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580发布日期:2020-05-29 12:2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模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楼的建设时,通过塔吊吊模实现高效建楼;实际属于浇筑混凝土的之前的织模。吊模一般包括内膜和外模,由外模和内膜组成的浇筑空间,并通过固定封装后,便于浇筑;除了内膜与外模,还包括用于固定外模以及内膜的支撑固定架;在吊模的使用过程中,要反复经历浇筑和拆模的过程;这种情况下,一般制作时,外模板固定而内膜板能够移动。一个好的吊模固定装置,能够提高吊模建设的效率。

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实现吊模建造过程中的便捷拆模与固定吊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井”字梁连接的外支撑架以及内支撑架且内支撑架与内模板之间还装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调节机构以及辅助机构调节,实现吊模建造过程中的便捷拆模与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外侧的四外模板以及位于内侧四内模板;四所述外模板互不连接且呈矩形分布;所述外模板与内模板分布相同且外模板与内模板向平行;还包括:外支撑架以及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与内模板之间还装支撑机构;

所述外支撑架包括位于顶部的“井”字梁;所述“井”字梁的任意一端连接第一竖杆;若干所述第一竖杆成矩形分布且位于外模板以外;若干所述第一竖杆通过若干相互平行的矩形外环框连接;所述矩形外环框通过水平连杆连接外模板;

所述内支撑架包括位于四所述内模板内的两上下分布且相互平行矩形内环框;两所述矩形内环框通过第二竖杆连接;若干所述第二竖杆均垂直连接到“井”字梁下底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调节机构以及辅助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竖直滑槽结构;所述第一竖直滑槽结构为一侧面开设矩形滑槽的矩形块状结构;所述矩形滑槽内滑动匹配l形滑块;

所述l形滑块的竖直块螺纹安装螺杆;所述螺杆螺杆竖直贯穿竖直块;所述螺杆一端穿过第一竖直滑槽结构顶部开设的滑孔后连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固定在内模板一侧的水平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水平齿条上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与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l形滑块的水平块滑动匹配在水平滑槽结构一表面开设的第一凸形滑槽;所述第一凸形滑槽内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l形滑块的水平块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滑槽结构垂直安装在位于下方的矩形内环框一侧边;

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内模板一侧安装的第二竖直滑槽结构;所述第二竖直滑槽结构为一侧面开设第二凸形滑槽的矩形块结构;所述第二凸形滑槽内滑动匹配凸形滑块;所述凸形滑块一端与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垂直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矩形内环框一侧边。

优选地,所述“井”字梁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横梁以及两相互平行的纵梁;所述横梁与纵梁相互垂直连接;所述横梁两端以及纵梁两端均安装第一竖杆。

优选地,四所述外模板均位于矩形外环框外侧;所述外模板与矩形外环框的侧边一一对应;所述内模板与矩形内环框的侧边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滑槽结构的下底面与内模板下底面齐平;所述矩形滑槽贯穿第一竖直滑槽结构的下底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为与两第一齿轮的中点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形滑槽贯穿水平滑槽结构一侧端;所述第一凸形滑槽两侧壁间最小距离大于矩形滑槽2-3cm。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用过程中:将吊模放置到对应位置后,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使l形滑块的竖直块完全滑出第一凸形滑槽,然后,步进电机旋转带动螺杆旋转使内膜板向下移动;当想把内膜板回到水平滑槽结构时,步进电机带动螺杆方向旋转使内膜板向上移动,当内膜板回升到水平滑槽结构上方时,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将内膜板向第二竖杆方向靠近,方便便捷,便于吊模的高效安装与拆卸;在全部过程中,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同步,方便便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井”字梁连接的外支撑架以及内支撑架且内支撑架与内模板之间还装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调节机构以及辅助机构调节,实现吊模建造过程中的便捷拆模与固定;

2、本实用新型中将吊模放置到对应位置后,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使l形滑块的竖直块完全滑出第一凸形滑槽,然后,步进电机旋转带动螺杆旋转使内膜板向下移动;当想把内膜板回到水平滑槽结构时,步进电机带动螺杆方向旋转使内膜板向上移动,当内膜板回升到水平滑槽结构上方时,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将内膜板向第二竖杆方向靠近,方便便捷,便于吊模的高效安装与拆卸;在全部过程中,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同步,方便便捷。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内支撑架与内模板之间安装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吊模的底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外侧的四外模板1以及位于内侧四内模板2;四外模板1互不连接且呈矩形分布;外模板1与内模板2分布相同且外模板1与内模板2向平行;还包括:外支撑架以及内支撑架;内支撑架与内模板2之间还装支撑机构;

外支撑架包括位于顶部的“井”字梁31;“井”字梁31的任意一端连接第一竖杆32;若干第一竖杆32成矩形分布且位于外模板1以外;若干第一竖杆32通过若干相互平行的矩形外环框33连接;矩形外环框33通过水平连杆34连接外模板1;

内支撑架包括位于四内模板2内的两上下分布且相互平行矩形内环框41;两矩形内环框41通过第二竖杆42连接;若干第二竖杆42均垂直连接到“井”字梁31下底面;

支撑机构包括调节机构以及辅助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一竖直滑槽结构51;第一竖直滑槽结构51为一侧面开设矩形滑槽的矩形块状结构;矩形滑槽内滑动匹配l形滑块52;

l形滑块52的竖直块螺纹安装螺杆53;螺杆53螺杆竖直贯穿竖直块;螺杆53一端穿过第一竖直滑槽结构51顶部开设的滑孔后连接第一齿轮531;第一齿轮531与固定在内模板2一侧的水平齿条532啮合连接;水平齿条532上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与步进电机533的输出端连接;

l形滑块52的水平块滑动匹配在水平滑槽结构54一表面开设的第一凸形滑槽541;第一凸形滑槽541内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542;第一电动伸缩杆542的输出端与l形滑块52的水平块一端连接;水平滑槽结构54垂直安装在位于下方的矩形内环框41一侧边;

辅助机构包括内模板2一侧安装的第二竖直滑槽结构61;第二竖直滑槽结构61为一侧面开设第二凸形滑槽611的矩形块结构;第二凸形滑槽611内滑动匹配凸形滑块612;凸形滑块612一端与第二电动伸缩杆613输出端铰接;第二电动伸缩杆613垂直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矩形内环框41一侧边。

其中,“井”字梁31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横梁以及两相互平行的纵梁;横梁与纵梁相互垂直连接;横梁两端以及纵梁两端均安装第一竖杆32。

其中,四外模板1均位于矩形外环框33外侧;外模板1与矩形外环框33的侧边一一对应;内模板2与矩形内环框41的侧边一一对应。

其中,第一竖直滑槽结构51的下底面与内模板2下底面齐平;矩形滑槽贯穿第一竖直滑槽结构51的下底面。

其中,第二齿轮为与两第一齿轮531的中点位置处。

其中,第一凸形滑槽541贯穿水平滑槽结构54一侧端;第一凸形滑槽541两侧壁间最小距离大于矩形滑槽2-3cm。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用过程中:将吊模放置到对应位置后,第一电动伸缩杆542伸长使l形滑块52的竖直块完全滑出第一凸形滑槽541,然后,步进电机533旋转带动螺杆53旋转使内膜板2向下移动;当想把内膜板2回到水平滑槽结构54时,步进电机533带动螺杆53方向旋转使内膜板2向上移动,当内膜板2回升到水平滑槽54结构上方时,第一电动伸缩杆542收缩,将内膜板2向第二竖杆42方向靠近,方便便捷,便于吊模的高效安装与拆卸;在全部过程中,第二电动伸缩杆613与第一电动伸缩杆542的伸缩同步,方便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