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252发布日期:2019-10-22 20:0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体育馆是室内进行体育比赛,体育锻炼亦或是举办演唱会的建筑,在进行对抗型的比赛时,由于传统的体育馆墙壁质地较为坚硬,在进行比赛时如若人员与墙体发生冲撞,会导致人体受到严重的伤害,为了减轻受冲击时的撞击力,现有的墙体在表面张贴泡沫板,但泡沫板的使用寿命有限,且缓冲力度较小,不能缓冲应对斜向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体育场馆墙体质地较硬,运动时人员如若冲撞到墙体上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伤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弹性杆、下弹性杆和缓冲柱,上弹性杆设置在下弹性杆上方,且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后方均固定有缓冲杆一,缓冲杆一后端固定有安装座,上弹性杆下部以及下弹性杆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滑槽,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之间竖向设置有缓冲柱,且缓冲柱与缓冲柱中部之间通过连接带相连,缓冲柱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弹性杆下部的滑槽内以及下弹性杆上部的滑槽内,缓冲柱上端与缓冲柱上端之间通过缓冲杆二相连,且缓冲柱上端连接的缓冲杆二设置在上弹性杆下部的滑槽内,缓冲柱下端与缓冲柱下端之间通过缓冲杆二相连,且缓冲柱下端连接的缓冲杆二设置在下弹性杆下部的滑槽内,缓冲杆一和缓冲杆二结构相同,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前端面均固定有弧形缓冲垫。

优选的,上弹性杆后方的缓冲杆一和下弹性杆后方的缓冲杆一均通过安装座分别对应固定在墙体下部。

优选的,缓冲杆一由弹簧、内筒、芯杆、单向阀和外筒组成,外筒左侧套设在内筒右侧,外筒中部横向设置有芯杆,且芯杆右端固定在外筒内部右侧壁上。

优选的,内筒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气室一和气室二,气室二内设置有滑块,且滑块与气室二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气室一左侧壁上固定有弹簧,弹簧右端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气室一内部右侧,外筒内的芯杆依次穿过气室二以及气室二内的芯杆与气室一内的限位块相连,滑块固定在芯杆上。

优选的,滑块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一和通气孔二,通气孔一的孔径大于通气孔二的孔径,通气孔一内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内筒与外筒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缓冲柱由记忆棉层一、立杆、防磨布套一和套筒组成,套筒套设在立杆中部,且套筒与立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套筒外侧设置有记忆棉层一,记忆棉层一外侧壁设置有防磨布套一。

优选的,弧形缓冲垫由固定底板、记忆棉层二和防磨布套二组成,防磨布套二左右两侧对应固定在固定底板左右两侧,防磨布套二与固定底板之间填充有记忆棉层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用于作为整体的缓冲部件,一方面用于固定限制缓冲柱并与缓冲柱共同作用形成缓冲,二是可作为体育训练辅助练习的压腿支撑杆,同时可用于放置运动人员的衣物等。

(2)本实用新型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通过缓冲杆一固定在墙体上,当受到冲击时,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受力会自身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来缓冲冲击力,同时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会挤压缓冲杆一,使其收缩并吸收一部分撞击力,缓冲杆一内部设置单向阀,在恢复时,气室二内的气体只能从通气孔二经过,恢复缓慢,避免因为弹性杆恢复较快对人员造成二次冲击。

(3)本实用新型在上弹性杆和下弹性杆之间设置缓冲柱,缓冲柱两端通过缓冲杆二进行连接,缓冲柱中部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当受到侧面的冲击时,冲击力推挤缓冲柱向侧面移动,受冲击的缓冲柱之间的距离缩短,此时缓冲柱之间的缓冲杆二可吸收侧面冲击力,缓冲柱为可转动的机构,当受到侧面冲击时,缓冲柱自身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转动,可将向墙体移动并撞击移动的人员托送向两侧移动,改变移动方向,缓冲向墙体的冲击力,通过增大移动行程来缓冲冲击力,转动设置的缓冲柱可防止人员与其接触时发生擦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杆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柱切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缓冲垫切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墙体;2、上弹性杆;3、下弹性杆;4、缓冲柱;5、连接带;6、缓冲杆一;7、弧形缓冲垫;8、安装座;9、弹簧;10、内筒;11、芯杆;12、单向阀;13、通气孔一;14、外筒;15、气室一;16、气室二;17、通气孔二;18、缓冲杆二;19、滑槽;20、记忆棉层一;21、立杆;22、防磨布套一;23、套筒;24、防磨布套二;25、固定底板;26、记忆棉层二;27、滑块;2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育场馆墙体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上弹性杆2、下弹性杆3和缓冲柱4,上弹性杆2设置在下弹性杆3上方,且上弹性杆2和下弹性杆3后方均固定有缓冲杆一6,缓冲杆一6后端固定有安装座8,上弹性杆2后方的缓冲杆一6和下弹性杆3后方的缓冲杆一6均通过安装座8分别对应固定在墙体1下部,上弹性杆2下部以及下弹性杆3上部均横向设置有滑槽19,滑槽19用于限定缓冲柱4,使得缓冲柱4受到力的作用时可沿着滑槽19指定方向移动,上弹性杆2和下弹性杆3之间竖向设置有缓冲柱4,且缓冲柱4与缓冲柱4中部之间通过连接带5相连,连接带5同时可用于缓冲吸收冲击力,缓冲柱4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弹性杆2下部的滑槽19内以及下弹性杆3上部的滑槽19内,缓冲柱4上端与缓冲柱4上端之间通过缓冲杆二18相连,且缓冲柱4上端连接的缓冲杆二18设置在上弹性杆2下部的滑槽19内,缓冲柱4下端与缓冲柱4下端之间通过缓冲杆二18相连,且缓冲柱4下端连接的缓冲杆二18设置在下弹性杆3下部的滑槽19内,缓冲杆一6和缓冲杆二18结构相同,缓冲杆一6由弹簧9、内筒10、芯杆11、单向阀12和外筒14组成,外筒14左侧套设在内筒10右侧,外筒14中部横向设置有芯杆11,且芯杆11右端固定在外筒14内部右侧壁上,内筒10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气室一15和气室二16,气室二16内设置有滑块27,且滑块27与气室二16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气室一15左侧壁上固定有弹簧9,受到冲击时,内筒10相对外筒14移动,此时弹簧9受到挤压进行蓄能,气室二16内的滑块27右侧的气体经过通气孔一13和通气孔二17进入滑块27左侧的空腔内,当恢复时受弹簧9推动力影响,滑块27左侧的空腔内的气体经过通气孔二17进入滑块27右侧的空腔内,恢复时由于通气孔一13内的单向阀12的作用,通气孔一13是处于闭合状态,进而使得缓冲杆一6恢复较为缓慢,避免对人体造成二次冲击伤害,弹簧9右端安装有限位块28,限位块28可防止芯杆11从气室一15内滑出,限位块28设置在气室一15内部右侧,外筒14内的芯杆11依次穿过气室二16以及气室二16内的芯杆11与气室一15内的限位块28相连,滑块27固定在芯杆11上,滑块27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一13和通气孔二17,,通气孔一13的孔径大于通气孔二17的孔径,通气孔一13内安装有单向阀12,缓冲柱4由记忆棉层一20、立杆21、防磨布套一22和套筒23组成,套筒23套设在立杆21中部,且套筒23与立杆21之间为间隙配合,套筒23可相对立杆21发生转动,套筒23外侧设置有记忆棉层一20,记忆棉层一20用于吸收冲击力,记忆棉层一20外侧壁设置有防磨布套一22,上弹性杆2和下弹性杆3前端面均固定有弧形缓冲垫7,弧形缓冲垫7由固定底板25、记忆棉层二26和防磨布套二24组成,防磨布套二24左右两侧对应固定在固定底板25左右两侧,防磨布套二24与固定底板25之间填充有记忆棉层二26。

使用时,通过安装座8将该新型固定在墙体1预定位置处,当受到冲击时,上弹性杆2和下弹性杆3受力会自身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来缓冲冲击力,同时上弹性杆2和下弹性杆3会挤压缓冲杆一6,使缓冲杆一6收缩并吸收一部分撞击力,缓冲柱4受到力的作用时会自身发生弹性形变来吸收冲击力,记忆棉层一20的设置可通过受力发生凹陷并在凹陷时增大接触面来缓冲冲击力并吸收冲击波,当受到侧面的冲击时,冲击力推挤缓冲柱4向侧面移动,受冲击的缓冲柱4之间的距离缩短,此时缓冲柱4之间的缓冲杆二18可吸收侧面冲击力,缓冲柱4为可转动的机构,当受到侧面冲击时,缓冲柱4自身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转动,可将向墙体1移动并撞击移动的人员托送向两侧移动,改变移动方向,缓冲向墙体1的冲击力,通过增大移动行程来缓冲冲击力,同时缓冲柱4通过转动时的摩擦力来转换冲击力,转动设置的缓冲柱4可防止人员与其接触时发生擦伤,缓冲杆一6和缓冲杆二18内部设置单向阀12,在恢复时,气室二16内的气体只能从通气孔二17经过,恢复缓慢,避免因为恢复较快对人员造成二次冲击。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弹性杆2、下弹性杆3和缓冲柱4,解决了体育场馆墙体1质地较硬,运动时人员如若冲撞到墙体1上容易导致较为严重的伤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