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体之间的锥形卡,所述拉手本体套设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锥形卡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和所述拉索之间,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本体内的拉索上,所述锥形卡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体,所述拉索上还套设有用于按压所述锥形卡尾部的按压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处于拉手本体的内部,节省了安装空间,从而有助于增加车门扳金贯通筋的宽度,保证车门钣金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门拉手拉索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车辆在发生碰撞过程中,车门需具备足够 的刚性才不会折弯,从而保证车门能正常打开。车门的内开拉手位于车身碰撞中部的传递 路径上,并且采用固定装置对内开拉手的拉索进行固定安装。现有技术中所述拉索的固定 装置的开关位于整个结构的靠近前端和上端的位置,为了避免所述开关由于误碰或干涉而 导致的解锁问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开关与周围零件至少5_的空间间隙,这样的 需求导致开关处成为车门的贯通筋最薄弱的位置,因此导致车门刚性显著地降低,难以保 证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 定装置,该装置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有助于保证车门钣金的刚性。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 -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体之间的锥形卡, 所述拉手本体套设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锥形卡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和所述拉索之 间,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本体内的拉索上,所述锥形卡的尾部伸出所述拉 手本体,所述拉索上还套设有用于按压所述锥形卡尾部的按压开关。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锥头部的外壁设置有锥形引导面,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与所述锥 形引导面相适配。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卡的尾部平行于所述拉索设置,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与所述 锥形卡的尾部形成一级台阶。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卡接的凸起。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开关通过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拉索上。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和尾部一体注塑成型。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由于 所述固定装置处于拉手本体的内部,节省了安装空间,从而有助于增加车门扳金贯通筋的 宽度,保证车门钣金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 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 "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 中心的方向。
[001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 拉索1及拉手本体2之间的锥形卡3,所述拉手本体2套设在所述拉索1上,所述锥形卡3 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壁和所述拉索1之间,所述锥形卡3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 本体2内的拉索1上,所述锥形卡3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体2,所述拉索1上还套设有用 于按压所述锥形卡3尾部的按压开关4。
[001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采用锥形卡3来固定所述拉 手本体2和拉索1,通过锥形卡3的弹性锁死拉索1,锥形卡3与拉索1不易松脱,在需要维 修拆解拉手本体2时,只需按压所述按压开关4,从而使锥形卡3的尾部进行弹性压缩变形, 所述锥形卡3发生弹性变形后,从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腔脱离,即完成拆卸的过程。可见, 采用锥形卡3对拉手本体2进行固定,不但方便了拆卸,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在整个安装 结构的内侧,节省了安装空间,有效地增加了车门扳金贯通筋的宽度,从而保证了车门钣金 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0017] 为了方便地将所述锥形卡3安装至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所述锥 头部的外壁设置有锥形引导面,所述锥形引导面自锥头部的末端向顶端逐渐收缩,所述拉 手本体2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引导面相适配。安装时,将所述拉索依次穿过拉手本体2和锥 形卡3,并将拉索的端头放入拉杆结构中,然后,将拉锥形卡3对准拉手本体2,并将锥形卡3 朝着拉手本体2方向推入,所述拉手本体2的端部沿着苏搜狐锥形卡3的锥形引导面进行 滑动并逐渐对锥形卡进行压缩,直至所述锥头部完全进入所述拉手本体的内腔,即安装完 成。
[0018] 为了保证所述锥头部能够牢固地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2内,如图2所示,所述锥形 卡3的尾部优选地平行于所述拉索1设置,并优选地在所述锥形卡3的锥头部与所述锥形 卡的尾部形成一级台阶,相应地,所述拉手本体2上还优选地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卡接的凸 起,所述锥头部完全进入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腔后,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台阶上,从而避免 所述锥头部从所拉手本体2的内腔中脱落,有助于保证锥头部与拉手本体2连接的稳固性。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锥形卡3的锥头部和尾部一体 注塑成型,当然,所述锥形卡3应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具有足够的支撑性及弹 性的材料制成,从而在保证所述锥形卡3的卡接牢固性,同时提高所述锥形卡3的压缩弹 性,避免由于频繁地拆装而导致锥形卡3的断裂,延长锥形卡3的使用寿命。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开关4通过固定套筒固定 在所述拉索1上,所述按压开关4的根部与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从而为所述按压开关4 提供支撑力;所述按压开关4的端部向外翘起,并且设置在所述锥形卡3尾部的上方,更优 选地,所述按压开关4的端部还设置有按压凸起,从而保证能够准确地向所述锥形卡3尾 部施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简化安装同时提高按压开关4与固定套筒连接的稳 定性,本实施例的按压开关4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筒一体注塑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 解的是,一体成型仅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所述按压开关4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种优选方 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处于拉手本体的内部,节省了安装空间,从而有助于增加车门扳金 贯通筋的宽度,保证了车门钣金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002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体之间 的锥形卡,所述拉手本体套设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锥形卡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和所 述拉索之间,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本体内的拉索上,所述锥形卡的尾部伸 出所述拉手本体,所述拉索上还套设有用于按压所述锥形卡尾部的按压开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头部的 外壁设置有锥形引导面,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引导面相适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卡的 尾部平行于所述拉索设置,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与所述锥形卡的尾部形成一级台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本体 上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卡接的凸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开关 通过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拉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锥形卡的锥头部和尾部一体注塑成型。
【文档编号】E05B3/00GK203905626SQ20142029458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赵良益, 陈荣辉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