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保温板轻质复合装配式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442发布日期:2019-08-13 20:2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保温板轻质复合装配式外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领域,尤其是一种再生保温板轻质复合装配式外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过程所使用的预制墙体大多重量较重,使得在施工安装时的吊装存在诸多不便,另外现在的预制墙体在制造的过程中层数较多也使得制作工艺相对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保温板轻质复合装配式外墙,包括一内叶墙,在内叶墙的外侧设有一再生保温层,在内叶墙内设有钢筋网架,在再生保温层内设有一钢筋网片,在再生保温层的外侧设有一外墙装饰层,所述内叶墙与再生保温层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所述再生保温层为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

所述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由报废轻质保温填充材料制成。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与一限位件。

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外端设置在再生保温层内,内端穿过再生保温层后伸至内叶墙内,在再生保温层与内叶墙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再生保温层与内叶墙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上部分连接孔内贯穿设有若干个附加钢筋。

所述限位件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的两端分别伸至再生保温层与内叶墙内,在位于再生保温层内的两拉结件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相固连,所述弯折件与两拉结件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

所述内叶墙的厚度为200mm、再生保温层的厚度为80mm~140mm,再生保温层的厚度根据墙体节能性能要求进行确定。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墙体只采用二层,内叶和保温层,保温层采用轻质的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不仅能够保证墙体的整体的强度,还能够有效地减轻整体墙体的重量,能够同时起到取代外叶板的作用和保温层保温的作用;同时,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采用报废的EPS板、苯板等报废轻质填充材料进行简单制作而成,既节省材料又降低废弃材料的污染,符合绿色建筑产品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叶墙; 2、再生保温层;3、钢筋网架; 4、钢筋网片; 5、外墙装饰层;6、连接件;7、片状支撑拉结件;8、限位件;9、连接孔;10、拉结件;11、弯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中所示,一种再生保温板轻质复合装配式外墙,包括一内叶墙1,在内叶墙1的外侧设有一再生保温层2,在内叶墙1内设有钢筋网架3,在再生保温层2内设有一钢筋网片4,在再生保温层2的外侧设有一外墙装饰层5,所述内叶墙1与再生保温层2之间通过连接件6相连;结构墙体只采用二层,内叶和保温层,保温层采用轻质的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不仅能够保证墙体的整体的强度,还能够有效地减轻整体墙体的重量,能够同时起到取代外叶板的作用和保温层保温的作用。

所述再生保温层2为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

所述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由报废轻质保温填充材料制成,再生保温轻质复合板采用报废的EPS板、苯板等报废轻质填充材料进行简单制作而成,既节省材料又降低废弃材料的污染,符合绿色建筑产品的要求。

将报废的EPS板、苯板等报废轻质填充材料进行破碎,加入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将轻质材料重新粘结起来,做出一定规格的轻质混凝土块,用于本申请的再生保温层2,变废为宝,提高了废旧材料的利用率。市场中重要的重组方式为高温挤压,与我们的加入胶凝材料和粘结材料,重新粘结是不同的工艺。

本申请中所述的再生保温材料在制作时采用的物料包括:配合比为胶凝材料用量300kg/m3(水泥250kg、矿粉50kg),外加剂用量3.75kg/m3,外加材料用量0.5kg/m3,报废材料用量1m3。水泥采用P.O42.5水泥;矿粉为S95级;外加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要求大于24%,外加材料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可再分散胶粉。

报废材料:采用报废的EPS板和聚苯板;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质量满足国标《GB175-2007》的要求,在混凝土中起到粘结作用,将破碎的颗粒粘结在一起。

外加剂:外加剂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中的相关规定。自密实混凝土所具备的高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性好、减水率大、缓凝、保塑性好。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表面活性,能自动吸附到水泥颗粒表面,宜降低界面能,从而提高分散性,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优异的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对于粉体材料相对较多的自密实混凝土尤为有效。

外加材料: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属于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中的一个品种。它是一种半合成的、不活跃的、黏弹性的聚合物,常于眼科学用作润滑科,又或在口服药物中充当辅料或赋型剂,常见于各种不同种类的商品。主要作用增加水泥的粘结度,提高冷水速溶法:在容器内放入适量的自来水,在慢慢搅拌下逐渐加入HPMC,开始HPMC迅速扩散到水中,只是扩散没有溶解,静置几分钟后,HPMC慢慢溶解,粘度慢慢上来,达到效果;

2、可再分散胶粉,具有极突出的粘结强度,提高砂浆的柔性并有较长之开放时间,赋予砂浆优良的耐碱性,改善砂浆的粘附性粘合性、抗折强度、防水性、可塑性、耐磨性能和施工性外,在柔性抗裂砂浆中更具有较强的柔韧性。

所述连接件6包括一片状支撑拉结件7与一限位件8。

所述片状支撑拉结件7外端设置在再生保温层2内,内端穿过再生保温层2后伸至内叶墙1内,在再生保温层2与内叶墙1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7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连接孔9,再生保温层2与内叶墙1内的片状支撑拉结件7上部分连接孔9内贯穿设有若干个附加钢筋。

所述限位件8包括两水平设置的拉结件10,所述拉结件10的两端分别伸至再生保温层2与内叶墙1内,在位于再生保温层2内的两拉结件10的端部通过一弯折件11相固连,所述弯折件11与两拉结件10之间为一体弯折成型。

所述内叶墙1的厚度为200mm、再生保温层2的厚度为80mm~140mm,再生保温层的厚度根据墙体节能性能要求进行确定;每平米板重降低120kg,便于施工安装时的吊装。

本结构墙体在制作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S1:模具清理;

S2:模具组装;

S3:打脱模油;

S4:装钢筋网架3(连接件6);

S5:内叶混凝土浇筑;

S6:绑扎钢筋网片4;

S7:轻质混凝土混凝土浇筑;

S8:外叶混凝土浇筑;

S9:收面;

S10:养护;

S11:拆模;

S12:成品堆放与养护。

将报废的轻质材料重新粘结在一起,用于装配式外墙、飘窗的保温层,变废为宝,降低了废旧材料的处理,本身聚氯乙烯材料的处理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既节省材料又降低废弃材料的污染,这种方式满足绿色建筑产品的要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