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渣堆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367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水渣堆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场,具体涉及水渣堆场。



背景技术:

水渣作建材用于生产水泥和混凝土,由于水渣具有潜在的水硬胶凝性能,在水泥熟料、石灰、石膏等激发剂作用下,可以作为优质的水泥原料,可制成:矿渣硅酸盐水泥、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矿渣水泥、矿渣砖、矿渣混凝土等,也可作为生产环保水泥砖的一种原材料。

目前水渣往往是露天堆积,这样其易受雨水侵蚀,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渣堆场,解决目前水渣露天堆放进行储存时,易受雨水侵蚀,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水渣堆场,包括堆场地基、支撑梁柱、三角支撑架和顶棚,顶棚通过三角支撑架倾斜的安装在支撑梁柱上,支撑梁柱固定安装在堆场地基上,沿顶棚的倾斜方向,顶棚的低端边缘处设置有引流雨槽,引流雨槽通过驳爪固定在顶棚的下方;

堆场地基上设置有下水道,沿引流雨槽内雨水的流动方向,引流雨槽的出水口位于下水道进口的正上方。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顶棚由两片以上的棚叶组成,棚叶由顶棚的高端处向底端处依次交错排列设置并构成鱼鳞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每片棚叶均向下倾斜设置,上下相邻且相互交错排列的两片棚叶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并留有换气空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堆场地基的地面均朝下水道的进口向下倾斜设置,其中倾斜的坡度小于5°。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支撑梁柱有两根以上,且包括靠近下水道进口处设置的第一支撑梁柱,第一支撑梁柱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的一端与引流雨槽的出水口处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的进口处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引流槽的内槽壁上开设有固定槽,其中有过滤板通过固定槽卡接在引流槽内,且过滤板向下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堆场地基、支撑梁柱、三角支撑架和顶棚的配合作用,使得水渣在安放时能避免被雨水侵蚀,从而影响水渣的使用效果。

2、引流雨槽能将顶棚上的水进行收集,从而避免雨水落入棚内,造成棚内湿度较大,使水渣受潮。

3、下水道能方便堆场地基上雨水的排出,同时也方便的将引流雨槽内的雨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棚叶的安装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梁柱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梁上过滤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水渣堆场,包括堆场地基1、支撑梁柱2、三角支撑架3和顶棚4,顶棚4通过三角支撑架3倾斜的安装在支撑梁柱2上,支撑梁柱2固定安装在堆场地基1上,沿顶棚4的倾斜方向,顶棚4的低端边缘处设置有引流雨槽5,引流雨槽5通过驳爪6固定在顶棚4的下方;堆场地基1上设置有下水道7,沿引流雨槽5内雨水的流动方向,引流雨槽5的出水口位于下水道7进口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堆场地基1为混凝土地面,支撑梁柱2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安装在堆场地基1上,每个三角支撑架3均通过两个以上的支撑梁柱2支撑连接,顶棚4固定在三角支撑架3的斜梁上,并倾斜向下设置,当处于雨水较多的季节时,通过在顶棚4的低端边缘处设置有引流雨槽5,使得雨水通过重力从倾斜设置的顶棚4上滑落到引流雨槽5内,从而避免雨水过多的落入到水渣堆场的内部,而引流雨槽5的出水口位于下水道7进口的正上方,这样使得雨水直接落入下水道7进行排出,避免了雨水过多,从引流雨槽5内溢出的问题。

实施例2:

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顶棚4,顶棚4由两片以上的棚叶8组成,棚叶8由顶棚4的高端处向底端处依次交错排列设置并构成鱼鳞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统的顶棚4均是由两块以上的顶棚板拼接而成的,但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在拼接处的缝隙会出现漏水的现象,通过将顶棚4改造为由两片以上的棚叶8组成,并使之由顶棚4的高端处向底端处依次交错排列设置并构成鱼鳞状,这样雨水在下落时,并不会通过拼接缝隙进入到水渣堆场内,使水渣堆场内的水渣受潮或通过雨水带入其他杂质,影响使用。

实施例3:

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棚叶8,每片棚叶8均向下倾斜设置,上下相邻且相互交错排列的两片棚叶8之间通过支撑杆9连接并留有换气空隙1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整个水渣堆场的透气效果,通过在上下相邻且相互交错排列的两片棚叶8之间留有换气空隙10,从而提高了水渣堆场的通气通风效果,并且也加快了水渣堆场内水汽的蒸发作用。

实施例4:

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堆场地基1,堆场地基1的地面均朝下水道7的进口向下倾斜设置,其中倾斜的坡度小于5°。

在本实施例中,堆场地基1的地面均朝下水道7的进口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使得堆场地基1上的雨水能快速的进入到下水道7,避免堆场地基1上积聚雨水,同时向下倾斜设置的堆场地基1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清洗,而倾斜的坡度小于5°,这样在保持倾斜设置的前提下也避免了水渣进入下水道7。

实施例5:

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支撑梁柱2,支撑梁柱2有两根以上,且包括靠近下水道7进口处设置的第一支撑梁柱11,第一支撑梁柱11上设置有引流槽12,引流槽12的一端与引流雨槽5的出水口处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7的进口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槽12能将雨水直接引入到下水道7内,从而避免雨水落入其他地方,使堆场地基1内变得更加潮湿。

实施例6:

对比于实施例5,本实施例优化了引流槽12,引流槽12的内槽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3,其中有过滤板14通过固定槽13卡接在引流槽12内,且过滤板14向下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板14能从固定槽13内取出或安装,过滤板14用于过滤雨水中含有的杂质,避免下水道7内堵塞,同时过滤板14通过固定槽13向下倾斜设置,这样能一次过滤更多的杂质。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