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40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轿车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构件,尤其涉及轿车门板。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门板一般由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构成,两者均为整体式板状结
构。车门内板设置于车门外板的一侧,壁厚为0.8mm左右。车门内板的前边沿、 后边沿和下边沿分别与车门外板的对应边固定,并且车门内板的前部通过铰链 与轿车车架侧围连接。以上结构的轿车门板存在以下不足
1、 车门内板的前部通过铰链与车架侧围连接,在开关车门的过程中,车门 内板的前部要承载拉力,由于车门内板的壁厚为0.8mm左右,车门内板前部的 壁厚偏小,强度不足,在无数次开关车门拉力的作用下,车门内板的前部容易 发生变形,并且整个轿车车门会出现下垂现象,进而影响车门的正常使用。
2、 车门内板后部的壁厚偏大,不仅耗费的原材料多,增加了生产成本,而 且会导致车门整体的重量加大,这样在开关车门的过程中铰链所承载的车门重 力较大,也会出现车门内板前部变形、轿车车门发生下垂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车门内板变形,并避 免车门发生下垂的轿车门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轿车门板,在车门外板的一侧设置车门内板,
3其关键在于所述车门内板由内板前体和内板后体构成,其中内板前体的尾端
与内板后体的首端相连并固定,所述内板前体的壁厚为1.1 1.4ram,内板后体 的壁厚为0. 5 0. 7 ran,并且内板前体与内板后体的宽度之比为1: 6 1: 4。
本发明中,车门内板采用分体式结构,内板前体和内板后体的壁厚各不相 同,且内板前体的壁厚大于内板后体的壁厚,这样既保证了车门内板前部的强 度,又减轻了整个轿车车门的重量,从而有效防止了车门内板变形,并避免了 车门发生下垂现象。内板前体的壁厚以l.l 1.4mm为宜,过小则强度不够,过 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造成原材料浪费。内板后体的壁厚以0.5 0.7 mm 为宜,过小则超出常用材料的规格之外,选材不方便,强度也不好,过大也存 在浪费原材料的问题,而且还会加大车门的重量,增加开关车门过程中车门铰 链所承载的负荷。内板前体与内板后体的宽度之比以l: 6 1: 4为宜,比例过 小则不便于车门铰链安装,并且供车门铰链安装的部位强度也不够,比例过大 则达不到减轻车门重量的效果。
上述内板前体的尾端与内板后体的首端相叠合,两者通过焊接固定,这样 接合容易,连接牢靠,能有效防止脱落。
作为优选,上述内板前体的壁厚为1.2誦,内板后体的壁厚为0.6 mm,内 板前体与内板后体的宽度之比为1: 5。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分体式车门内板结构,能够保障车门内板前部的强 度,防止车门内板前部受开关车门拉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本发明还能有效减 轻整个轿车车门的重量,使车门铰链所承载的重力负荷较小,进而避免了车门 发生下垂,有效保障了车门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 实施容易等特点。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由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2构成, 其中车门内板1位于车门外板2的一侧,该车门内板l由内板前体la和内板后 体lb组成,内板前体la的高度与内板后体lb的高度相适应。所述内板前体la 的壁厚为1. 1 1.4mm,本实施例中优选1.2mm,在内板前体la后端的上、下部 各开有一个缺口。所述内板后体lb的壁厚为0.5 0.7mm,本实施例中优选0.6 ram,在内板后体lb前端的上、下部也各开有一个缺口。所述内板前体la的尾 端与内板后体lb的首端相叠合,两者通过焊接固定,使内板前体la的尾端与 内板后体lb的首端相连,形成一块分体式整板结构。内板前体la和内板后体 lb对应端上部开设的缺口围成异形的螺旋升降器安装孔3,内板前体la和内板 后体lb对应端下部开设的缺口围成圆形的喇叭安装孔4。
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车门外板2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板状结构, 该车门外板2的前端、后端和下端均朝着车门内板1的方向变形弯折,形成"U" 形包边槽。所述内板前体la的前部和下部均朝着车门外板2的方向连续弯折, 各弯折部分的端部与车门外板2贴合,并伸入到车门外板2上对应的包边槽中,通过压制及粘胶紧固。同样地,所述内板后体lb的后部和下部也朝着车门外板
2的方向连续弯折,各弯折部分的端部与车门外板2贴合,并伸入到车门外板2 上对应的包边槽中,也通过压制及粘胶紧固。
本发明中,车门内板采用分体式结构,内板前体和内板后体的壁厚各不相 同,内板前体la的壁厚为1. 1 1.4腿,内板后体lb的壁厚为0. 5 0. 7 mra,
这样既保证了车门内板前部的强度,又减轻了整个轿车车门的重量,从而有效 防止了车门内板变形,并避免了车门发生下垂现象。
从图l、图2中进一步可知,内板前体la与内板后体lb的宽度之比为1: 6 1: 4,比例过小则不便于车门铰链安装,并且供车门铰链安装的部位强度也 不够,比例过大则达不到减轻车门重量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内板前体la与内板 后体lb的宽度之比优选为1: 5。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 述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将内板前体la的壁厚设置为1. lmm、1.3mm、1.4mm, 或者将内板后体lb的壁厚设置为0.5mm、 0. 7 mm,或者将内板前体la与内板后 体lb的宽度之比设置为1: 6、 1: 4,或者将车门内板1与车门外板2之间的固 定方式改为焊接,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轿车门板,在车门外板(2)的一侧设置车门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1)由内板前体(1a)和内板后体(1b)构成,其中内板前体(1a)的尾端与内板后体(1b)的首端相连并固定,所述内板前体(1a)的壁厚为1.1~1.4mm,内板后体(1b)的壁厚为0.5~0.7mm,并且内板前体(1a)与内板后体(1b)的宽度之比为1∶6~1∶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前体(la)的 尾端与内板后体(lb)的首端相叠合,两者通过焊接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轿车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前体(la) 的壁厚为1.2rnm,内板后体(lb)的壁厚为0.6腿,内板前体(la)与内板后 体(lb)的宽度之比为1: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车门板,在车门外板(2)的一侧设置车门内板(1),所述车门内板(1)由内板前体(1a)和内板后体(1b)构成,其中内板前体(1a)的尾端与内板后体(1b)的首端相连并固定,所述内板前体(1a)的壁厚为1.1~1.4mm,内板后体(1b)的壁厚为0.5~0.7mm,并且内板前体(1a)与内板后体(1b)的宽度之比为1∶6~1∶4。本发明采用分体式车门内板结构,能够保障车门内板前部的强度,防止车门内板前部受开关车门拉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本发明还能有效减轻整个轿车车门的重量,使车门铰链所承载的重力负荷较小,进而避免了车门发生下垂,有效保障了车门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6B3/70GK101538981SQ20081006947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7日
发明者李昌均, 魏建芳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