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8869发布日期:2020-02-18 14:2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



背景技术:

盒式装配建筑中可分为全盒式、板材盒式、核心体式、骨架盒式,全盒式全部由承重盒组成,板材盒式和核心体盒式都是由承重盒与其他板材结合形成,骨架盒式为承重骨架和盒体结合而成,所以板材仍然是盒体式装配建筑所需要的。

目前的装配建筑,由于其结构限制,导致适用范围小,相较于传统的建筑而言,盒式装配建筑的窗口缺少过梁,尽管板材不会用于承重,但是长期以往窗口必然会受影响,同时许多装配建筑采用套筒进行结合,一次一个浇筑套筒效率较低,施工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盒式建筑板材的窗口不够耐用,浇筑套筒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包括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的中部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过梁,所述窗洞的左右两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窗框,所述窗框的左右两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条,所述预制墙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筋,所述钢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锁灌浆套筒,所述连锁灌浆套筒包括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侧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桨管,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过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通过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套筒的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浆管,所述出桨管、进浆管、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开口处均贯穿预制墙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过梁的长度大于窗洞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窗框和垫条的上端均与过梁相接触,且窗框和垫条的外侧宽度小于过梁。

优选的,所述垫条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垫条设有多个,每垫条连续均匀地分布在窗框与预制墙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长度与直径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出桨管和第二通道的位置高于第一通道和进浆管的位置,且出桨管和第二通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同时第一通道和进浆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在窗洞的上方加设了过梁,避免多层板材叠加后窗洞上端负荷过大导致开裂或者损坏,窗框与预制墙板之间设有垫条,垫条具有弹性,可根据预制墙板的热胀冷缩进行形变,避免窗框开裂,预制墙板内设有连锁灌浆套筒,将墙内的钢筋与外部钢筋通过连锁灌浆套筒连接后,从进浆管灌入混凝土,混凝土分别填充完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后从出浆管流出,相较于传统的分别填充每个套筒的方式而言提高了填充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锁灌浆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墙板;2、窗洞;3、过梁;4、窗框;5、垫条;6、钢筋;7、连锁灌浆套筒;8、第一套筒;9、第二套筒;10、第三套筒;11、出桨管;12、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进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窗口的盒式装配建筑板材,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的中部开设有窗洞2,窗洞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过梁3,窗洞2的左右两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窗框4,窗框4的左右两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条5,预制墙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钢筋6,钢筋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锁灌浆套筒7,连锁灌浆套筒7包括有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第三套筒10,第一套筒8的侧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桨管11,第一套筒8和第二套筒9通过第一通道12相连通,第二套筒9和第三套筒10通过第二通道13相连通,第三套筒10的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浆管14,出桨管11、进浆管14、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和第三套筒10的开口处均贯穿预制墙板1的表面。

进一步的,过梁3的长度大于窗洞2的长度,有利于过梁3能够承担窗洞2上方的负荷并将负荷传递至窗洞2两侧的预制墙板1上。

进一步的,窗框4和垫条5的上端均与过梁3相接触,且窗框4和垫条5的外侧宽度小于过梁3,有利于避免窗框4和垫条5无法承受窗洞2附近的重力,让过梁3减轻窗框4和垫条5的负荷。

进一步的,垫条5为弹性橡胶材质,且垫条5设有多个,每垫条5连续均匀地分布在窗框4与预制墙板1之间,有利于垫条5能够根据窗洞2附近预制墙板1的膨胀或者缩小进行对应形变,避免窗框4被破损,同时设置多个垫条5可以让每个垫条5根据自身所在位置进行独立形变,及时一部分损坏,其他部分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和第三套筒10的长度与直径均相等,有利于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和第三套筒10的规格相同,能够均匀地进行钢筋6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出桨管11和第二通道13的位置高于第一通道12和进浆管14的位置,且出桨管11和第二通道13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同时第一通道12和进浆管1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有利于混凝土从进浆管14内灌入,先把第三套筒10灌满后从第二通道13流入第二套筒9,再根据连通器原理通过第一通道12将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一同灌满后从出桨管11流出。

工作原理:首先,进行安装时,把其他装配建筑部件的钢筋6插入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9和第三套筒10露出于预制墙板1表面的开口内,然后从进浆管14灌入混凝土,第三套筒10灌满后混凝土从第二通道13进入第二套筒9,混凝土落在第二套筒9的底部并通过第一通道12流入第一套筒8,由于混凝土为流体,根据连通器原理,混凝土将在同时灌满第一套筒8和第二套筒9后从进浆管14流出,将预制墙板1内的钢筋6通过连锁灌浆套筒7与外界钢筋6结合在一起,过梁3可以帮助窗洞2承载上端负荷,垫条5具有弹性,可以在预制墙板1热胀冷缩挤压窗洞2时相应地产生形变,避免窗洞2边缘开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