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62919阅读:来源:国知局
o接口与数据处理电路连接。
[0029]由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张拉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的全自动控制,施工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且施工结果精度高,所得预应力精确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多台千斤顶,根据设定参数,能够实现多台千斤顶的同比例张拉。
[0030]上述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与数据处理电路连接,以从数据处理电路获取张拉千斤顶的实时工作参数信息供工作人员参考。该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连接的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以分别从数据处理电路获取张拉千斤顶的实时工作参数信息供现场工作人员和远程工作人员参考。
[0031]上述工业遥控组件包括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和手持机遥控器。该手持机遥控器与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无线连接,该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则与数据处理电路通过I/o接口连接。从而,允许工作人员能够由该手持机遥控器通过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向数据处理电路发送电平信号指令,实现人工远程控制。
[0032]上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数据处理电路。该交换机还通过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存储组件、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以辅助数据处理电路与存储组件、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的数据传输。
[0033]上述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现场电脑和无线WIFI电路,该无线WIFI电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连接现场电脑,并通过以太网接口方式连接交换机。上述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远程电脑、与远程电脑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的Internet/3G/4G服务器、以及与Internet/3G/4G服务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无线连接的无线3G/4G上网客户端;该无线3G/4G上网客户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连接。通过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能够在张拉过程中,将工作参数传输至现场电脑和远程电脑数据库,永久保存或发布于网络,从而能够实现数据可追溯,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0034]此外,该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还包括反拱位移传感器,该反拱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预应力梁,以检测预应力梁的反拱值;其输出端通过模拟量接口连接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从而能够将所测得的反拱值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传输到数据处理电路,以作为数据处理电路对千斤顶驱动电路做出决策时的参考。
[0035]通过上述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远程获取每台张拉千斤顶的工作参数;而结合上述工业遥控组件,工作人员能够远程控制对应的张拉千斤顶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远程监控各台张拉千斤顶的工作,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发生工伤事故,有效地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0036]本实用新型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多台张拉千斤顶的预应力张拉的全自动控制,施工效率高,所得到的有效预应力准确可靠;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多台张拉千斤顶的远程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意外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人性化,简单易懂,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张拉过程中能够通过3G/4G上网客户端和Internet/3G/4G服务器实时将张拉数据传输至远程电脑数据库,数据永久保存并发布于网络,能够实现数据可追溯,有效确保工程质量。
[0037]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组件、数据处理电路、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和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千斤顶组件,每组所述千斤顶组件均包括千斤顶驱动电路和张拉千斤顶; 所述存储组件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连接,以存储目标张拉数据并允许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获取所述目标张拉数据; 所述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连接每台所述张拉千斤顶,以实时检测每台所述张拉千斤顶的工作参数信息,又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以允许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获取每台所述张拉千斤顶的工作参数信息; 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还分别连接每台所述千斤顶驱动电路,以对比和分析从所述存储组件获取的所述目标张拉数据和从所述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获取的每台所述张拉千斤顶的工作参数信息,并向每台所述千斤顶驱动电路发出操作对应的张拉千斤顶的电平信号指令; 每台所述千斤顶驱动电路还与对应的张拉千斤顶连接,以根据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接收的电平信号指令操作所述张拉千斤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与每台所述千斤顶驱动电路均通过I/O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以及均与所述千斤顶组件的数量相同的油压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所述油压传感器的检测端与所述张拉千斤顶的油路一一对应地连接,信号输出端则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以检测对应的张拉千斤顶的工作油压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 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与所述张拉千斤顶一一对应地连接,信号输出端则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以检测对应的张拉千斤顶的张拉位移量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 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还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以实现所述油压数据和所述张拉位移量数据的处理并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通过模拟量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通过模拟量接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模拟量接口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所述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连接,以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获取张拉千斤顶的实时工作参数信息供工作人员参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连接的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以分别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获取张拉千斤顶的实时工作参数信息供现场工作人员或远程工作人员参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工业遥控组件,所述工业遥控组件包括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和手持机遥控器; 所述手持机遥控器与所述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连接,所述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通过I/o接口连接,以允许工作人员由所述手持机遥控器通过所述手持机无线网络通信电路向所述数据处理电路发送电平信号指令,实现人工远程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数据处理电路; 所述交换机还通过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存储组件、所述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所述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以辅助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与所述存储组件、所述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和所述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的数据传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存储组件包括USB存储器和人机操控界面装置,所述USB存储器与所述人机操控界面装置以USB接口连接,所述人机操控界面装置与所述交换机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现场电脑和无线WIFI电路,所述无线WIFI电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连接所述现场电脑,并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所述交换机。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实时张拉数据采集组件包括远程电脑、与所述远程电脑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的Internet/3G/4G服务器、以及与所述Internet/3G/4G服务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无线连接的无线3G/4G上网客户端;所述无线3G/4G上网客户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所述交换机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台所述千斤顶驱动电路包括与对应的张拉千斤顶的油路连接的油路阀门和与所述油路阀门连接的变频电机,以通过所述变频电机控制所述油路阀门,进而控制对应的张拉千斤顶的油路;而所述变频电机通过I/O接口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还包括反拱位移传感器,所述反拱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连接预应力梁,以检测预应力梁的反拱值;所述反拱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模拟量接口连接所述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顶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包括存储组件、数据处理电路、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和多组千斤顶组件,每组千斤顶组件均包括张拉千斤顶和千斤顶驱动电路。存储组件与数据处理电路连接;千斤顶工作参数检测与传输组件连接每台张拉千斤顶和以及数据处理电路;数据处理电路还连接每台千斤顶驱动电路,以对比和分析目标张拉数据和张拉千斤顶的工作参数信息,并向千斤顶驱动电路发出电平信号指令;千斤顶驱动电路还连接并控制对应的张拉千斤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预应力施工的全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且能够同时对多台千斤顶进行控制,施工过程安全性高,施工效率高,施工结果精度高;同时,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
【IPC分类】E04G21/12, G05B19/04
【公开号】CN204715770
【申请号】CN201520263264
【发明人】熊学玉, 岳秀平, 熊斌, 汪继恕
【申请人】同济大学, 同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