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280发布日期:2020-02-18 14:2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其主要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撑桁架、架体构架、附着支撑结构、防倾装置、防坠装置等组成。具有低碳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智能化、机械化、美观性等特点。

由于提升系统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的关键部分,若钢丝绳在提升过程中不能保证对架体的拉升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势必会对架体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提升过程中存在钢丝绳受力方向与架体升降方式不一致问题,提供了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包括横梁,横梁由两根槽口相背且呈间隔设置的平行槽钢构成,在横梁前端和中部的中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轮,钢丝绳轮通过钢丝绳轮轴与横梁连接,横梁的后端固定有后横担梁,后横担梁与横梁位于同一平面,位于两个钢丝绳轮之间的横梁上部位置有前横担梁,前横担梁和后横担梁相互平行且与横梁间形成45°~60°的夹角,前横担梁底部位于横梁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位于前横担梁和后横担梁间还设置有斜撑,斜撑分为两段且位于横梁所在的平面内,其中一段分别与后横担梁及相邻的横梁中部固定,另一段固定在横梁中部与前横担梁的底部位置。

斜撑与前横担梁、后横担梁之间的夹角为45°~60°。

前横担梁、后横担梁、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通孔,通孔为长孔。长孔的设置有助于定位安装过程中的位置调节,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下承重梁结构通过前横担梁、后横担梁上的通孔与架体进行固定,进一步将钢丝绳从两个钢丝绳轮下部向上绕过,使得钢丝绳拉升方向与架体相互平行,确保垂直受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钢丝绳轮限定了钢丝绳的受力方向,使得钢丝绳受力方向与架体的提升方向一致,降低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提升过程中钢丝绳所受的作用力,有效改善了脚手架架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横梁,2-后横担梁,3-前横担梁,4-斜撑,5-钢丝绳轮,6-连接块,7-钢丝绳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承重梁结构,包括横梁1,横梁1由两根槽口相背且呈间隔设置的平行槽钢构成,在横梁1前端和中部的中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轮5,钢丝绳轮5通过钢丝绳轮轴7与横梁1连接,横梁1的后端固定有后横担梁2,后横担梁2与横梁1位于同一平面,位于两个钢丝绳轮5之间的横梁1上部位置有前横担梁3,前横担梁3和后横担梁2相互平行且与横梁1间形成45°~60°的夹角,前横担梁3底部位于横梁1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块6,位于前横担梁3和后横担梁2间还设置有斜撑4,斜撑4分为两段且位于横梁1所在的平面内,其中一段分别与后横担梁2及相邻的横梁1中部固定,另一段固定在横梁1中部与前横担梁3的底部位置。

斜撑4与前横担梁3、后横担梁2之间的夹角为45°~60°。前横担梁3、后横担梁2、连接块6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通孔,通孔为长孔。

安装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前横担梁3、后横担梁2、连接块6上的通孔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架体进行固定,通孔的数量按照具体的受力计算予以确定,确保连接固定后受力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将钢丝绳依次从两个钢丝绳轮5的下部向上绕出,使得钢丝绳的拉升方向与架体相互平行,确保钢丝绳在提升架体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受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改进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