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9341发布日期:2019-10-30 00:0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等优点正逐渐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中所使用的楼板大量采用工厂化生产的相互拼接的预制带肋底板,并在其上现浇一层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形成一种双向配筋的叠合楼板。这种楼板的生产实现了建筑的工业化。

现有的预制带肋底板叠合板存在如下的问题与缺陷:底板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低。制作肋和肋上的孔洞时耗费人工多,花费时间长,成本高;肋上孔洞较少、较小;一般情况下,管线不能交叉,只能横平竖直穿过,不但耗费管线,而且有直角,不便于电线穿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包括下层板、钢筋连接件和上层板,所述下层板中固定设置有纵向钢筋,且纵向钢筋的两端延伸至下层板的外部,所述钢筋连接件由上层预埋板、短钢筋与下层预埋板组成,所述上层板上固定安装有上层板纵向钢筋,且上层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均位于上层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钢筋连接件上安装的下层预埋板嵌固于下层板内,所述短钢筋的两端分别与上层预埋板、下层预埋板垂直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钢筋连接件设置于上层板与下层板平面的中部位置处,且钢筋连接件等距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钢筋连接件的短钢筋在平面内成组设置。

优选的,所述钢筋连接件内形成一大孔洞。

优选的,所述短钢筋与上层预埋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短钢筋与下层预埋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上层预埋板与锚筋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下层预埋板与锚筋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下层板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然后通过钢筋连接件焊接连接,底板制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可提高效率、减少工时、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上、下层板间的孔洞较大,便于穿越管线及钢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钢筋连接件的做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筋连接件3个为一组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钢筋连接件4个为一组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钢筋连接件5个为一组设置示意图。

图中:1、下层板;2、钢筋连接件;3、上层板;4、纵向钢筋;5、上层预埋板;6、短钢筋;7、下层预埋板;8、焊缝;9、上层板纵向钢筋;10、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包括下层板1、钢筋连接件2和上层板3,下层板1中固定设置有纵向钢筋4,且纵向钢筋4的两端延伸至下层板1的外部,钢筋连接件2由上层预埋板5、短钢筋6与下层预埋板7组成,上层板3上固定安装有上层板纵向钢筋9,且上层板纵向钢筋9的两端均位于上层板3的内部。

上述方案中,将固定连接有锚筋10的下层预埋板7放置于下层板1中,并浇筑下层板1的混凝土,以实现下层预埋板7的嵌固。待上层板3、下层板1的混凝土均达到一定强度后,将短钢筋6的下端与下层预埋板7通过焊缝8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受力的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底板制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可提高效率、减少工时、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上、下层板间的孔洞较大,便于穿越管线及钢筋。

具体的,钢筋连接件2上安装的下层预埋板7嵌固于下层板1内,短钢筋6的两端分别与上层预埋板5、下层预埋板7垂直固定安装;垂直安装有效提高了短钢筋6、上层预埋板5与下层预埋板7之间安装的稳固性。

具体的,钢筋连接件2设置于上层板3与下层板1平面的中部位置处,且钢筋连接件2等距设置有多个;多个钢筋连接件2大大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的,钢筋连接件2的短钢筋6在平面内成组设置。

具体的,钢筋连接件2内形成一大孔洞;孔洞可以供钢筋或者导线管穿过。

具体的,短钢筋6与上层预埋板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短钢筋6与下层预埋板7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上层预埋板5与锚筋1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下层预埋板7与锚筋1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有效保证了连接组件组件连接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下层板1与上层板3均为一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为保证钢筋连接件2的双向刚度,短钢筋6在平面内3个、4个、5个等多个成组设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厂制作时先将短钢筋6直接放置于上层板3内部,并浇筑上层板3的混凝土,以实现短钢筋6的嵌固。同时的,直接将固定连接有锚筋10的下层预埋板7放置于下层板1中,并浇筑下层板1的混凝土,以实现下层预埋板7的嵌固。待上层板3、下层板1的混凝土均达到一定强度后,将短钢筋6的下端与下层预埋板7通过焊缝8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受力的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墙用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组件,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下层板、钢筋连接件和上层板,所述下层板中固定设置有纵向钢筋,且纵向钢筋的两端延伸至下层板的外部,所述钢筋连接件由上层预埋板、短钢筋与下层预埋板组成,所述上层板上固定安装有上层板纵向钢筋,且上层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均位于上层板的内部;本发明上、下层板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然后通过钢筋连接件焊接连接,底板制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可提高效率、减少工时、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上、下层板间的孔洞较大,便于穿越管线及钢筋。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书;周绪红;蔚博琛;帅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19.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