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3513发布日期:2019-08-09 21:5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站与手机充电站和汽车加油站相类似,是一种给电动汽车蓄电池“加电”的设备,可以快速的给电动汽车充电,为电动汽车提供续航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站可以像汽车加油站一样,在沿街商店、街道社区、报刊亭旁、存车棚、投注点等处设置。每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充电桩组成,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充电终端,除了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之外,还可以具有定时、充满报警、电脑快充、密码控制、自识别电压、多重保护等功能,这样,一个充电站能够同时为多个电动汽车充电,提高充电的效率。据调查,电动汽车驾驶员中至少有一半曾遭遇电动汽车“抛锚”,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电动汽车的管理者或推广者纷纷在城市的各个重点路段搭建电动汽车充电站,并电动汽车驾驶员提供各个充电站的具体位置,从而便于驾驶员在发现电量不足时,立即寻找附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解决电动汽车驾驶员的后顾之忧。

另外经过调查还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站点管理十分随意,应用也十分刻板保守,还处于完全没有从使用者和管理者使用角度考虑的粗犷性设计阶段。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充电桩分散,不便于维护管理,同时也不适合以后大量电动汽车停放场所;2)充电桩安装过于暴露,风吹日晒、雨雪交加等恶劣的自然因素会对充电桩的寿命造成影响,同时,人为蓄意破坏、偷盗或者意外撞坏的概率十分高,相较于高昂的充电桩造价来讲对运营方是极大的打击;3)人机未隔离,一旦充电桩或充电枪电缆绝缘因外界因素降低或破坏,大电流将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4)充电桩安装分散,各种电缆和控制通讯电线纵横交错,不但检修麻烦,而且容易被损坏;5)完全没有充电桩和充电终端的概念,充电场地局限性太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终端系统,对充电桩进行合理规范化的布置和管理,减少充电桩的损坏率,引入充电端的概念,解决大规模充电的管理问题,同时协调处理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与配套充电设施管理落后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终端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承台、带栏杆的辅助梯、设备房、带有断路器的配电箱、充电桩以及设置有充电枪的充电终端平台;

所述承台上表面高于停车地面,设备房无缝衔接在承台的上表面;

所述设备房还包括检修门、检修通道、进气孔、排气孔以及电缆进线孔和充电枪电缆出线孔,其中检修通道与检修门、辅助梯形成安全通道,进气孔位于设备房墙面底部,排气孔位于设备房墙面的上部,而且两者位于设备房对角开设;

所述充电桩位于设备房内部,且排列在检修通道两边,充电桩电源进线与配电箱断路器下口连接,充电桩的充电枪电缆与充电终端平台上的充电枪连接,其中配电箱安装在设备房房内的墙壁上。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进气孔设有格栅滤网。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排气孔设有防爆电动排风机,排风机两侧设有反向凸起的排风扇格栅防护罩。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设备房检修门设有可视窗。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枪电缆出线接口位于充电桩背离检修通道侧。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充电终端平台为四个,且分别安装在设备房的四个外墙面上。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充电终端平台设有用于穿出电缆的电缆孔,且充电终端平台的电缆孔与设备房上的充电枪电缆孔完全对齐。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充电终端平台为多个,且安装在离设备房较远的汽车密集停放区域。

上述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中,所述充电终端平台安装高度为不能被汽车顶部碰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终端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所述充电终端平台还包括并排连续放置的多个充电枪箱,其中充电枪箱包括锁枪装置和计费装置;所述充电枪箱设置在充电终端平台中,充电枪箱中设有放置充电枪的枪槽;所述锁枪装置还包含锁枪抱箍和锁枪控制通讯模块,其中锁枪抱箍环绕设置在枪槽中充电枪头所放位置周围;

所述计费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和计费控制通讯模块,可发出锁枪抱箍松开和计费开始指令的计费控制通讯模块与可发出锁枪抱箍夹紧和计费停止指令的锁枪控制通讯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电枪通过充电枪电缆与设置在充电桩中可通断电源的接触器连接,且可发出接触器断开指令的锁枪控制通讯模块和可发出接触器吸合指令的计费控制通讯模块分别与充电枪电缆接触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电站中的设备房无缝衔接在承台的上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面潮湿或进水对设备房内部器件的影响;充电桩设置在设备房内,在一个方面设备房起到保护充电桩的作用,另一方面,充电桩集中于一个设备房内便于大规模的充电的管理,通过设备房隔绝人与设备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设备对于人的触电安全隐患,保护人身安全;更进一步的,充电桩排列在设备房的检修通道的两侧,有利于工作人员进入到设备房内对各个充电桩进行检修。

2.在进气孔上设有格栅滤网,格栅网的设置能有效阻止鼠、虫进入设备房,同时能避免大颗粒粉尘或大件物品被吸入设备房内,所以本技术方案具备保障设备完善、延长设备寿命的有益效果。

3.本充电站当中的设备房的排气孔设有防爆电动排风机,排风机两侧设有反向凸起的排风扇格栅防护罩;基于本身设计进排风孔是基于自然风进行通风的,考虑到设备房所安装环境风速不够,不足以满足设备房内器件通风需求,在排气孔处设计排风机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加速设备房内的空气流动,提升通风散热效率;反向凸起的排风扇格栅防护罩主要起到保护排风机以防堵转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一个设备房配置若干个充电终端,充电终端或者充电终端中的充电枪可以设备房或充电终端平台为中心分散,从而大大增加选择充电场地的灵活度,降低充电高峰排队的概率,使得用户具有更人性化的用户体感。

5.充电终端平台的安装高度为普通汽车不能触碰的地方,即充电终端平台高度应当高于常见的电动汽车的车身高度,所以所有充电站内的相关充电设备都不会被汽车撞到,故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充电桩存在的最大隐患,具有充分保护充电桩及相关设备不被意外损坏的有益效果。

6.本实用新型当中的系统,提供锁枪抱箍,锁枪抱箍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一个锁枪控制通讯模块与计费模块信号连接,锁枪控制通讯模块采集锁枪抱箍的松开和夹紧信息,通过抱箍松开到抱箍夹紧之间所产生的时间计费,设计了一种计费结构,杜绝了偷电充电的投机行为,有利于充电站的科学管理。

7.本实用新型当中的系统,当所述计费模块未被激活时充电枪不能从充电终端平台中的锁枪抱箍中取出,同时充电桩中充电枪电缆接触器不能吸合;当充电枪插入锁枪抱箍,充电枪被抱箍锁死,充电枪电缆接触器断开,同时计费模块停止计费;计时计费标准且准确,更是考虑到了充电枪闲余状态下没带电会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着充电终端平台横截面横切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终端系统通讯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承台1、带栏杆的辅助梯2、设备房3、带有断路器的配电箱12、充电桩5以及设置有充电枪的充电终端平台6;所述承台1上表面高于停车地面,设备房3无缝衔接在承台1的上表面;考虑到充电站的安装位置,常常充电站会安装在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因其地势降低,可能会出现积水,如果没有承台1,长期的积水会慢慢透过设备房3的墙壁渗透进入到设备房3内,对其中的配电箱12和充电桩5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可能会导致电路短路甚至发生火灾。因此,本充电站设计一个承台1,承台1高度因地制宜,至少保证其高度高于地面,不能低于充电站安装地面的水不能累积的高度,以此来避免积水和设备房3的接触,减少水渗透影响充电元器件导致短路的安全隐患,进一步保证设备房内器件的安全性和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

设备房的具体设计如下,如图1~4所示,所述设备房3还包括检修门4、检修通道7、进气孔8、排气孔9以及电缆进线孔10和充电枪电缆出线孔11,其中检修通道7与检修门4、辅助梯2形成安全通道,进气孔8位于设备房墙面底部,排气孔9位于设备房墙面的上部,而且两者位于设备房对角开设;充电桩电源进线与配电箱断路器下口连接,充电桩的充电枪电缆与充电终端平台11上的充电枪10连接,其中配电箱12安装在设备房房内的墙壁上。

从上可以看到,本设备房主要具有三个功能,一是利于检修工作的进行,二是通风散热,三是保护充电桩及配电箱。分开来说,首先,检修门、检修通道以及辅助梯形成一个检修通道,方便检修人员的进入。相对于现在充电桩的外置布置,本实施例将充电桩安装于设备房内部,且排列在检修通道两边,检修人员自辅助梯通过检修门进入到检修通道,可很方便地对设备房内的充电桩进行检修,且检修通道可以是一笔直的通道也可以是交错的通道。其次,在设备房上下对角设计进排气孔,能够保证空气能够大面积地覆盖整个设备房内的元器件,保证每个元器件的通风散热。最后,充电桩是安装在设备房内,设备房具有检修门,非工作人员一般不能进入到设备房内,相较于外置的充电桩,设备房不仅仅起到保护充电桩本身功能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止偷盗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一个充电桩的建设成本是相当高,如果不做对应的保护措施,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对充电桩进行偷盗,而增加设备房可以有效地减少偷盗事件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进气孔8设有格栅滤网。充电站安装之处必然有很多汽车经过,如安装在车库,而车库当中并非仅仅只有电动汽车,其可能还会有机动车,机动车排出的尾气会使得车库内空气变得浑浊。而且,汽车本身运动就会扬起车库地面的灰尘,如果将该空气直接引入到设备房中,空气中的尾气和灰尘就有可能会接触到充电桩,影响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气孔处设计格栅滤网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避免其中混杂的杂质对设备房内器件工作的影响。当然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过滤效果,也可增加活性炭吸附滤膜以使得进入到设备房的空气更加清洁。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排气孔9设有防爆电动排风机,排风机两侧设有反向凸起的排风扇格栅防护罩。如上面所提到的通风,大多是自然性的通风,在充电桩大量使用时,设备房内温度会增高,自然通风显然不足以满足通风需求。因此,考虑到该情况,在排气孔9处设置排风机提供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通风能够增加设备房内的空气流通速度,借此增强设备房的通风效率,避免设备房内温度过高。

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并非需要每次都进入到设备房,因此在所述设备房检修门设有可视窗13。检修人员可自辅助梯2走到设备房检修门口,观测充电桩的运行状况。更优化的,可在设备房中设计温度显示仪和湿度显示仪,温度显示仪和湿度显示仪的显示器可安装在检修门口,检修人员可在门口处尽可能地了解到设备房的运作情况及环境,有利于检修工作的进行,提高检修和日常巡查效率。

上述充电站中,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枪电缆出线接口位于充电桩背离检修通道侧。如图4所示的,所述充电终端平台6设有用于穿出电缆的电缆孔5,且充电终端平台的电缆孔与设备房上的充电枪电缆孔完全对齐。因为检修通道并非是提供充电的通道,所以作出上述设计,充电枪电缆出线接口应当位于设备房的墙壁面上对应延伸出去对电动汽车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当中,充电终端平台各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其可以安装在设备房的外墙面上;还可以安装在离设备房较远的汽车密集停放区域。其安装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只是一个示范,如图1中显示的是安装在设备房的外墙面上。但无论安装在何种位置,所述充电终端平台安装高度均不能被汽车顶部碰到的位置。即充电终端平台高度应当高于常见的电动汽车的车身高度,所以所有充电站内的相关充电设备都不会被汽车撞到,故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充电桩存在的最大隐患,充分保护充电桩及相关设备不被意外损坏。

考虑到大规模的充电,所述设备房为两层。最好是上下两层,上下两层可由一楼梯进行连通。上下两层的设计主要是节省空间,在有限的空间的内尽可能地增加充电桩的放置数量以满足大规模充电需求。

实施例2:

一种集散型电动汽车充电终端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充电站,该系统还包括充电枪箱、充电枪、锁枪装置以及计费装置;

所述充电枪箱设置在充电终端平台中,充电枪箱上设有放置充电枪的枪槽;所述锁枪装置还包含锁枪抱箍和锁枪控制通讯模块,其中锁枪抱箍环绕设置在枪槽中充电枪头所放位置周围;

所述计费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和计费控制通讯模块,计费控制通讯模块与锁枪控制通讯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完成锁枪抱箍松开指令和计费停止指令;

所述充电枪通过充电枪电缆与设置在充电桩中可通断电源的接触器连接,接触器断开和吸合命令分别由锁枪控制通讯模块根据锁枪抱箍加紧和松开状态发出。

上述系统当中,锁枪控制通讯模块与充电枪电缆接触器信号连接,其计费原理为,当所述计费模块未被激活时充电枪不能从充电终端平台中的锁枪抱箍中取出,同时充电桩中充电枪电缆接触器不能吸合;当充电枪插入锁枪抱箍,充电枪被抱箍锁死,充电枪电缆接触器断开,同时计费模块停止计费。锁枪控制通讯模块中具体可采用红外线感应的方式,通过红外线感应抱箍夹紧和松开,发出相应信号。

在上述系统当中,所述计费装置按抱箍松开到抱箍夹紧之间所产生的时间计费。该计费结构,杜绝了偷电充电的投机行为,有利于充电站的科学管理。

在上述系统当中,显示屏还能提供支付费用的作用,所述显示屏能提供的支付方式包括移动扫码、指纹和人脸生物识别或者刷卡消费。这些支付方式都是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所应用到的支付方式,即显示屏与一收费终端连接,常见的方式如移动扫码,其包括微信扫码、支付宝扫码等。刷卡消费包括信用卡POS机还有银行卡刷卡等,提高本系统的便利性。

综上,本充电站及系统对充电桩进行合理规范化的布置和管理,减少充电桩的损坏率,引入充电端的概念,解决大规模充电的管理问题,同时协调处理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与配套充电设施管理落后之间的矛盾。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