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37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是在基底构件上设置扇形齿轮和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构造,能够使基底构件以及整体小型化。该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具备:基底构件,固定于车辆主体和车门中的一者;钩,与突出设置于另一者的撞针卡合/脱离,并且能够旋转;棘轮,与钩卡合/脱离,并且能够旋转;扇形齿轮,通过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钩向撞针保持位置侧旋转;电动机,当钩到达半闩锁位置时,使小齿轮旋转,将扇形齿轮沿着上述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基底构件的与扇形齿轮的对向面,能够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
【专利说明】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设置在车辆上的车门上锁、开锁而且能够沿着上锁方向强制旋转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是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的现有技术的一例。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车辆主体的后部,可旋转地设置将形成于车辆主体后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后门。在车辆主体的后部突出设置撞针,在后门上,设置当关闭该开口时与撞针卡合而将后门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关闭机构。
[0004]该关闭机构具备锁定单元,该锁定单元具有:钩(闩锁),能够在对于撞针能够卡合的撞针保持位置和不能卡合的撞针解除位置之间旋转;以及棘轮(锁定板),能够在与钩卡合而保持在撞针保持位置的闩锁位置和没有卡合的未闩锁位置之间旋转。此外,关闭机构具备固定于锁定单元的主体(收纳钩和棘轮的外壳)的基底构件(底板),在该基底构件上,设置有通过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钩旋转到撞针保持位置侧的扇形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的齿轮固定在其旋转输出轴上的电动机、检测钩的旋转方向位置的半闩锁检测开关、能够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的接触式的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
[0005]通过将车门位于全开位置,当锁定单元的钩从撞针离开时,扇形齿轮位于规定的初始位置。
[0006]通过车门从全开位置旋转到全闭位置附近,如果半闩锁检测开关检测出位于撞针解除位置的钩与撞针卡合的同时旋转到撞针解除位置与撞针保持位置之间的作为规定位置的半闩锁位置,则电动机向一个方向旋转,通过电动机旋转的齿轮使扇形齿轮向上述一个方向旋转。于是,由于通过扇形齿轮使钩强制地旋转到撞针保持位置,因此车门旋转到全闭位置。此外,如果钩旋转到撞针保持位置,则棘轮旋转到闩锁位置,将钩保持在撞针保持位置。
[0007]此外,如果半闩锁检测开关检测出钩旋转到撞针保持位置,则由于电动机向上述一个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因此扇形齿轮移动返回到初始位置,与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接触。于是,由于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扇形齿轮向初始位置的移动返回,因此电动机停止旋转。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2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由于在后门的内部不仅配设关闭机构还配设各种构件,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后门的内部空间,需要尽可能地使关闭机构小型化。[0013]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关闭机构中,当沿着扇形齿轮的旋转中心轴方向观看时,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扇形齿轮的外周侧,因此基底构件相应地因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大小的量而大型化,从而难以使关闭机构小型化。
[0014]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是在基底构件上设置扇形齿轮和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构造,能够使基底构件以及整体小型化。
[0015](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6]本发明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基底构件,固定于车辆主体和将该车辆主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中的一者;钩,设置于该基底构件,能够在与突出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和车门的另一者的撞针卡合的撞针保持位置和没有卡合的撞针解除位置之间旋转;棘轮,设置于所述基底构件,能够在与该钩卡合并保持在所述撞针保持位置的闩锁位置和没有保持的未闩锁位置之间旋转;扇形齿轮,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基底构件,通过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所述钩向所述撞针保持位置侧旋转;按压构件,突出设置于该扇形齿轮;电动机,使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小齿轮旋转,将所述扇形齿轮沿着所述一个方向旋转驱动;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基底构件的与所述扇形齿轮的对向面,当该扇形齿轮位于规定的位置时,通过利用所述按压构件进行按压,从而发出检测信号。
[0017]所述扇形齿轮也可以是金属制,所述按压构件也可以是树脂制。
[0018]也可以使所述基底构件的所述对向面与所述按压构件形成间隙的同时相对向。
[0019]所述扇形齿轮也可以具备:接近对向部,与所述基底构件的所述对向面的间隔小;离开对向部,与该相对面的间隔比该接近对向部大,而且沿着以扇形齿轮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对向面的与所述离开对向部相对向的部分。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基底构件的与扇形齿轮的对向面设置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因此与现有的关闭机构相比较,能够使基底构件以及关闭机构小型化。
[0022]如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如果使按压部件为树脂制,(与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较)容易将按压部件成形为希望的形状。从而,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扇形齿轮的位置检测。
[0023]根据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当从小齿轮等对扇形齿轮施加向基底构件侧倾倒方向的外力时,由于通过按压构件抵接于基底构件,限制倾倒,因此能够使扇形齿轮顺利地旋转。
[0024]根据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基底构件(的对向面)与扇形齿轮之间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并且,即使扇形齿轮旋转也能够容易地形成防止扇形齿轮与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干扰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视图。
[0026]图2是车门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3是用单体示出车门锁定装置的钩的立体图。[0028]图4是用单体示出车门锁定装置的棘轮的立体图。
[0029]图5是车门锁定装置的关闭杆和连动杆的立体图。
[0030]图6是用单体示出车门锁定装置的打开杆的立体图。
[0031]图7是用单体示出车门锁定装置的扇形齿轮和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0032]图8是控制基板和盖构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33]图9是组装控制基板和盖构件时的沿着图8的箭头线A方向观看的视图。
[0034]图10是控制基板以及盖构件的结合体与主体构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0035]图11是电子控制单元(EOT)的完成状态的立体图。
[0036]图12是沿着图15的XII — XII箭头线的剖面图。
[0037]图13是示出当后门位于全闭位置附近时的车门锁定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14是示出半闩锁状态的车门锁定装置的俯视图。
[0039]图15是示出完成向全闩锁状态的动作时的状态的车门锁定装置的俯视图。
[0040]图16是沿着图13的XVI — XVI箭头线的剖面图。
[0041]图17是后门位于全开位置时的电子控制单元(EOT)和其周边构件的立体图。
[0042]图18是示出车门锁定装置的通常动作状态的时序图。
[0043]图19是在从半闩锁状态成为全闩锁状态的过程中,进行电动打开(关闭取消)操作时的时序图。
[0044]图20是在从半闩锁状态成为全闩锁状态的过程中,进行机械打开(关闭取消)操作时的时序图。
[0045]符号说明
[0046]10:锁定机构(关闭机构)
[0047]11:底板(基底构件)
[0048]Ila:撞针进入槽
[0049]Ilj:突出支撑部
[0050]Ilk:环状阶梯部
[0051]12:钩
[0052]12b:撞针保持槽
[0053]12e:棘轮卡合阶梯部(卡合部)
[0054]12f:棘轮按压突部(棘轮控制单元)
[0055]12g:圆弧状面(棘轮控制单元、棘轮保持单元)
[0056]12h:结合突起(打开杆保持单元)
[0057]13:棘轮
[0058]13c:转动限制阶梯部
[0059]13d:圆弧面部(棘轮控制单元、棘轮保持单元)
[0060]13e:阶梯部(棘轮控制单元)
[0061]13f:开关操作片
[0062]13g:被按压片(棘轮控制单元、连动杆联系部)
[0063]16:扭簧
[0064]17:扭簧(棘轮施力单元)[0065]18:止动构件(止动单元)
[0066]20:关闭杆
[0067]20b:第 I 臂
[0068]20c:第 2 臂
[0069]20d:凹部
[0070]20g:止动面(止动单元)
[0071]21:连动杆(棘轮控制单元)
[0072]21b:结合凹部
[0073]21c:控制突起
[0074]21d:棘轮按压突起
[0075]23:打开杆(控制杆)
[0076]23b:第 I 臂
[0077]23c:第 2 臂(臂部)
[0078]23d:手柄联系孔
[0079]23e:开关操作片
[0080]23f:连动杆控制槽(控制槽)
[0081]23fl:内侧圆弧面部(突起操作面)
[0082]23f2:外侧圆弧面部
[0083]25:拉伸弹簧(关闭杆施力单元、控制杆施力单元)
[0084]26:扇形齿轮(电动驱动机构)
[0085]26c:打开杆操作片
[0086]26d:关闭杆操作部
[0087]26e:接近对向部
[0088]26f:离开对向部
[0089]27:电动机单元
[0090]27a:电动机
[0091]27b:小齿轮
[0092]27c:插座
[0093]30:棘轮检测开关(检测单元、第I开关)
[0094]31:打开杆检测开关(检测单元、第2开关)
[0095]32:电子控制单元(ECU)
[0096]33: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位置检测传感器)
[0097]34:按压构件
[0098]35、36、37:束线(第 I 束线)
[0099]38:连接器
[0100]39:束线(第I束线)
[0101]40:控制基板
[0102]40a:缺口部
[0103]41:上侧连接器(第2连接器)[0104]41a:筒状罩
[0105]41b:上侧开口(开口部)
[0106]42:下侧连接器(第I连接器)
[0107]42a:筒状罩
[0108]42b:下侧开口
[0109]43:束线(第2束线)
[0110]43a:连接器
[0111]43b:弯曲部
[0112]44:盖构件(外壳)
[0113]45:上侧连接开口(连接开口)
[0114]46:倾斜平板部
[0115]47:阶梯部
[0116]48:卡止片
[0117]49:卡止孔
[0118]50:端面部
[0119]51:卡止片
[0120]52:卡止孔
[0121]54:主体构件(外壳)
[0122]55:缺口部
[0123]56:卡止爪
[0124]57:下侧连接开口
[0125]S:撞针
[0126]100:车辆主体
[0127]101:后部开口(开口)
[0128]102:后门(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0129]基于图示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车门锁定装置。图中示出的锁定机构(车门关闭器)10固定于后门102,该后门102安装在车辆主体100的后部开口 101的上缘部,能够在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周围旋转。在车辆主体100的后部开口 101的下缘部,设置对于锁定机构10卡合分离的撞针S (参照图1、图13到图15)。另外,锁定机构10与撞针S的位置关系也能够与此相反。
[0130]如图2所示,锁定机构10具有对于后门102固定安装的金属制的底板11。在底板11上形成撞针S能够进入的撞针进入槽11a,对于将撞针进入槽Ila夹在中间的轴支撑孔IlbUlc,固定轴销14和轴销15。轴销14插通形成于钩12的轴孔12a,钩12以轴销14为中心被能够转动地支撑。轴销15插通形成于棘轮13的轴孔13a,棘轮13以轴销15为中心被能够转动地支撑。
[0131]如图3所示,构成钩12的基部的钩主体12j是金属制,在钩主体12j上,具有朝向以轴孔12a为中心的大致半径方向形成的撞针保持槽12b、将该撞针保持槽12b夹在中间的第I脚部12c和第2脚部12d。在第2脚部12d的前端部附近,在面对撞针保持槽12b的一侧形成棘轮卡合阶梯部(卡合部)12e,在其相反侧的侧部形成棘轮按压突部(棘轮控制单元)12f。另外,连接棘轮卡合阶梯部12e和棘轮按压突部12f的第2脚部12d的前端部形成凸状的圆弧状面(棘轮控制单元、棘轮保持单元)12g。另外,在第2脚部12d上形成向从底板11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结合突起(打开杆保持单元)12h。钩12能够在图13示出的撞针解除位置和图15示出的撞针保持位置之间转动,通过扭簧16被朝向撞针解除位置(图13到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扭簧16具备包围轴销14的线圈部、与钩12的弹簧钩挂孔12i以及底板11的弹簧钩挂孔Ild卡合的一对弹簧端部。钩主体12j的表面被树脂制的钩罩12k覆盖。其中,钩罩12k具备用于使第I脚部12c、棘轮卡合阶梯部12e、棘轮按压突部12f、圆弧状面12g、结合突起12h露出,并且使第2脚部12d的根部露出的缺口 121。
[0132]如图4所示,棘轮13具备对于形成于底板11的棘轮引导槽lie滑动自如地卡合的引导突起(图示省略)。在棘轮13中,在与钩12对向的侧部具有对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能够卡合的转动限制阶梯部13c,在与该转动限制阶梯部13c连续的侧面形成与钩12的圆弧状面12g相对应的凹状的圆弧面部(棘轮控制单元、棘轮保持单元)13d,在圆弧面部13d中接近轴孔13a的基端部侧形成光滑的阶梯部(棘轮控制单元)13e。另外,在从轴孔13a离开的前端部附近设置开关操作片13f,在圆弧面部13d的相反侧的侧部设置被按压片(棘轮控制单元、连动杆联系部)13g。棘轮13能够在接近钩12使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位于该钩12的棘轮卡合阶梯部12e的移动轨迹上(能够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卡合)的闩锁位置(图
13、图15)和使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的移动轨迹上退出(没有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卡合)的未闩锁位置(图14)之间转动,通过扭簧(棘轮施力单元)17被朝向闩锁位置(图13至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施力。扭簧17具备包围轴销15的线圈部、与棘轮13的弹簧钩挂部13h以及底板11的弹簧钩挂突起Ilf (参照图2)卡合的一对弹簧端部。
[0133]轴销14还插通关闭杆20的轴孔20a,关闭杆20以轴销14为中心,对于钩12独立地被能够转动地支撑。如图5所示,关闭杆20形成向以轴孔20a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延伸设置第I臂20b和第2臂20c的大致L字状,能够在位于以同轴转动的钩12的撞针解除位置方向的拉入解除位置(图13、图14)和位于该钩12的撞针保持位置方向的拉入位置(图15)之间转动。
[0134]在关闭杆20的第I臂20b的前端部附近,形成钩12的结合突起12h能够抵接的凹部20d、轴销22被插通支撑的轴支撑孔20e。另外,在关闭杆20的与钩12的对向面上,突出设置通过缺口 121与第2脚部12d滑接的滑动突起20h。轴销22插通连动杆(棘轮控制单元)21的轴孔21a,连动杆21以轴销22为中心可转动地枢接在关闭杆20上。如图5所示,连动杆21在侧部具有与钩12的结合突起12h相对应的形状的结合凹部21b,能够在使结合凹部21b位于该钩12的结合突起12h的移动轨迹上(能够与结合突起12h卡合)的结合位置(图14、图15)和使结合凹部21b从该钩12的结合突起12h的移动轨迹上退出(没有与结合突起12h卡合)的结合解除位置(图13)之间转动。连动杆21在结合凹部21b的附近还具有向从底板11离开的方向突出的控制突起21c,在具有轴孔21a的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设置棘轮按压突起21d。
[0135]轴销24固定于底板11的轴支撑孔llg,对于轴销24,能够转动地嵌入形成于打开杆23的轴孔23a。如图6所示,打开杆23具有以轴孔23a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I臂23b和第2臂(臂部)23c,在第I臂23b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未图示的紧急解除手柄的端部所联系的手柄联系孔,在轴孔23a和手柄联系孔的中间部设置开关操作片23e。另外,第I臂23b与线缆的另一端进行联系,线缆的一端与未图示的按键装置进行联系。如图13至图15所示,第2臂23c在俯视时位于与棘轮13大致重叠的位置,形成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所插入的连动杆控制孔(棘轮控制单元)23f、能够抵接于钩12的结合突起12h的转动限制壁(打开杆保持单元)23g、与后述的扇形齿轮26对向的齿轮抵接部23h。连动杆控制孔23f是随着从接近轴孔23a的一侧(关闭杆20的拉入位置方向)朝向第2臂23c的前端部(关闭杆20的拉入解除位置方向)逐渐扩大宽度的圆弧状的长孔,分别具有中心轴不同的内侧圆弧面部(突起操作面)23fl和外侧圆弧面部(对向引导面)23f2。打开杆23能够在使具有连动杆控制孔23f的第2臂23c向棘轮13的闩锁位置方向变位的关闭位置(图14、图15)和向棘轮13的未闩锁位置方向变位的打开位置(图13)之间转动。
[0136]在形成于关闭杆20的第2臂20c的弹簧钩挂部20f和形成于打开杆23的第2臂23c的弹簧钩挂部23i之间,张设拉伸弹簧(关闭杆施力单元、打开杆施力单元)25。通过拉伸弹簧25,关闭杆20被向上述的拉入解除位置(图13至图1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打开杆23被向上述的关闭位置(图13至图1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施力。
[0137]在底板11的中央附近以突出状态形成的突出支撑部Ilj上形成轴支撑孔llh,底板11中的突出支撑部Ilj的周边部成为以突出支撑部Ilj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阶梯部Ilk。轴销28固定于轴支撑孔Ilh,对于轴销28,能够转动地嵌入金属制的扇形齿轮26的轴孔26a。扇形齿轮26具备:形成于以轴孔26a为中心的扇状部的周缘的齿轮部26b、能够抵接于打开杆23的齿轮抵接部23h的打开杆操作片26c、与打开杆操作片26c相连而且对于关闭杆20的第2臂20c能够卡合的关闭杆操作部26d。此外,扇形齿轮26的与环状阶梯部Ilk的对向部成为接近对向部26e,接近对向部26e的外周部成为与接近对向部26e相比较凹下一层(沿着以扇形齿轮26的轴孔26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离开对向部26f。从而,离开对向部26f与环状阶梯部Ilk的间隔比接近对向部26e与突出支撑部Ilj的间隔大(图16)。如图7所示,打开杆操作片26c以及关闭杆操作部26d相对于扇形齿轮26的其它部分大致正交,关闭杆操作部26d与打开杆操作片26c相比较宽度大。此夕卜,在离开对向部26f上通过小螺钉29固定合成树脂制的按压构件34,按压构件34与环状阶梯部Ilk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在固定于底板11上的电动机单元27上,设置通过电动机27a被正反转动驱动的小齿轮27b,小齿轮27b与齿轮部26b啮合。该电动机单元27与扇形齿轮26构成电动机驱动机构。
[0138]在底板11上设置棘轮检测开关(检测单元,第I开关)30、打开杆检测开关(检测单元,第2开关)31。棘轮检测开关30是能够通过设置于棘轮13的开关操作片13f而按压的开关,打开杆检测开关31是能够通过设置于打开杆23的开关操作片23e而按压的开关。具体地讲,当棘轮13位于图13和图15示出的闩锁位置时,棘轮检测开关30处于开关操作片13f从开关接片30a离开的开关断开状态,如果棘轮13转动到图14示出的未闩锁位置,则开关操作片13f按压开关接片30a,棘轮检测开关30成为开关接通状态。另外,当打开杆23位于图14和图15示出的关闭位置时,打开杆检测开关31处于开关操作片23e从开关接片31a离开的开关断开状态,如果打开杆23转动到图13示出的打开位置,则开关操作片23e按压开关接片31a,打开杆检测开关31成为开关接通状态。棘轮检测开关30和打开杆检测开关31的接通断开状态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ECT) 32,通过电子控制单元32如后述那样控制电动机单元27。
[0139]锁定机构10还具备:扇形齿轮位置检测传感器33 (图2、图13等),具有开关接片33a,检测扇形齿轮26的初始位置;打开操作开关(图示省略),用于进行利用电动机驱动的打开动作。如图所示,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通过小螺钉固定于底板11的环状阶梯部11k,开关接片33a和按压构件34都位于平行于扇形齿轮26的旋转方向的一个圆弧状曲线上。
[0140]如图2所示,束线35、36、37的一端连接于棘轮检测开关30、打开杆检测开关31以及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束线35、36、37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8,其中,束线35、36、37作为整体具有可挠性,通过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覆盖管覆盖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线的周围。另外,作为与束线35、36、37同一构造的束线39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8,在束线39的另一端设置与电动机单元27的插座27c连接的连接器39a。如图2以及图17所示,在束线35、36、37、39的连接器38侧的端部附近,分别形成弯曲部35a、36a、37a、39a。从而,当后门102位于全闭位置或者全闭位置附近时,束线35、36、37以及39从连接器38朝向弯曲部35a、36a、37b、39b向斜下方延伸,相比弯曲部35a、36a、37a、39a更前端的部分从弯曲部35a、36a、37a、39a向斜上方延伸。
[0141]电子控制单元32将一体化有上侧连接器41 (第2连接器)以及下侧连接器42 (第I连接器)的控制基板40、盖构件44、主体构件54组合而构成。
[0142]控制基板40的一面成为印刷有电路的电路形成面,在控制基板40的一个角部形成L字状的缺口部40a。上侧连接器41具备焊接于控制基板40的电路的多个触点(销)、由绝缘性的硬质树脂构成并覆盖该触点(组)的周围的剖面矩形筒状的筒状罩41a。下侧连接器42具备焊接于控制基板40的电路的多个触点(销)、由绝缘性的硬质树脂构成并覆盖该触点(组)的周围的剖面矩形圆筒状的筒状罩42a。如图所示,筒状罩41a和筒状罩42a都仅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开口,筒状罩41a的开口构成上侧开口 41b (开口部),筒状罩42a的开口构成下侧开口 42b。此外,筒状罩41a与筒状罩42a的轴线相互正交。
[0143]由绝缘性的硬质树脂构成的盖构件44一体地具备:形成有与筒状罩41a大致相同剖面形状的上侧连接开口 45的倾斜平板部46、从倾斜平板部46的一端向相对于倾斜平板部4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阶梯部47、从阶梯部47的端部向倾斜平板部46的相反侧延伸的卡止片48、从倾斜平板部46的另一端向阶梯部47的相反侧延伸的端面部50、从端面部50的端部向与卡止片48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卡止片51。在卡止片48上穿设卡止孔49,在卡止片51上也形成与卡止孔49同样的卡止孔52。
[0144]由绝缘性的硬质树脂构成的主体构件54是中空的箱状构件,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面整体开口,在该一侧的端部上形成L字状的缺口部55。在主体构件54的一侧的侧面上突出设置卡止爪56,在主体构件54的另一侧的侧面上也突出设置卡止爪56。此外,在主体构件5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上形成与筒状罩42a大致相同剖面形状的下侧连接开Π 57。
[0145]控制基板40通过将筒状罩41a嵌合于上侧连接开口 45而与盖构件44 一体化。如果被一体化,则筒状罩41a的端部向上侧连接开口 45的外侧突出,而且,缺口部40a分别接触倾斜平板部46和阶梯部47的内面。此外,通过从主体构件54的缺口部55侧的端面开口将下侧连接器42插入主体构件54的内部并将筒状罩42a嵌合于下侧连接开口 57,控制基板40和盖构件44的一体物与主体构件54 —体化。如果被一体化,则倾斜平板部46、阶梯部47以及端面部50覆盖主体构件54的缺口部55侧的开口端面,卡止片48的卡止孔49和卡止片51的卡止孔52分别嵌合于主体构件54的2个卡止爪56。
[0146]电子控制单元32利用多个小螺钉固定于底板11的撞针进入槽Ila的相反侧的端部。如图所示,固定于底板11的电子控制单元32的轴线(筒状罩42a的轴线以及倾斜平板部46)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筒状罩41a的轴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0147]而且,设置于与设置在车辆主体100的(用于向电动机27a、棘轮检测开关30、打开杆检测开关31、电子控制单元32、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等供应电力的)蓄电池(图示省略)电性连接的束线43 (与束线35、36、37相同构造)的端部的连接器(插入连接器)43a(参照图13、图15、图17),连接于筒状罩41a,连接器43a的触点组与位于上侧连接器41(内孔连接器)的筒状罩41a内的上述触点组接触。这样,之所以将设置于与设置在车辆主体100的蓄电池电性连接的束线43的端部的连接器(插入连接器)43a连接于上侧连接器41,是因为与连接于下侧连接器42相比连接作业容易。如图13、图15以及图17所示,在束线43的连接器43a侧的端部附近形成弯曲部43b。从而,当后门102位于全闭位置或者全闭位置附近时,束线43从连接器43a朝向弯曲部43b向斜下方延伸,相比弯曲部43b更前端的部分从弯曲部43b向斜上方延伸。
[0148]另外,连接器38连接于筒状罩42a,设置于连接器38的内部的触点组(连接于束线35、36、37的各导线的端部)与位于筒状罩42a内的上述触点组接触。这样,之所以将设置于与棘轮检测开关30、打开杆检测开关31、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电动机单元27电性连接的束线35、36、37、39的端部的连接器38连接于下侧连接器42,是因为距棘轮检测开关30、打开杆检测开关31、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电动机单元27的距离比上侧连接器41短。
[0149]主要参照图13以后的各图说明以上构造的关闭机构10的动作。图13到图15示出关闭机构10的机构性动作的方式,图18到图20是示出电控制的时序图。机构图中的FU F2、F3以及F4分别示出作用于钩12、棘轮13、关闭杆20以及打开杆23的弹簧的施力方向。以下叙述的各构件的转动方向是图13到图15中的转动方向。另外,关于电动机27a的驱动方向,将使门关闭(锁定)的方向称为正转,将解除门锁的方向称为反转。
[0150]首先,说明图18示出的通常动作。图13示出在图18的时序图中用Tl示出的后门102的打开状态(位于全闭位置的附近的状态)下的锁定机构10。
[0151]这时,钩12位于使第2脚部12d位于撞针进入槽Ila上并且使第I脚部12c从撞针进入槽Ila退出的撞针释放位置,棘轮13位于向接近钩12的方向转动的闩锁位置。如前述那样,当棘轮13位于闩锁位置时,开关操作片13f没有按压棘轮检测开关30的开关接片30a,棘轮检测开关30处于开关断开状态。钩12和棘轮13的各个位置由扭簧16的施力Fl和扭簧17的施力F2维持。具体地讲,钩12通过其侧面碰撞到底板11的立壁部lli,而被限制向Fl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棘轮13通过使上述引导突起(图示省略)抵接于棘轮引导槽Ile的一端部,而被限制向F2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
[0152]在图13的后门102打开状态下,由于关闭杆20通过其侧面接触立壁部lli,而被保持在拉入解除位置,因此经由轴销22枢接于该关闭杆20的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从打开杆23的连动杆控制槽23f的下端侧的端面向上方离开,被限制向拉伸弹簧25所施力的F3方向的进一步的转动。这时,拉伸弹簧25对于关闭杆20的施力F3向将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按压于连动杆控制槽23f的内侧圆弧面部23fl的方向作用,连动杆21通过控制突起21c碰撞到内侧圆弧面部23fl,而被保持在对于钩12的结合突起12h不能结合的结合解除位置。另外,扇形齿轮26的打开杆操作片26c从打开杆23的齿轮抵接部23h离开,打开杆操作部26d从位于拉入解除位置的关闭杆20的第2臂20c离开。该位置是通过固定于扇形齿轮26的按压构件34按压开关接片33a,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所检测的扇形齿轮26的初始位置。打开杆23的转动限制壁23g碰撞到钩12的结合突起12h,而被限制向由拉伸弹簧25所施力的F4方向转动,被保持在打开位置。如以上所述,当打开杆23位于打开位置时,开关操作片23e按压打开杆检测开关31的开关接片31a,打开杆检测开关31处于开关接通状态。而且,通过棘轮检测开关30断开,打开杆检测开关31接通这样的信号输入的组合,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检测图13的车门打开状态。 [0153]如果撞针S通过后门102的关闭动作(閉成動作)进入撞针进入槽Ila并按压第2脚部12d,则钩12 —边将撞针S保持在撞针保持槽12b内,一边抵抗扭簧16的施力Fl,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向图14的拉入开始位置转动。于是,钩12的棘轮按压突部12f?压入棘轮13的阶梯部13e,抵抗扭簧17的施力F2,棘轮13沿着顺时针方向从图13的闩锁位置向图15示出的未闩锁位置转动。如果棘轮13转动到未闩锁位置,则开关操作片13f按压开关接片30a,棘轮检测开关3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T2)。
[0154]打开杆23的转动限制壁23g沿着第2臂23c的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在钩12从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到即将到达图14的拉入开始位置之前,转动限制壁23g碰撞到钩12的结合突起12h,打开杆23被限制向关闭位置(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持续保持在打开位置。而且,如果钩12到达图14的拉入开始位置,则钩12的结合突起12h从与转动限制壁23g对向位置脱离,解除转动限制,通过拉伸弹簧25的施力F4,打开杆23向该图示出的关闭位置转动(T3)。如果打开杆23转动到关闭位置,则打开杆23的外侧圆弧面部23f2将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向关闭位置侧按压,因此连动杆21通过拉伸弹簧25的施力F3,以轴销22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图13示出的结合解除位置移动到图14的结合位置。结果,由于钩12h的结合突起12h抵接于连动杆21的结合凹部21b的底面,因此钩12通过连动杆21而被保持在拉入开始位置。该状态是图14示出的半闩锁状态。在锁定机构10从图13的车门打开状态转变到图14的半闩锁状态的期间(包括钩12位于撞针释放位置和拉入开始位置时),由于关闭杆20的侧面持续接触立壁部lli,因此即使在半闩锁状态下,关闭杆20也被保持在拉入解除位置。如果打开杆23转动到关闭位置,则开关操作片23e解除向开关接片31a的按压,打开杆检测开关31从接通切换为断开(T3)。而且,通过棘轮检测开关30接通,打开杆检测开关31断开这样的信号输入的组合,电子控制单元32检测图14的半闩锁状态。
[0155]另外,当从图13的后门102的打开状态(位于全闭位置的附近的状态)成为图14的半闩锁状态时,连动杆21和打开杆23的每一个都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这时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使连动杆控制槽23f内的向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变化,成为向外侧圆弧面部23f2抵接的状态(图14)。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控制突起21c与外侧圆弧面部23f2的抵接关系,连动杆21向结合解除位置的转动被限制。
[0156]如果检测出半闩锁状态,则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使电动机单元27的电动机27a正转驱动(T4)。于是,通过小齿轮27b与齿轮部26b的啮合关系,扇形齿轮26沿着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T5),关闭杆操作部26d按压关闭杆20的第2臂20c,关闭杆20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4的拉入解除位置向图15的拉入位置转动。由此,经由连动杆21与关闭杆20 —体化的(通过结合凹部21b被限制向撞针释放位置侧的转动的)钩12也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4的拉入开始位置向图15的撞针保持位置转动,通过钩12的撞针保持槽12b将撞针S拉入撞针进入槽Ila的深处。这时,连动杆21在使控制突起21c沿着连动杆控制槽23f的(这时自身的中心与轴销14 一致的)外侧圆弧面部23f2滑接的同时,在维持结合凹部21b与结合突起12h的卡合的状态下,以轴销14为中心,与关闭杆20 —体地移动。而且,在打开杆23被保持在关闭位置的期间,通过外侧圆弧面部23f2与控制突起21c的抵接,连动杆21向解除结合凹部21b与结合突起12h的卡合的方向(结合解除位置)的转动(以轴销22为中心的自转)被限制。换句话讲,外侧圆弧面部23f2发挥决定从半闩锁状态开始的关闭动作时连动杆21的转动轨迹的引导面的作用。
[0157]在钩12与关闭杆20的结合体从图14的半闩锁状态沿着撞针S的拉入方向转动的期间,形成于钩12的第2脚部12d的前端部的圆弧状面12g相对于棘轮13的圆弧面部13d滑接,棘轮13抵抗扭簧17的施力F2,与图14的半闩锁状态同样,被保持在未闩锁位置。期间,打开杆23也与半闩锁状态相同地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即,持续棘轮检测开关30接通,打开杆检测开关31断开这样的状态。而且,如果钩12转动到图15的撞针保持位置,则圆弧状面12g从圆弧面部13d的对向位置向上方躲避,解除对于棘轮13的转动限制,棘轮13通过扭簧17的施力F2,从未闩锁位置向闩锁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5所示,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卡合。通过该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的卡合,钩12向撞针释放位置方向的转动被限制,撞针S成为完全被保持在撞针进入槽Ila的深处的全闩锁状态(车门全闭状态)。通过使转动限制阶梯部13c卡合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时的棘轮1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开关操作片13f对于开关接片30a的按压,棘轮检测开关3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T6)。即,棘轮检测开关30和打开杆检测开关31的每一个都成为断开,由此检测全闩锁状态。
[0158]如果检测出全闩锁状态,则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为了使闩锁可靠,在继续规定的超行程量的电动机正转驱动以后,使电动机27a向打开方向反转驱动(T7)。该电动机反转驱动用于将通过关闭动作转动到图15的位置的扇形齿轮26返回到图13示出的初始位置,如果通过按压构件34按压开关接片33a,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检测出扇形齿轮26向初始位置的恢复(T8),则电动机27a停止(T9)。在该电动机停止状态下,关闭杆操作部26d从第2臂20c离开,从扇形齿轮26向关闭杆20的按压力被解除。但是,如前述那样,通过与棘轮13的卡合关系,钩12向图15的顺时针方向(撞针释放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经由连动杆21与钩12 —体化的关闭杆20也抵抗拉伸弹簧25的施力4,向顺时针方向(拉入解除位置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即,维持全闩锁状态。
[0159]此外,如图15所示,在全闩锁状态下,即在后门102的全闭状态下,筒状罩41a的上侧开口 41b朝向斜下方,而且,束线43从连接器43a朝向弯曲部43b向斜下方延伸,因此,假设在雨水等水分附着于束线43的情况下(或者在附着于后门102的水流向束线43的情况下),该水分也不会沿着束线43的表面从弯曲部43b流向连接器43a侧,通过上侧开口41b附着于筒状罩41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同样,筒状罩42a的下侧开口 42b朝向斜下方,而且,束线35、36、37、39从连接器42朝向弯曲部35a、36a、37a、39a向斜下方延伸,因此,假设在雨水等水分附着于束线35、36、37、39的情况下,该水分也不会沿着束线35、36、37,39的表面从弯曲部35a、36a、37a、39a流向连接器42侧,通过下侧开口 42b附着于筒状罩42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
[0160]此外,如图12所示,由于倾斜平板部46的位于上侧连接开口 45上方的部分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因此在水附着于倾斜平板部46的表面的情况下,该水沿着倾斜平板部46的表面流向下方,朝向上侧连接开口 45。但是,由于筒状罩41a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倾斜平板部46的倾斜方向正交,因此流到上侧连接开口 45的水在附着于筒状罩41a的表面(上面)以后,流向上侧开口 41b侧(下方),因此该水不会通过筒状罩41a的表面流向控制基板40侧。
[0161]另外,如图2所示,这时筒状罩42a的下侧开口 42b朝向斜下方,而且,束线35、36、37以及39从连接器38朝向弯曲部35a、36a、37a、39a向斜下方延伸,因此水分不会沿着束线35、36、37以及39的表面从弯曲部35a、36a、37a、39a流向连接器38侧,通过下侧开口42b附着于筒状罩42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
[0162]在全闩锁状态下,如果与控制基板40电性连接的打开操作开关(图示省略)接通(T10),则反转驱动电动机27a(Tll),扇形齿轮26从图13示出的初始位置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T12)。于是,打开杆操作片26c按压齿轮抵接部23h,打开杆23抵抗拉伸弹簧25的施力F4,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5的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打开杆检测开关31从断开切换为接通(T13)。通过该打开杆2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连动杆控制槽23f的内侧圆弧面部23fl按压控制突起21c,连动杆21以轴销22为中心沿着逆时针方向(结合解除位置)转动(自转)。而且,通过该 连动杆21的转动,结合凹部21b与结合突起12h的卡合被解除,钩12与关闭杆20的(经由连动杆21)的结合被解除。另外,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连动杆21的棘轮按压突起21d按压棘轮13的被按压片13g,抵抗扭簧17的施力F2,棘轮13沿着顺时针方向从闩锁位置向未闩锁位置转动(T14)。
[0163]通过棘轮13向未円锁位置转动,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的卡合,即对于钩12的转动限制被解除,通过扭簧16的施力F1,钩12从图15的撞针保持位置向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转动。与钩12的结合被解除的关闭杆20也通过拉伸弹簧25的施力F4,沿着顺时针方向从图15的拉入位置向图13以及图14的拉入解除位置转动,与此相伴,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在相对于内侧圆弧面部23fl滑接的同时,在连动杆控制槽23f?内向下端部方向移动。而且,在打开杆23被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期间,通过内侧圆弧面部23H与控制突起21c的抵接,连动杆21向使结合凹部21b与结合突起12h再次卡合的方向(结合位置)的转动(以轴销22为中心的自转)被限制。换句话讲,内侧圆弧面部23fl发挥决定从全闩锁状态开始的打开动作时连动杆21的转动轨迹的引导面的作用。
[0164]当连动杆21伴随着关闭杆20向拉入解除位置的转动而向下方移动规定量之后,通过该连动杆21的棘轮按压突起21d对棘轮13的被按压片13g向未闩锁位置方向的按压被解除。但是,在钩12从转动限制阶梯部13c与棘轮卡合阶梯部12e的卡合被解除至到达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的期间,钩12的第2脚部12d的圆弧状面12g按压棘轮13的圆弧面部13d,抵抗扭簧17的施力F2,被继续保持在未闩锁位置。具体地讲,关闭杆20从拉入位置(图15)到拉入解除位置(图14)的转动量与钩12从撞针保持位置(图15)到拉入开始位置(图14)的转动量大致相等,当打开动作时,在关闭杆20到达图14的拉入解除位置之前的阶段,通过连动杆21将棘轮13向未闩锁位置方向的按压被解除。另一方面,通过钩12的第2脚部12d产生的棘轮13向未闩锁位置方向的按压持续得比通过连动杆21的长,直到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图13),棘轮按压突部12f越过棘轮13的阶梯部13e,相互的圆弧面部12g、13d的抵接被解除之后,才允许棘轮13向闩锁位置的转动。而且,直到产生该转动允许之后,才通过扭簧17的施力F2,使棘轮13从未闩锁位置向闩锁位置恢复转动(T15)。即,直到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之前,不输入棘轮检测开关30断开,打开杆检测开关31接通这样的上述后门102的打开状态的信号。
[0165]如果检测出后门102的打开状态,则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为了使闩锁解除可靠,在继续规定的超行程量的电动机反转驱动以后,使电动机27a向关闭方向正转驱动(T16)。该电动机正转驱动用于在打开动作时,将从图13示出的初始位置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扇形齿轮26返回到初始位置,如果通过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检测出向初始位置的恢复(T17),则电动机27a停止(T18),锁定机构10返回到图13示出的后门102打开状态。
[0166]此外,如图17所示,如果后门102成为全开状态,则筒状罩41a的上侧开口 41b以及筒状罩42a的下侧开口 42b朝向斜上方。但是如图所示,这时由于束线43从弯曲部43b朝向连接器43a的相反侧向斜下方延伸,因此假设在雨水等水分附着于束线43 (的从弯曲部43b位于连接器43a的相反侧的部分)的情况下,该水分也不会沿着束线43的表面从弯曲部43b流向连接器43a侧。从而,水分不会通过上侧开口 41b附着于筒状罩41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同样,由于束线35、36、37以及39从弯曲部35a、36a、37a、39a朝向连接器38的相反侧向斜下方延伸,因此即使水分附着于束线35、36、37以及39 (的从弯曲部35a、36a、37a、39a位于连接器38的相反侧的部分),该水分也不会沿着束线35、36、37以及39的表面从弯曲部35a、36a、37a、39a流向连接器38侧。从而,水分不会通过下侧开口 42b附着于筒状罩42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
[0167]图19示出在从图14的半闩锁状态到成为图15的全闩锁状态的期间,通过上述打开操作开关进行打开(关闭取消)操作的情况的处理。直到通过半闩锁信号(棘轮检测开关30接通,打开杆检测开关31断开)的输入,电动机27a被正转驱动,扇形齿轮26沿着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关闭杆20朝向拉入位置按压转动(T5)为止,与前面说明的通常动作相同。这里,在成为全闩锁状态之前,如果接通打开操作开关(T19),则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将电动机27a从正转切换为反转驱动(T20)。于是,扇形齿轮26通过关闭杆操作部26d解除按压关闭杆20的状态。由此,通过扭簧16和拉伸弹簧25的施力Fl、F3,钩12与关闭杆20的结合体返回到图14的半闩锁状态的位置。虽然扇形齿轮26暂时返回到初始位置(T21),但是电动机27a没有停止,继续反转驱动。于是,扇形齿轮26的打开杆操作片26c按压齿轮抵接部23h,打开杆23抵抗拉伸弹簧25的施力F4,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关闭位置向打开配置转动,该动作通过打开杆检测开关31检测(T22)。
[0168]在图14的半闩锁状态下,如果打开杆23向打开位置转动,则在规定的空转期间(控制突起21c的抵接位置从外侧圆弧面部23f 2切换到内侧圆弧面部23f I的区间)以后,连动杆控制槽23f的内侧圆弧面部23fl按压控制突起21c,连动杆21从与钩12的结合突起12h的结合位置转动到结合解除位置。由此,钩12与关闭杆20的结合被解除,钩12通过扭簧16的施力F1,单独地从图14的拉入开始位置朝向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转动。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之后,通过第2脚部12d的圆弧状面12g对圆弧面部13d的按压被解除,棘轮13从闩锁位置向未闩锁位置转动,这通过棘轮检测开关30检测(T23)。由此,成为示出棘轮检测开关30断开,打开杆检测开关31接通这样的后门102打开状态的信号。如果输入该信号,则以后与通常动作时相同,在继续超行程量的反转驱动以后,通过将电动机27a切换为正转驱动(T24),使扇形齿轮26恢复到初始位置(T25),使电动机27a停止(T26),后门102恢复到图13示出的打开状态。
[0169]图20示出从图14的半闩锁状态成为图15的全闩锁状态的期间,代替上述打开操作开关,进行经由紧急解除手柄或者按键装置的机械式打开(关闭取消)操作的情况的处理。直到通过半闩锁信号(棘轮检测开关30接通,打开杆检测开关31断开)的检测,电动机27a被正转驱动,扇形齿轮26沿着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关闭杆20按压转动(T5)为止,与前面说明的通常动作相同。这里,通过按键装置或者紧急解除手柄或者按键装置的操作(T27),输入将第I臂23b拉起的力,打开杆23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打开杆检测开关31从断开(关闭位置)切换为接通(打开位置)(T28)。通过该打开杆23的转动,连动杆控制槽23f的内侧圆弧面部23fl按压连动杆21的控制突起21c,连动杆21以轴销22为中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自转),解除与钩12的结合突起12h的结合。由此,关闭杆20的结合被解除,钩12通过扭簧16的施力F1,朝向图13的撞针释放位置转动。而且,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之后,通过第2脚部12d的圆弧状面12g对圆弧面部13d的按压被解除,棘轮13从闩锁位置向未闩锁位置转动,棘轮检测开关3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T29)。通过将其与打开杆检测开关31的接通组合,检测后门102的打开状态。如果检测出后门102的打开状态,则电子控制单元32的控制基板40将电动机27a从关闭用的正转驱动切换为反转驱动(T30),扇形齿轮26从按压关闭杆20的位置向初始位置转动。如果由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检测出扇形齿轮26返回到初始位置(T31),则电动机27a停止(T32),恢复到图13示出的后门102的打开状态。
[017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10中,无论后门102打开还是关闭时,由于附着于后门102 (束线35、36、37、39、43等)的水不会流入到筒状罩41a、42a的内部或者控制基板40,因此始终能够通过控制基板40可靠地控制电动机单元27。
[0171]此外,由于能够通过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和按压构件34可靠地检测出扇形齿轮26转动到初始位置,因此能够通过控制基板40可靠地控制扇形齿轮26。
[0172]而且,由于能够将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设置在底板11的与扇形齿轮26的对向面上,因此与现有的关闭机构相比较,能够使锁定机构10小型化。
[0173]此外,通过在底板11形成突出支撑部Ilj和环状阶梯部11k,同时,在扇形齿轮26形成接近对向部26e和离开对向部26f,能够在底板11与扇形齿轮26之间配置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同时,防止扇形齿轮26与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的干扰。另外,即使从小齿轮27b等对扇形齿轮26施加向底板11侧倾倒方向的外力,由于通过按压构件34抵接于底板11 (环状阶梯部11k),限制扇形齿轮26的倾倒,因此能够使扇形齿轮26顺利地旋转。从而,能够使扇形齿轮26 (按压构件34)以及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顺利地动作。[0174]此外,由于按压构件34为与扇形齿轮26分体的树脂制,因此(与金属制的情况相比较)容易将按压部件34成形为希望的形状。从而,能够通过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以及按压构件34可靠地进行扇形齿轮26的位置检测。
[0175]另外,当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时,使棘轮13从未闩锁位置恢复动作到闩锁位置,参照该棘轮恢复动作检测车门的打开(闩锁解除,锁定解除)。由此,即使没有直接检测钩12的位置,S卩,即使钩12的周围没有配置检测单元的充分的空间,也能够检测车门打开状态。而且,在锁定机构10中,由于包括作为检测单元的棘轮检测开关30和打开杆检测开关31的各构成要素预先定位在底板11上被单元化,因此操作容易,也不需要安装到车辆时的麻烦的调整。另外,在打开动作时,由于直到钩12到达撞针释放位置为止,即直到车门锁定被完全解除为止,不进行向闩锁位置的恢复动作,因此即使由于某些失误,在打开动作的过程中停止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将其状态误检测为门打开的可能性。例如,在打开动作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输入车门打开状态的信号输入(棘轮检测开关30接通,打开杆检测开关31接通的组合)的情况下,判断为打开动作出错,能够实行使电动机停止、发出警告等适当的处理,确保安全性。
[0176]另外,实现以上的棘轮13动作的棘轮控制单元由枢接于关闭杆20的小型连动杆21或者形成于打开杆23的连动杆控制槽23f等空间效率出色的构造构成,因此能够避免锁定机构10的大型化。
[0177]以上根据图示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图示实施方式适用于后门102的车门锁定装置,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后门102以外的车辆车门(例如侧门、后备箱门等)。
[0178]另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与关闭机构不同的锁定机构。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如下类型的锁定机构:将钩和棘轮收纳在一个外壳内,将电动机和通过该电动机旋转的杆收纳在另外的外壳内,通过将两个外壳连接,使该杆与棘轮相对向,通过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旋转的杆的按压力,使棘轮旋转,进行锁定解除。
[0179]此外,也可以在按压构件34为金属制之后,将按压构件34与扇形齿轮26 —体成形。
[0180]另外,也可以变更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对于底板11的安装位置,通过扇形齿轮位置检测开关33 (以及按压构件34)来检测扇形齿轮26旋转到初始位置以外的位置(例如图15的位置)。
[018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82]本发明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由于将检测扇形齿轮的旋转方向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基底构件的与扇形齿轮的对向面,因此与现有的关闭机构相比较,能够使基底构件以及关闭机构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底构件,固定于车辆主体和将该车辆主体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中的一者; 钩,设置于该基底构件,能够在与突出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和车门的另一者的撞针卡合的撞针保持位置和没有卡合的撞针解除位置之间旋转; 棘轮,设置于所述基底构件,能够在与该钩卡合并保持在所述撞针保持位置的闩锁位置和没有保持的未闩锁位置之间旋转; 扇形齿轮,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基底构件,通过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所述钩向所述撞针保持位置侧旋转; 按压构件,突出设置于该扇形齿轮; 电动机,使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小齿轮旋转,将所述扇形齿轮沿着所述一个方向旋转驱动; 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基底构件的与所述扇形齿轮的对向面,当该扇形齿轮位于规定的位置时,通过利用所述按压构件进行按压,从而发出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形齿轮是金属制, 所述按压构件是树脂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构件的所述对向面与所述按压构件形成间隙的同时相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门用关闭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形齿轮具备:接近对向部,与所述基底构件的所述对向面的间隔小;离开对向部,与该相对面的间隔比该接近对向部大,而且沿着以扇形齿轮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伸;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对向面的与所述离开对向部相对向的部分。
【文档编号】E05B81/64GK103608540SQ201280030840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竹内繁 申请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