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225发布日期:2018-09-18 20:1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场车位安全防护装置,属于立体停车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根据资料统计,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辆小车。从工程造价方面来比较,同样以50个车位计算,传统建设需约750万元,立体停车建设造价仅400万元。专家表示,立体停车场同传统停车场相比,车辆一进车库就熄火,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的迂行和尾气排放,十分环保节能。

如图1-3所示,现有技术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其载车吊架8垂直向循环转动,其架体要保证一定的刚度,需要在其架体上设有若干车库架体纵向连接杆19及车库架体斜向拉杆20。对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存取车时,各载车台在地面上存取车时,其底面紧贴地面,且其停靠地点只有一个。在通常状况下,载车吊架8运转时,车门都是关闭的,车门不会伸出载车吊架的载车台顶面空间以外,此时,车库运转不会对车门造成损伤。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车辆后座位的人是小孩、下车后关车门用力太小或其他原因,在离开车的时候个别车门没有关严,车主采用遥控锁车门锁车门后,看上去车辆貌似所有车门都已经关闭,此时,启动车库运转,由于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吊架在一环状轨迹快速循环转动,旋转产生切向力作用下车门就会打开并可能伸出载车吊架的载车台顶面空间以外并与车库架体纵向连接杆19及车库架体斜向拉杆20发生严重剐蹭,有时会将车门挤断,造成严重的事故。还有一种情况,当前边车进入车库的载车吊架且人还没有下车而在车上接打电话,后边有人以为前车已经停车完毕、车库里没有人了,而启动了车库的运转系统,此时如果载车板内车上的驾乘人员贸然开车门,也会产生严重的剐蹭事故,非常不安全。这种事故,虽然概率较低,但是由于事故一旦发生就非常严重,因此,有必要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该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保证了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内中每辆汽车的车门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立体车库的各载车吊架的载车台上的可升降防护栏及设置在地面上存取车时所对应的载车台后方的纵推杆推动装置。

所可升降防护栏包括若干通过轴承安装在载车台底面上的横杆,横杆的左、右两端的间距大于载车台左、右两端的间距;各横杆的左、右端分别连接有高度相同的立杆,各横杆的左端的立杆的顶部及各横杆的左端的立杆的顶部分别与一纵杆铰接;载车台底面的后端安装有一可纵向运动的纵推杆。

位于载车台底面最后端的横杆上连接有下耳板,纵推杆的前端与下耳板铰接,纵推杆的后端位于载车台的后端以后。

载车台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设有可防止立杆向载车台的后方倾斜的立杆限位;至少有一个横杆的紧贴载车台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设有一上耳板,载车台的左侧面、右侧面两侧面中与每一上耳板紧贴的侧面上该上耳板的后方设有一连接座且该上耳板通过一拉簧与该连接座相连,在拉簧的作用下,立杆与立杆限位接触从而使各立杆与载车台的垂直。

当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的某一载车台运动到其底面贴近地面的最低位置时,纵推杆推动装置可推动其上的纵推杆向前运动,使其上的各纵杆的底面分别贴近其顶面。

进一步,位于载车台底面最后端的横杆的中部设有下耳板,下耳板与纵推杆的前端铰接。

进一步,载车台的后端的底面上设有一横向板,横向板设有一纵向通孔,纵推杆穿过该纵向通孔。

进一步,所述立杆限位包括设置在载车台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一立杆的后方的阻挡杆,当该立杆垂直于地面时其后侧面与所述阻挡杆相接触。

进一步,各立杆、纵杆的外周表面上包覆有软垫层。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对车门伤害小。软垫层采用橡胶或海绵制成。

进一步,纵推杆推动装置为电动推杆器或液压缸,通过推杆推动装置的输出轴推动纵推杆向前运动。

进一步,所述立柱的高度不小于44cm。

进一步,各立杆通过铰接轴横向设置的连接铰与纵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立体车库上空的载车台需要存放汽车时,先将其下降到地面上,由纵推杆推动装置的推动纵推杆向前运动推动各横杆逆时针转动,使两纵杆的底面分别贴近载车台的顶面;驶入车辆,驾乘人员打开车门下车;然后,纵推杆推动装置复位,在拉簧的作用下,各横杆顺时针时针转动使立杆与立杆限位接触,从而使各立杆垂直于载车台的顶面,此时,各立杆与纵杆可起到防止车门伸出载车台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作用,从而避免在载车吊架运转时车门可能与车库架体纵向连接杆、车库架体斜向拉杆等立体车库的架体连接件产生的严重剐蹭事故。通过将纵推杆推动装置设置在地面上,且纵推杆推动装置只有一个,可大幅度降低造价,也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的可升降防护栏的载车吊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4所示安装有可升降防护栏的载车吊架的仰视图。

图9是图8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4所示安装有可升降防护栏的载车吊架的右视图。

图11是图10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4所示安装有可升降防护栏的载车吊架的正视图。

图13是图12的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4所示安装有可升降防护栏的载车吊架的左视图。

图15是图14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吊架运动到最低位置时一个运动状态图。

图17是图16的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载车吊架运动到最低位置时一个运动状态图。

图19是图18的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的立体车库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L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立体车库-1;载车台-2;纵推杆推动装置-3;横杆-4;立杆-5;纵杆-6;纵推杆-7;载车吊架-8;轴承-9;下耳板-10;上耳板-11;连接座-12;拉簧-13;阻挡杆-14;横向板-15;纵向通孔-16;推杆推动装置的输出轴-17;连接铰-18;车库架体纵向连接杆-19;车库架体斜向拉杆-20;地面-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1所示,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车门智能安全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包括设置在立体车库1的各载车吊架8的载车台2上的可升降防护栏及设置在地面上存取车时所对应的载车台2后方的纵推杆推动装置3。

所可升降防护栏包括若干通过轴承9安装在载车台2底面上的横杆4,横杆4的左、右两端的间距大于载车台2左、右两端的间距;各横杆4的左、右端分别连接有高度相同的立杆5,各横杆4的左端的立杆5的顶部及各横杆4的左端的立杆5的顶部分别与一纵杆6铰接;载车台2底面的后端安装有一可纵向运动的纵推杆7。

位于载车台2底面最后端的横杆4上连接有下耳板10,纵推杆7的前端与下耳板10铰接,纵推杆7的后端位于载车台2的后端以后。

载车台2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设有可防止立杆5向载车台2的后方倾斜的立杆限位;位于载车台2底面最前端的横杆4的紧贴载车台2的左侧面、右侧面上各设有一上耳板11,载车台2的左侧面、右侧面两侧面上该上耳板11的后方各设有一连接座12且该上耳板11的上端通过一拉簧13与该上耳板11最近的连接座12相连,在拉簧13的作用下,立杆5与立杆限位接触从而使各立杆5与载车台2的垂直。

当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的某一载车台2运动到其底面贴近地面的最低位置时,纵推杆推动装置3可推动其上的纵推杆7向前运动,使其上的各纵杆6的底面分别贴近其顶面。

位于载车台2底面最后端的横杆4的中部设有下耳板10,下耳板10的不与横杆4连接端与纵推杆7的前端铰接。

载车台2的后端的底面上设有一横向板15,横向板15设有一纵向通孔16,纵推杆7穿过该纵向通孔16。

所述立杆限位包括设置在载车台2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一立杆5的后方的阻挡杆14,当该立杆5垂直于地面时其后侧面与所述阻挡杆14相接触。

各立杆5、纵杆6的外周表面上包覆有软垫层。采用这一技术方案,对车门伤害小。软垫层采用橡胶或海绵制成。

纵推杆推动装置3为电动推杆器或液压缸,通过推杆推动装置的输出轴17推动纵推杆7向前运动。对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各载车台2在地面上存取车时,其底面紧贴地面,且各载车台2停靠地点位于共同的地方,纵推杆推动装置3设置在地面上存取车时所对应的载车台2后方,且其推杆推动装置的输出轴17的中轴线与取车时所对应的载车台2的纵推杆7的中轴线在同一纵向直线上,即纵推杆推动装置(3)设置在在地面上各载车台(2)可运动最低位置的后方。

所述立柱的高度不小于44cm。

各立杆5通过铰接轴横向设置的连接铰18与纵杆6相连。

当立体车库上空的载车台2需要存放汽车时,先将其下降到地面上,由纵推杆推动装置3的推动纵推杆7向前运动推动各横杆4逆时针转动,使各纵杆6的底面分别贴近载车台2的顶面;驶入车辆,驾乘人员打开车门下车;然后,纵推杆推动装置3复位,在拉簧13的作用下,各横杆4顺时针时针转动使立杆5与立杆限位接触,从而使各立杆5垂直于载车台2的顶面,此时,各立杆5与纵杆6可起到防止车门伸出载车台2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作用,从而避免在载车吊架运转时车门可能与车库架体纵向连接杆19、车库架体斜向拉杆20等立体车库的架体连接件产生的剐蹭。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