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039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混凝土管桩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生产时,需要对管桩模具内的钢丝笼进行预应力张拉,传统的张拉装置是将张拉力直接传递到端头板上,容易因为受力不均而产生偏心,影响管桩质量。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改进后的张拉装置,但是大部分的固定结构都比较复杂或者没有解决一些自动化的操作流程,张拉装置零部件多,使用时需要人工拆卸,操作繁琐,影响整体的放张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包括管桩模具、固定座、支撑座和张拉车,所述管桩模具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设有一号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管桩模具下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设有升降架,所述管桩模具另一端设有张拉车,所述张拉车上端设有驱动箱,所述管桩模具下端设有行走轮,所述管桩模具内部设有钢丝笼,所述钢丝笼一端设有钢丝笼连接器,所述管桩模具内部一端设有尾端头板,所述管桩模具内部另一端设有首端头板,所述首端头板一侧设有内张拉板,所述内张拉板内部设有张拉杆,所述管桩模具另一端设有外张拉板,所述外张拉板一侧设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管桩模具和固定座通过固定板和一号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首端头板和内张拉板通过二号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张拉板和张拉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杆穿过外张拉板和锁紧螺母与张拉车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通过设有的张拉车可以自动快速的进行张拉运动,提高了放张效率,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有的在管桩模具内部的钢丝笼一端设置有钢丝笼连接器,使得在张拉过程中添加钢丝笼更加方便,并且在张拉结束后能够快速拆卸,无需拆卸螺钉,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的管桩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桩模具;2、固定座;3、张拉车;4、支撑座;5、升降架;6、固定板;7、内张拉板;8、钢丝笼;9、外张拉板;10、驱动箱;11、张拉杆;12、行走轮;13、尾端头板;14、钢丝笼连接器;15、首端头板;16、二号固定螺栓;17、锁紧螺母; 18、一号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包括管桩模具1、固定座2、支撑座4和张拉车3,所述管桩模具1一端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内部设有一号固定螺栓18,所述固定板6一侧设有固定座2,所述管桩模具1下端设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内部设有升降架5,所述管桩模具1另一端设有张拉车3,所述张拉车3上端设有驱动箱10,所述管桩模具1下端设有行走轮12,所述管桩模具1内部设有钢丝笼8,所述钢丝笼8一端设有钢丝笼连接器14,所述管桩模具1内部一端设有尾端头板13,所述管桩模具1内部另一端设有首端头板15,所述首端头板15一侧设有内张拉板7,所述内张拉板7内部设有张拉杆11,所述管桩模具1另一端设有外张拉板9,所述外张拉板9一侧设有锁紧螺母17。

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张拉车可以自动快速的进行张拉运动,提高了放张效率,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有的在管桩模具内部的钢丝笼一端设置有钢丝笼连接器,使得在张拉过程中添加钢丝笼更加方便,并且在张拉结束后能够快速拆卸,无需拆卸螺钉,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管桩模具1和固定座2通过固定板6和一号固定螺栓18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首端头板15和内张拉板7通过二号固定螺栓16 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内张拉板7和张拉杆1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张拉杆11穿过外张拉板9和锁紧螺母17与张拉车3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混凝土管桩张拉机构,工作时,将混凝土倒入管桩模具1内部,启动张拉车3 的驱动箱10,使张拉车启动,通过设有的张拉车3可以自动快速的进行张拉运动,提高了放张效率,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有的在管桩模具1内部的钢丝笼8一端设置有钢丝笼连接器14,使得在张拉过程中添加钢丝笼8更加方便,并且在张拉结束后能够快速拆卸,无需拆卸螺钉,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