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铟晶棒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63659发布日期:2020-05-15 18:34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磷化铟晶棒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磷化铟晶片的制备,具体涉及将磷化铟晶体裁切成衬底晶圆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inp是一种ⅲ-ⅴ族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运输特性,较高的迁移率,特殊的光电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而在高频电子器件(如hemt、hbt等)、5g通讯、光纤通讯以及抗辐射太阳能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inp单晶衬底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其大面积应用推广受到价格的限制。inp单晶衬底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inp单晶生长的成品率低。孪晶现象是影响inp单晶成品率的最大因素。inp在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中拥有最低的层错能,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在<111>面上产生原子堆垛错位,从而产生孪晶和夹晶。孪晶和夹晶往往是贯穿性的,并且沿着一定的倾斜角度,如图1所示。该inp晶体半导体晶棒有一个内砍孪晶线。ⅲ-ⅴ族半导体中孪晶多为旋转孪晶,即孪晶部分沿着{111}面法线轴线旋转180度。图中指示出了<100>晶向的正晶向部分1、<221>晶向的转晶向部分2。于上部3位置和中部4位置取晶片,加工出的晶片如5,6所示。<221>晶向的转晶向部分2,在后道工艺中是不可用的;含有少量孪晶/夹晶的晶片(一般孪晶/夹晶面积5%-20%),如图所示降级晶片6,可以降级为低级产品使用,含有较多孪晶/夹晶面积的晶片,如图所示废晶片5,只能报废处理。

inp单晶主要的生长方法有lec法、vgf以及vb法。在vgf和vb法中,晶体生长时,晶体与坩埚壁相贴合,生长的直径与坩埚内壁尺寸一致,因此通过设计和确定坩埚内壁的尺寸来控制晶体尺寸,晶棒形状较规则,如图1所示。而在lec法生长中,inp单晶不与坩埚壁接触,晶体直径受提拉速度、晶体散热、系统降温速度等较为复杂因素的影响。晶棒往往呈现出直径不一致的情况,有时,可能会出现多次收缩/长大的过程,如图2所示。图2中7代表籽晶,8代表晶棒。

目前,inp单晶衬底产品的主要规格有2英寸、3英寸和4英寸,以晶向<100>的晶片为主。由<100>晶向晶棒加工出<100>晶向晶片的传统方法为:切割头尾定向→滚磨→多线切割→获得相应规格晶片。如图3所示,inp晶棒8由<100>晶向籽晶7引晶生长而成,晶棒直径不均匀,由于孪晶的原因,晶棒8具有正晶向部分1和转晶向部分2。晶体经过头尾切割定向,得到定向晶体9,再经过滚磨,得到3英寸晶棒10,经过多线切割,得到3类晶片,分别是3英寸正晶向晶片11、3英寸降级晶片6、废晶片5。少数直径较大的晶棒可继续滚磨得到小规格晶片。这种加工晶片的方法,滚磨工序会将大量的材料磨削去除,材料损失大,出片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晶片制作材料损失大,出片量小的问题,先对晶棒进行多线切割,制成晶片,再对晶片进行最大化割圆出片,可显著提高出片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磷化铟晶体裁切衬底晶圆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向:将晶棒切割头尾,调整晶棒方位试切,至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切割端面为定向端面;

2)多线切割:在多线切割设备上,平行于定向端面分割晶棒为晶片;

3)清洗: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

4)割圆:对晶片进行割圆,裁取所需晶向区域。

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直径控制难度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孪晶/夹晶的磷化铟晶棒,摒弃会将大量的inp材料磨削去除的滚磨工序,先将晶棒多线切割为晶片,再从晶片中最大化的裁切与标准尺寸相近的晶向可用的衬底晶圆,可以大幅提高出片量,减少材料损失和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定向端面与所需晶向的平行度误差为±0.02°。通常所使用的磷化铟衬底晶圆为<100>晶向,为了能高效、准确的切割出所需的<100>晶向晶片,切割前需要试切、测定,以找出磷化铟单晶的<100>晶面,再以找到的<100>晶面作为定向端面,分割晶片。定向步骤借助三维样品台和x射线定向仪进行测定,一般要求晶向偏差<0.05°,为了保证切割准确度,端面定向精度优选为±0.02°。

进一步的,为了准确的切割出所需晶向的晶片,所述步骤2)中,切割钢线与晶棒定向端面平行。晶棒定向后,其定向端面即为所需晶向的晶面,切割钢线与晶棒定向端面平行切割,即可切出所需晶向的晶片,定向越准确、平行度越高,切割准确度越高。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支撑定位晶棒,降低晶片的加工破损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述步骤1)和2)中,晶棒粘结在载料板上,载料板具有与晶棒侧缘形状适配的放置槽。磷化铟材料的莫氏硬度只有5左右,材料非常脆,易损坏。在晶体切片过程中,经常出现碎片、晶片边缘崩边的情况,破损率约为5%,尤其是直径不均匀的晶棒,破损率更高,严重影响了加工成品率,导致了成本的增加。载料板适应晶棒侧缘形状设计,对晶棒形成半包围式支撑,增加了支撑面积,使切割过程稳固、不晃动,切割后单片晶圆支撑力较大,可以避免由晶片粘连、倾斜、晃动引起的晶片破损,使破损率降到了0.5%以下。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加工制作,有效支撑、保护晶棒和晶片,所述载料板选用与磷化铟晶体硬度接近的为石墨板或树脂板。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割圆,所述步骤2)中分割的晶片厚度小于等于2000μm。晶片厚度过大,割圆时效率低、碎裂率高、切口粗糙。采用激光割圆时,随厚度增加,激光所需要的焦深范围变大,使用浅焦深的激光切割厚度大的晶片,聚焦难度大,容易造成激光能力分散,切割效率低下,热影响区过大,碎片率高,切口粗糙;若配备多焦点、长焦深设备,会导致生产成本高。在满足衬底晶圆片厚度要求的基础上,晶片厚度优选小于等于2000μ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通过激光割圆,激光的波长为532nm,功率为50-200w,切割速率为10-50mm/s。激光割圆时的热影响会导致局部受热不均,使晶片碎裂,将晶片边缘烧焦、产生毛刺等,波长越短,热影响区越小,但是切割能力也越低。且inp材料对于红外光波具有透射性,金属切割中常用的波长为1064nm的红外波不适于切割inp材料,优选经过倍频得到的532nm绿光激光,或者具有更短波长的紫外激光。为了平衡热影响和切割能力,选用510-550nm波长的激光,并控制其功率为50-200w、切割速率为10-50mm/s,可以在保证切割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碎片率,保证切割质量。在切割1000μm的晶片,每次去除量为30μm时,2英寸晶片切透时间为1.5-3分钟,3英寸晶片切透时间为2.5-4.5分钟,4英寸晶片切透时间4-6分钟,且破损率低于0.3%,晶片边缘光滑、整齐,不焦、无毛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激光切割的每次去除量为10-50μm。每次切割的去除量不能过大,过大的话,会因局部应力造成碎片,或者因融化残渣不能及时排出而沉寂在切口处,造成碎片、切口粗糙和影响切削效率。具体切割时,根据晶片片厚选择相应的去除量,对设定的图形反复切割,直至彻底割透晶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激光切割过程中进行抽吸排渣。传统的压缩气体吹扫容易把晶片吹脆裂,而磷化铟材料融化后附着力比金属低,配备抽吸系统,利于收集切割残渣,气体等,利于在激光扫描期间获得干净的切口侧壁,可避免影响切割质量和效率,提高晶片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清洗剂的种类与多线切割切削液的种类匹配。根据多线切割使用的切削液种类来选择清洗剂,如果选用水基切削液,则使用水清洗即可,如果选用的油基的切削液,则选择使用煤油、酒精等有机溶剂来清洗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晶圆裁切方法,应用于直径控制难度大、容易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孪晶/夹晶的晶片加工中,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出片量,使同一晶棒的裁切晶片价值提升50%以上。2、该方法简单易用,切割准确度高、效率高、破损率低、成片率高,适用于各种晶棒的切割。3、激光割圆通过激光使晶片产生从顶部到底部的裂缝,无需施加外力来分离晶片,工艺流程简单;可避免产生碎屑,块状边角料均可以作为回炉用料,加工损失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晶棒及切割晶片孪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晶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滚磨式加工衬底晶圆片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晶棒的晶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传统滚磨式加工晶圆片的可利用区域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本发明加工晶圆片的可利用区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加工衬底晶圆片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载料板支撑晶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正晶向部分,2代表转晶向部分,3代表上部,4代表中部,5代表废晶片,6代表降级晶片,7代表籽晶,8代表晶棒,9代表定向晶体,10代表3英寸晶棒,11代表正晶向晶片,12代表载料板,13代表2英寸规格的晶圆片,14代表正晶向晶片区,15代表3英寸降级晶片区,16代表2英寸晶片区。所标注尺寸的单位为毫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磷化铟晶棒8有一个内砍孪晶线,并且直径不均匀。需加工出<100>晶向晶片作为inp衬底产品。所需衬底晶圆片的厚度为1mm,直径为3英寸,非<100>晶向部分距离晶片边缘10mm以内的晶片为降级晶片。因晶体生长的特异性,生长出同样晶棒的概率极低,按照现有技术中切割头尾定向→滚磨→多线切割→获得相应规格晶片的工艺,参见图5,阴影部分为该晶棒的可利用区域,切割1mm厚的衬底晶圆片,根据理论和经验计算,正晶向晶片区14可切割3英寸正晶向晶片23片,3英寸降级晶片区15可切割3英寸降级晶片22片。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将该晶棒加工成衬底晶圆,参见图6,阴影部分为该晶棒的可利用区域。理论上,正晶向晶片区14可切割3英寸正晶向晶片出片量为45片;3英寸降级晶片区15可切割3英寸降级晶片出片量为21片,2英寸晶片区16可切割2英寸正晶向晶片20片。带有孪晶或夹晶的2英寸inp晶片价值较低,不作计算。3英寸正晶向晶片价值按照市场平均价格3000元计算,3英寸降级晶片价格按照正晶向晶片价值的70%,也即2100元计算,2英寸正晶向晶片的价值为1200元,两种方法出片量和价值对比参见表1。

按照图7所示的流程将该晶棒加工成衬底晶圆,具体步骤为:

1)定向:如图8所示,将晶棒纵向粘结在石墨载料板12上,载料板12固定在切割机三维样品台上,将晶棒8的端面作为参考面。从晶棒8头部切取样品,用x射线定向仪测试切割面的表面晶向,计算切割面偏离<100>理想晶面的偏角,根据偏角值,调整晶棒8方位,循环操作,直至切割后的端面晶向符合要求,端面定向精度为±0.02°。晶棒8尾部切割定向步骤和头部一致,得到定向晶体9。切割机使用东京精密公司生产的pln-27型内圆切割机,x射线定向仪采用辽东射线仪器设备公司生产的yx-3型。

2)多线切割:将定向晶体9和载料板12装夹在多线切割设备工作台上,检测切割钢线与定向端面的平行度,调整工作台方位,使平行度误差<0.02°。设置切割参数:线速度250m/min,线张力22n,供线速度30m/min,切割速度:0.6mm/min,将晶棒8切割成1mm厚度的晶片。线锯采用日本安永公司生产的u-600型。

3)清洗:用水清洗晶片,至表面无残渣、无污物。

4)割圆:根据正晶向的面积,结合所需3英寸规格,确定每一片的割圆位置;

使用波长532nm的激光,激光功率选择70w,切割速率选择30mm/s,每次去除量为30µm,对设定的切割图形反复切割,3分钟切透,将晶圆片取出。切割过程中,利用抽吸系统收集切割残渣、气体等。如图7所示,裁切出了3英寸的正晶向晶片11、3英寸的降级晶片6,部分无法裁切出3英寸规格晶圆片,但可裁切出2英寸规格的晶圆片13。废晶片5和加工的块状边角料可以作为回炉用料。

本实施例中,最终获得3英寸正晶向晶片44片,3英寸降级晶片19片,2英寸正晶向晶片20片,带有孪晶或夹晶的2英寸inp晶片价值较低,不作计算。晶片边缘光滑、整齐,不焦、无毛刺,晶面晶向准确。3英寸正晶向晶片比理论值少1片,3英寸降级晶片比理论值少2片,相比按现有滚磨方法计算的预切晶片总价值提升了7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