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030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厚5~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楼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薄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这种叠合楼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混凝土隔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然而现有叠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缺少相应的连接组件,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相邻两叠合板之间易产生裂缝错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底板上位于相邻两条形槽之间等距设置有预埋钢筋件,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表面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前表面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定位块,且定位块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表壁上开设有配合连接板使用的卡合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底板上设置有配合圆形孔洞使用的限位销,所述卡合槽底部设置有配合限位销使用的限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的一侧位于两定位块之间设置有搭板,且搭板的表面开设有锯齿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搭板共设置有两块,且两块搭板关于底板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预埋钢筋件共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预埋钢筋件相互平行,每组预埋钢筋件共设置有六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销与限位孔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条形槽共开设有四个,且四个条形槽等距开设在底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设置有定位块和定位孔,通过建筑预留的定位销,可以通过定位块上的定位孔对该叠合板进行定位,便于其摆放,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拐角处的四个定位块牵引提升该叠合板,其次叠合板上设置有连接板和卡合槽,相邻的两块叠合板可以通过连接板与卡合槽卡合固定连接,连接板与卡合槽卡合后,再通过限位销利用圆形孔洞和限位孔进行限位,提高相邻两叠合板连接的稳定性,不会产生裂缝,最后底板两侧的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向底板上进行浇筑时,相邻两叠合板之间的浇筑面会通过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叠合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叠合板本体、2-底板、3-条形槽、4-预埋钢筋件、5-第一固定块、6-第一凹槽、7-第二固定块、8-连接板、9-圆形孔洞、10-第二凹槽、11-定位块、12-定位孔、13-限位销、14-卡合槽、15-限位孔、16-搭板、17-锯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连接组件,包括叠合板本体1,叠合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上表面开设有条形槽3,底板2上位于相邻两条形槽3之间等距设置有预埋钢筋件4,底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上表面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6,底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7前表面设置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圆形孔洞9,第二固定块7上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10,叠合板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定位块11,且定位块11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孔12。

实施例二,参照图1和图2,第一固定块5的一侧表壁上开设有配合连接板8使用的卡合槽14,第一凹槽6内部底板上设置有配合圆形孔洞使用的限位销13,卡合槽14底部设置有配合限位销13使用的限位孔15,限位销13的设置,使得连接板8与卡合槽14卡合固定时,可以通过限位销13进行限位,提高其卡合固定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相邻两叠合板本体1之间不会产生裂缝。

实施例三,参照图3,底板2的一侧位于两定位块11之间设置有搭板16,且搭板16的表面开设有锯齿槽17,搭板16共设置有两块,且两块搭板16关于底板2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搭板16是用于架设叠合板本体1使用的,搭板16背面开设的锯齿槽17的开设,提高其连接处的摩擦力,增加其稳定性,不易滑动。

实施例四,参照图1,预埋钢筋件4共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预埋钢筋件4相互平行,每组预埋钢筋件4共设置有六个,限位销13与限位孔15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条形槽3共开设有四个,且四个条形槽3等距开设在底板2的上表面,条形槽3和预埋钢筋件4的设置,提高了向底板上浇筑的混凝土与底板之间粘连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可以通过叠合板本体1四个拐角处设置的定位块11吊取该叠合板到指定的位置,然后同定位块11上的定位孔12与建筑上预留的定位标记相卡合,完成第一块叠合板本体1的摆放固定,当放置第二块叠合板本体1时,可以将第二块叠合板本体1上的连接板8卡合在第一块叠合板本体1上的卡合槽14内,再通过限位销13将连接板8与卡合槽14通过圆形孔洞9和限位孔15将连接板8与卡合槽14相对限位固定,再依次固定叠合板本体1,然后便可以向叠合板本体1底板2上表面进行浇筑,该叠合板的连接组件,设计合理,固定方便、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