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498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单层结构时,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而在多层结构中,表面可以采用非发泡结构,内部采用发泡结构。整个型材的表面更为平整和光滑。
[0039]参见图1和图2,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减重孔11、21的截面面积为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横截面总面积的10%-30%。本实施例为12%。上述比例更好的在节省材料和整体强度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满足型材作为支撑件所需要的强度要求,另外一方面又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
[0040]参见图1和图2,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的横截面边长a为40mm-80mm,本实施例为60mm。所述翼板12的宽度b为10mm-40mm,本实施例为15mm。高度c为10mm-40mm。本实施例为20mm。上述尺寸能够更好的满足型材作为支撑件的需要。
[0041]参见图3和图4,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的横截面高度和宽度a为80mm-160mm,本实施例为110mm。厚度b为40mm-80mm。本实施例为60mm。上述尺寸能够更好的满足型材作为支撑件的需要。
[0042]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支模体系在建筑中的使用,本发明给出了在建筑中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0043]参见图5和图6,在梁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梁模板31和连接所述直角梁模板31的梁面板32,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连接所述直角梁模板31的顶板311与现浇楼板模板33,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支撑在所述梁面板32与所述直角梁模板31的侧板312连接处。所述直角梁模板的侧板321上还可以设置所述平面支撑型材1,所述支撑架10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和转角支撑型材2支撑所述模板,即支撑所述直角梁模板31和梁面板32。在本支模体系中,采用直角梁模板31作为侧板和顶板使用,可以减少顶部转角缝隙,防止漏浆。与梁相连接的楼板模板也设置有平面支撑型材1,支撑架10通过平面支撑型材I支撑楼板模板33。可见,在该梁支模体系中,采用平面支撑型材I和转角支撑型材2同样可以完成整个支模体系,位于平面分布的模板通过平面支撑型材I进行支撑并将连接缝封闭,减少漏浆的发生。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通过木螺丝和施工通孔13固定在模板上,拆卸也更加方便。
[0044]参见图7和图8,在剪力墙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墙模板41和现浇剪力墙模板42,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连接所述直角墙模板41与现浇剪力墙模板42,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支撑在剪力墙外转角的相邻所述现浇剪力墙模板42的连接处。在该支模体系中,剪力墙的内转角设置所述直角墙模板41,其两端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与剪力墙模板42连接。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内转角漏浆的发生,并且使得施工更加方便。剪力墙的外转角由剪力墙模板42直接拼接而成,因此,在外转角处设置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通过所述转角支撑型材2进行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漏浆的发生。剪力墙模板42的其余部分也可以设置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所述支撑架10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和转角支撑型材支撑所述剪力墙模板42。
[0045]参见图9,在梁柱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模板51、现浇梁模板52和现浇柱模板53,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连接所述直角模板51与所述现浇梁模板52、以及连接所述直角模板51与所述现浇柱模板52。所述直角模板5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现浇梁模板52和现浇柱模板53,连接缝则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予以封闭,从而较少漏浆。而在柱与梁的连接处采用直角模板51,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漏浆。所述现浇梁模板52和现浇柱模板53的其余部分设置有所述平面支撑型材1,支撑架10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支撑所述现浇梁模板52和现浇柱模板53。
[0046]参见图10至图12,在交叉梁支模时,除了普通梁支模体系所涉及的组合形式外,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交叉梁模板61和现浇交叉梁模板62,所述直角交叉梁模板61位于交叉梁的转角处,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连接所述直角交叉梁模板61与所述现浇交叉梁模板62。所述现浇交叉梁模板62包括两侧板和底板,其中的两侧板与所述直角交叉梁模板61相连接。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I连接固定,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移位和漏浆,并且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0047]本发明所提供的平面支撑型材I和转角支撑型材2不局限于上述四种支模体系中,其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应用到其他的体系中,从而替代木条的使用。而在整个建筑体系中,上述四种体系是综合使用的,而本发明中的平面支撑型材I和转角支撑型材2可以按照施工要求,任意使用。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包括模板和支撑所述模板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截面为T型的中空塑料平面支撑型材和横截面为L型的中空塑料转角支撑型材,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转角支撑型材上成形有散热减重孔,所述平面支撑型材的上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翼板,所述翼板上形成有多个施工通孔,所述平面支撑型材通过所述施工通孔固定在所述模板的板面上或连接平面相邻的所述模板,所述转角支撑型材支撑在相邻所述模板的转角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梁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梁模板和连接所述直角梁模板的梁面板,所述平面支撑型材连接所述直角梁模板的顶板与现浇楼板模板,所述转角支撑型材支撑在所述梁面板与所述直角梁模板的侧板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剪力墙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墙模板和现浇剪力墙模板,所述平面支撑型材连接所述直角墙模板与现浇剪力墙模板,所述转角支撑型材支撑在剪力墙外转角的相邻所述现浇剪力墙模板的连接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梁柱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模板、现浇梁模板和现浇柱模板,所述平面支撑型材连接所述直角模板与所述现浇梁模板、以及连接所述直角模板与所述现浇柱模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在交叉梁支模体系中,所述模板包括薄壁式直角交叉梁模板和现浇交叉梁模板,所述直角交叉梁模板位于交叉梁的转角处,所述平面支撑型材连接所述直角交叉梁模板与所述现浇交叉梁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为发泡结构,由挤出机整体连续挤出加工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减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的横截面垂直,并贯穿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为长条形结构或块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支撑所述模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由PE、PVC、PP或PA原料制成,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所述转角支撑型材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支模体系,包括模板和支撑所述模板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截面为T型的中空塑料平面支撑型材和横截面为L型的中空塑料转角支撑型材,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转角支撑型材上成形有散热减重孔,所述平面支撑型材的上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翼板,所述翼板上形成有多个施工通孔,所述平面支撑型材通过所述施工通孔固定在所述模板的板面上或连接平面相邻的所述模板,所述转角支撑型材支撑在相邻所述模板的转角处。本发明通过所述平面支撑型材和转角支撑型材替换木条的使用,不仅成本低、利用率高、节约木材资源,而且施工效率高。
【IPC分类】E04G11-40, E04G13-02, E04G9-00, E04G13-04
【公开号】CN104563485
【申请号】CN201310471116
【发明人】郭建兵, 庞英杰
【申请人】浙江信得宝建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