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771发布日期:2020-06-02 20:0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下生物培养设备的加工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截至2011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如采取简单的堆放方式处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都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当垃圾被排放到大海之中,大量的垃圾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容易导致海洋生物减少及大量死亡,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也变得越来越少。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进行再利用,但将建筑垃圾用于海洋生物的培养研究较少,一种能够利用建筑垃圾用于浅海生物培养的装置显得尤为迫切,但培养装置中底座的结构较为复杂,若将底座成型后再加工,势必会增加很多工序,增加制造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该底座设计一种专用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建筑垃圾用于海洋生物的培养研究较少,一种能够利用建筑垃圾用于浅海生物培养的装置显得尤为迫切,但培养装置中底座的结构较为复杂,若将底座轮廓成型后再加工出局部结构,则会增加很多工序,增加制造成本等不足,提出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可对基座底座进行快速加工,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下方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处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凸台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凸台通孔,所述凸台的外围套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外部设有箱体把手,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凸台,所述压板的中心设有压板通孔,所述压板的顶面上设有压板把手,所述压板通孔中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上端设有通孔,圆柱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圆柱体通过所述外螺纹和螺纹通孔与凸台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平台的下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与千斤顶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的上面设有四根与凸台通孔相配合的顶杆,每个所述顶杆的顶端均设有半圆形凹槽。

所述箱体的内壁与凸台外壁形成间隙配合,间隙不大于0.3mm。

所述压板中心的压板通孔与圆柱体形成间隙配合,压板外侧与箱体内壁形成间隙配合,半圆形凸台以6×6矩形阵列设置在压板的底面上。

所述顶杆与凸台通孔形成间隙配合。

所述外螺纹的螺纹长度不小于凸台底面至箱体顶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形状与半圆形凸台的形状相同,且四根顶杆顶端的半圆形凹槽与压板底面四边角的半圆形凸台能够形成凹凸件的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结构上由支撑平台、凸台、箱体、压板、圆柱体、顶板和千斤顶连接构成,结构新颖,将圆柱体旋入螺纹孔内,箱体内放入建筑垃圾粉碎物和水泥混合物,通过压板压紧混合物,然后依次旋出圆柱体、压板、箱体,最后将混合物干燥凝固后,启动千斤顶,使顶板带动上端有半圆形凹槽的顶杆向上移动,得到培养基座底座,本实用新型可对基座底座进行快速加工,加工方便,一次性成型,与传统的机加工工艺相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制备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地面1、支撑平台2、凸台3、凸台通孔4、压板5、压板把手6、半圆形凸台7、压板通孔8、圆柱体9、通孔10、外螺纹11、箱体12、箱体把手13、顶板14、顶杆15、半圆形凹槽16、支撑架17、基座底座18、半圆形沉孔19、底座螺纹孔20、底座凸台21、建筑垃圾混合物22、螺纹通孔23、千斤顶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支撑架17,设置在支撑架17上方的支撑平台2,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2下方的千斤顶24;支撑平台2上设有凸台3,凸台3的中心处设有螺纹通孔23,凸台3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凸台通孔4,凸台3的外围套设有箱体12,箱体12的外部设有箱体把手13,箱体12内部设有压板5,压板5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凸台7,压板5的中心设有压板通孔8,压板5的顶面上设有压板把手6,压板通孔8中设有圆柱体9,圆柱体9的上端设有通孔10,圆柱体9的下端设有外螺纹11,圆柱体9通过外螺纹11和螺纹通孔23与凸台3连接固定,支撑平台2的下方设有顶板14,顶板14的底面与千斤顶24的顶端连接,顶板14的上面设有四根与凸台通孔4相配合的顶杆15,每个顶杆15的顶端均设有半圆形凹槽16。

如图1-4所示,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箱体12的内壁与凸台3外壁形成间隙配合,间隙不大于0.3mm;压板5中心的压板通孔8与圆柱体9形成间隙配合,压板5外侧与箱体12内壁形成间隙配合,半圆形凸台7以6×6矩形阵列设置在压板5的底面上;顶杆15与凸台通孔4形成间隙配合;外螺纹11的螺纹长度不小于凸台3底面至箱体12顶面的垂直距离;半圆形凹槽16的形状与半圆形凸台7的形状相同,且四根顶杆15顶端的半圆形凹槽16与压板5底面四边角的半圆形凸台7能够形成凹凸件的配合连接。

如图1-4所示,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长方形金属支撑平台2固定在支撑架17上,支撑架17放在地面1上,利用箱体把手13把正方形金属箱体12放在正方形凸台3的外围,将棍棒放入圆柱体9的通孔10内,旋转圆柱体9使外螺纹11旋入螺纹通孔23内,在正方形金属箱体12放入建筑垃圾粉碎物和水泥混合物22,通过压板把手6把下部均匀对称排列有多个半圆形凸台7,中心位置上有压板通孔8的正方形金属压板5,用间隙配合的形式放入正方形金属箱体12内孔,将建筑垃圾粉碎物和水泥混合物22压紧,旋转圆柱体9使外螺纹11旋出螺纹通孔23后取出,通过压板把手6取出正方形金属压板5,通过箱体把手13取出正方形金属箱体12,建筑垃圾粉碎物和水泥混合物22干燥凝固后,启动千斤顶24向上移动,使顶板14带动上端有半圆形凹槽16的顶杆15向上移动,将一种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18脱离与正方形凸台3的接触,就得到一种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18。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支撑架(17),设置在支撑架(17)上方的支撑平台(2),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2)下方的千斤顶(2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上设有凸台(3),所述凸台(3)的中心处设有螺纹通孔(23),所述凸台(3)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凸台通孔(4),所述凸台(3)的外围套设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的外部设有箱体把手(13),所述箱体(12)内部设有压板(5),所述压板(5)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半圆形凸台(7),所述压板(5)的中心设有压板通孔(8),所述压板(5)的顶面上设有压板把手(6),所述压板通孔(8)中设有圆柱体(9),所述圆柱体(9)的上端设有通孔(10),圆柱体(9)的下端设有外螺纹(11),所述圆柱体(9)通过所述外螺纹(11)和螺纹通孔(23)与凸台(3)连接固定,所述支撑平台(2)的下方设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的底面与千斤顶(24)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14)的上面设有四根与凸台通孔(4)相配合的顶杆(15),每个所述顶杆(15)的顶端均设有半圆形凹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的内壁与凸台(3)外壁形成间隙配合,间隙不大于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中心的压板通孔(8)与圆柱体(9)形成间隙配合,压板(5)外侧与箱体(12)内壁形成间隙配合,半圆形凸台(7)以6×6矩形阵列设置在压板(5)的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5)与凸台通孔(4)形成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11)的螺纹长度不小于凸台(3)底面至箱体(12)顶面的垂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凹槽(16)的形状与半圆形凸台(7)的形状相同,且四根顶杆(15)顶端的半圆形凹槽(16)与压板(5)底面四边角的半圆形凸台(7)能够形成凹凸件的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加工海下牧场培养基座底座的装置,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结构上由支撑平台、凸台、箱体、压板、圆柱体、顶板和千斤顶连接构成,结构新颖,将圆柱体旋入螺纹孔内,箱体内放入建筑垃圾粉碎物和水泥混合物,通过压板压紧混合物,然后依次旋出圆柱体、压板、箱体,最后将混合物干燥凝固后,启动千斤顶,使顶板带动上端有半圆形凹槽的顶杆向上移动,得到培养基座底座,本实用新型可对基座底座进行快速加工,加工方便,一次性成型,与传统的机加工工艺相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秦康生;顾斌贤;程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