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486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艺,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建造框架式建筑物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与另案申请的《双层预应力网状钢筋屋面工艺》,《中空混凝土板材墙壁》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式建筑施工工艺。
现有技术的框架式结构建筑物的施工工艺多是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即采用现场搭脚手架、支撑模具架、模具板、扎钢筋,最后现场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施工方法。这一施工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模具板和大量的搭架材料及配件,一幢建筑物少则需要几十吨,多则需要上百吨钢模、钢管及配件,还须投入大量的人工去支撑、加固。仅上述工作量就需耗去框架现场浇筑成型总用工量的60%。模具和支撑物的周转期也较长。
七十年代,我国也曾经推广过大板拼装工艺建造房屋。但因其结构特征所致,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如抗震性差、技术要求高、保温隔音性能差等,使得这一技术未得以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建造框架式建筑物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下述措施来实现将整个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件按设计长度,分段浇筑成型,现场对接;其承重梁的接头部位均采用45°斜形接头,在斜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抗扭加力钢筋,该抗扭加力钢筋伸放在牛腿状的接头现浇体内;框架立柱的顶部为平头结构,其下端设置有现场对接用的内凹形工艺槽,该工艺槽为楔形槽,在槽壁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浇注用的工艺通孔;其余预制构件均采用齐头对接。
本发明的各分段预制构件的接头均为毛头结构。各分段预制构件中预埋有与墙体、屋面板相对接的金属预埋件。立柱下端楔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立柱直径的二分之一,楔形槽槽壁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斜向浇筑通孔。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发明采用分段预制,现场对接的工艺方法,使得工效比现有技术提高了70%;
2、由于减少了模具、支撑、支护件及其它辅助材料的消耗,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周转期,可使工程的总造价大大降低,并可节约80%的模具和其它支撑物。
附图
为本发明中立柱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作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是将整个框架中的每一根立柱(按建筑物的各层高度)、每一根大梁、圈梁(在其拐角处分割)及配梁,和各层楼梯按设计长度预制成型;其承重梁的接头部位均采用45°斜形接头,在斜面中间部位设置两根向外延伸的抗扭加力钢筋,该抗扭加力钢筋伸放在牛腿状的现场浇筑结合体内;框架立柱的顶部为平头结构,其下端设置有现场对接用的内凹形工艺槽(1),该工艺槽为楔形槽,楔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立柱直径的二分之一,楔形槽槽壁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斜向浇筑用工艺通孔(2);其余预制构件均采用齐头对接。
本发明的各分段预制构件的接头均为毛头结构,该毛头的实现可采用预制成型后,混凝土凝固前,用钢刷将接头刷毛,以达到混凝土接头对接能充分粘结的目的。各分段预制构件中预埋有金属预埋件,用于连接除对整体建筑有直接影响的构件,如配梁、次梁及不承重的隔柱和楼梯等。各分段预制构件中除预埋有上述预埋件外,还预埋有与另案申请的墙体、屋面板相对接的金属预埋件。
本发明工艺中立柱的对接是一关键,因重力的作用,立柱对接时,混凝土现场浇筑接头的上水平面将会出现缩水缝,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在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现场对接用的内凹形工艺槽,该工艺槽为楔形槽,楔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立柱直径的二分之一,楔形槽槽壁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两个向斜上方倾斜的浇筑用工艺通孔,这两个孔既是浇筑孔,又是缩水孔。这样对接时可以一边加料,一边振捣,使固体料下沉,稀浆在凹槽内逐渐上移,逐步缩小稀浆面积,最后从缩水孔道排出,待现浇混凝土初步凝固后,抹平即可。这一对接工艺方法既可起到榫接的作用,又可消除因缩水产生的不利因素。在立柱对接时,可先将立柱吊装到位,卡装在另案申请的《柱子对接固定架》内,校正、焊接完毕后即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浇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艺,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建造框架式建筑物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件按设计长度,分段浇筑成型,现场对接;承重梁接头部位均为45°斜形接头,在斜面中间部位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抗扭加力钢筋,该抗扭加力钢筋伸放在牛腿状的接头现浇体内;框架立柱的顶部为平头结构,其下端设置有现场对接用的内凹形工艺槽,该工艺槽为楔形槽,在槽壁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浇筑用的工艺通孔;其余预制构件均采用齐头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各分段预制构件的接头均为毛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各分段预制构件中预埋有与墙体、屋面板相对接的金属预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立柱下端楔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立柱直径的二分之一,楔形槽槽壁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斜向浇筑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建造框架式建筑物的全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件按设计长度,分段浇筑成型,现场对接;承重预制构件的接头部位均为45°斜形接头,在斜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抗扭加力钢筋,其余预制构件均采用齐头钢筋对接。由于本发明采用分段预制,现场对接的工艺方法,减少了模具、支撑、支护件及其它辅助材料的消耗,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周转期,可使工程的总造价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B28B23/06GK1091692SQ93102040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3日
发明者白乐民 申请人:白乐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