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851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的基础设施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墙式护栏在安装护栏模板时,护栏内侧模板工人可在桥面上进行处理操作,而护栏外侧模板施工属于悬空作业,危险系数大,施工操作不方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护栏外侧模板施工作业平台,极大得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在护栏外侧高空作业时为操作工人提供了安全的操作平台,有效的解决了护栏外侧高空作业的问题,保证护栏外侧的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装置包括配重架、操作架、支撑架和行走轮;所述配重架为在配重平台的底部设有行走轮的L型配重架;所述配重架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操作架相连,所述操作架为在操作平台设有平台护栏的L型操作架;所述支撑架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架的端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架的中部,所述配重平台高于所述操作平台;所述配重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操作架上分别设有承重杆。

进一步,所述配重架和所述操作架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所述配重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极大的减少了护栏外侧在模板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走轮移动方便,加快施工进度;工人在本实用新型上施工护栏模板,自身安全得到了保障,施工质量得到了提高。

3、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行走轮,能够减少支撑架与护栏顶部的摩擦,防止因护栏高度的阻碍使得该防护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断面图。

图中:1-配重架、2-操作架、3-支撑架、4-行走轮、5-配重平台、6-操作平台、7-第一平台护栏、8-第二平台护栏、9-第一承重杆、10-第二承重杆、11-第三承重杆、12-第一防护栏、13-第二防护栏、14-第三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制作一个安装1m高混凝土墙式护栏模板的该移动式高空作业防护装置,其中该防护装置的骨架采用10#槽钢制作,骨架高2.5m,宽1m。防护栏使用φ16钢筋制作,承重杆的钢筋使用φ16钢筋制作。配重平台、操作平台在槽钢骨架上使用钢筋制作。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一、准备材料:准备10#槽钢、φ16钢筋、直径10cm的脚轮,优选的,所述脚轮还可以采用万向轮。将10#槽钢切割出符合尺寸的配重架、操作架和支撑架的骨架,将φ16钢筋按照尺寸下料制作防护栏、承重杆以及配重平台和操作平台。

步骤二、骨架:对槽钢进行焊接,焊接出该防护装置的骨架,槽钢使用10#槽钢,配重架1为L型配重架,其配重平台5的骨架长1.5m、宽1m;L型配重架的骨架高2.5m、宽1m;支撑架3的骨架长1.5m,宽1m;所述操作架2为L型操作架,其操作平台6的骨架长0.75m、宽1m,L型操作架的骨架高2.5m、宽1m;所述操作平台6外侧设置的第一平台护栏7的骨架高1m、宽1m。

所述支撑架3的骨架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架3的骨架的端部,所述支撑架3骨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架1的骨架的中部。

步骤三、行走轮:采用4个直径10cm的脚轮作为行走轮4与所述配重平台5的骨架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在配重架1的骨架下面也可以设置4个行走轮4。

步骤四、配重平台:在所述配重平台5的骨架上每隔30cm设置φ16钢筋,并与所述配重平台5的骨架通过焊接形成配重平台,配重物可采用沙袋。

步骤五、防护栏:在所述配重架1和所述操作架2的两侧分别设有φ16钢筋作为第一防护栏12和第三防护栏14;所述配重架1与所述支撑架3之间设有φ16钢筋作为第二防护栏13,同时能够加强整体稳定。

步骤六、承重杆:在所述配重架1、支撑架3和操作架2的骨架上,分别采用φ16钢筋与所述骨架槽钢连接作为第一承重杆9、第二承重杆10和第三承重杆11,φ16钢筋50cm每道,可用作楼梯使用。

步骤七、平台护栏:采用φ16钢筋作为第二平台护栏8与操作平台6四周竖向骨架槽钢连接,30cm每道保证工人在操作平台6上的安全。

步骤八、操作平台:在所述操作平台6的骨架上,采用φ16钢筋每10cm每道与操作平台骨架通过焊接形成操作平台。

步骤九、防锈:制作完成后,整体刷漆。

在使用时,将配重架1的配重平台5放置于桥面上,在配重平台5上防止配重物品;支撑架3绕过混凝土墙式护栏,将操作架2置于桥面的外侧悬空放置;施工人员可依次通过第一防护栏12、第二防护栏13和第三防护栏14,以及间隔设置的第一承重杆9、第二承重杆10和第三承重杆11进入操作平台,施工人员能够在设置有第一平台护栏7和第二平台护栏8的操作平台内进行安全的施工工作,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在需要移动位置时,能够通过配重平台底部设置的行走轮进行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