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437发布日期:2018-07-07 20: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气膜建筑就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膜材的外沿固定在地面基础或者屋面结构周边上后,利用充气系统将大量空气送入气膜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即向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并形成正压,气膜内气体就能将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或者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

气膜建筑结构靠内外气压差来支撑整个建筑。由于材料的柔性和结构固有的有效性和弧形的体形,没有受弯、受扭和受压的构件;为防止气膜建筑在大风等外力作用下被移动,甚至损坏,需要在气膜建筑外侧布设绳索或者钢缆等器具来对气膜进行限位和固定。

然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的气膜建筑用限位装置,现有的绳索或者钢缆的固定方式不专业、固定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绳索或者钢缆的固定方式不专业、固定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其包括:若干个自室外一侧将气膜束缚住的缆绳组;

每个缆绳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钢缆、以及若干根攀登缆绳;

所述钢缆的两端连接在气膜建筑的基础上;

若干根所述攀登缆绳彼此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钢缆之间,用于协助工作人员攀爬到气膜建筑顶部;其中,所述攀登缆绳的两端分别与缆绳组的两根钢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在安装时或者后期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缆绳组内的攀登缆绳爬到气膜建筑的顶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攀登缆绳由尼龙、涤纶、丙纶或者迪尼玛等轻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

攀登缆绳由轻质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降低气膜的载荷,进而可以降低室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攀登缆绳的两端设置有锁扣,所述钢缆上间隔设置有连接环,所述攀登缆绳的两端通过锁扣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环上。

攀登缆绳通过锁扣和连接环可拆卸地设置在钢缆上,不用时可以将攀登缆绳拆下,避免非工作人员攀爬到建筑顶部,从而更加安全。

当气膜跨度比较大时,钢缆兼具固定住气膜,防止气膜飞走或产生晃动的作用;通过锁扣与上面或者下面相邻的连接环连接,实现攀登缆绳横向或者纵向交叉设置,从而可以防止钢缆的移动,起到固定钢缆的作用。

其中,锁扣优选地为登山扣。

进一步地,所述钢缆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抽拉自锁装置连接在气膜建筑的基础上;

所述单向抽拉自锁装置包括:本体和楔形块;其中本体连接在所述基础上;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楔形块的外形相配合的锥台型通孔;

所述楔形块插卡在所述锥台型通孔,所述楔形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锥台型通孔同轴设置的缆绳过孔;

所述钢缆的末端经所述锥台型通孔的窄口端穿入,并穿过所述缆绳过孔;

所述楔形块由两个分块体拼接而成;所述分块体上沿所述缆绳过孔的轴向设置有半圆槽,两个分块体上的半圆槽合围成所述缆绳过孔。

使用时,所述钢缆的末端经所述锥台型通孔的窄口端穿入,并穿过所述楔形块中的所述缆绳过孔,通过钢缆的末端拉紧钢缆时,钢缆趋向于带动楔形块向锥台型通孔外部移动,在两个分块体的外部斜面不受锥台型通孔的倾斜侧面挤压时,所述钢缆可在缆绳过孔内向钢缆的末端方向自由移动;

而钢缆被绷紧后,钢缆在伸缩收缩力作用下向所述钢缆的末端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所述钢缆带动楔形块楔入所述锥台型通孔,锥台型通孔的倾斜侧面迫使所述分块体彼此靠近,进而将所述缆绳过孔中的所述钢缆抱死,防止钢缆松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将钢缆安装在所述气膜建筑上并将气膜固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被包含所述缆绳过孔中心轴线的分割面对称分割形成两个所述分块体。

进一步地,所述缆绳过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密布设置的锥形凸点、或者垂直于所述缆绳过孔轴线的防滑波纹。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分块体的配合面上对称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工作在挤压状态,趋向于迫使两个所述分块体分离。

两个所述分块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便于通过钢缆的末端拉紧钢缆时,两个所述分块体分离,快速解除缆绳过孔对钢缆的约束,同时也可以避免钢缆带动分块体向外继续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与所述分块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分块体完全脱离所述本体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本体或者分块体上的沿所述锥台型通孔轴向设置的导向槽、设置分块体或者本体上的限位销。

导向槽的包括内部极限位置和外部极限位置,限位销抵靠在内部极限位置时,可以防止所述楔形块继续楔入所述锥台型通孔,进而防止两者完全卡死甚至被挤压变形而损坏;限位销抵靠在外部极限位置时,可以防止所述分块体的外部斜面不受所述锥台型通孔的倾斜侧面挤压时分块体继续向外移动而完全脱离所述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锥台型通孔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相对应地,所述楔形块的外形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

其中,所述气膜的周边密封固定在所述基础上;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所述缆绳组中相邻的两根钢缆之间设置有辅助限位绳。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限位绳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绳索。

更为优选地,所述辅助限位绳为由橡胶或者乳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气膜由若干个长条形的气膜条拼接而成;所述钢缆沿所述气膜条方向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气膜条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为条形,并沿所述气膜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钢缆插装在所述安装套内。

所述钢缆穿过所述安装套后,两端露出后分别与所述基础连接。

安装套的设置更有利于将气膜与钢缆连接固定,同时也可起到限定钢缆侧滑的问题,安装后,气膜抗风性能更优。

进一步地,所述钢缆包括:金属缆芯,以及包裹在金属缆芯外部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层。

就气膜固定用钢缆的截面而言,该钢缆包括中心设置的金属缆芯,和包裹在金属缆芯外部的保护层,保护层由柔性材料制成,使用时,保护层将金属缆芯和气膜隔离开,即金属缆芯不与气膜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金属缆芯(即传统钢缆)磨损气膜表面,从而延长了气膜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由棉、麻或者棉型化学短纤维制成的布料层。

优选地,所述布料层至少为三层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包括自所述金属缆芯依次向外设置的橡胶层和布料层。

所述橡胶层具有良好的绝缘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在雷电天气、或者其他电源线漏电接触钢缆时,电流进入钢缆,进而避免钢缆成为一个电路的一部分而危及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膜建筑,结构简单,抗风性能更强的同时,钢缆外包裹有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层,由此减少了钢缆对气膜的磨损,从而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攀登缆绳通过锁扣与钢缆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向抽拉自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向抽拉自锁装置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块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楔形块中复位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钢缆;2-辅助限位绳;3-攀登缆绳;4-连接环;5-锁扣; 30-基础;40-气膜;41-气膜条;41a-对接部位;50-单向抽拉自锁装置;51-本体;52-锥台型通孔;55-楔形块;55a-第一分块体; 55b-第二分块体;56-缆绳过孔;56a-半圆槽;57-凸起结构;58- 复位弹簧;58a-安装槽;59-凸起环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钢缆固定结构,其包括:若干个自室外一侧将气膜束缚住的缆绳组;

每个缆绳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钢缆1、以及若干根攀登缆绳 3;

钢缆1的两端连接在气膜建筑的基础30上;

若干根攀登缆绳3彼此间隔设置在两根钢缆1之间,用于协助工作人员攀爬到气膜建筑顶部;其中,攀登缆绳3的两端分别与缆绳组的两根钢缆1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在安装时或者后期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缆绳组内的攀登缆绳3爬到气膜建筑的顶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攀登缆绳3由尼龙、涤纶、丙纶或者迪尼玛等轻质、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

攀登缆绳3由轻质材料制成,可以有效降低气膜的载荷,进而可以降低室内的压力。

如图3所示,攀登缆绳3的两端设置有锁扣5,钢缆1上间隔设置有连接环4,攀登缆绳3的两端通过锁扣5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环4上。

攀登缆绳3通过锁扣5和连接环4可拆卸地设置在钢缆1上,不用时可以将攀登缆绳3拆下,避免非工作人员攀爬到建筑顶部,从而更加安全。其中,锁扣5优选地为登山扣。

如图2所示,钢缆1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抽拉自锁装置连接在气膜建筑的基础30上;

如图4-7所示,单向抽拉自锁装置50包括:本体51和楔形块55;其中本体51连接在基础30上;本体51上设置有楔形块55的外形相配合的锥台型通孔52;

楔形块插卡在锥台型通孔52,楔形块上设置有与锥台型通孔 52同轴设置的缆绳过孔56;

钢缆1的末端经锥台型通孔52的窄口端穿入,并穿过缆绳过孔56;楔形块55由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拼接而成;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上沿缆绳过孔的轴向设置有半圆槽56a,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上的半圆槽56a合围成缆绳过孔56。

使用时,钢缆1的末端经锥台型通孔52的窄口端穿入,并穿过楔形块中的缆绳过孔56,通过钢缆1的末端拉紧钢缆1时,钢缆 1趋向于带动楔形块55向锥台型通孔52宽口方向移动,在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的外部斜面不受锥台型通孔52的倾斜侧面挤压或者挤压力不足以迫使楔形块抱死钢缆时,钢缆1可在缆绳过孔内向钢缆1的末端方向自由移动;

而钢缆1被绷紧后,钢缆1在伸缩收缩力作用下向钢缆1的末端的相反方向移动时,钢缆1带动楔形块55楔入锥台型通孔52,锥台型通孔52的倾斜侧面迫使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 彼此靠近,进而将缆绳过孔56中的钢缆1抱死,防止钢缆1松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将钢缆1安装在气膜建筑上并将气膜40固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楔形块被包含缆绳过孔56中心轴线的分割面对称分割形成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如图4所示,缆绳过孔5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结构57。具体而言,凸起结构57为垂直于缆绳过孔56轴线的防滑波纹。

如图6和7所示,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的配合面上对称设置有安装槽58a,安装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58,复位弹簧 58工作在挤压状态,趋向于迫使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 分离。

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8,便于通过钢缆1的末端拉紧钢缆1时,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 55b分离,快速解除缆绳过孔56对钢缆1的约束,同时也可以避免钢缆1带动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向外继续移动。

本体51与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55b完全脱离本体51的限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设在锥台型通孔52内宽口一端的凸起环台59,凸起环台59可以防止第一分块体55a和第二分块体 55b的外部斜面不受锥台型通孔52的倾斜侧面挤压时第一分块体 55a和第二分块体55b继续向外移动而完全脱离本体51。

锥台型通孔52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相对应地,楔形块55 的外形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膜固定用钢缆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将钢缆1安装在气膜建筑上并将气膜40固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推广。

另外如图1所示,相邻两组缆绳组中相邻的两根钢缆1之间设置有辅助限位绳2。辅助限位绳2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绳索。更为优选地,辅助限位绳为由橡胶或者乳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绳索。

气膜40由若干个长条形的气膜条41拼接而成;其中相邻两个气膜条41在对接部位41a处彼此交错,通过粘接等方式密封连接在一起。而钢缆1沿气膜条41方向布设。气膜条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安装套,安装套为条形,并沿气膜条的长度方向设置;钢缆1插装在安装套内。钢缆1穿过安装套后,两端露出后分别与基础30 连接。

安装套的设置更有利于将气膜与钢缆1连接固定,同时也可起到限定钢缆1侧滑的问题,安装后,气膜抗风性能更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