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50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使用新型属于人造石英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人造石英石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质的无污染、无放射、可重复利用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室内装饰材料。人造石英石板材以其优越的品质,细腻的质感,较好的品质及丰富多彩的款式,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及选购。

目前,人造石英石板材的生产技术中,人造石英石生产线上相配套的多色混料系统—混料盘,只能满足简单比例的多色产品,而不能满足较为复杂比例的多色人造石英石产品,生产复杂比例多色人造石英石的混料工艺时,现有的混料搅拌生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搅拌生产出的产品粉料颗粒分布的均匀性不够,使得产品纹理、花色不均匀,导致产品成品的纹理自然流畅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容易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和成品低合格率,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能够混合多比例人造石英石粉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包括立柱、辊筒和传动装置,立柱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左、右立柱上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左、右滚动机构,左、右滚动机构上端分别对应滚动设置有左、右辊轴,左、右辊轴沿左右设置且左、右辊轴的中心线重合,左、右辊轴之间设置有辊筒,辊筒左端通过左固定机构与左辊轴右端固定连接,辊筒右端通过右固定机构与右辊轴左端固定连接,辊筒内沿辊筒轴线方向设置有多组搅拌叶片,每组搅拌叶片沿辊筒周向等间距分布,每组搅拌叶片依次包括2~4个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搅拌叶片、2~4个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二搅拌叶片和3~5个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三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第一搅拌叶片与辊筒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第二搅拌叶片与辊筒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30°~150°,第三搅拌叶片与辊筒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80°~100°;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固定架和减速器,电机固定架固定设置在右立柱上端,电机固定架位于右滚动机构的后方,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架上端,减速器设置在电机固定架内,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器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右辊轴的右端设置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左滚动机构包括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深沟球轴承,左辊轴设置在两个深沟球轴承之间。

右滚动机构包括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深沟球轴承,右辊轴设置在两个深沟球轴承之间。

左固定机构包括左法兰盘和左加强筋,左法兰盘与左辊轴固定连接,左法兰盘通过螺栓与辊筒固定连接,左法兰盘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四根左加强筋,左加强筋右端与辊筒左端固定连接。

右固定机构包括右法兰盘和右加强筋,右法兰盘与右辊轴固定连接,右法兰盘通过螺栓与辊筒固定连接,右法兰盘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四根右加强筋,右加强筋左端与辊筒右端固定连接。

第一搅拌叶片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3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

第二搅拌叶片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5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

第三搅拌叶片沿辊筒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7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

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之间的间距内,第二搅拌叶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右方。

第二搅拌叶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之间的间距内,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左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为解决复杂比例多色人造石英石的混料进行二次搅拌的装置,从混料盘卸下来的多色料,经过传输皮带进入到筒式混料装置,料随着装置的正反旋转翻滚一定的时间,再卸到布料机桶内。自动化程度高,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轻便简单,只需一人即可完成。通过对粉料的再次搅拌处理,是粉料搅拌更均匀,细腻,满足了生产特殊工艺配方产品的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满足了生产特殊工艺配方产品的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搅拌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搅拌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搅拌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中:1、电机 2、辊筒 3、左辊轴 3-1、右辊轴 4、左滚动机构 5、左立柱 6、右立柱 7、右滚动机构 8、第二链轮 9、右加强筋 9-1、左加强筋 10、右法兰盘 10-1、左法兰盘 11、减速器12、第一链轮 13、搅拌叶片 13-1、第一搅拌叶片 13-2、第二搅拌叶片 13-3、第三搅拌叶片 14、电机固定架 15、深沟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人造石英石粉料搅拌装置,包括立柱、辊筒2和传动装置,立柱包括左立柱5和右立柱6,左立柱5上端设置有左滚动机构4,右立柱6上端设置有右滚动机构7,左滚动机构4上端滚动设置有左辊轴3,右滚动机构7上端滚动设置有右辊轴3-1,本实施例中,左滚动机构4包括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深沟球轴承15,左辊轴3设置在两个深沟球轴承15之间,右滚动机构7包括前后对应设置的两个深沟球轴承15,右辊轴3-1设置在两个深沟球轴承15之间,左辊轴3与右辊轴3-1沿左右设置且左辊轴3与右辊轴3-1的中心线重合,左辊轴3与右辊轴3-1之间设置有辊筒2,辊筒2左端通过左固定机构与左辊轴3右端固定连接,辊筒2右端通过右固定机构与右辊轴3-1左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左固定机构包括左法兰盘10-1和左加强筋9-1,左法兰盘10-1与左辊轴3固定连接,左法兰盘10-1通过螺栓与辊筒2固定连接,左法兰盘10-1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四根左加强筋9-1,左加强筋9-1右端与辊筒2左端固定连接,右固定机构包括右法兰盘10和右加强筋9,右法兰盘10与右辊轴3-1固定连接,右法兰盘10通过螺栓与辊筒2固定连接,右法兰盘10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四根右加强筋9,右加强筋9左端与辊筒2右端固定连接,辊筒2内沿辊筒2轴线方向设置有多组搅拌叶片13,每组搅拌叶片13沿辊筒2周向等间距分布,每组搅拌叶片13包括2~4个第一搅拌叶片13-1、2~4个第二搅拌叶片13-2和3~5个第三搅拌叶片13-3,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13-1设置有3个,第二搅拌叶片13-2设置有3个,第三搅拌叶片13-3设置有4个,第一搅拌叶片13-1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13-1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3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第二搅拌叶片13-2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片13-2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5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第三搅拌叶片13-3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三搅拌叶片13-3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以700mm为间距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13-1、第二搅拌叶片13-2与第三搅拌叶片13-3沿辊筒2内圆周面的母线方向依次排列,第一搅拌叶片13-1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13-1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40°,第二搅拌叶片13-2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30°~150°,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片13-2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40°,第三搅拌叶片13-3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80°~100°,本实施例中,第三搅拌叶片13-3与辊筒2内圆周面母线之间的夹角为90°;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固定架14和减速器11,电机固定架14固定设置在右立柱6上端,电机固定架14位于右滚动机构7的后方,电机1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架14上端,减速器11设置在电机固定架14内,电机1输出轴与减速器11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器11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12,右辊轴3-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链轮8,第一链轮12与第二链轮8通过链条连接。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组搅拌叶片13的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搅拌叶片13-1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13-3之间的间距内,第二搅拌叶片13-2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13-3右方。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每组搅拌叶片13的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片13-2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13-3之间的间距内,第一搅拌叶片13-1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片13-3左方。

本实用新型再实施时,电机1带动减速器11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12转动,第一链轮12通过链条带动右辊轴3-1上的第二链轮8转动,第二链轮8带动右辊轴3-1转动,右辊轴3-1带动辊筒2转动,辊筒2内的搅拌叶片13对人造石英石粉料进行混合搅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