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9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把手锁,特别是一种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了使建筑物的大门具有防盗功能,通常在门板11a及与门板11a相配合的门框12a上安装盒盖13a、门锁装置14a及把手装置15a。
门板11a具有彼此平行的内侧面111a、外侧面112a及垂直衔接在内、外侧面111a、112a间的连接面113a。
门框12a具有对应于门板11a连接面113a的对应面121a。
门锁装置14a包括可旋转安装盒盖13a上的控杆141a、安装在门板11a外侧面112a上的锁钥座142a、安装在门板11a连接面113a上并由控杆141a或锁钥座142a控制的第一锁栓143a及安装在门框12a的对应面121a上的第一栓孔座144a。
锁钥座142a及控杆141a系可连动第一锁栓143a在突伸位置及缩回位置间转换。
把手装置15a包括具复位功能且内外设置的内、外把手151a、由内、外把手151a控制可在突伸位置及缩合位置间转换的第二锁栓152a及安装在门框12a的对应面121a上的第二栓孔座153a。
在设计上,门锁装置14a尚包括许多图中未示出的连动组件,把手装置15a也包括许多复位及连动组件,但前述元件如何连动与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无关,不再说明。
习知的把手装置15a在设计上,具复位功能的内、外把手151a只能短暂地令第二锁栓152a缩入于连接面113a内,以打开门板11a。也即把手装置15a不具有防盗的机制。而门锁装置14a虽然具有防盗的机制,但在开锁后,仍然必须再借内或外把手151a打开门板11a,也即门锁装置14a的功能及使用机制完全不同于把手装置15a,两者必须同时并存才能达到防盗及开门的基本要求。上述并存的把手装置15a及门锁装置14a虽有其必要性,但两组机能不同的设计同时安装在门板11a上,不仅元件多、组装及操作上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把手及防盗双重功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容易、负载小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
本实用新型系安装包括内、外侧面及连接面的门板上;它包括锁栓机构、安装在门板内、外侧面的内、外把手单元、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锁栓机构包括锁栓及可带动锁栓突出/缩入连接面的连动杆;外把手单元包括外盒盖、外把手及与外把手连动的卡合座;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安装于外盒盖与门板外侧面之间;离合结构包括与连动杆连动的连控件、电控转件、离合座及设置于离合座与卡合座之间恒将离合座顶离卡合座的离合弹簧;离合座与电控转件相贴合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离合突块及离合槽;电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的电控转件旋转以控制电控转件的离合突块旋离/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
其中外把手单元的外盒盖界定出位于盒壁及门板外侧面间的容室;离合结构系安装在外盒盖的容室内,其包括内外间隔并将电控转件及离合座夹设其间的内、外夹板。
内夹板上具有直立的矩形基壁及贯穿基壁的第一穿孔;连控件系具有穿伸于内夹板第一穿孔的轴转部及扩大的限转部;轴转部上具有轴向内凹并供连动杆插设的连动孔。
内夹板基壁的外侧面上突设围绕以轴转部穿伸于其第一穿孔内连控件限转部的突框。
连控件上具有限转部;限转部朝向离合座方向的外侧面往外突设呈非圆形异形截面的突卡块;离合座具有形成离合槽的盘壁;盘壁朝连控件方向突设卡柱及设有贯穿卡柱、盘壁且供突卡块卡合的电控卡孔。
离合座具有自盘壁朝向外把手突设两片嵌插板;两片嵌插板围绕外把手旋转中心;外把手单元卡合座具有朝向离合座内端面,并于内端面上轴向开设与离合座上两片嵌插板相对应的剖槽。
卡合座具有与内端面间隔的外端面及衔接在内、外端面间径向外凸设有限制突条的围绕面;外把手具有管状枢转部及自枢转部的外端径向弯绕延伸的手控部;枢转部具有围绕壁及由围绕壁界定出供卡合座安装的组装孔,在围绕壁上径向凹设供卡合座围绕面上限制突条卡入的限转凹槽。
离合座的离合槽系围绕外把手的旋转中心设置,其具有深度逐渐由浅到深的槽底;电控转件离合突块上具有与离合座上离合槽相对应且高度逐渐由高至低的螺旋推面。
离合座的离合槽系围绕外把手的旋转中心设置且呈半球凹状;电控转件离合突块呈与离合座上呈半球状凹离合槽相对应的半球形。
外把手单元外把手内组装与卡合座轴向抵接以控制卡合座与离合座卡合/分离的锁钥座。
锁钥座具有朝向卡合座并突设手控突粒的内端面;卡合座具有与锁钥座内端面贴合并轴向设有内凹手控连孔的外端面。
电动结构安装在外盒盖的容室内,其包括电动机及衔接于电动机输出轴与电控转件间的两衔接齿轮。
电控转件具有外、内平行的外、内基面及衔接于外、内基面间且与两衔接齿轮啮合的啮合环面。
电动结构还包括与电控转件连动的控制件及间隔设置并受控制件控制以控制电动机断电/启动的微动开关。
控制件具有中空环圈部及自环圈部径向延伸设置的控制部;环圈部借两螺设于电控转件上螺杆与电控转件连转。
由于本实用新型系安装包括内、外侧面及连接面的门板上;它包括锁栓机构、安装在门板内、外侧面的内、外把手单元、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锁栓机构包括锁栓及可带动锁栓突出/缩入连接面的连动杆;外把手单元包括外盒盖、外把手及与外把手连动的卡合座;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安装于外盒盖与门板外侧面之间;离合结构包括与连动杆连动的连控件、电控转件、离合座及设置于离合座与卡合座之间恒将离合座顶离卡合座的离合弹簧;离合座与电控转件相贴合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离合突块及离合槽;电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的电控转件旋转以控制电控转件的离合突块旋离/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当本实用新型位于闭锁位置时,受到离合弹簧的顶推,离合座与卡合座未卡合,并与电控转件相贴合,电控转件离合突块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在此状态下,使用者在扳动内把手时,可以借由连动杆带动锁栓突出或缩回连接面,并打开门板。位于外侧的使用者若扳动外把手时,因卡合座与离合座未卡合,因此外把手只能空转无法带动连动杆转动。当使用者要由门外打开门板时,可选择以电控方式,藉电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的电控转件旋转以控制电控转件的离合突块旋离/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即本实用新型以电动方式来操控使外把手连转/脱离连动件;更可利用两个把手来达到闭锁、开锁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不仅同时具有把手装置的功能,而且同时具有门锁装置的防盗功能,从而能以更精简的元件具备两项功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结构在使用时,只要克服离合弹簧的弹力,带动旋转的电控转件将离合座推向卡合座就可以,设计上不必背负连动杆、两把手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运转时需要的动力负载低,而为一设计新颖、结构精简,并具有较低运转负载的电动把手锁。不仅具把手及防盗双重功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操作容易、负载小,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习知的门锁装置及把手装置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部分立体图(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部分立体图(电控转件及离合座)。
图5、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电控开锁位置)。
图7、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手控开锁位置)。
图8、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闭锁位置)。
图9、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开锁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安装在门板11上。
门板11包括内侧面111、外侧面112及垂直衔接在内、外侧面111、112间的连接面113。
本实用新型包括锁栓机构3、内把手单元4、外把手单元5、离合结构6及电动结构7。
锁栓机构3包括安装在门板11连接面113上的锁栓31及可带动锁栓31在突出位置及缩回位置间转换的连动杆32。锁栓31及连动杆32间的连动关系以往的技术而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无关,以下不再说明。
内把手单元4包括固定地安装在门板11的内侧面111上的内盒盖41及可旋转地安装在内盒盖41上并和连动杆32套合连转的内把手42。
外把手单元5包括固定地安装在外侧面112上的外盒盖51、可旋转地安装在外盒盖51上的外把手52、赋予外把手52复位作用力的复位弹簧盒53、卡合座54及锁钥座55。
外盒盖51上具有与外侧面112平行的盒壁511、自盒壁511周缘往外侧面112方向延伸的延伸壁512及由盒壁511及延伸壁512界定出的容室513。
外把手52具有水平并可旋转地穿设在盒壁511上的管状枢转部521及自枢转部521的外端径向弯绕延伸的手控部522。
枢转部521具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围绕壁523及由围绕壁523界定出的组装孔524,在围绕壁523上再往组装孔524的方向径向凹设直向的限转凹槽525。
卡合座54可轴向移动地与外把手52连转套合,其具有圆形的内端面541、与内端面541间隔的圆形外端面542及衔接在内、外端面541、542间的围绕面543。内端面541上具有轴向内凹的弹簧容置孔544及两个与弹簧容置孔544径向相通的剖槽545,借弹簧容置孔544及两剖槽545切割出两片围绕旋转中心的卡合板546。外端面542上具有两个轴向内凹的手控连孔547。在围绕面543上径向外凸可卡入外把手52上限转凹槽525内的限制突条548。
锁钥座55系可旋转地安装于外把手52的组装孔524内,并与卡合座54的外端面542贴靠,在锁钥座55的内端面551上突出两个半球形并可嵌入卡合座54的两手控连孔547内的手控突粒552。
如图3、图4、图5所示,离合结构6系安装在外盒盖51的容室513内,其包括内外间隔的内夹板61、外夹板62、与连动杆32套合连转的连控件63、电控转件64、离合座65及置于卡合座54内端面541弹簧容置孔544内的离合弹簧66。
内夹板61上具有直立的矩形基壁611、贯穿基壁611的两侧面的第一穿孔612及数支由基壁611往外夹板62方向突出的撑杆613,在基壁611的外侧面上突设围绕第一穿孔612的突框614。
外夹板62系平行于内夹板61,借数螺接于内夹板61撑杆613上的螺杆67与内夹板61相结合,并于内、外夹板61、62间形成空间。
连控件63系具有较小直径并可旋转地穿伸于内夹板61第一穿孔612上的轴转部631及较扩大直径且被限制于内夹板61的突框614内的限转部632。
轴转部631上具有轴向内凹并供连动杆32杆端插设的连动孔633。
限转部632的外侧面中央往外突设突卡块634,突卡块634呈非圆形异形截面,如十字形截面。
如图4所示,电控转件64呈齿轮状,其具有外、内平行的外、内基面641、642、贯穿外、内基面641、642的第二穿孔643、衔接于外、内基面641、642间的啮合环面644、两个贯穿外、内基面641、642的螺孔645及两个围绕外把手52的旋转中心且自外侧基面641突设的离合突块646。
离合突块646形成突出高度渐增的螺旋推面647。
如图3、图4所示,离合座65具有盘壁651、突设于盘壁651内盘面654对应并嵌入电控转件64第二穿孔643内的卡柱652及突设于盘壁651外盘面654’与卡合座54两剖槽545相对应的两片嵌插板653,两片嵌插板653可与卡合座54两卡合板546分离/卡合;对应并嵌入盘壁651的内盘面654与电控转件64的外侧基面641贴合,于盘面654上设有两个对应并供电控转件64的离合突块646伸入的离合槽655,离合槽655系围绕外把手52的旋转中心设置,其槽底656的深度及形状都与离合突块646的螺旋推面647配合。离合座65设有贯穿卡柱652及盘壁651且供突卡块634卡合的电控卡孔657。
离合弹簧66系安装于卡合座54的弹簧容置孔544内,并顶抵于离合座65及卡合座54间,使两者恒呈分离未卡合状。
如图2、图3、图4所示,电动结构7系安装在外盒盖51的容室513内,并可控制离合结构6的电控转件64旋转,其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71、衔接于电动机71输出轴与电控转件64间的两衔接齿轮72、控制件73及两个微动开关74。
控制件73具有供离合座65轴套的中空环圈部731及自环圈部径向延伸设置的控制部732。
环圈部731借两螺设于电控转件64上螺孔645内的螺杆733与电控转件64连转。
控制部732可因旋转与两微动开关74中的一个对应,借此控制电动机71启动或关闭。
电控结构7为一般性的设计,其只要能传动电控转件64转动预定行程即可,设计上无特别的限制。
如图2、图3、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位于闭锁位置时,电控转件64的两离合突块646系对应置入离合座65的两离合槽655内,受到离合弹簧66的顶推,离合座65的盘面654与电控转件64的基面641相贴合,同时离合座65上的两嵌插板653与卡合座54的两卡合板546呈未卡合状。在此状态下,位于门板11内面的使用者在扳动内把手42时,可以借由连动杆32带动锁栓31突出或缩回连接面113,并打开门板11。连动杆3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连动杆32与连控件63套合连转,连控件63又与离合座65套合,因此在连转的过程中会带动离合座65转动。另一方面,与电动结构7啮合的电控连件64并无法转动,在离合座65转动而电控转件64不转的情况下,被驱动旋转的离合座65上的离合槽655就会逐渐与电控转件64上的离合突块646脱离,并导致离合座65被离合突块646顶向卡合座54,使两者卡合连转。当卡合座54旋转时,借限转突条548及限转凹槽525连动的外把手52连动,由于外把手52可借复位弹簧盒53的复位作用力复位,因此,亦可赋予内把手42复位作用力,以当外力解除时,借复位作用力使内、外把手42、52同步复位。
在此同时,位于外侧的使用者若扳动外把手52时,虽可以借枢转部521上的限转凹槽525及卡合座54上的限转突条548间的卡合,带动卡合座54旋转,但由于卡合座54此时与离合座65未卡合,因此外把手52只能空转无法带动连动杆32转动,在外力解除时,外把手52可因复位弹簧盒53的作用复位。
如图3、图6所示,当使用者要由门外打开门板11时,可选择以电控或手控方式来控制。
电控操作模式,使用者利用遥控器启动电动机71,当电动机71的输出轴借衔接齿轮72传动电控转件64转动时,可以借由螺杆733与螺孔645间的结合,同步带动控制件73转动,当控制件73上径向突出的控制部732接触到两微动开关74中的一个时,即可控制电动机71停止转动。在此同时,转动的电控转件64上的两离合突块646也会因为旋转而逐渐地旋离离合座65的离合槽655,并因此逐渐地克服离合弹簧66的弹力将离合座65顶向卡合座54,当轴向移位的离合座65上的嵌插板653插向卡合座54的两剖槽545间并与卡合座54套合连动,使本实用新型由如图2所示的闭锁位置转换到如图6所示电控开锁位置。在此位置下,扳动外把手52可依序带动卡合座54、离合座65、连控件63及连动杆32转动,最后带动锁栓31缩入连接面113。
相同道理,要使本实用新型恢复到如图2所示的闭锁位置时,控制电动机71反转,使电控转件64上的两离合突块646再度旋入离合座65的两离合槽655,借离合弹簧66的顶推,就可以使离合座65往电控转件64贴合,而呈与卡合座54脱离卡合状态。
如图3、图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要由门外打开门板11时也可以采用手控方式,操作时,系以如图7中假想线所示的钥匙转动锁钥座55,当锁钥座55被转动时,锁钥座55内侧的两手控突粒552会因为旋转与卡合座54上的两手控连孔547错位,由于锁钥座55系可原地旋转,因此在卡合座54与锁钥座55因旋转而错位时,卡合座54就会克服离合弹簧66的弹力往内移动,使得卡合座54上的剖槽545因内移而与离合座65的嵌插板653卡合,此时本实用新型由图2所示的闭锁位置转换到如图7所示的手控开锁位置,如此旋转外把手52同样可以使卡合座54、离合座65、连控件63及连动件32连转。
相同道理,当本实用新型要由如图7所示的手控开锁位置转换到如图2所示的闭锁位置时,只要以钥匙将锁钥座55转回原位,离合弹簧66就可将卡合座54推回原位。
如图8、图9所示,离合结构6电控转件64围绕外把手52的旋转中心且自外侧基面641突设的离合突块646’为呈突起的半球状。
离合结构6离合座65与电控转件64的外侧基面641贴合的内盘面654上的离合槽655’为与呈突起的半球状离合突块646’相对应并卡合的凹陷半球凹槽状。当呈半球状的离合突块646’卡合在呈半球凹槽状离合槽655’内时,本实用新型在闭锁位置;而当离合突块646’受到电动结构7的控制脱离离合槽655’时,受到离合突块646’的顶离,本实用新型由闭锁位置转换到电动开锁位置。在设计上,本实用新型并不以具有锁钥座55为必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电动遥控的方式来操控使外把手52连转/脱离连动件32;更可利用两个把手42、52来达到闭锁、开锁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不仅同时具有把手装置的功能,而且同时具有门锁装置的防盗功能,从而能以更精简的元件具备两项功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结构7在使用时,只要克服离合弹簧66的弹力,带动旋转的电控转件64将离合座65推向卡合座54就可以,设计上不必背负连动杆32、两把手42、52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运转时需要的动力负载低,而为一设计新颖、结构精简,并具有较低运转负载的电动把手锁。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它系安装包括内、外侧面及连接面的门板上;它包括锁栓机构及安装在门板内、外侧面的内、外把手单元;锁栓机构包括锁栓及可带动锁栓突出/缩入连接面的连动杆;外把手单元包括外盒盖及外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把手单元包括与外把手连动的卡合座;外盒盖与门板外侧面之间安装有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离合结构包括与连动杆连动的连控件、电控转件、离合座及设置于离合座与卡合座之间恒将离合座顶离卡合座的离合弹簧;离合座与电控转件相贴合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离合突块及离合槽;电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的电控转件旋转以控制电控转件的离合突块旋离/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把手单元的外盒盖界定出位于盒壁及门板外侧面间的容室;离合结构系安装在外盒盖的容室内,其包括内外间隔并将电控转件及离合座夹设其间的内、外夹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夹板上具有直立的矩形基壁及贯穿基壁的第一穿孔;连控件系具有穿伸于内夹板第一穿孔的轴转部及扩大的限转部;轴转部上具有轴向内凹并供连动杆插设的连动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夹板基壁的外侧面上突设围绕以轴转部穿伸于其第一穿孔内连控件限转部的突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控件上具有限转部;限转部朝向离合座方向的外侧面往外突设呈非圆形异形截面的突卡块;离合座具有形成离合槽的盘壁;盘壁朝连控件方向突设卡柱及设有贯穿卡柱、盘壁且供突卡块卡合的电控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座具有自盘壁朝向外把手突设两片嵌插板;两片嵌插板围绕外把手旋转中心;外把手单元卡合座具有朝向离合座内端面,并于内端面上轴向开设与离合座上两片嵌插板相对应的剖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合座具有与内端面间隔的外端面及衔接在内、外端面间径向外凸设有限制突条的围绕面;外把手具有管状枢转部及自枢转部的外端径向弯绕延伸的手控部;枢转部具有围绕壁及由围绕壁界定出供卡合座安装的组装孔,在围绕壁上径向凹设供卡合座围绕面上限制突条卡入的限转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座的离合槽系围绕外把手的旋转中心设置,其具有深度逐渐由浅到深的槽底;电控转件离合突块上具有与离合座上离合槽相对应且高度逐渐由高至低的螺旋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座的离合槽系围绕外把手的旋转中心设置且呈半球凹状;电控转件离合突块呈与离合座上呈半球状凹离合槽相对应的半球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把手单元外把手内组装与卡合座轴向抵接以控制卡合座与离合座卡合/分离的锁钥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钥座具有朝向卡合座并突设手控突粒的内端面;卡合座具有与锁钥座内端面贴合并轴向设有内凹手控连孔的外端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结构安装在外盒盖的容室内,其包括电动机及衔接于电动机输出轴与电控转件间的两衔接齿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转件具有外、内平行的外、内基面及衔接于外、内基面间且与两衔接齿轮啮合的啮合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结构还包括与电控转件连动的控制件及间隔设置并受控制件控制以控制电动机断电/启动的微动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具有中空环圈部及自环圈部径向延伸设置的控制部;环圈部借两螺设于电控转件上螺杆与电控转件连转。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离合结构的电动把手锁。为提供一种具把手及防盗双重功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容易、负载小的把手锁,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锁栓机构、内、外把手单元、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锁栓机构包括锁栓及可带动锁栓突出/缩入连接面的连动杆;外把手单元包括外盒盖、外把手及与外把手连动的卡合座;离合结构及电动结构安装于外盒盖与门板外侧面之间;离合结构包括与连动杆连动的连控件、电控转件、离合座及设置于离合座与卡合座之间恒将离合座顶离卡合座的离合弹簧;离合座与电控转件相贴合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离合突块及离合槽;电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的电控转件旋转以控制电控转件的离合突块旋离/旋入离合座的离合槽。
文档编号E05B3/00GK2615256SQ03243038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
发明者蔡宏政 申请人:联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