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3592发布日期:2019-08-06 22:4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停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在城市的出行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购买汽车,有的家庭甚至购买多辆汽车。在传统停车市场,为了满足大量增加的停车需求量,近期修建的大型商场或大型住宅区均配置了大面积的地下停车场,从而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停车位。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大型停车场的场地过于宽敞,因此人们在存车或取车的过程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车位或自己的汽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会产生额外的能源消耗以及大量的废气排放,用户体验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停车资源的浪费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开发一种汽车搬运装置,用户只需要将汽车行驶至该汽车搬运装置上就能方便地进行汽车的存取操作,降低了用户存车或取车的繁琐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传统停车场的造价较高,虽然在传统停车场内应用了基于汽车搬运装置的停车控制系统提高了用户体验,但自动控制系统的成本加上传统停车场的成本使得停车场的运营企业所承担的成本更加高昂,因此经营压力较大,导致用户承担的费用较高,降低了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传统停车场的空间较大,但对空间利用率不高,因此导致大量停车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停车资源使用效率低、停车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系统,通过在传统停车场内配置立体机械结构,从而在现有停车场地的基础上只通过较低的成本就能够拓展出更多的停车位,大大提高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整个停车场的停车成本,结合停车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所述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场地,用于提供运行通道以及停车区域,其中所述停车区域内包括至少一个地面停车位;汽车搬运装置,配置于所述停车场地内,用于基于搬运控制指令沿所述运行通道运行,并将待存汽车存入所述停车区域或将待取汽车从所述停车区域中取出;主控中心,与所述汽车搬运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用于获取用户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向所述汽车搬运装置发出搬运控制指令;在每个所述平面停车位上设置有立体机械结构,所述立体机械结构用于在每个所述平面停车位的上方叠加设置至少一个立体停车位,所述地面停车位和所述立体停车位上下贯通。

优选地,所述立体机械结构包括结构本体、升降驱动装置以及承载结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结构本体的顶部,用于对存储于所述立体机械结构内的汽车进行升降操作,所述承载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地面停车位和立体停车位内并与所述结构本体的相对侧分别连接,用于对存入所述立体机械结构内的汽车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机械结构还包括水平传输装置,所述水平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结构本体的底部,用于将停靠于当前地面停车位外的所述待存汽车传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内,或将承载于所述承载结构上的所述待取汽车传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外。

优选地,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连接,并通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承载结构为载车板或l型材;所述载车板的一边与所述结构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载车板的另一边与所述结构本体的相对侧连接;所述l型材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结构本体的一侧和相对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由围合件和支撑件构成,其中所述围合件为构成所述载车板外周的封闭条形支撑部件,所述支撑件为条状支撑部件,所述支撑件按照所述汽车进入所述载车板的方向以预设间隙横向铺设在所述围合件内,所述支撑件的两端与所述围合件连接,所述预设间隙为等距和/或不等距间隙。

优选地,所述承载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结构本体上且位于每个地面停车位和立体停车位的底部,所述承载结构为卡扣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主控中心电连接,并基于所述主控中心的夹紧控制指令在卡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水平传输装置固定于地面并与所述结构本体相互独立设置;或:所述水平传输装置固定于所述结构本体。

优选地,所述立体机械结构用于在每个所述地面停车位的上方叠加设置一个立体停车位。

优选地,所述运行通道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地面停车位的长度,所述立体机械结构还用于在所述运行通道上方叠加设置至少一个立体停车位。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传统停车场内配置立体机械结构,从而在现有停车场地的基础上只通过较低的成本就能够拓展出更多的停车位,大大提高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整个停车场的停车成本,结合停车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有水平传输装置的立体机械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以等距的间隙铺设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以不等距的间隙铺设的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承载结构为卡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传输装置与结构本体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运行通道上叠加设置一个立体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停车场地110运行通道

120停车区域121地面停车位

122立体停车位

200汽车搬运装置300主控中心

400立体机械结构410结构本体

420升降驱动装置430承载结构

431载车板4311围合件

4312支撑件432l型材

4331左卡扣4332右卡扣

4333旋转轴440水平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停车资源使用效率低、停车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系统,通过在传统停车场内配置立体机械结构,从而在现有停车场地的基础上只通过较低的成本就能够拓展出更多的停车位,大大提高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整个停车场的停车成本,结合停车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所述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场地100,用于提供运行通道110以及停车区域120,其中停车区域120内包括至少一个地面停车位121;汽车搬运装置200,配置于停车场地100内,用于基于搬运控制指令沿运行通道110运行,并将待存汽车(未示出)存入停车区域120或将待取汽车(未示出)从停车区域120中取出;主控中心300,与汽车搬运装置200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用于获取用户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向汽车搬运装置200发出搬运控制指令;在每个平面停车位121上设置有立体机械结构400,立体机械结构400用于在每个平面停车位121的上方叠加设置至少一个立体停车位122,地面停车位121和立体停车位122上下贯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具有汽车搬运装置200的智能停车场内配置立体机械结构400,从而在较低的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停车位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智能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对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单停车位的建造或制造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立体机械结构400包括结构本体410、升降驱动装置420以及承载结构430,升降驱动装置420固定于结构本体410的顶部,用于对存储于立体机械结构400内的汽车进行升降操作,承载结构430设置于每个所述地面停车位和立体停车位内并与结构本体410的相对侧分别连接,用于对存入立体机械结构400内的汽车进行承载,其特征在于,立体机械结构400还包括水平传输装置440,水平传输装置440设置于结构本体410的底部,用于将停靠于当前地面停车位121外的所述待存汽车传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121内,或将承载于承载结构430上的所述待取汽车传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立体机械结构400的结构本体410由立柱和横柱构成(例如立柱和横柱均为长宽为150mm*150mm的工字钢),请参见图2,在结构本体4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420,该升降驱动装置420可以以焊接的形式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420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等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420上,在由结构本体410构成的地面停车位和立体停车位内设置有承载结构430,承载结构430分别与结构本体410的相对侧连接,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承载结构430为l型材,进一步地,在结构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水平传输装置440,例如该水平传输装置400为皮带传输装置,用于将汽车在地面停车位12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来回运输,从而辅助汽车搬运装置200完成对汽车的存车操作或取车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平传输装置440也可以为其他传输装置,例如由多个滚筒组成的传输装置以及由拖拽电机组成的传输装置等等,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而不应当视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立体机械结构400中配置水平传输装置440,汽车搬运装置200将汽车运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121的前面后,水平传输装置440能够辅助汽车搬运装置200将汽车传输至当前地面停车位121内,并停靠在承载结构430上,而无需在汽车搬运装置200上设置额外的水平传输结构,从而简化了汽车搬运装置200的设计,减少了汽车搬运装置的制造成本,使得汽车搬运装置200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结构430与升降驱动装置420连接,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20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装置420通过链条与承载结构430的一端连接,承载结构430的另一端沿固定轨道上下滑动,升降驱动装置420通过驱动链条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承载结构430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停放在承载结构430上的汽车的上下移动。

通过将承载结构430与升降驱动装置420连接,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20控制承载结构430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地面停车位122的有效利用,或对待取汽车的快速取用,极大的提高了停车资源的使用灵活性,提高了停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由于使用过程简单,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立体机械结构400产生的扰动较小,提高了立体机械结构400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结构430为载车板431或l型材432;载车板431的一边与结构本体410的一侧连接,载车板431的另一边与结构本体410的相对侧连接;l型材432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结构本体410的一侧和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载车板431由围合件4311和支撑件4312构成,其中围合件4311为构成载车板431外周的封闭条形支撑部件,支撑件4312为条状支撑部件,支撑件4312按照所述汽车进入载车板431的方向以预设间隙横向铺设在围合件4311内,支撑件4312的两端与围合件4311连接,所述预设间隙为等距和/或不等距间隙。

请参见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支撑件4312以等距的间隙铺设在围合件4311内,以形成载车板431。

请参见图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支撑件4312以不等距的间隙铺设在围合件4311内,以形成载车板4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件4312以预设间隙在围合件4311内铺设以形成载车板431,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汽车在载车板431上时的摩擦力,保证汽车在运行至载车板431上、汽车搬运装置200在运行过程中以及汽车存储于停车区域120内时汽车与载车板431之间都具有最大的摩擦力,有效避免了因汽车在载车板431上打滑而滑出载车板431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汽车搬运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保证载车板431具有足够的承载力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间隙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通过间隙对汽车的轮胎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在汽车行驶到载车板431上后能够对汽车的轮胎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提高对汽车的搬运控制的精确性,大大提高了停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结构430固定设置于结构本体410上且位于每个地面停车位121和立体停车位122的底部,承载结构430为卡扣结构,承载结构430与主控中心300电连接,并基于主控中心300的夹紧控制指令在卡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请参见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载结构430包括左卡扣4331和右卡扣4332,左卡扣4331和右卡扣4332通过旋转轴4333连接,旋转轴4333固定设置在与主控中心300电连接,旋转轴4333通过获取主控中心300的夹紧控制指令以执行对应的打开操作或卡合操作,从而控制左卡扣4331和右卡扣4332旋转分开或卡合到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卡扣结构的承载结构430,承载结构能够根据当前使用情况对自身形态进行变换,从而在实现对汽车的承载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够避免对在立体机械结构400内传输的汽车造成影响,而不是采用传统立体车库的水平传输结构,从而大大优化了立体机械结构400的设计,简化了停车控制系统的控制复杂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平传输装置440固定于地面并与结构本体410相互独立设置;或:水平传输装置440固定于结构本体410。

请参见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水平传输装置440由两个具有传输带的子传输装置组成,每个子传输装置分别与结构本体410的下部相对侧连接,并与结构本体410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水平传输装置440与结构本体410相互独立设置,从而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安装、维护和拆卸,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对水平传输装置440的安装顺序,以达到最佳的安装效果,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当水平传输装置440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或进行技术升级后,技术人员能够简单方便地将水平传输装置440拆卸下来,以进行更换或替用,而不需要对水平传输装置440进行暴力的拆解,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立体机械结构的扰动和影响,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将水平传输装置440与结构本体410进行固定设置,能够进一步辅助提高结构本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对结构本体的结构稳定性要求,降低设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立体机械结构400用于在每个所述地面停车位121的上方叠加设置一个立体停车位122。

由于立体机械结构400的安装和制造成本随着安装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数型增长,因此层数越大的立体机械结构400成本会大幅增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地面停车位121上设置立体机械结构400且只叠加设置一个立体停车位,从而能够在大幅提升原有传统停车场的停车位的基础上,成本的增幅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每个停车位的性价比,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运行通道110的宽度大于等于地面停车位121的长度,立体机械结构400还用于在运行通道110上方叠加设置至少一个立体停车位122。

请参见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运行通道110中包括两条标准通道,其中每条标准通道的宽度大于等于汽车标准长度的一半,在运行通道110的上方还设置有立体机械结构400,通过该立体机械结构400在运行通道110的上方设置一个立体停车位122。

对于传统的停车场而言,运行通道110往往只用于进出车辆的通行,而上方的空间并未被利用起来,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运行通道110的上方设置额外的立体机械结构400,从而在运行通道110的上方叠加设置额外的至少一个立体停车位122,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对传统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成本,同时更多的停车位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停车需求,因此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