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调节模块的卧式箱涵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621发布日期:2018-09-04 23:2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调节模块的卧式箱涵模具。



背景技术:

箱涵模具通常包括外模、内模和端门,一般是针对一种规格大小箱涵而定制的,这种箱涵模具是单一不可调节的,如果是生产类似规格的箱涵只是高度不同则需要定制多种箱涵模具,这样模具所花费的代价太大,大大增加了制作时间及生产成本,针对此问题,目前也有些技术方案可以调整内模、端门的大小以实现同一套模具小成本的多种类调整,但其依然具有如下几个问题:

(1)现有方案中外模不能同时根据所需生产产品的规格进行高度的精准调整,即不能做到外模和端门的同步调整,外模为了能够满足多种产品的需求,往往比调整后的端门的高度要高,在往模具内浇筑混凝土时,产品顶部因为两侧外模均突起,端门位置低,并不方便顶部平面的制造;

(2)一般箱涵模具非常重,而且体积较大,所以在制作箱涵过程中,其拆卸和安装是否方便、安全、稳固对于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有模具尺寸的可调整方案,但并没有兼顾到模具能够方便拆卸和安装以及模具安装后的安全和稳固性问题;

(3)现有方案中虽然能够通过增减一些模块来实现模具大小的调整,但同样带来的产品率降低的问题,因为原来的外模、内模和端门都是一个个整块,所以产品的平面较为平整,而现今内模、端门中增加或者减少调整块后,原来的一整个平面变成了几个面的拼接,极容易导致不良率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调节块的卧式箱涵模具,其外模可以与端门一起调整大小,成本低且安装和拆卸均简单方便,装配后安全稳固且生产的产品精确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模、内模和端门,所述外模包括外模固定端和外模活动端,所述外模固定端成L型,包括固定于一起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垂直设置于水平板的右侧边顶部,所述外模活动端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模上端、外模调节块和外模下端,所述外模调节块设置于外模上端和外模下端之间,所述外模下端的底部与水平板的左侧边铰接,所述端门包括承口端门和插口端门,所述承口端门的一侧和插口端门的一侧分别铰接于竖直板的前后两侧边,所述承口端门和插口端门远离竖直板的一侧分别与外模活动端的前后侧边相配合,所述承口端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承口端门上端、2个承口调节块和承口端门下端,所述承口端门上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所述承口端门下端为与承口端门上端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架,2个所述承口调节块分别位于两U型架相对臂端之间,所述插口端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口端门上端、2个插口调节块和插口端门下端,所述插口端门上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所述插口端门下端为与插口端门上端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架,2个所述插口调节块分别位于两U型架相对臂端之间,所述外模和端门所围空间内部设置有内模,所述内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模上端、2个内模调节块、2个内模下端和底板,所述内模上端为开口向下的U型板,2个所述内模下端分别位于内模上端的两臂下方,2个所述内模调节块分别位于内模上端的两臂底部和内模下端之间,所述底板位于2个内模下端的底部之间与内模上端相对设置,所述底板位于水平板的上方。

所述外模固定端的尺寸不可改变,所以它的尺寸是根据产品需要的最大规格制作,只有外模活动端可以上下断开,根据所需产品的高度制作所需高度的外模调节块,这样外模活动端配备上相应的外模调节块即可满足所需产品的需求。外模调节到与所需产品的规格相匹配的高度,在浇灌制作箱涵的顶部时,更加便于顶部处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对外模进行高度调节的方案。

所述承口端门和插口端门铰接于外模固定端的竖直板前后两侧,外模活动端铰接于外模固定端的水平板的一侧,铰接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箱涵制作过程中模具的拆卸和安装,同时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根据所需产品的规格制作不同的与其相配合的外模调节块、内模调节块、承口调节块和插口调节块,这样只需要配备不同尺寸与所需产品相匹配的调节块而其他部分共用一套,即可满足多种产品的需求,成本大大降低。

其中,优选方式为:

各调节块的形状与其所使用位置处上下接触部分的结构形状相吻合。

所述承口端门一侧与竖直板的前侧边之间、插口端门的一侧与竖直板的后侧边之间均设置有活页固定板,两所述活页固定板分别与承口端门的侧边和插口端门的侧边铰接,两所述活页固定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竖直板的两侧。

所述活页固定板的高度与竖直板的高度相同。

所述活页固定板高度与竖直板的高度相同,均为所需生产产品的最大规格对应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满足承口端门和插口端门的任何调节块的使用。

所述活页固定板上远离竖直板的一侧从上到下设置有凹槽,所述承口端门和插口端门与活页固定板相接的一侧从上到下设置有凸台,所述外模上端的底部、外模调节块的底部、内模上端的底部、内模调节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外模下端的顶部、外模调节块的顶部、内模下端的顶部、内模调节块的顶部均设置有凸台,所述凹槽和凸台相配合。

外模和内模的侧边均断开,中间设置或者不设置有调节块,这样原本一体的侧边被分成了多部分,其相接处必然容易松动或者浇筑时产生漏浆,这对于产品的合格率和精准度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接处设置了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台,使得各个相接处非常稳固而且严密不漏浆,实现了模具尺寸可调节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精度变高、合格率增加。

所述外模上端与外模调节块的接触处、外模调节块与外模下端的接触处、承口端门上端与承口调节块的接触处、承口调节块与承口端门下端的接触处、插口端门上端与插口调节块的接触处、插口调节块与插口端门下端的接触处、内模上端与内模调节块的接触处、内模调节块与内模下端的接触处均各自设置有接触板,两两相互接触的接触板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孔,所述孔内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

各个模块接触处均设置接触板并且接触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操作时仅需通过对模具拆卸螺栓更换不同的调节块就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箱涵,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端门、外模活动端分别铰接于外模固定端,进行箱涵制作时非常方便拆卸安装,外模、内模和端门中的调节块只需要螺栓进行固定,根据产品更换不同调节块时也方便简单,节省了大量时间;(2)调节块可根据所需生产产品的规格定制不同尺寸,将其放入外模、内模和端门内以满足不同高度产品的生产,除了更换不同尺寸调节块外,其他部分均可共用,也极大的节约了成本,此外外模可以和内模、端门一起进行高度调整,方便箱涵的顶部制作;(3)端门与外模的活页连接处以及各调节块和外模、内模、端门的接触位置均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台和凹槽,这样使得相互连接部位更加稳固、安全,而且密封严密不漏浆,生产的产品精度高且合格率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凹槽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凸台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模固定端 11、竖直板 12、水平板 2、外模活动端 21、外模上端 22、外模调节块 23、外模下端 3、承口端门 31、承口端门上端 32、承口调节块 33、承口端门下端 4、插口端门 41、插口端门上端 42、插口调节块 43、插口端门下端 5、内模 51、内模上端 52、内模调节块 53、内模下端 54、底板 6、活页固定板 71、凹槽 7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调节模块的卧式箱涵模具,包括外模、内模5和端门,所述外模包括外模固定端1和外模活动端2,所述外模固定端1成L型,包括固定于一起的竖直板11和水平板12,所述竖直板11垂直设置于水平板12的右侧边顶部,所述外模活动端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模上端21、外模调节块22和外模下端23,所述外模调节块22设置于外模上端21和外模下端23之间,所述外模下端23的底部与水平板12的左侧边铰接,所述端门包括承口端门3和插口端门4,所述承口端门3的一侧和插口端门4的一侧分别铰接于竖直板11的前后两侧边,所述承口端门3和插口端门4远离竖直板11的一侧分别与外模活动端2的前后侧边相配合,所述承口端门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承口端门上端31、2个承口调节块32和承口端门下端33,所述承口端门上端31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所述承口端门下端33为与承口端门上端31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架,2个所述承口调节块32分别位于两U型架相对臂端之间,所述插口端门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口端门上端41、2个插口调节块42和插口端门下端43,所述插口端门上端41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所述插口端门下端43为与插口端门上端41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架,2个所述插口调节块42分别位于两U型架相对臂端之间,所述外模和端门所围空间内部设置有内模5,所述内模5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模上端51、2个内模调节块52、2个内模下端53和底板54,所述内模上端51为开口向下的U型板,2个所述内模下端53分别位于内模上端51的两臂下方,2个所述内模调节块52分别位于内模上端51的两臂底部和内模下端53之间,所述底板54位于2个内模下端53的底部之间与内模上端51相对设置,所述底板54位于水平板12的上方。

所述外模固定端1的尺寸不可改变,所以它的尺寸是根据产品需要的最大规格制作,只有外模活动端2可以上下断开,根据所需产品的高度制作所需高度的外模调节块22,这样外模活动端2配备上相应的外模调节块22即可满足所需产品的需求。外模调节到与所需产品的规格相匹配的高度,在浇灌制作箱涵的顶部时,更加便于顶部处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对外模进行高度调节的方案。

所述承口端门3和插口端门4铰接于外模固定端1的竖直板11前后两侧,外模活动端2铰接于外模固定端1的水平板12的一侧,铰接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箱涵制作过程中模具的拆卸和安装,同时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

根据所需产品的规格制作不同的与其相配合的外模调节块22、内模调节块52、承口调节块32和插口调节块42,这样只需要配备不同尺寸与所需产品相匹配的调节块而其他部分共用一套,即可满足多种产品的需求,成本大大降低。

各调节块的形状与其所使用位置处上下接触部分的结构形状相吻合。

所述承口端门3一侧与竖直板11的前侧边之间、插口端门4的一侧与竖直板11的后侧边之间均设置有活页固定板6,两所述活页固定板6分别与承口端门3的侧边和插口端门4的侧边铰接,两所述活页固定板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竖直板11的两侧。

所述活页固定板6的高度与竖直板11的高度相同。

所述活页固定板6高度与竖直板11的高度相同,均为所需生产产品的最大规格对应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满足承口端门3和插口端门4的任何调节块的使用。

所述活页固定板6上远离竖直板11的一侧从上到下设置有凹槽71,所述承口端门3和插口端门4与活页固定板6相接的一侧从上到下设置有凸台72,所述外模上端21的底部、外模调节块22的底部、内模上端51的底部、内模调节块52的底部均设置有凹槽71,所述外模下端23的顶部、外模调节块22的顶部、内模下端53的顶部、内模调节块52的顶部均设置有凸台72,所述凹槽71和凸台72相配合。

外模和内模5的侧边均断开,中间设置或者不设置有调节块,这样原本一体的侧边被分成了多部分,其相接处必然容易松动或者浇筑时产生漏浆,这对于产品的合格率和精准度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接处设置了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台,使得各个相接处非常稳固而且严密不漏浆,实现了模具尺寸可调节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精度变高、合格率增加。

所述外模上端21与外模调节块22的接触处、外模调节块22与外模下端23的接触处、承口端门上端31与承口调节块32的接触处、承口调节块32与承口端门下端33的接触处、插口端门上端41与插口调节块42的接触处、插口调节块42与插口端门下端43的接触处、内模上端51与内模调节块52的接触处、内模调节块52与内模下端53的接触处均各自设置有接触板,两两相互接触的接触板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孔,所述孔内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

各个模块接触处均设置接触板并且接触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操作时仅需通过对模具拆卸螺栓更换不同的调节块就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箱涵,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根据产品规格定制相应高度的外模调节块22、承口调节块32、插口调节块42和内模调节块52,并将各个调节块依次通过螺栓固定于外模活动端2、承口端门3、插口端门4和内模5的相应位置,并将外模活动端2绕铰接轴活动至竖直方向,承口端门3、插口端门4绕铰接轴活动至外模活动端2与外模固定端1之间,并将内模5放置于端门和外模围成的空间内,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