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379发布日期:2019-02-19 18: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一般包括车体、臂架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用以支撑臂架的支撑结构。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支撑结构为整体焊接式,由于零部件加工、装配误差,或结构件变形的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垫加厚垫板(增高)、铣薄尼龙垫板(降高)或者通过长圆孔(多孔)装配等方式进行臂架支撑高度的调节。如附图1所示,行业内常用的支撑结构的解决方案为焊接主体1加高分子聚合物垫板2的结构形式,当需要调整高度时,通过加高垫板2或加厚底板3进行调整。一般对于不同车型的泵车来说,支撑结构需全新设计(支撑高度差距调大,不适合调整,需全新设计结构件及垫板),造成模块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用以支撑待支撑件;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定位结构以实现支撑架和底座的连接定位,固定结构以实现支撑架和底座的固定加强。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紧固件。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穿设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双头螺柱以及将双头螺柱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多个螺母。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的两端并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撑臂,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撑臂,至少部分第一支撑臂和至少部分第二支撑臂叠置设置,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上,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之间的第二侧壁,第二连接板与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固定连接,且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板、第二侧壁与顶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臂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三侧壁之间的第四侧壁,第一连接板与第四侧壁固定连接,且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第四侧壁与底板之间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顶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在底座与支撑架中的一者上设置的安装孔、在底座与支撑架中的另一者上设置的长孔,以及穿设安装孔与长孔的第二紧固件。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在底座与支撑架中的一者上设置的安装孔、在底座与支撑架中的另一者上设置的长孔,以及穿设安装孔与长孔的第二紧固件,第一侧壁与至少部分第三侧壁叠置设置,安装孔设置于第一侧壁上,长孔设置于第三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臂架,可伸缩或曲折的设置在车体上;支撑装置,用以支撑臂架,支撑装置为上述的支撑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包括定位结构以及固定结构,当安装支撑装置时,先将支撑架移动至待连接位置,然后通过定位结构进行预定位,避免支撑架相对于固定结构上下移动。最后再通过固定结构将支撑架与底座固定在一起。由于在安装固定结构之前,支撑架与底座已经通过定位结构实现支撑架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在安装固定结构时,不必再腾出一只手去稳定支撑架,从而使得支撑装置的安装效率以及安装质量能够大大提高。此外,上述结构在定位之前,底座与支撑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此通用性较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支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支撑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第一连接板;12、底板;13、第二支撑臂;131、第三侧壁;132、第四侧壁;14、第二加强筋;20、支撑架;21、第二连接板;22、顶板;23、第一支撑臂;231、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4、第一加强筋;30、第二紧固件;40、固定结构;41、双头螺柱;50、第一螺母;60、第二螺母;70、长孔;80、车体;90、臂架;100、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0、支撑架20、定位结构以及固定结构40。其中,支撑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0上用以支撑待支撑件。定位结构以实现支撑架20和底座10的连接定位,固定结构40以实现支撑架20和底座10的固定加强。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包括定位结构以及固定结构40,当安装支撑装置时,先将支撑架20移动至待连接位置,然后通过定位结构进行预定位,避免支撑架20相对于固定结构40上下移动。最后再通过固定结构40将支撑架20与底座10固定在一起。由于在安装固定结构40之前,支撑架20与底座10已经通过定位结构实现支撑架20与底座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在安装固定结构40时,不必再腾出一只手去稳定支撑架20,从而使得支撑装置的安装效率以及安装质量能够大大提高。此外,上述结构在定位之前,底座10与支撑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因此通用性较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设置在底座10与支撑架20之间,以使支撑架20相对于底座10处于待连接位置。固定结构40连接在底座10与支撑架20之间,以实现支撑架20和底座10的固定加强。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0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一连接板11、设置在支撑架20上的第二连接板21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21的第一紧固件。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加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与底座1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21与支撑架20一体成型。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包括用以支撑待支撑件的顶板22,顶板22、第一连接板11以及第二连接板21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穿设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的双头螺柱41以及将双头螺柱41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固定连接的多个螺母。具体地,双头螺柱41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1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第一螺母50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上,双头螺柱41的第二端通过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1的相对的两侧的两个第二螺母60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1上,双头螺柱41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力。具体地,在紧固双头螺柱41时,先紧固位于第一连接板11的内侧的第一螺母50以及位于第二连接板21的内侧的第二螺母60,然后再紧固位于第一连接板11的外侧的第一螺母50以及位于第二连接板21的外侧的第二螺母60。上述结构一方面固定方式简单,装配效率高;另一方面上述结构使得支撑装置在支撑待支撑件时,双头螺柱41受到轴向方向的力,因此双头螺柱41不易损坏,从而提高了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双头螺柱41为间隔设置的多个。上述结构使得每个双头螺柱41所受到的力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2、第一连接板11以及第二连接板21平行设置,双头螺柱41垂直穿设在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21上。上述结构使得双头螺柱41仅会受到轴向方向的力,而不受剪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包括顶板22以及设置在顶板22的两端并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撑臂23,底座10包括底板12以及设置在底板12上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撑臂13,至少部分第一支撑臂23和至少部分第二支撑臂13叠置设置,第一连接板11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3上,第二连接板21设置在第一支撑臂23上。第一支撑臂23一方面能够起到支撑第二连接板21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支撑架20的调整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装置的通用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2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23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231之间的第二侧壁232,第二连接板21与两个第一侧壁231以及第二侧壁232中的至少两个固定连接,且固定结构4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1、第二侧壁232与顶板22之间的第一加强筋24。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第一支撑臂23以及第二连接板21的强度,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壁13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三侧壁131之间的第四侧壁132,第一连接板11与第四侧壁132固定连接,且固定结构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第四侧壁132与底板1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14。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第二支撑臂13以及第一连接板11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与第三侧壁131之间具有用以避让第一侧壁231的缝隙。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底座10与支撑架20之间的调整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包括顶板22以及设置在顶板22的两端并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撑臂23,底座10包括底板12以及设置在底板12上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撑臂13,至少部分第一支撑臂23和至少部分第二支撑臂13叠置设置,定位结构包括穿设在第一支撑臂23与第二支撑臂13上的第二紧固件30。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30为固定螺栓,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固定螺栓先后由外至内穿设在第一支撑臂23与第二支撑臂13上,然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虽然承受剪切力,但是由于第一紧固件是主要承担待支撑件重力的部件,因此定位结构所受到的剪切力较小,受力情况较好,从而大大提高了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第二紧固件30不限于本申请中的固定螺栓,还可以为卡接结构、磁性结构等能够定位第一支撑臂23与第二支撑臂13竖向相对位置的结构即可。第一紧固件不限于本申请中的双头螺柱41,还可以包括卡接结构、磁性结构等能够固定第一支撑臂23与第二支撑臂13的结构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在底座10与支撑架20中的一者上设置的安装孔、在底座10与支撑架20中的另一者上设置的长孔70,以及穿设安装孔与长孔70的第二紧固件30。上述结构使得第二紧固件30可在长孔70内滑动,从而实现无极调整,避免了因制造误差、结构变形导致的装配困难(实际生产多为焊接底板配焊,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取消配焊),同时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件的变形,客户可自行调整臂架支撑高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能够根据实际调整范围的需要设计长孔70的长度。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包括顶板22以及设置在顶板22的两端并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撑臂23,第一支撑臂2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231,底座10包括底板12以及设置在底板12上并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撑臂13,第二支撑臂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壁131,第一侧壁231与至少部分第三侧壁131叠置设置,安装孔设置于第一侧壁231上,长孔70设置于第三侧壁131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顶板22上设置有尼龙垫板。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的车辆的实施例包括:车体80、臂架90以及支撑装置100。其中,臂架90可伸缩或曲折的设置在车体80上。支撑装置100用以支撑臂架90,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100为上述的支撑装置。由于上述支撑装置具有通用性好的优点,因此其能够适用在不同的车辆上,使得车辆的成本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模块化方面上,采用本实施例保护的技术方案,支撑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平台、车型(在采用相同或类似的臂架布置方式时),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简化了臂架支撑设计、装配调试和市场服务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为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通过可伸缩或屈折的臂架,将混凝土泵送至浇筑点。臂架支撑装置是混凝土泵车在臂架收拢姿态时支撑臂架的结构,保证臂架可以放置在一定的位置,同时在臂架动作的时候保护其他零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