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脱模方法、输送线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3130发布日期:2019-11-16 00: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浆模具组件,至少包括下模,用以形成坯体;

输送线,用于输送脱模后的坯体;

机架,用于将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支撑在所述输送线预定位置处的上方;

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下模;

坯体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坯体至所述输送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和所述输送线之间,并配置有允许所述坯体下行穿过但不允许所述下模通过的通道,以及配置在所述通道两侧的下模承载转移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第一机械手装置;

所述第一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座、第一机械手支架、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一机械手爪;

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一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一机械手座上;第一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下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旋转板结构;

所述旋转板结构包括能够在所述下模脱模后承接所述下模的旋转板体、与所述旋转板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升降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升降和所述旋转板体旋转的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

下模承接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模承接架配置有在纵向方向预留有间隙的两组下模托辊,每组所述下模托辊包括多根辊,多根辊沿所述下模承接架的输送方向排列;两组下模托辊在纵向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下模在所述纵向方向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坯体在所述纵向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两组下模托辊在所述下模下降时以承接所述下模;

推拉组件,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并与每组所述下模托辊传动连接,用以将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升降单元;

第二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注浆模具组件下方的升降端面,所述升降端面能够按预定设计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停留;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下方,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均位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的上方,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下模下表面具有第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第三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坯体的下表面具有第二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还包括:

下模承接板,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正下方,并搭接在两组下模托辊之间,所述下模承接板可随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下模承接板携带下模下落至所述两组下模托辊上时可携带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

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下模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承接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下模推拉油缸,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用以提供推动所述下模的驱动力;

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推拉油缸的推杆上,与所述下模卡接;

导轨,设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凹槽;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模卡接后,所述下模推拉油缸推动所述连接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下模挪移至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正下方的区域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机械手装置;

所述第二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二机械手座、第二机械手支架、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二机械手爪;

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二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二机械手座上;第二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二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所述两根横梁和所述两根纵梁首尾连接,所述四根立柱固定连接于横梁和纵梁的交接处;所述两根横梁或所述两根纵梁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承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承支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

支撑架体,包括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及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顶部并将多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两根横杆,所述两根横杆在纵向方向相距第三预定距离并均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垂直方向;

拉杆导槽形成件,设置在两根所述横杆之间并与两根所述横杆形成两条贯穿缝,所述拉杆导槽形成件配置出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拉杆导槽;

拉杆,所述拉杆上配置有与所述拉杆导槽配合并使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输送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拉杆滚轮;

拉杆油缸,与所述拉杆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拉杆在所述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预定距离;

所述坯体放置于所述拉杆上,并能够随所述拉杆在所述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还包括:

型坯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将坯体逐个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坯分离组件包括:

多根拉杆横梁,等间距布置在所述拉杆的顶部,相邻两根所述拉杆横梁承接一块用于承接所述坯体的托板;所述拉杆在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一个预定距离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托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相等;所述拉杆固定不动时,其中一块托板位于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正下方;

四个阻挡器,分设在用于承接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正下方托板的两根所述拉杆横梁的两侧;四个所述阻挡器限定出所述托板的容置范围并在所述拉杆向下一工位前移时将所述托板推送至下一工位,以及在所述拉杆后退时避让所述托板并回退至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正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拉杆横梁两端部的阻挡器与与其临近的横杆之间均设置有预留间隙;

所述型坯分离组件还包括:多个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阻挡器与与其临近的所述横杆之间的预留间隙内,以阻挡所述托板随所述拉杆回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器包括:

止位座,配置在所述拉杆横梁的端部与所述横杆之间的间隙内,并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

拨块,转动安装于所述止位座上,所述拨块包括拨块推出面和拨块回缩面;所述拨块回缩面相对所述拨块推出面倾斜设置,且在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托板后退时所述拨块回缩面被所述托板拨动旋转并带动所述拨块旋转直至所述拨块回缩面与所述托板的底面相贴;

所述止位座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拉杆向下一工位前移时阻止所述拨块推出面向所述拉杆前移方向转动的止位螺母;

复位弹性件,连接所述拨块和所述止位座,用于在所述拉杆回退至前工位处时使所述拨块推出面复位至原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线起始端部的坯体托板定位架;

所述坯体托板定位架包括分设于所述两根横杆上的第一竖向架和第二竖向架,以及在纵向方向连接第一竖向架和第二竖向架的分隔杆;

所述第一竖向架和第二竖向架限定出能够容纳多块托板竖向排列的高度空间;

所述分隔杆相对于所述拉杆横梁上表面的高度略大于一块所述托板的高度,用于限制放置在所述拉杆横梁上的托板数量为一块并在所述拉杆带动一块托板向下一工位前移时阻挡上一高度的托板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承载架和用于使所述承载架升降的驱动总成;

所述承载架包括两个框形支架,两个所述框形支架在纵向方向相距预定距离,所述承载架位于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正下方,且所述承载架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输送线下方;两个所述框形支架在所述驱动总成的驱动下进行垂直升降,且在升降过程中分别穿过两条所述贯穿缝;

每个所述框形支架在所述输送线输送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托板在所述输送线输送方向的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

升降装置,配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两个框形支架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上;

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装置传动连接,以驱动升降装置上下运动;

导向限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的升降路径上。

20.一种脱模生产线,用于注浆成型后坯体的脱模过程,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线,用于输送脱模后的坯体;

机架,用于将注浆模具组件安装在所述输送线预定位置处的上方;

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注浆模具组件中的下模;

坯体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坯体至所述输送线上。

21.一种脱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设置有用于固定注浆模具组件的安装件;

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注浆模具组件中的下模;

坯体转移单元,用于承接脱模后的坯体。

22.一种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形成坯体的注浆模具组件固定不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至少包括下模;

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下方设置带有托板的坯体转移单元;

在所述托板和所述注浆模具组件之间配置有允许坯体下行穿过但不允许所述下模通过的通道;

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下方设置第二升降单元,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在脱模前上升并与所述注浆模具组件中的下模接触,在所述下模脱模后携带所述下模下降;所述下模在下降过程中被所述通道阻挡并被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

在所述下模转移至预定位置后,所述第二升降单元运送托板上升至所述坯体的底部,并在所述坯体与所述注浆模具组件脱离后运载所述托板和坯体下落至坯体转移单元上;

在所述坯体下落至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后,将所述下模回移至其在所述通道中的原始位置。

23.一种如权利要求21所述脱模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注浆模具组件;

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注浆完毕并形成坯体后,使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将所述下模转移以避让所述坯体;

通过所述坯体转移单元承接并转移脱模后的所述坯体;

在所述坯体被转移至预定位置后,使所述下模回移至原始位置。

24.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支架,配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可在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上前移或后退一个预定长度;

型坯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将坯体逐个输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脱模方法、输送线。所述成型系统包括注浆模具组件、输送线、机架、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坯体转移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成型系统中的注浆模具组件固定在一个机架结构中。注浆模具组件可进行合模、注浆并成型出坯体。第二升降单元可由第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并与下模下表面接触。下模脱离注浆模具组件后第二升降单元运载下模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下降。在下降路径中,下模被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的通道承接并被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转移至预定位置。随后第二升降单元携带托板进行第二次升降并使托板与坯体接触,以及使托板和坯体落在输送线上。本申请能够使注浆成型工艺系统中脱模的结构大大简化。

技术研发人员:莫庆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