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0982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相焊接,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的下端可以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连接,也可以与金属预埋件2连接;
4)、按照在车间拼装好的墙体模块的编号开始拼装墙体,从墙体的一个拐角开始安装,每吊装就位一块后要用结构螺钉6先固定垂直的拼缝处,再固定底部,才能松吊具;
5)、墙体安装完毕后,在墙体的上口用木枋放在墙体模块的中间夹缝处作为圈梁7,使其上口表面与墙体模块上边平齐,圈梁7端部(拐角处)与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其连接为一个整体,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6)、楼板8在拐角有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的位置上开洞,使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穿过楼板8,便于下一层的施工;
7)、楼板8安装就位后,利用结构螺钉6将楼板8和圈梁7固定在一起;
8)、在楼板8的上表面开始放线,和下层的墙体对应上,墙体的中间放一根木枋作为墙体的基础,下一步的步骤和其下一层的做法相同;
9)、顶层的墙体拼装好后,开始安装屋架,把在车间预制好的屋架根据图纸的布局开始安装就位,利用结构螺钉6固定在墙体中的圈梁上;
10)、在屋架之间的墙体上表面放一根按照图纸下好料的三角体嵌块11,保证墙体和屋面的结合;利用结构螺钉6把三角体嵌块11和墙体顶部上的圈梁固定在一起;
11)、屋架和三角体嵌块11固定好之后,开始安装屋面板10,根据车间加工好的屋面板编号,开始依次安装,通过结构螺钉6固定在屋架或是檩条上;
12)、屋面板10安装好之后在屋脊用下好的嵌条,安装在屋脊中间两个屋面板的对缝处;
13)、之后开始屋面的防水、瓦、室内外的装修施工。
[0026]14)、室内配有智能系统,屋面安装整体式保温瓦和光电一体化支架和电池板系统。
[0027]以下是本发明所用建筑板材(包括复合保温墙板和复合保温楼板)的制备方法举例。
[0028]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制备的板材保温性能更好,主要用作外墙板。
[0029]第一步,在设备上利用冲锤将未经破碎的整根干燥(含水率15%~20%)植物秸杆(比如水稻秸杆、小麦秸杆、草类秸杆等长条形植物秸杆)冲压成型,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对植物秸杆进行高温(180~200°C )处理,高温处理目的是杀死秸杆中的虫卵、细菌等,并进一步降低稻草含水量;冲压成型至密度200~350 kg/m3。通过高温处理还能够使植物秸杆中具有黏结作用的成分溶出,用于秸杆之间的黏结。制备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胶黏剂,确保成品板材板不产生空气污染。然后在设备上将冲压成型的秸杆用单向透气纸(布)进行包裹,按设计尺寸切割得到无胶秸杆板。
[0030]制作用于容置秸杆板的硬质边框。要求硬质边框在水平放置时的高度大于无胶秸杆板厚度。硬质边框两个长边内侧与无胶秸杆板之间分别留有间隙。
[0031]第二步,将无胶秸杆板置于水平放置的硬质边框之中,使二者底面平齐,进入聚氨酯发泡设备,在无胶秸杆板凹陷部位以及所述间隙中实施聚氨酯喷涂,聚氨酯层与硬质边框上表面平齐。
[0032]然后在上表面复合作为面板的正面板。
[0033]第三步,翻转180°后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复合作为面板的背面板,或者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喷涂一侧聚氨酯层使板材中聚氨酯成为一体化结构,再复合背面板。
[0034]聚氨酯发泡之前,硬质边框与无胶秸杆板的两个长边之间设置了间隙,聚氨酯在间隙中发泡,板材的连接处保温性能更好,而且板材的防水性能更好。
[003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制备的板材主要用作内墙板。
[0036]第一步,在设备上利用冲锤将未经破碎的整根干燥(含水率15%~20%)植物秸杆(比如水稻秸杆、小麦秸杆、草类秸杆等长条形植物秸杆)冲压成型,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对植物秸杆进行高温(180~200°C )处理,高温处理目的是杀死秸杆中的虫卵、细菌等,并进一步降低稻草含水量;冲压成型至密度200~350kkg/m3。通过高温处理还能够使植物秸杆中具有黏结作用的成分溶出,用于秸杆之间的黏结。制备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胶黏剂,确保成品板材板不产生空气污染。然后在设备上将冲压成型的秸杆用单向透气纸(布)进行包裹,按设计尺寸切割得到无胶秸杆板。
[0037]制作用于容置秸杆板的硬质边框。要求硬质边框在水平放置时的高度大于无胶秸杆板厚度。硬质边框内侧与无胶秸杆板之间不留间隙。
[0038]第二步,将无胶秸杆板置于水平放置的硬质边框之中,使二者底面平齐,进入聚氨酯发泡设备,在无胶秸杆板凹陷部位实施聚氨酯喷涂,聚氨酯层与硬质边框上表面平齐。
[0039]然后在上表面复合作为面板的正面板。
[0040]第三步,翻转180°后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复合作为面板的背面板,或者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喷涂一侧聚氨酯层后再复合背面板。
[0041]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用的透气纸或者透气布最好是单向透气纸或者单向透气布。所述硬质边框可以是木枋,也可以是刚性的高分子材料边框,还可以是木塑边框或者钢塑边框等。设置硬质边框的目的是:第一、便于在硬质边框上设置板材间插接用凹槽和凸条;第二、作为板材骨架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提高板材整体强度。
【主权项】
1.一种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包括混凝土基础(I ),在混凝土基础(I)中预埋有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金属预埋件(2),其特征在于:金属预埋件(2)上端焊接有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墙体拐角处设置有下端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相焊接的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所述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穿过楼板(8);所述的墙体由若干个墙体模块单元左右侧互相插接而成;所述墙体模块单元包括互相平行设置并且边沿互相平齐的两块复合保温墙板,两块复合保温墙板之间设有承重立柱(5)和垫块(12),其中承重立柱(5)上端矮于复合保温墙板上边沿以留出容置圈梁(7)的空间,下端高于复合保温墙板下边沿以留出容置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的空间,承重立柱(5)的外侧从复合保温墙板左右之一侧探出用于插接到相邻墙体模块侧端,承重立柱(5)与其前后两侧的复合保温墙板通过结构螺钉(6)连接;垫块(12)位于承重立柱(5 )的相对侧以内,并与所述相对侧的侧边留有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单元间插接;墙体模块下端骑跨在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 )上并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3 )通过结构螺钉(6)连接,上端骑跨在圈梁(7)上并与圈梁(7)通过结构螺钉(6)连接;在墙体拐角部位,复合保温墙板与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9)通过结构螺钉(6)连接;在屋架之间的墙体上表面放置有一块三角体嵌块(11),以保证墙体和屋面的结合;通过结构螺钉(6)把三角体嵌块(11)和墙体顶部上的圈梁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8)由若干个复合保温楼板模块插接而成;所述复合保温楼板模块包括无胶秸杆板(14),无胶秸杆板(14)的四周分别设有硬质边框(15);无胶秸杆板(14)的四个周边与硬质边框(15)直接接触或者无胶秸杆板(14)的四个周边中的两个与硬质边框(15)之间带有聚氨酯发泡层;无胶秸杆板(14)的正反两个侧面分别设有面板(13),所述正反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该侧的面板之间带有聚氨酯发泡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由若干个复合保温楼板模块插接而成;所述复合保温楼板模块包括无胶秸杆板(14),无胶秸杆板(14)的四周分别设有硬质边框(15);无胶秸杆板(14)的四个周边与硬质边框(15)直接接触或者无胶秸杆板(14)的四个周边中的两个与硬质边框(15)之间带有聚氨酯发泡层;无胶秸杆板(14)的正反两个侧面分别设有面板(13),所述正反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该侧的面板之间带有聚氨酯发泡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复合保温楼板模块和复合保温墙板按照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第一步,在设备上利用冲锤将含水率在15%~20%的整根植物秸杆冲压成型至密度200-350 kg/m3,并在加压成型过程中对植物秸杆进行180~200°C高温处理;然后在设备上将冲压成型的秸杆用透气纸或者透气布进行包裹;按设计尺寸切割得到无胶秸杆板; 制作用于容置秸杆板的硬质边框:要求硬质边框在水平放置时的高度大于无胶秸杆板厚度,硬质边框两个长边内侧与无胶秸杆板之间分别留有间隙; 第二步,将无胶秸杆板置于水平放置的硬质边框之中,使二者底面平齐,进入聚氨酯发泡设备,在无胶秸杆板凹陷部位以及所述间隙中实施聚氨酯喷涂,聚氨酯层与硬质边框上表面平齐; 然后在上表面复合作为面板的正面板; 第三步,翻转180°后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复合作为面的背面板,或者在无胶秸杆板背面喷涂一侧聚氨酯层使板材中聚氨酯成为一体化结构,再复合背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透气纸或者透气布是单向透气纸或者单向透气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边框包括木枋、刚性高分子材料边框、木塑边框以及钢塑边框。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模块智能抗震保温一体组装结构房屋,金属预埋件上端焊接有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墙体拐角处设置有下端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相焊接的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立式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穿过楼板;墙体模块单元包括互相平行设置并且边沿互相平齐的两块复合保温墙板,两块复合保温墙板之间设有承重立柱和垫块;墙体模块下端骑跨在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上并与水平金属矩形管或者金属方管通过结构螺钉连接,上端骑跨在圈梁上并与圈梁通过结构螺钉连接。建筑施工效率更高,周期更短,房屋混凝土浇筑后成一体化结构,具有更好的质量性能,保温层与墙体同寿命,并且施工更加便捷。
【IPC分类】E04B1-41, E04B5-08, E04G21-00, E04B1-343, E04C2-10, E04B2-56
【公开号】CN104831813
【申请号】CN201510236191
【发明人】田仁德, 陈宏纲
【申请人】烟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