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7834发布日期:2018-10-12 19:5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设置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模板已经成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建筑设备在施工中被使用,使得建筑模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所以,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目前针对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普遍存在可调节性差、操作不便等问题,不便于施工员的施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具有调整支撑结构高度的优点,便于将调节高度后的支撑结构稳定固定的优点,具有缓冲支撑建筑模板的有效,具有平衡支撑顶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建筑模板支撑结构调节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包括调节箱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调节箱相适配的卡槽,所述调节箱的底部卡接在卡槽的内壁,所述调节箱的左右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箱的两侧内壁底部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座和上轴承座,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远离联轴器的一端贯穿下轴承座并活动连接在上轴承座底部,所述调节丝杆上通过滚珠螺母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调节箱的内侧设有调节支撑柱,所述调节支撑柱的底端开设有导向腔,所述调节箱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与导向腔相适配的导向柱,所述调节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分别与两个调节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撑柱的左侧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调节支撑柱的顶端贯穿调节箱的内侧顶部和固定筒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固定筒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定位箱,所述定位箱的右侧内壁活动连接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末端贯穿定位箱的右侧内壁和固定筒的左侧面并插接在定位孔的内壁,固定箱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环销,所述拉环销的末端贯穿固定箱的左侧面并固定连接在定位销的顶部,所述定位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定位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箱的左侧内壁,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插接在凹槽的内壁,所述连接板和缓冲板之间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衡支撑杆,所述平衡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平衡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和支撑顶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凸块,且防滑凸块均匀分布在底座的下表面和支撑顶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套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撑顶板的下表面,所述下套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缓冲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上套筒和下套筒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上套筒内腔顶部与活动块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下套筒内腔底部与活动块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缓冲装置均匀分布在缓冲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平衡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平衡支撑杆分别分布在缓冲板的上表面四角,且平衡支撑杆与平衡板为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箱、调节支撑柱、固定筒、连接板、缓冲板和支撑顶板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箱两侧内壁的上轴承座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调节箱的两侧内壁的下轴承座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定位孔等距分布在调节支撑柱的左侧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销、底座、调节电机、下轴承座、上轴承座、联轴器、调节丝杆、调节块、调节支撑柱和连接块相互配合,在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对不同高度的建筑模板进行支撑调节,启动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调节丝杆旋转,调节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带动调节块在调节丝杆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支撑柱移动高度调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解决了模板支撑结构不便于调节支撑高度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筒、固定箱、定位销、拉环销和复位弹簧相互配合、在需要调节设备的高度时,通过拉动拉环销将定位销的末端退出定位孔的内壁,然后进行调节高度,调节到适合高度后,松开拉环销,定位销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再次插接到定位孔的内壁,操作简单,解决了设备在调节高度后不便于固定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设置底座、凸块、第一固定螺栓、连接板、调节支撑柱、卡块和第二固定螺栓相互配合,在需要使用设备时,直接将调节箱的底部卡接在卡槽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将调节箱和底座相互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表面的卡块卡入凹槽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将连接板与缓冲板相互固定连接,连接稳定,解决了设备整体不便于组装运输的问题。

(4)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对支撑顶板进行支撑固定,在设备使用时,根据建筑模板高度调节好高度时,支撑顶板将模板进行固定支撑,缓冲装置的设置使支撑顶板对建筑模板的支撑压力逐步增大,防止建筑模板被刚性挤压造成模板的损坏,同时也有效的保护建筑物,解决了设备在使用时刚性固定造成模板损坏的问题。

(5)本发明通过设置平衡支撑杆和平衡板相互配合,在设备调整好支撑高度后,缓冲板通过缓冲装置对支撑顶板进行支撑,随着压力的增大,缓冲弹簧压缩,直至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与平衡板的上表面接触,有效的防止缓冲弹簧的过度压缩损坏,同时平衡支撑顶板的所受到的支撑力,防止支撑顶板受力不平衡,导致支撑模板不能正常使用,解决了支撑顶板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内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箱、2底座、3卡槽、4凸块、5第一固定螺栓、6调节电机、7下轴承座、8上轴承座、9联轴器、10调节丝杆、11调节块、12调节支撑柱、13导向腔、14导向柱、15连接块、16定位孔、17固定筒、18固定箱、19定位销、20拉环销、21复位弹簧、22连接板、23缓冲板、24凹槽、25卡块、26第二固定螺栓、27缓冲装置、271上套筒、271下套筒、273活动块、274连接杆、275缓冲弹簧、28支撑顶板、29平衡支撑杆、30平衡板、31防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模板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包括调节箱1和底座2,底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调节箱1相适配的卡槽3,调节箱1的底部卡接在卡槽3的内壁,调节箱1的左右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4,凸块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与底座2固定连接,调节箱1的两侧内壁底部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6,调节箱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座7和上轴承座8,调节箱1两侧内壁的上轴承座8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调节箱1的两侧内壁的下轴承座7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保障调节箱1内侧的调节块11同步通过连接块15对调节支撑柱12进行高度调整,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固定连接有调节丝杆10,调节丝杆10远离联轴器9的一端贯穿下轴承座7并活动连接在上轴承座8底部,调节丝杆10上通过滚珠螺母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1,调节箱1的内侧设有调节支撑柱12,调节支撑柱12的底端开设有导向腔13,调节箱1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与导向腔13相适配的导向柱14,导向柱14的顶端插接在导向腔13的内壁,导向柱14保障调节支撑柱12稳定的进行高度调节,调节支撑柱1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连接块15分别与两个调节块11固定连接,调节支撑柱12的左侧面开设有定位孔16,定位孔16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定位孔16等距分布在调节支撑柱12的左侧面,十个定位孔16的设置有效的在设备进行高度调整后能够通过定位销19将调节支撑柱12固定,调节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7,调节支撑柱12的顶端贯穿调节箱1的内侧顶部和固定筒17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2,固定筒1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定位箱18,定位箱18的右侧内壁活动连接有与定位孔16相适配的定位销19,定位销19的末端贯穿定位箱18的右侧内壁和固定筒17的左侧面并插接在定位孔16的内壁,固定箱18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拉环销20,拉环销20的末端贯穿固定箱18的左侧面并固定连接在定位销19的顶部,定位销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弹簧21关于定位销19中心上下对称设置,复位弹簧21远离定位销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箱18的左侧内壁,连接板22的上表面连接有缓冲板23,缓冲板23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24,连接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凹槽24相适配的卡块25,卡块25插接在凹槽24的内壁,在缓冲板23和连接板22进行组装时,将卡块25插接在凹槽24的内壁,对缓冲板23进行初步定位,连接板22和缓冲板23之间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6固定连接,缓冲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27,缓冲装置27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缓冲装置27均匀分布在缓冲板23的上表面,缓冲装置27包括上套筒271和下套筒272,上套筒2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撑顶板28的下表面,下套筒2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缓冲板23的上表面,上套筒271和下套筒272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块273,两个活动块27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4,连接杆274与上套筒271和下套筒272均为活动连接,上套筒271内腔顶部与活动块273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75,下套筒272内腔底部与活动块273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75,缓冲装置27对支撑顶板28进行支撑固定,在设备使用时,根据建筑模板高度调节好高度时,支撑顶板28将模板进行固定支撑,缓冲装置27的设置使支撑顶板28对建筑模板的支撑压力逐步增大,防止建筑模板被刚性挤压造成模板的损坏,同时也有效的保护建筑物,缓冲装置2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28,底座2的下表面和支撑顶板2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凸块31,且防滑凸块31均匀分布在底座2的下表面和支撑顶板28的上表面,防滑凸块31的设置有效的防止设备在使用时发生滑动的情况,保障设备的问题支撑建筑模板,缓冲板23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衡支撑杆29,平衡支撑杆2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平衡支撑杆29分别分布在缓冲板23的上表面四角,且平衡支撑杆29与平衡板30为一一对应设置,缓冲板23通过缓冲装置27对支撑顶板28进行支撑,随着压力的增大,缓冲弹簧275压缩,直至支撑顶板28的下表面与平衡板30的上表面接触,有效的防止缓冲弹簧275的过度压缩损坏,同时平衡支撑顶板28的所受到的支撑力,防止支撑顶板28受力不平衡,导致支撑模板不能正常使用,平衡支撑杆2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平衡板30,调节箱1、调节支撑柱12、固定筒17、连接板22、缓冲板23和支撑顶板28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有效的保障设备的整体结构中心平衡。

综上可得,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销1、底座2、调节电机6、下轴承座7、上轴承座8、联轴器9、调节丝杆10、调节块11、调节支撑柱12和连接块15相互配合,在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对不同高度的建筑模板进行支撑调节,启动调节电机6,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9带动调节丝杆10旋转,调节丝杆10通过滚珠螺母带动调节块11在调节丝杆10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支撑柱12移动高度调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解决了模板支撑结构不便于调节支撑高度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筒17、固定箱18、定位销19、拉环销20和复位弹簧21相互配合、在需要调节设备的高度时,通过拉动拉环销20将定位销19的末端退出定位孔16的内壁,然后进行调节高度,调节到适合高度后,松开拉环销20,定位销19在复位弹簧21的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再次插接到定位孔16的内壁,操作简单,解决了设备在调节高度后不便于固定的问题,通过设置底座2、凸块4、第一固定螺栓5、连接板22、调节支撑柱12、卡块25和第二固定螺栓26相互配合,在需要使用设备时,直接将调节箱1的底部卡接在卡槽3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将调节箱1和底座2相互固定连接,连接板22上表面的卡块25卡入凹槽24的内壁,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6将连接板22与缓冲板23相互固定连接,连接稳定,解决了设备整体不便于组装运输的问题,通过设置缓冲装置27,缓冲装置27对支撑顶板28进行支撑固定,在设备使用时,根据建筑模板高度调节好高度时,支撑顶板28将模板进行固定支撑,缓冲装置27的设置使支撑顶板28对建筑模板的支撑压力逐步增大,防止建筑模板被刚性挤压造成模板的损坏,同时也有效的保护建筑物,解决了设备在使用时刚性固定造成模板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平衡支撑杆29和平衡板30相互配合,在设备调整好支撑高度后,缓冲板23通过缓冲装置27对支撑顶板28进行支撑,随着压力的增大,缓冲弹簧275压缩,直至支撑顶板28的下表面与平衡板30的上表面接触,有效的防止缓冲弹簧275的过度压缩损坏,同时平衡支撑顶板28的所受到的支撑力,防止支撑顶板28受力不平衡,导致支撑模板不能正常使用,解决了支撑顶板28受力不平衡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