢结构梁柱拼装结构是借助H型钢梁预留接头作为第三方零件,将H型钢柱与H型钢梁进行连接,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低生产成本且拼装紧密性佳的H型钢拼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H型钢拼装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以及竖直设置的钢柱,所述钢柱的一端设有插脚,所述钢柱的另一端设有与插脚相适配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柱的一端具有插脚,钢柱的另一端具有插槽,利用插脚插进插槽内,有助于钢柱进行堆积时,钢柱与钢柱之间堆积得更加整齐,显著提高了H型钢进行拼装时结构的紧密性,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借助额外的接头零件才能提高H型钢拼装结构的牢固性,有助于降低H型钢拼装结构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脚包括凸出于钢柱表面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侧壁上延伸设有能够将凸块紧固在插槽内的弯折端,所述插槽内设有与弯折端相适配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块上设置弯折端,增大了凸块与插槽的接触面积,凸块插进插槽内,并将弯折端插进卡孔内,提高了凸块与插槽相互配合时的紧固性,增强本申请的H型钢拼装结构的连接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内设有能够将凸块紧固在插槽内的橡胶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块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当凸块插进插槽内后,橡胶垫块对凸块进行有效地挤压,有助于凸块紧密地贴合在插槽的内壁上,增强凸块与插槽配合时的紧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垫块上插设有用于将凸块紧固在插槽内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块质地柔软,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垫块会发生老化,弹性件能够提高橡胶垫块的弹性能,防止凸块在插槽内发生滑动,进一步增强本申请的H型钢拼装结构在进行堆积时配合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柱在插脚的一端套设有用于包裹插脚以使钢柱的端面平整的第一包围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包围框对钢柱上插脚所在的一端进行有效包裹,当H型钢未进行罗列堆积时,将第一包围框安装上,使H型钢在插脚所在的一端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有利于将其摆放在地面上;同时有助于提高对H型钢进行搬运时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柱在插槽的一端设有用于覆盖插槽以使钢柱的端面平整的第二包围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包围框对钢柱上插槽所在的一端进行有效包裹,当H型钢未进行罗列堆积时,将第二包围框安装上,使H型钢在插槽所在的一端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有利于将其摆放在地面上;同时有助于提高对H型钢进行搬运时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包围框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能够沿着底板进行翻折以将钢柱的侧壁进行包裹的左侧板与右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侧板与右侧板能够沿着底板的一边进行翻折,将第一包围框安装在钢柱的一端时,首先将底板对齐在钢柱的端面上,然后转动左侧板、右侧板,将左侧板、右侧板分别贴合在钢柱的侧壁上,完成第一包围框与钢柱的安装,增加了安装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在朝向钢柱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将左侧板与右侧板紧密贴合在钢柱的侧壁上的磁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层具有优异的磁性,有助于左侧板、右侧板紧密地贴合在钢柱的侧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凸块以及从凸块的侧壁延伸出来的弯折端进行定位,并插进插槽内,有助于本申请的H型钢在进行罗列堆积时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

2、利用橡胶垫块以及弹性件,对凸块进行挤压,有助于将凸块紧密地固定在插槽内;

3、在H型钢的非拼装状态下,利用第一包围框与第二包围框将钢柱上插脚所在的一端与插槽所在的一端进行包裹,从而增强本申请的H型钢的综合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钢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用以体现插脚与插槽的结构关系;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钢柱与第一包围框、第二包围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梁;2、钢柱;21、第一包围框;211、底板;212、左侧板;213、右侧板;214、磁性层;22、第二包围框;3、插脚;31、凸块;32、弯折端;4、插槽;41、卡孔;5、橡胶垫块;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H型钢拼装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1以及竖直设置的钢柱2,钢梁1为薄板状,钢柱2为厚度较大的板状结构,钢柱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柱2相对设置,钢梁1焊接在两个钢柱2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钢柱2位于上表面上开设有插槽4,钢柱2位于下表面上具有插脚3,插脚3包括凸出于钢柱2下表面的凸块31,形状为矩形,凸块31的侧壁上延伸具有弯折端32,弯折端32呈月牙状,相应地,插槽4内具有与弯折端32相适配的卡孔41,插槽4的尺寸大于插脚3的尺寸,以便于插脚3能够快速、方便地插进插槽4内,设置弯折端32与卡孔41,有助于增加凸块31与插槽4的接触面积,增加凸块31与插槽4相互配合时的紧固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插槽4内相对凸块31的内壁上胶粘有橡胶垫块5,形状为扁圆柱状,橡胶垫块5上穿设有弹性件6,优选为弹簧,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弹簧对称穿设在橡胶垫块5上,橡胶垫块5与弹性件6配合使用,有助于将凸块31压紧在插槽4内,从而增强本申请的H型钢拼装结构的紧密连接性。

如图3所示,钢柱2在插脚3所在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包围框21,钢柱2在插槽4所在的一端覆盖有第二包围框22,第一包围框21与第二包围框22的结构相同,第一包围框21包括能够贴合在钢柱2的端面上的底板211,底板211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左侧板212与右侧板213,在左侧板212与右侧板213朝向钢柱2的侧壁方向具有磁性层214,当对第一包围框21与钢柱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底板211贴合在钢柱2的端面上,然后旋转左侧板212、右侧板213,利用磁性层214将左侧板212与右侧板213紧密地贴合在钢柱2的侧壁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