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303发布日期:2019-11-15 22:0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传统的装配式结构进行竖直连接时,上下墙体就位后需要再穿入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每穿过一段距离就会被上下墙的端部连接钢筋阻挡,需要工人进行费时费力的手动调整,安装难度非常大、施工效率低下;而且,这种连接结构在进行安装施工时,需要对上方的墙体进行吊装,避免将上下墙体端部的连接钢筋压弯变形;另外,由于上下墙体之间是通过端部的连接钢筋相支撑的,并非平面对接,所以上下墙体连接时的配合度需要繁琐的调整,才能保证垂直度、水平度等装配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装配剪力墙施工难度大、缺乏整体性及连接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上下连接的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的上下连接端设置有连接筋,所述上下连接端设置有一列凹槽,上下连接的两个预制剪力墙的凹槽上下对应,所述连接筋为设置在凹槽内的环形钢筋,各个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穿筋孔,穿筋孔内穿插有直筋,预制剪力墙的直筋穿过相连接预制剪力墙的环形钢筋。在预制剪力墙的上下连接端设置一列凹槽,并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穿筋孔,直筋通过穿筋孔穿入,施工快捷方便;将环形钢筋设置在凹槽内,既能保证上下相连的预制剪力墙的环形钢筋相互交叉扣合,又能够保证两个上下剪力墙水平可靠连接,有效增强了连接整体性和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穿筋孔和凹槽均水平设置,既便于预制加工,又能够进一步保证穿筋和对接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每个凹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穿筋孔,穿筋孔贯穿预制剪力墙的侧壁。设置两个穿筋孔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避免了设置过多直筋造成成本高、施工复杂。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筋为封闭环形钢筋,封闭环形钢筋的两端分别穿出预制剪力墙的顶端和底端构成上环形钢筋和下环形钢筋。将环形钢筋设置为封闭环形钢筋,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连接强度,使同一片预制剪力墙与上下两片预制剪力墙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筋孔与所述环形钢筋的内角相对应,穿筋孔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直筋与环形钢筋相靠近,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剪力墙的连接端开设凹槽,不仅拼接安装便捷,而且预制拼装和湿作业同时进行,充分保障了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在预制剪力墙的上下连接端设置一列凹槽,并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穿筋孔,直筋通过穿筋孔穿入,施工快捷方便;将环形钢筋设置在凹槽内,既能保证上下相连的预制剪力墙的环形钢筋相互交叉扣合,又能够保证两个上下剪力墙水平可靠连接,有效增强了连接整体性和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施工工序少且简单、施工效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片预制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剪力墙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面的剖示图;

图5为预制剪力墙拼接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层预制剪力墙与下层预制剪力墙连接前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上下连接的预制剪力墙1,预制剪力墙1的上下连接端设置有一列凹槽2,上下连接的两个预制剪力墙1的凹槽上下对应,凹槽2内设置有环形钢筋3,上下两个预制剪力墙1的环形钢筋3相互交叉扣合。各个凹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穿筋孔4,穿筋孔4内穿插有直筋5,直筋5穿插进各个穿筋孔4的同时也穿过各个凹槽2,同时直筋5也穿过两个相连接预制剪力墙1的环形钢筋3。

如图1和5所示,在预制剪力墙1的上下连接端设置一列凹槽2,并在凹槽2的侧壁上设置穿筋孔4,直筋5通过穿筋孔4穿入,施工快捷方便;将环形钢筋3设置在凹槽2内,既能保证上下相连的预制剪力墙1的环形钢筋3相互交叉扣合,又能够保证两个上下剪力墙1水平可靠连接,有效增强了连接整体性和连接强度。

实施例2,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穿筋孔4和凹槽2均水平设置,水平设置既便于预制加工,又能够进一步保证穿筋及上下墙对接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如图3、图4所示,每个凹槽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穿筋孔4,设置两个穿筋孔4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避免了设置过多直筋造成成本高、施工复杂。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环形钢筋3为封闭环形钢筋,封闭环形钢筋的两端分别穿出预制剪力墙1的顶端和底端构成上环形钢筋3-1和下环形钢筋3-2。将环形钢筋3设置为封闭环形钢筋,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连接强度,使同一片预制剪力墙与上下两片预制剪力墙一体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或3相同。

实施例5,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穿筋孔4与所述环形钢筋的内角相对应,穿筋孔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直筋5与环形钢筋3相靠近,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6和图7所示,吊装上层预制剪力墙1-1至下层预制剪力墙1-2之上,使上层预制剪力墙1-1的凹槽2与下层预制剪力墙1-2的凹槽2上下对应。

步骤二:将步骤1中的上层预制剪力墙1-1放置在下层预制剪力墙1-2上,保证上层预制剪力墙1-1的环形钢筋3与下层预制剪力墙1-2的环形钢筋3交叉扣合。

步骤三:从上层预制剪力墙1-1和下层预制剪力墙1-2的侧面开始,向穿筋孔4内穿插直筋5,使直筋5穿过步骤一中所述的交叉扣合的环形钢筋。

步骤四:在上层预制剪力墙1-1和下层预制剪力墙1-2的上下连接端安装注浆模板,注浆模板上开设与各个凹槽2相对应的注浆口。

步骤五:通过步骤三中所述的注浆口向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注浆模板即完成该层预制剪力墙的连接。

步骤六:重复上述步骤一至五,逐层向上安装预制剪力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对接上下两层预制剪力墙时应保证两点,如图2所示,保证上下两层预制剪力墙的环形钢筋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mm,保证两层预制剪力墙的环形钢筋3不碰触到凹槽2的槽底。使环形钢筋3间距在一定范围,可保证连接可靠性使环形钢筋3不碰触凹槽2的底部或与槽底相接触,可以保持环形钢筋3不会变形。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