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混凝土板的连续制造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9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混凝土板的连续制造程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从水硬方式固结之纤维补强材料的混凝土板及/或由该板形成的模制体的连续制造方法。
纤维混凝土(Faserbeton)的板及模板在制造上相当困难,且有制造技术方面的问题。在这类纤维补强材料常用的喷浆法(Spri-tzverfahren)中,要制造厚度均匀且纤维分布合乎所要求的板,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在坯板成形及变形时,水硬方式固结的材料会粘在模具的表面,因此模制成形(Verformen)以及除模(Ent-formen))作业很难令人满意,且经常为不可能者。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前述那类的方法,在此方法的状况下,能够以连续的方式制造理想而厚度均匀的纤维补强混凝土板及由该板所构成的模体,该板具适当的纤维量,纤维分布情形,及/或纤维排列方向;该模体的表面均匀平滑,且如有必要还可作硬化处理(Vergüten)。
这种目的是利用前述的那种方法依下述手段达成的,即把水硬方式固结的材料在一底层上施上一层预定厚度,该底层位于一条连续运动的带上且随该带移动;从一切割设备而来的纤维条片以定量施到该连续移动且已先固定住的材料的表面;并在这种运动进行时,利用一工具(该工具作用于整个操作范围),将该定量之纤维条段结合到混凝土浆基质中,同时将该材料压缩。
本方法的其他有利之特色见于请求专利部份各副项。
这种方法的优点为多方面的。除了能连续操作之外,还可使水硬方式固结的材料在整个操作范围中施覆一层均匀的厚度并使纤维补强物能适当地结合到里面,此外,还可利用一种不含过量水份的材料来作业,因它不含过量水份,因此不需一个特别的程序步骤来脱水。
要使纤维作适当分布以及排列在适当方向,是很容易控制的,且很容易作监督,因此能更进一步促进所制之板品质均匀。利用一底层可形成整齐而平滑的板表面,但如有必要,板面也可做成某些构造或廓形。此方法有一特别的好处,亦即能在制造过程之际,将底层的边缘部分绕着尚未硬透的材料的坯板边缘翻转,藉此使板的侧边界限呈笔直,且其边缘呈圆滑状。如此,如果板是在新鲜或硬透状态,则进一步的边缘修整过程可省却。板的宽度在开始处在一个狭小的裕度(Toleranz)范围内可作调整,且板不需一个补充的修直作业(这动作作业和材料损失有密切关联)。宽度的调整则是利用导引元件达成,该导引元件可以调整,但相对于移动的带而言却是静止的,它设在带上方,二者相隔一段所要的距离。
位于带上且随之移动的底层的作用为分离层,并用来使板之侧缘成形。底层可由各种不同材料构成,例如,由一种塑胶膜(箔片),一种玻璃棉(绒)(Glasvlies),或一种覆有塑胶层的纸所构成。因此从颜色及构造观点来看,可藉着底层使板的表面形状能有多种变化。因此该底层是设置来做盖板(Schalung)之用,且可将之圆满地移除,不会有留下的部分,也不会造成板表面任何损伤。依此方式,板表面十分均匀平滑,而了无粗糙不平或龟裂的情形。此外,亦可将所用的底层本身及/或其涂覆物(Beschichtung)随着硬化材料(Vergutüngsmaterial)结合到板表面。如此对于平坦板之表面,以及由坯板在新鲜状况所形成的瓦楞形(波形)或梯形截面的板之表面,或者其他模制体(例如混凝土管)体的表面而言,都能予以所要的构造。
此外,该底层对于完成之板不论在储存及运送时都有保护作用。最后一点,由于使用这种底层,故习知方法所必需的那种昂贵的后处理作业可省却,这是由于留在板上的底层就能提供理想的后处理之故。
以下用一实施例详述该种方法。
将一片容纳材料的底层放到一条作连续移动的带上;导引元件与带的关系乃是配合着所要制造的板之所要的宽度而定。该底层宜较所要制造的板的宽度为宽,板的宽度为预定的,且由各导引元件的间隔而决定,因此底层的纵向边的边线可充分向上翻起,或者越过导引元件的上侧之上方。当底层随带前移时,将一种水硬方式固结的材料连续施到底层上,施覆一层均匀厚度,其分布遍及整个宽度范围(此宽度由导引元件之间隔决定)。举例而言,这种作业可藉着将材料经一个嘴件押出而达成,该嘴件的开口与所要制的板宽度有关。在押出机后方,在材料连送途径的上方设有一切割设备,它连续地把所要长度的纤维段推入一个泄槽(Fallschacht)中,并排列成定向,喷到材料表面,由于该材料是连续地在这阵(纤维条段雨)下移动,因此这些来自泻槽的纤维条段连续而均匀地分布在材料表面。
然后在下一个完工站中,利用一工具将纤维条段压入或埋入材料表面内,该工具作用于这种移动材料之表面的整个宽度范围。如此可调整该工具以调整埋入深度,并藉之视需要而决定板截面中的纤维分布状况。同时将纤维条段喷水雾润湿并将材料压缩,这项作业宜利用有弹性的工具为之。
纤维埋入的过程可重复多次在同一层材料中为之,或在底层上层叠施覆的各层材料为之。
除了利用纤维条段补强外,亦可将无端纤维放入或拉入所要制的板之材料中。这种无端纤维可用习知方式涵浸。
如上实施例所示,该底层较所要形成之板为宽,且底层的两侧超出板外的部分是向上拉起并因盖住板之两边,因此底层此部分之外侧在导引元件上滑动。如此,可避免材料在导引元件上发生摩擦或侧边粘结的情事。藉着将底层超出板的部分上翻,绕过坯板的侧缘,可使该侧缘整整齐齐地修整成圆滑状。
如一种完成之坯板空着的上侧可喷以水泥或施以一种覆盖物,例如一种和板一直结合在一起的玻璃板(绒)或一种可拉开的膜片。
依本发明的方法,在制造过程中,可将完成之板外表面作处理,例如染色,形成凸凹廓形及/或用另一种方法硬化,要达到这种作业,可将一层与底层不固定在一起之颜料层,一片廓形带(Profilband)或另一种有利于硬化作用的材料施加到底层的空着的那一侧。这种颜料或其他材料构成的层则在该材料(该材料受润湿,押出到底层上,藉水硬方式固结)上固定,如用廓形带,则该廓形印入材料内,如此完成的板就具色彩,或呈廓形及/或以其他方式得到硬化的表面。如此,板面随后的后处理作业就可省却。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使水硬方式固结的纤维补强材料能够处理而不需过量之水。
该坯板可从开始到最终硬透阶段一直呈平板状,或者送到相关的模具装置以模制成形。
如有必要,为了使纤维埋入作业变得更简单,可加入添加剂,使稠度(Konsistenz)及结合力(Zusammenhaltevermoegen)达最适当之情况。该材料可藉振动使纤维埋入,并进而改进成形过程。
纤维束之分散情形可藉泻槽的截面设计及/或藉泻槽中的设置而达成,其中该设置可为静止的或受驱动而运动。尤其,所要的纤维排列方式可令泻槽开口尺寸大小配合纤维长度以达成。
该种用于将纤维安全地埋入材料中的弹性工具可以藉数个平行的切割装置夹入材料中,并藉着制造纤维所用的材料之固有弹性产生所要的弹力。
权利要求
1.水硬方式固结之纤维补强材料的板及/或模制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水硬方式固结之材料施于一底层上,在其上施一层预定的厚度,该底层位于一条连续移动之带上并随该带一齐移动,从一切割设备送出定量之纤维条段,喷到该连续移动而已先固定的材料表面上,且在其移动之际,利用一工具压入该材料,并将之压缩,该工具作用于材料的整个操作宽度范围。
2.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条段经一泻槽导引,并藉之分散并排列成定向,转送到材料表面。
3.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条段利用一弹性工具使纤维安全地以所要的分布方式埋入该材料中。
4.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将无端纤维素加入及/或拉入该种纤维条段补强的材料中。
5.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材料含有正好够其水合作用(Hydratation)的水含量。
6.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水硬方式固结的材料押出到底层上,覆上一层预定厚度。
7.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条段喷洒及压入到该连续移动的材料的作业重覆二次或更多次。
8.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条段的喷洒及压入的作用是对于该连续移动的材料的各连续而相叠之各层为之。
9.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底层较所要制的板之宽度为宽,且底层在两纵边超出该坯板的边缘的部分向上翻起,绕过坯板边缘。
10.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泥喷到该种材料(已用纤维强化但仍未固结)的空着(暴露)的那一侧及/或在该侧施加覆盖物。
11.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板表面硬化,故在该底层覆上材料的那一侧施加一层可与底层分离之覆层,该覆层由一种相关的硬化材料构成,且可结合到该水硬方式固结之材料贴在底层的那一面的内部。
12.如权利要求
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种未硬化之坯板放入一种终模具(Endform)给在相关的装置中模制成形。
专利摘要
一种方法,用于从水硬方式固结之纤维补强材料连续制造混凝土板及/或模制体。在此方法中,在一片底层(Unterlage)上(该底层是利用一带作连续移动)将材料在所要形成的板上的整个宽度范围中准确地按一定的厚度施覆一层。纤维条片从一切割装置适当喷到这种随底板移动的材料的表面上,然后该纤维务段利用一台工具(该工具均匀地作用于材料分布之整个宽度范围)结合到该材料中。这种坯板在它还可模制成型的状态时进一步加工成所要的最终形状。
文档编号B28B1/52GK85106654SQ85106654
公开日1987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85年9月4日
发明者阿道夫·迈耶 申请人:海德堡水泥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