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4472发布日期:2019-04-05 22:2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的数量逐渐增加,不仅造成了交通的拥堵,还给静态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停车难”已经成为了困扰大多数城市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的核心区,停车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很多地区采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虽然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小,设置灵活,安装方便。但其一般位于地上,受周围楼群采光的限制,该地上设备不能过高,设备较高时,设备自身的稳定性也会变差,造成所停放车辆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也出现了少量关于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研究,但直接将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移入地下,只在地面保留出入口,会导致除载车板位置外,整个出入口层无其他底板。这对于停放车辆的人员来说,尤其是恐高车主来说,会造成严重心理障碍,导致不敢使用此类设备,仍将车随意乱停乱放在路边等位置,对交通造成阻碍;更有甚者,还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停放车辆人员在停车时稍有不慎,便会有坠落基底的危险,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既可解决地面资源匮乏导致的停车难问题,又可避免由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给使用者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防护底板系统、主体框架、载车装置、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其中安全防护底板系统位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出入口层车位吊篮的正下方,在接收到车库系统的指令后,能实现自动打开和闭合功能;所述主体框架通过底部立柱置于基坑内部,所述载车装置成对布置在主体框架上,所述安全防护底板系统初期处于闭合状态,当车辆在载车装置上的指定位置停好且人员离开车库后,所述安全防护底板系统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所述传动系统在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协同转动,从而带动载车装置也随之转动,将地面出入口层的车辆存入所述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随后进入下一循环过程,反之为取车过程,从而实现车辆在地面出入口层和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二者间的存取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层安全防护底板系统包括:固定底板一、固定底板二、移动底板一和移动底板二,以及台阶斜坡板和安全检测装置;其中固定底板一和固定底板二固定不可移动,其垂直车辆驶入方向尺寸较小,保证出入口层车位吊篮下方对称布置的车位吊篮在立体车库循环转动时不与固定底板发生碰撞;移动底板平行于车辆驶入方向尺寸要小于前后循环链条间的距离,可通过移动底板的移动将地面出入口层的地面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二者间自由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前框架、后框架,以及支撑于基坑底部的立柱、横梁和支撑梁,其中横梁平行布置在所述前框架或后框架之间,支撑梁呈“八”字形布置在两平行横梁间;基坑开挖深度根据所设置的总车位数量进行确定,若总车位数量需求多,则基坑开挖深度相应加深,反之减少;主体框架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上部分被作为地面出入口层,方便车辆从地面层进出和存取。

进一步的,所述载车装置包括车位吊篮和车位上部吊杆,车位吊篮成对布置在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其前后端通过车位上部吊杆与框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联轴器、调频器、驱动齿轮;电机为动力输出装置,电机输入轴与联轴器相连,可调节整个装置运动速度的调频器通过联轴器固定在电机输入轴上,电机通过联轴器和调频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循环轨道、传动轴、传动齿轮、前循环链条、后循环链条;驱动齿轮和前循环链条啮合,传动齿轮与后循环链条啮合,且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在框架前后端的位置对应,当驱动齿轮在电机驱动下转动时,通过传动轴的带动,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带动前后闭合循环链条一起转动,载车装置在循环链条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轨道上端半圆形轨道的尺寸要大于车位吊篮的尺寸,以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进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出入口层安全防护底板系统、主体框架、载车装置、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前框架、后框架,以及支撑于基坑底部的立柱、横梁和支撑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联轴器、调频器、驱动齿轮;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循环轨道、传动轴、传动齿轮、前循环链条、后循环链条;所述循环轨道上端半圆形轨道的尺寸要大于车位吊篮的尺寸,以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进出。该车库不仅占地面积小,设置灵活,安装方便。且对于停放车辆的人员,尤其是恐高车主来说,所述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会缓解其心理恐慌问题,避免其有坠入基底的危险,提升此类车库的安全系数,对使用人员的安全问题有所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停车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人员停车离去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停车时安全防护底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人员停车离去后安全防护底板打开车辆存入时的附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辆已入库,安全防护底板处于闭合状态的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全防护底板系统;(2)后循环链条;(3)循环导轨;(4)车位吊篮;(5)横梁;(6)加强梁;(7)电机;(8)联轴器;(9)调频器;(10)车位上部吊杆;(11)传动轴;(12)传动齿轮;(13)前循环链条;(14)台阶斜坡板;(15)安全检测装置;(16)驱动齿轮;(17)立柱;(18)基坑;(101)固定底板一;(102)固定底板二;(103)移动底板一;(104)移动底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6,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防护底板的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安全防护底板系统1、主体框架、载车装置、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其中安全防护底板系统1位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出入口层车位吊篮4的正下方,在接收到车库系统的指令后,能实现自动打开和闭合功能;所述主体框架通过底部立柱17置于基坑18内部,所述载车装置成对布置在主体框架上,所述安全防护底板系统1初期处于闭合状态,当车辆在载车装置上的指定位置停好且人员离开车库后,所述安全防护底板系统1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所述传动系统在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协同转动,从而带动载车装置也随之转动,将地面出入口层的车辆存入所述地下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随后进入下一循环过程,反之为取车过程,从而实现车辆在地面出入口层和所述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二者间的存取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出入口层安全防护底板系统1包括:固定底板一101、固定底板二102、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以及台阶斜坡板14和安全检测装置15;其中固定底板一101和固定底板二102固定不可移动,其垂直车辆驶入方向尺寸较小,即其宽度较小,为了保证出入口层车位吊篮4下方对称布置的车位吊篮4在立体车库循环转动时不与固定底板101和固定底板102发生碰撞;移动底板平行于车辆驶入方向尺寸要小于前后循环链条13和2间的距离,保证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闭合时,不会被前循环链条13和后循环链条2遮挡,可顺利闭合;当安全检测装置15确认车辆准确停好,且无人员和小动物滞留车中时,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可自动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已存车的车位吊篮4下移,未存放车辆的车位吊篮4转动上移到地面层,随后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再次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打开状态再次切换至闭合状态,为使用人员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存车环境,再次存车后进入下一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框架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前框架、后框架,以及支撑于基坑底部的立柱17、横梁5和支撑梁6,其中横梁平行布置在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支撑梁6呈“八”字形布置在两平行横梁5间,其中主体框架可以以任何结构布置,只要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即可;基坑18开挖深度根据所设置的总车位数量进行确定,若总车位数量需求多,则基坑开挖深度相应加深,反之减少;主体框架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上部分被作为地面出入口层,方便车辆从地面层进出和存取。

本发明实施例中,载车装置包括车位吊篮4和车位上部吊杆10,车位吊篮4成对布置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上,其前后端通过车位上部吊杆10与前循环链条13、后循环链条2相连,以便载车装置可在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随循环链条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从而达到存放车辆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系统包括电机7、联轴器8、调频器9、驱动齿轮16;电机7为动力输出装置,电机输入轴与联轴器8相连,可调节整个装置运动速度的调频器9通过联轴器8固定在电机7输入轴上,电机7通过联轴器8和调频器9带动驱动齿轮16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系统包括循环导轨3、传动轴11、传动齿轮12、前循环链条13、后循环链条2;驱动齿轮16和前循环链条13啮合,传动齿轮12与后循环链条2啮合,且驱动齿轮16和传动齿轮12在框架前后端的位置对应,二者通过传动轴11连接,前循环链条13与后循环链条2尺寸和运动轨迹均相同,而载车装置的车位上部吊杆10前端固定在前循环链条13上,车位上部吊杆10后端固定在后循环链条2上;当驱动齿轮16在电机7驱动下转动时,通过传动轴11的带动,传动齿轮12同时转动,带动前后闭合循环链条一起转动,而固定在闭合循环链条上的车位吊篮4,也在循环链条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导轨3上端半圆形导轨的尺寸要大于车位吊篮4的尺寸,以保证车辆在出入口层进出时不受阻碍,能够顺利安全出入。

参看图1-6所示,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对其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立体车库存取车过程如下描述:

存车过程:

1.使用人员将车辆从地面沿台阶斜坡板驶入车库内部载车装置的指定位置处,此时出入口层地面底板处于闭合状态,车内人员熄火锁车后下车离库。

2.当安全检测装置确认车辆准确停好,且无人员和小动物滞留车中时,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可自动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3.电机启动,通过联轴器和调频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传动轴11带动传动齿轮12同时转动,前后闭合循环链条随之转动,此时,固定在闭合循环链条上的车位吊篮4,也在循环链条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

4.已存放车辆的车位吊篮4下移,未存放车辆的车位吊篮4转动上移至地面层,随后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再次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打开状态再次切换至闭合状态,为下次存车的使用人员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存车环境,进入下一循环。

取车过程:

1.使用人员在出入口层外的操作平台进行取车操作,或使用相关的app进行取车预约和在线缴费。

2.车库系统收到相关指令后,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可自动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3.电机启动,带动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前后闭合循环链条随之转动,固定在闭合循环链条上的车位吊篮也在循环链条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存放使用人员车辆的车位吊篮上移提升至地面出入口层,车辆停放至地面层。

4.车辆停放好后,随后移动底板一103和移动底板二104再次移动,使出入口层地面由打开状态再次切换至闭合状态,为使用人员进入车库取车提供一个安全的取车环境,保证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