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5425发布日期:2019-09-11 22:11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筋工程技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成为国内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钢筋笼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笼施工时存在如下问题:一、钢筋笼施工精度差,钢筋难以精确定位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笼均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制作,受钢筋工熟练度影响,施工精度难以保证,钢筋之间的间距误差较大,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为结构的正常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二、钢筋定位耗费工期长,通长采用的绑扎的方法进行钢筋笼的制作,由于每根钢筋放置均需要测量后才能就位,且在绑扎过程中钢筋易受扰动发生错位,工人调整钢筋位置时间长,从而导致施工速度降低;三、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对接困难,由于钢筋笼主筋定位精确度差,经常出现其与现浇部分预留筋无法吻合的情况,钢筋后期调整较难,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及工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钢筋精确定位、且易安装和拆卸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钢筋工程中,钢筋绑扎时的定位、对接以及间距控制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包含卡接于呈排状布置钢筋上的一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含一组定位套筒、设置在相邻定位套筒间的连板、以及连接于连板外侧面上的把手,其中,相邻定位装置间交错布置;所述定位套筒包含套筒箍部和连接于套筒箍部上的套筒夹部,套筒箍部为带缺口的筒状结构,套筒夹部连接于套筒箍部缺口处并与套筒箍部连接呈ω状。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箍部的内径适应待卡接钢筋的外径,所述套筒箍部与套筒夹部连接处的横向宽度小于待卡接钢筋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筒的内侧具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定位套筒内壁呈粗糙状的表面,或者紧贴定位套筒的内壁增设的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板为方形板,连板连接于套筒箍部的外侧面上,连板的长度适应相邻待卡接钢筋的间距,连板的宽度适应套筒箍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呈倒u形状,包含两根平行的连接杆、连接于连接杆一端的转接杆、以及连接于相邻转接杆件间的握杆,其中,连接杆垂直连接于连板的外侧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的两连接杆连接于一块连板上或连接于两块连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握杆平行于连板,握杆中间设置有防滑段;握杆与连板或套筒箍部间的距离适应操作人员抓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待卡接钢筋的直径确定定位套筒中套筒箍部的内径大小,并将套筒箍部和套筒夹部一体制作;

步骤二、制作连板,根据套筒箍部的高度和设计相邻钢筋间间距,制作连板,依据施工人员操作宽度,确定单个定位装置的总体宽度,进而确定定位套筒的个数并把连板连接于套筒箍部外侧;

步骤三、制作倒u形把手,其中连接杆的长度适应施工人员拆卸和安装,并在握杆中部安装防滑段;

步骤四、将定位装置安装在待卡接钢筋的两端,依次把钢筋成排布置,并将定位装置自钢筋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安装,后安装的定位装置与先安装的定位装置错位布置,二者含有至少一根重叠卡接的钢筋;

步骤五、绑扎卡接定位好的钢筋,当绑扎固定完成后,拆除钢筋上的定位装置,进行下一排钢筋的定位卡接,直至完成整体钢筋的绑扎固定。

对于步骤四中,定位装置安装设置于距离钢筋两端部0.5m处,钢筋长向中部间隔设置定位装置,其间隔距离根据钢筋长度而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套筒,可将待定位的钢筋夹持在套筒箍部,套筒夹部顺接套筒箍部并呈ω状,既保证了对钢筋的连接限位作用,又便于安装和拆卸,其中定位套筒可根据钢筋直径预先制作,利于现场流水化施工;

2)本发明通过连板的设计,可精确固定钢筋间距,省去了人工测量定位钢筋的时间,且连板可连接多个定位套筒,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发明在连板上设计有把手,且把手的间距适应施工人员操作,其中的握杆上安装有防滑套,利于安装和拆卸时施工人员的发力;

此外本发明在施工时,可多套定位装置进行联合应用,极大的节省施工时间,还可根据钢筋的间距预先设置连板的长短,根据施工人员的操作状态,预先设置把手的距离和尺寸,以适应不同的现场情况;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定位装置的施工使用示意图;

图2是定位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定位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4时实施例2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筋、2-定位装置、21-定位套筒、211-套筒箍部、212-套筒夹部、22-连板、23-把手、231-连接杆、232-转接杆、233-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以成排布置的钢筋1上安装两组定位装置2,定位装置2包含一组定位套筒21、连接于相邻定位套筒21间的连板22、以及连接于连板22外侧面上的把手23,其中,在钢筋1横向相邻定位装置2间交错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套筒21包含套筒箍部211和连接于套筒箍部211上的套筒夹部212,套筒箍部211为带缺口的筒状结构,套筒夹部212为弧形板,套筒夹部212连接于套筒箍部211缺口处并与套筒箍部211连接呈ω状;以上定位套筒21、连板22和把手23通过钢材或硬质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箍部211的内径适应待卡接钢筋1的直径,所述套筒箍部211与套筒夹部212连接处的横向宽度小于待卡接钢筋1的直径;所述定位套筒21内侧设置为粗糙面或安装有防滑内套。

本实施例中,连板22为方形板,连板22连接于套筒箍部211的外侧面中部,连板22的长度适应相邻待卡接钢筋1的设计间距,连板22的宽度适应套筒箍部21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把手23呈倒u形状,包含两根平行的连接杆231、连接于连接杆231一端的转接杆232、以及连接于相邻转接杆232件间的握杆233,其中,连接杆231一端垂直连接于连板22的外侧中部;所述转接杆232为弧形直角杆,一端与连接杆231连接,另一端与握杆233连接;相邻转接杆232间相对布置共同连接一根握杆233;所述握杆233平行于连板22,握杆233中间设置有防滑段,握杆233与连板22或套筒箍部211间的距离适应操作人员抓握。

结合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待卡接钢筋1的直径确定定位套筒21中套筒箍部211的内径大小,采用硬质塑料制作套筒箍部211和套筒夹部212,并将套筒箍部211和套筒夹部212一体成型。

步骤二、制作连板22,根据套筒箍部211的高度和设计相邻钢筋1间间距,采用硬质塑料制作连板22,依据施工人员操作需要宽度,确定单个定位装置2的总体宽度,本实施例选取5根受力筋加工一套定位装置2,也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加长,并把连板22粘接或一体制作在套筒箍部211外侧。

步骤三、制作倒u形把手23,其中连接杆231的长度适应施工人员拆卸和安装,并在握杆233中部安装防滑套,把手23与连板22一体制作或可拆卸连,其中一体制作便于批量生产,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循环使用。

步骤四、将定位装置2按压或自顶部套接安装在待卡接钢筋1的两端,依次把钢筋1成排布置,并将数套定位装置2自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安装,后安装的定位装置2与先安装的定位装置2错位布置,二者含有至少一根重叠卡接的钢筋1,直至钢筋1全部定位完毕;此时,若钢筋1在长向上距离较长,则在钢筋1中部间隔插入定位装置2,以防止钢筋1中部因为自身重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间距变化。

步骤五、绑扎卡接定位钢筋1,当绑扎固定完成后,手动拆除端部和中部的定位装置2,进行下一排钢筋1的定位卡接,直至完成整体钢筋1的绑扎固定。

此外在定位好钢筋1后还需监测钢筋1与定位装置2中套箍的紧密度,或抽检绑扎好的钢筋笼相邻钢筋1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以此,保证钢筋1的精确定位。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钢筋精确定位装置的连接形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倒u形把手23的位置为连接杆231设置在同一连板22上,此实施例适用于钢筋1横向间距较大的工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