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9944发布日期:2021-04-30 09: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一种将楼板中的受力钢筋在工厂内焊接呈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底模板固定连接以形成底模板与受力钢筋一体化的建筑制品。施工时,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在两承载梁之间,用混凝土直接浇筑,底模板承受混凝土的重力,钢筋桁架为底模板提供无支撑刚度。与传统的通过底层支模来支撑混凝土的楼承板相比,钢筋桁架楼承板式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强了支撑效果。为能使浇注完成后的底模板回收利用,或者为了满足住宅用房的使用需求,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可以将底模板拆卸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当浇筑完混凝土,并等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底模板拆下来。

目前,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上钢筋桁架通常用扣件限位于底模板,具体地,钢筋桁架中下弦钢筋作用于扣件上卡槽,并利用扣件上卡槽的槽壁实现对下弦钢筋的限位,且扣件与底模板之间通常用贯穿底模板并与扣件配合的螺钉进行限位。上述结构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实现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的拆装,然而后续拆卸底模板时,因扣件上卡槽的槽壁与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配合并限位,使得扣件的拆卸麻烦,从而不便于该钢筋桁架底模板使用时对底模板的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及钢筋桁架承板。

具体地,一种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上设有多个钢筋桁架,每个所述钢筋桁架均包括上弦钢筋、及相对所述上弦钢筋设置的两根下弦钢筋,其中每根所述下弦钢筋与所述上弦钢筋分别连接有一腹杆钢筋;所述钢筋桁架的两根下弦钢筋分别抵压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对应的所述下弦钢筋两外侧的部位分别向上弯折并形成有螺纹连接部;所述底模板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部的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贯穿所述底模板并与对应的所述螺纹连接部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向内形成有卡槽,所述连接板能够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对应的所述下弦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纹连接部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底模板所在的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为铁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螺钉套接有缓冲垫片,所述连接螺钉能够推顶所述缓冲垫片抵压所述底模板,并与所述连接板的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匹配于所述连接板及两个所述连接螺钉的缓冲垫片的数量为一个,且两个所述连接螺钉均能够贯穿所述缓冲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螺钉与底模板配合能够挤压所述缓冲垫片变形,变形的所述缓冲垫片能够封堵所述底模板与所述连接螺钉之间的装配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垫片包括压片部、及固接于所述压片部上的橡胶部;所述连接螺钉作用于所述压片部,并通过所述压片部挤压所述橡胶部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模板设为钢板或者竹胶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利用连接板抵压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并通过连接板上位于下弦钢筋两侧的螺纹连接部分别与贯穿底模板的连接螺钉之间螺接,达到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的限位,且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拆卸底模板时,可通过旋拧连接螺钉,达到连接板与连接螺钉之间的拆卸,使得底模板失去连接螺钉的限位,进而具有便于后续对该钢筋桁架楼承板上底模板拆卸的作用;同时该钢筋桁架楼承板上连接板及连接螺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备,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p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模板;20、钢筋桁架;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腹杆钢筋;31、连接板;311、螺纹连接部;301、卡槽;32、连接螺钉;40、缓冲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10、及设于底模板10上的多个钢筋桁架20。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钢筋桁架20依次间隔地排布于底模板10上,以满足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使用的需求。

其中,每个钢筋桁架20均包括上弦钢筋21、及相对上弦钢筋21设置的两根下弦钢筋22,其中每根下弦钢筋22与上弦钢筋21分别连接有一腹杆钢筋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上钢筋桁架的两根下弦钢筋22分别抵压于连接板31,连接板31在对应的下弦钢筋22的两外侧的部位分别向上弯折并形成有螺纹连接部311;底模板10设有多个对应于螺纹连接部311的连接螺钉32,连接螺钉32贯穿底模板10并与对应的螺纹连接部311螺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下弦钢筋22与底模板10之间能够通过两个连接螺钉32分别与连接板31上两个螺纹连接部311之间螺纹连接实现拆装式装配,进而实现钢筋桁架20与底模板10之间的拆装式装配。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钢筋桁架20具体通过间隔设置的多组连接板31及连接螺钉32限位于底模板10,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中连接板31向内形成有卡槽301,连接板31能够通过卡槽301卡接于对应的下弦钢筋22,以此实现连接板31与下弦钢筋22的装配,使得连接板31能够通过卡槽301所在的部位下压下弦钢筋22,实现连接板31将下弦钢筋22限位于底模板10,进而实现对钢筋桁架20在底模板10上的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板31上螺纹连接部311的中心线垂直于底模板10所在的平面,使得连接螺钉32竖直向上能够穿过底模板10并与连接板31的螺纹连接部311螺接,以此便于连接螺钉32与连接板31上螺纹连接部311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板31上螺纹连接部311的中心线与底模板1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局限于图示所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连接板31上螺纹连接部311的中心线与底模板10之间可形成有一定角度,且连接螺钉32能够以倾斜的方式向上穿过底模板10并与螺纹连接部311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螺钉32套接有缓冲垫片40,连接螺钉32能够推顶缓冲垫片40抵压底模板10,并与连接板31的螺纹连接部311螺纹连接。使得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能够用缓冲垫片40增大连接螺钉32与连接板31上螺纹连接部311螺接时对底模板10的接触面积,进而具有降低连接螺钉32作用于底模板10上时对底模板10的压强,起到防止底模板10受压变形的作用,以此确保拆卸的底模板10能够重复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匹配于连接板31及两个连接螺钉32的缓冲垫片40的数量为一个,且两个连接螺钉32均能够贯穿缓冲垫片40。也就是说,每个用于将下弦钢筋22限位于底模板10的限位结构具体为一个连接板31、两个连接螺钉32及一个缓冲垫片40,由于连接板31是将钢筋桁架20的一根下弦钢筋22限位于底模板10,其整体的尺寸可设为较小,这样用一个缓冲垫片40分别对应两个连接螺钉32,以此便于缓冲垫片40的装配,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螺钉32与底模板10配合能够挤压缓冲垫片40变形,变形的缓冲垫片40能够封堵底模板10与连接螺钉32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能过用缓冲垫片40起到防止漏浆的作用,进而具有确保该钢筋桁架楼承板浇筑混凝土时下方环境的清洁,避免后续的清理。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片40包括压片部、及固接于压片部上的橡胶部,连接螺钉32作用于压片部,并通过压片部挤压橡胶部变形,并利用挤涨的橡胶部实现对连接螺钉32与底模板10之间装配间隙的密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用具有一定刚性的压片部与连接螺钉32接触抵压,使得连接螺钉32在挤压橡胶部的过程中,橡胶部能够均匀受力,以此确保变形的橡胶部与连接螺钉32与底模板10之间装配间隙的密封。当然,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片40不局限为上述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用硅胶替代橡胶,压片具体可设为金属薄片,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底模板10是设为钢板或者竹胶板,且连接板31具体可由铁片弯折而成,且连接板31的螺纹连接部具体可螺纹加工设备在螺纹连接部的内壁上加工与连接螺钉32配合的螺纹结构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可脱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利用连接板抵压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并通过连接板上位于下弦钢筋两侧的螺纹连接部分别与贯穿底模板的连接螺钉之间螺接,达到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的限位,且该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拆卸底模板时,可通过旋拧连接螺钉,达到连接板与连接螺钉之间的拆卸,使得底模板失去连接螺钉的限位,进而具有便于后续对该钢筋桁架楼承板上底模板拆卸的作用;同时该钢筋桁架楼承板上连接板及连接螺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备,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