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块机的布料车进退缓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3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块机的布料车领域,特别是涉及砌块机上驱动布料车的进退机构。



背景技术:

砌块成型机中每成型一板砖就要布料一次,布料是通过的进退机构的驱动缸带动布料车实现往复运动进行布料,对于一些客户要求生产效果高,就得缩短布料时间,即加快布料车的往复进退速度,这过程中带来的是进退机构中的驱动缸行进到前限位以及后限位的惯性冲击很大,这对机械结构造成损害,增大了零部件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也影响布料效果,的造成的机械损害更大。现有的进退机构比较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结构更合理且能够降低惯性冲击力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砌块机的布料车进退缓冲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砌块机的布料车进退缓冲机构,包括驱动缸、铰接在驱动缸端部供与砌块机机架连接的活动尾座和连接转臂,所述连接转臂包括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连接驱动缸活塞杆端部,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铰接在布料车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转臂的另一端连接布料车,所述第一转臂为弧形转臂,所述弧形转臂分为平直的转臂上段、转臂下段及连接在转臂上段与转臂下段之间的弧形段,所述第二转臂铰接在转臂下段端部上,所述驱动缸活塞杆端部对应弧形段内凹一侧位置铰接设置。

所述转臂上段的长度小于转臂下段的长度。

所述弧形段位置设置有耳片供与驱动缸活塞杆端部铰接。

所述活动尾座上还铰接设有固定座,所述活动尾座和固定座的之间铰接活动方向与驱动缸端部和活动尾座之间铰接活动方向为相同,所述活动尾座通过固定座与布料车机架连接。

所述活动尾座与固定座之间还设有缓冲部件。

所述缓冲部件为橡胶垫或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上述的弧形转臂其结构设计更符合力学原理,受力点好,且结构强度也较好,还可提升机械结构的美观;2、实现机械柔性缓冲,降低因为惯性冲击导致的布料车机架开裂、零部件磨损等现象,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3、通过柔性缓冲,可以允许布料车更快速度的进行来回布料,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砌块机的布料车进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驱动缸1;活动尾座2;

连接转臂3;第一转臂31;转臂上段311;

转臂下段312;弧形段313;耳片314;

第二转臂32;固定座4;缓冲部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砌块机的布料车进退缓冲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缸1、铰接在驱动缸1端部供与砌块机机架(图中未示出)连接的活动尾座2和连接转臂3。

所述连接转臂3包括第一转臂31和第二转臂32,所述第一转臂31连接驱动缸1活塞杆端部,所述第一转臂31的一端铰接在布料车机架上,其另一端与第二转臂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转臂32的另一端连接布料车。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转臂31为弧形转臂,如图中所示,所述弧形转臂分为平直的转臂上段311、转臂下段312及连接在转臂上段311与转臂下段312之间的弧形段313,所述第二转臂32铰接在转臂下段312端部上,所述驱动缸1活塞杆端部对应弧形段313内凹一侧位置铰接设置,相比现有技术转臂为弧形结构,转臂的受力点、驱动力度更符合力学原理。

进一步,所述转臂上段311的长度小于转臂下段312的长度,有利于机械结构的空间布局及受力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313位置设置有耳片314供与驱动缸1活塞杆端部铰接,有利于机械连接动作灵活。

进一步,如图中所示,所述活动尾座2上还铰接设有固定座4,所述活动尾座2和固定座4的之间铰接活动方向与驱动缸1端部和活动尾座2之间铰接活动方向为相同,所述活动尾座2通过固定座4与布料车机架连接,该结构设置增加了往复动作时,机械的活动位置,有一定的缓释冲击力的作用;进一步,如图中所示,所述活动尾座2与固定座4之间还设有缓冲部件5,所述缓冲部件5为橡胶垫或弹簧,如图中所示的为采用橡胶垫缓冲,通过该结构设置能够更好的起到缓冲效果,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效果。

上述结构的进退缓冲机构,活动尾座2连接缓冲部件5,其驱动缸1在动作,到前限位和后限位时,布料车到位停止通过缓冲部件5缓冲,可以极大的减轻冲击,从而减少对设备部件的损害,减少零部件的磨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就能够提高机构的运动速度,提升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