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227发布日期:2018-11-13 22: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



背景技术:

现今的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及预制剪力墙板采用湿式连接较多,因此在其预制部分常需侧面出筋与相邻组件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完整性。

目前采用的边模主要为在角钢的一肢开长槽孔,间距按所生产板片固定间距,通用性差;放置钢筋网片后,再对每个槽孔塞入橡胶封堵,工作量较大;塞入的止漏橡胶较小,容易损坏;止漏胶条与钢筋有缝隙,存在漏浆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包括基体,基体包括上型材、下型材、螺栓,上型材及下型材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螺孔,上型材、下型材上的螺栓孔一一对应设置,下型材于各个螺栓孔处设置有与螺栓螺纹配合的螺帽,下型材上侧面于螺孔两侧设置有齿条,上型材与下型材之间设置有记忆乳胶层,上型材、下型材,经螺栓连接,螺栓下端依次贯穿上型材上的螺栓孔、记忆乳胶层、下型材上的螺帽,相连的基体经连接片相连接,连接片两端设置通孔,连接片两端的通孔分别与相邻两基体的上型材的端部的螺孔对应配合,螺栓下端依次贯穿通孔、上型材上的螺栓孔、记忆乳胶层、下型材上的螺帽从而将相邻的基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上型材截面呈L形或C字型,下型材截面呈C字型。

进一步的,螺栓上端设置有转盘。

进一步的,螺孔齿条与螺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

进一步的,齿条的齿尖间距为10mm,齿状高度为15-20mm,齿尖倒角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对钢筋出筋进行限位,组模方便、不需工具组模,通用性好,降低模具成本,利用记忆乳胶的优越的记忆、弹性性能尽可能减少出筋产生的漏浆,通过上型材、下型材控制边模高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邻基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螺帽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

1-下型材;2-上型材;3-齿条;4-记忆乳胶层;5-螺栓;6-转盘;7-钢筋出筋;8-连接片;9-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模具,包括基体,基体包括上型材、下型材、螺栓,上型材及下型材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螺孔,上型材、下型材上的螺栓孔一一对应设置,下型材于各个螺栓孔处设置有与螺栓螺纹配合的螺帽,螺帽与下型材焊接、融接或胶接,下型材上侧面于螺孔两侧设置有齿条,上、下型材之间设置有记忆乳胶层,上型材、下型材,经螺栓连接,螺栓下端依次贯穿上型材上的螺栓孔、记忆乳胶层、下型材上的螺帽,相连的基体经连接片相连接,连接片两端设置通孔,连接片两端的通孔分别与相邻两基体的上型材的端部的螺孔对应配合,螺栓下端依次贯穿通孔、上型材上的螺栓孔、记忆乳胶层、下型材上的螺帽从而将相邻的基体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型材截面呈L形或C字型,下型材截面(断面)呈C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螺栓上端设置有转盘。

在本实施例中,螺孔齿条与螺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

在本实施例中,齿条的齿尖间距为10mm,齿状高度为15-20mm,齿尖倒角2mm。

在本实施例中,上型材、下型材、齿条为金属或塑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基体的厚度与预制板厚度相等。

使用时,将齿条与下型材固接,然后将固定于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模上,置入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用钢筋网片,钢筋出筋卡在齿条上定位,齿条对钢筋出筋具有限位功能,记忆乳胶层与上型材采用快干胶固定,将记忆乳胶层压在齿条与下型材上,由螺栓孔出至入螺栓,转动转盘将螺旋拧紧。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