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及其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341发布日期:2020-02-28 07:1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及其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



背景技术:

仿古建筑中,屋面一般设计成为双曲坡屋面。双曲坡屋面运用bim技术,建立曲面坡屋面结构三维模型,对于曲面坡屋面尤其是双曲坡屋面翘角位置的局部高程,在模型中通过平面定位,可在模型对应位置直接摘取高程数据,便于局部复杂节点高程控制,且数据较为准确。但是应用技术时,如果每条边如果采用常规工艺做法,需要精确定位每一道底部支撑立杆的位置并准确控制每一根立杆的高程,并且建筑物四个角八条边需要控制的完全一致。即使图纸上算准确了相应位置的控制标高,但是现场实际布置立杆时如果放线排布不够精准,很容易造成控制高程与理论高程不符,产生误差,很难保证各边的成型效果,更难保证八条边,四个角成型完全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及其模板系统,要解决双曲坡屋面翘角位置的曲面高程和曲度需要精确控制模板系统各底部支撑立杆的位置,对施工要求较高,易造成控制高程与理论高程不符,产生误差,很难保证各边的成型效果,更难保证八条边,四个角成型完全一致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内部的木方架体和外包层,

所述木方架体包括曲面控制组龙骨、高侧边框龙骨、低侧边框龙骨、底边框龙骨和支撑龙骨,

所述高侧边框龙骨和低侧边框龙骨均为竖向龙骨,高侧边框龙骨和低侧边框龙骨的左右两侧表面均为竖向垂直面,高侧边框龙骨和低侧边框龙骨的底侧表面均为水平面,高侧边框龙骨和低侧边框龙骨的顶侧表面分别为高侧曲面和低侧曲面,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为板状,曲面控制组龙骨的左侧板端端面为竖向平面,该竖向平面与高侧边框龙骨的顶端部右侧表面贴合固定连接,曲面控制组龙骨的右侧板端端面为竖向平面,该竖向平面与低侧边框龙骨的左侧表面贴合固定连接,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的顶侧表面刨制为中部曲面,所述高侧曲面、中部曲面和低侧曲面共同形成圆滑过渡的控制曲面,该控制曲面的平面投影线与高程控制线形状重合,

所述底边框龙骨的左端端面与高侧边框龙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边框龙骨的右端端面与低侧边框龙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边框龙骨的底侧表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与高侧边框龙骨和低侧边框龙骨的底侧表面平齐,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的底侧表面、底边框龙骨的顶侧表面以及高侧边框龙骨的右侧之间具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的侧面呈直角三角形,安装空间内固定连接有支撑龙骨。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为一组自左向右斜向下平行同时并排固定连接成板状的木方龙骨组。

所述木方龙骨组包括的木方并排数量以保证控制曲面的曲线覆盖龙骨组的前侧或者后侧面积范围,最底层木方为未刨制的完整木方为准。

所述支撑龙骨包括一组竖撑龙骨,所述竖撑龙骨为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各木方的高度与安装空间相应位置的高度相适应。

所述安装空间的高度大于400mm的范围内,还设有一组斜撑龙骨,所述斜撑龙骨为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斜撑龙骨依次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竖撑龙骨的斜向对角线之间,相邻两根斜撑龙骨呈八字形或者倒八字形。

所述安装空间的高度小于400mm的范围内,还设有一组加劲龙骨,所述加劲龙骨包括加劲竖龙骨,所述加劲竖龙骨包括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加劲竖龙骨居中设置在相邻两根竖撑龙骨之间。

所述加劲龙骨还包括尖角楔形龙骨,所述尖角楔形龙骨填塞至安装空间最右侧的尖角部位。

所述外包层为多层板,多层板的外轮廓形状与木方架体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外包层在木方架体的两侧分别包覆并固定连接为一体。

一种包括权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的模板系统,还包括脚手架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标高均相同,所述支撑立杆的顶部支顶在板体的底侧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从模型中直接选取标高控制点,定位出的屋面底部高程作为支撑高度依据得到高程控制线,在每个建筑共放置八块对应四角八条起翘檐口上,每条起翘檐口下方自起翘点至翘角位置设置本实用新型胎膜板控制起翘的角度,通过胎膜板的底部统一标高,可保障双曲坡屋面四处翘角八条起翘檐口角度及造型完全一致,降低人为偏差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科学,设计合理,制作方便,通过设计木方之间的几何关系,达到尺寸要求,八块构件在同一个木工平台上加工成型,可保证八块构件完全一致,将双曲面标高控制对应每一根立杆的不同高程转化为控制板体底部水平高度的控制,对立杆的平面位置不再要求过分精准,立杆只要支设在船舷板构件下面,控制高程在一个控制水平面上。即可实现最终四角八条边的控制成型效果,省时省力,提高精度,极大的提高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四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五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六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七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八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九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步骤十的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包层、2-曲面控制组龙骨、3-高侧边框龙骨、4-低侧边框龙骨、5-底边框龙骨、6-控制曲面、7-安装空间、8-最底层木方、9-高程控制线、10-竖撑龙骨、11-斜撑龙骨、12-加劲竖龙骨、13-尖角楔形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10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内部的木方架体和外包层1。

所述木方架体包括曲面控制组龙骨2、高侧边框龙骨3、低侧边框龙骨4、底边框龙骨5和支撑龙骨。

所述高侧边框龙骨3和低侧边框龙骨4均为竖向龙骨,高侧边框龙骨3和低侧边框龙骨4的左右两侧表面均为竖向垂直面,高侧边框龙骨3和低侧边框龙骨4的底侧表面均为水平面,高侧边框龙骨3和低侧边框龙骨4的顶侧表面分别为高侧曲面和低侧曲面。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2为板状,曲面控制组龙骨2的左侧板端端面为竖向平面,该竖向平面与高侧边框龙骨3的顶端部右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曲面控制组龙骨2的右侧板端端面为竖向平面,该竖向平面与低侧边框龙骨4的左侧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2的顶侧表面刨制为中部曲面,所述高侧曲面、中部曲面和低侧曲面共同形成圆滑过渡的控制曲面6,该控制曲面的平面投影曲线与高程控制线9形状重合。

所述底边框龙骨5的左端端面与高侧边框龙骨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边框龙骨5的右端端面与低侧边框龙骨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边框龙骨5的底侧表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与高侧边框龙骨3和低侧边框龙骨4的底侧表面平齐。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2的底侧表面、底边框龙骨5的顶侧表面以及高侧边框龙骨3的右侧之间具有安装空间7,该安装空间的侧面呈直角三角形,安装空间内固定连接有支撑龙骨。

所述曲面控制组龙骨2为一组自左向右斜向下平行同时并排固定连接成板状的木方龙骨组。

所述木方龙骨组包括的木方并排数量以保证控制曲面的平面投影曲线覆盖龙骨组的前侧或者后侧面积范围,最底层木方8为未刨制的完整木方为准。

所述支撑龙骨包括一组竖撑龙骨10,所述竖撑龙骨10为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各木方的高度与安装空间相应位置的高度相适应。

所述安装空间7的高度大于400mm的范围内,还设有一组斜撑龙骨11,所述斜撑龙骨11为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斜撑龙骨11依次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竖撑龙骨10的斜向对角线之间,相邻两根斜撑龙骨11呈八字形或者倒八字形。

所述安装空间7的高度小于400mm的范围内,还设有一组加劲龙骨,所述加劲龙骨包括加劲竖龙骨12,所述加劲竖龙骨12包括一组高度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并间隔布置的木方龙骨,加劲竖龙骨12居中设置在相邻两根竖撑龙骨10之间。

所述加劲龙骨还包括尖角楔形龙骨13,所述尖角楔形龙骨13填塞至安装空间7最右侧的尖角部位。

所述外包层1为多层板,多层板的外轮廓形状与木方架体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外包层1在木方架体的两侧分别包覆并固定连接为一体。

这种包括钢筋混凝土双曲坡屋面翘角控制胎膜板的模板系统,还包括脚手架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标高均相同,所述支撑立杆的顶部支顶在板体的底侧表面。

参见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参见图1,根据图纸控制高度提取高程控制线。该高程控制线连接各个飞檐的顶部。

步骤二,参见图2,取一根方木作为曲面控制组龙骨的第一根龙骨,该龙骨的顶面顶角与高程控制线的高点平齐,低侧顶面顶角与高于高程控制线的低点。

步骤三,参见图3,取n根相同方木,使用木工接木胶粘合形成待切割的曲面控制组龙骨,确保高程控制线包含在粘合之后的方木侧面范围内。

步骤四,参见图4,另取三根方木,其中第一根预拼接在曲面控制组龙骨的高侧,第二根预拼接在曲面控制组龙骨的低侧,第三根连接第一根和第二根的底部,第一根、第三根和曲面控制组龙骨成直角三角形。

步骤五,参见图5,对步骤四中的方木叠合区域进行裁切,去掉多余的部分,第一根方木形成高侧边框龙骨、第二根方木低侧边框龙骨、第三根方木形成底边框龙骨,同时将曲面控制组龙骨的顶侧表面按照高程控制线过刨成型。

步骤六,参见图6,对步骤五中的木方通过木工钉进行连接形成框架和操作空间。

步骤七,参见图7,按照净距500mm设置一组竖撑龙骨,采用木方龙骨制作,从左侧到右侧排列n根,然后排列安装在操作空间内。

步骤八,参见图8,在操作空间内高于400mm的区间内、竖撑龙骨之间增加斜撑龙骨,增加整体刚度;在操作空间内低于400mm的区间内,居中各增加一道加劲竖龙骨,尖角位置增加尖角楔形龙骨。连接均采用木工钉。

步骤九,参见图9,在木方架体两侧封包15mm厚的多层板作为外包层,顶部按照高程控制线过刨成型,共制作两片。

步骤十,参见图10,将外包层与木方架体进行固定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木方架体在此图为虚线表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