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2889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回归缓冲机构,回归缓冲机构设长条状沟槽,长条状沟槽设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拨动件,拨动件设第一凹口部和第二凹口部;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缓冲机构设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与第一弹性件结合,缓冲机构设第一滑动片,第一滑动片设第一释放爪,第一释放爪可在第一凹口部内滑移转动,缓冲机构设至少一个缓冲棒,缓冲机构设第二弹性件;第二滑动片,第二滑动片设第二释放爪,第二释放爪在第二凹口部内滑移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设有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分别使缓冲机构产生两段回归力,即可达到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归力的目的。
【专利说明】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归缓冲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回归缓冲器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于一回归缓冲机构11、一滑动机构12与一拨动件13所构成,该回归缓冲机构11具有一壳体111与一盖体112,该滑动机构12设于该壳体111内,又该回归缓冲机构11及拨动件13分别装设于一门框14及一门体15上,该滑动机构12内通常尚包含有弹性件16、缓冲机构17 (如缓冲棒)及释放爪18,该释放爪18与拨动件13两者系可分离地相互卡抵,其达到自动回归与缓冲的原理系藉由门体15之移动来控制并切换该拨动件13与释放爪18之分离或结合卡抵,而可切换弹性件16之拉伸定位或回归复位,从而使该门体15可达到自动回归与缓冲之目的,在此,该滑轨回归装置的其余细部构造及动作原理均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具体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M448202号「回归缓冲装置(二)」或M441705号「门体回归缓冲机构」等案,于此不再赘述。
[0003]按一般回归缓冲装置,其虽可因弹性件16随着弹性拉伸变形而达到回归之功效,但往往因使用的弹性件16为仅具备单一弹力系数特性的弹簧,导致回归缓冲装置在回归时随着弹性件16变形量减少,而使后段回归的力道减弱,造成回归缓冲装置在带动门体15回归时无法有力的将门完全闭合,因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的回归缓冲器结构,因弹性件随着收缩变形而导致回复力减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可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归力;
[0005]为达成以上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
[0006]一回归缓冲机构,该回归缓冲机构设有一盖体、一上壳体、一下壳体,该盖体设有一长条状沟槽,该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又该上壳体设有一第二限位孔,该上壳体设有被接合部;
[0007]一拨动件,该拨动件系供上壳体套设于内,又该拨动件系可滑移的套设于盖体内,又该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和第二凹口部,该第二凹口部系对应上壳体的第二限位孔配置,又该拨动件设有一磁铁;
[0008]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与下壳体结合,又该缓冲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座,该第一滑动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又该第一滑动座系与第一弹性件结合,又该缓冲机构设有第一滑动片,该第一滑动片设有一第一释放爪,该第一释放爪系可穿设拨动件的第一凹口部和第一滑动座的第一限位孔,并可在第一限位孔内和第一凹口部内滑移转动,又该缓冲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一端与下壳体结合,又该第二弹性件另一端设有一与上壳体之被接合部相对应的接合部;
[0009]一第二滑动片,该第二滑动片设有一第二释放爪,该第二释放爪系可穿设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凹口部,并可在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凹口部内滑移转动;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藉由回归缓冲机构与拨动件结合,并藉由回归缓冲机构内设有一缓冲机构,再藉由缓冲机构设有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分别使缓冲机构有两段回归力,即可达到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归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常用的回归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2]其中,11-回归缓冲机构,111-壳体,112-盖体,12-滑动机构,13-拨动件,14-门框,15-门体,16-弹性件,17-缓冲机构,18-释放爪;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的第一释放爪卡抵第一缺口部动作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的第二缺口部动作示意图;
[0017]图6为实施例一的关门动作前示意图;
[0018]图7为实施例一的关门动作后不意图;
[0019]图8为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9为实施例二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10为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11为实施例三的组合示意图;
[0023]图12为实施例四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13为实施例四的组合示意图;
[0025]图14为实施例五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15为实施例五的第一释放爪卡抵第一缺口部示意图;
[0027]图16为实施例五的第二释放爪卡底第二缺口部示意图;
[0028]其中,2-回归缓冲机构,2a_回归缓冲装置,20_盖体,200-长条状沟槽,200a_第二长条状沟槽,201-第一缺口部,202-第二缺口部,21-上壳体,210-第二限位孔,211-被接合部,22-下壳体,23-壳体,230-缓冲棒容置空间,231-拨动件容置空间,3-拨动件,3a-第二拨动件,3b-第三拨动件,3c-第四拨动件,30-第一凹口部,31-第二凹口部,32-磁铁,33-弹性固定端,4-缓冲机构,40-第一弹性件,40a-后段弹性件,41-第一滑动座,41a_第二滑动座,41b-第三滑动座,410-第一限位孔,42-第一滑动片,420-第一释放爪,43-缓冲棒,44-第二弹性件,44a-前段弹性件,440-接合部,45-第三弹性件,46-伸缩管,46a_伸缩孔,5-第二滑动片,50-第二释放爪,6-平开门,60-磁铁,7-抵挡部,8-磁铁,9-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
[0032]一回归缓冲机构2,该回归缓冲机构2设有一盖体20、一上壳体21、一下壳体22,该盖体20系与下壳体22相组设结合,该盖体20设有一长条状沟槽200,在本实施例中,该长条状沟槽200系设置于该盖体20顶部下表面,而可于组立后保持盖体20外观的平整,该长条状沟槽200设有第一缺口部201与第二缺口部202,且该第一缺口部201与第二缺口部202两者缺口方向相反,又该上壳体设有一第二限位孔210,该第二限位孔210可为弧状透孔,该上壳体21设有被接合部211 ;
[0033]一拨动件3,该拨动件3系供上壳体21套设于内,又该拨动件3系可滑移地套设于盖体20内,更具体而言,该拨动件3系介于盖体20与上壳体21之间,又该拨动件3设有一第一凹口部30和第二凹口部31,该第二凹口部31系对应上壳体21的第二限位孔210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凹口部30为开放状的斜向缺口,该第二凹口部31则为封闭状的斜向孔,又该拨动件3的外侧端设有一磁铁32 ;
[0034]—缓冲机构4,该缓冲机构4设置于回归缓冲机构2内,该缓冲机构4设有一第一滑动座41与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40,该第一弹性件40两端分别与回归缓冲机构2及第一滑动座41相连接,该第一弹性件40可为弹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平行设置于该第一滑动座41两侧,该第一滑动座41设有第一限位孔410,该第一限位孔410可为弧状透孔,又该缓冲机构4设有第一滑动片42,该第一滑动片42上方设有一第一释放爪420,该第一滑动片42位于第一滑动座41下方,且第一释放爪420系穿设第一滑动座41的第一限位孔410及该长条状沟槽200,另该拨动件3其第一凹口部30系可分离地与该第一释放爪420相卡抵,又该缓冲机构4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43与一第二弹性件44,该缓冲棒43与上壳体21之被接合部211动力连接,该第二弹性件44 一端与下壳体22结合,又该第二弹性件44另一端设有一与上壳体21之被接合部211相对应的接合部440,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棒43的数量为四个,且该第二弹性件44系位于该四个缓冲棒43之间;
[0035]—第二滑动片5,该第二滑动片5上方设有一第二释放爪50,该第二滑动片5位于上壳体21下方,且该第二释放爪50分别依序穿设第二限位孔210、第二凹口部31及长条状沟槽200,并可在第二限位孔210和第二凹口部31内滑移转动,如图3所示;
[0036]请参阅图4所示,俾当本创作应用于一平开门6时,只需于该平开门6设有一与拨动件3之磁铁32相对应的磁铁60,又该磁铁60与磁铁32磁性相吸,俾当使用者打开平开门6时,因两磁铁相吸所以顺势带动拨动件3位移,拨动件3其第一凹口部30可依序带动第一滑动片42其第一释放爪420与第一滑动座41移动并拉伸两个第一弹性件40,并藉由第一释放爪420于盖体20的长条状沟槽200内滑移,俾当第一释放爪420滑移到长条状沟槽200的第一缺口部201时,第一释放爪420顺着第一凹口部30的形状滑移转动,而使第一释放爪420可落入并卡抵于该第一缺口部201内,而使该拨动件3其第一凹口部30可与第一释放爪420分离,同时可使两个第一弹性件40拉伸固定产生弹性回复力,请再参阅图5所示,此时使用者可继续打开平开门6以继续拉动该拨动件3,该拨动件3可带动第二滑动片5的第二释放爪50于盖体20的长条状沟槽200滑移,并藉由拨动件3带动上壳体21,即可拉伸缓冲棒43和第二弹性件44,俾当第二释放爪50滑移到长条状沟槽200的第二缺口部202时,第二释放爪50即可顺着第二凹口部31的形状滑移转动,而使第二释放爪50可落入并卡抵于至第二缺口部202内,此时,藉由该第二凹口部31为封闭状故无法与第二释放爪50分离,而可将拨动件3定位,同时并使第二弹性件44拉伸固定产生弹性回复力,当使用者再施力拉开平开门6时,即可克服磁铁60与磁铁32之间的吸力,而使平开门6脱离回归缓冲装置2之拨动件3并可使平开门6开启到最大;请再参阅图6所示,俾当平开门6关门时,平开门6之磁铁60会碰撞该拨动件3之磁铁32并与之磁性相吸,该平开门6也会带动拨动件3往靠近回归缓冲机构2方向移动,该第二滑动片5的第二释放爪50即可依与前述相反的动作原理转动并脱离第二缺口部202,此时第二弹性件44的弹性回复力即可带动拨动件3及平开门6回归复位,请再参阅图7所示,当该拨动件3其第一凹口部30移动到第一释放爪420的位置时,该第一释放爪420接触也可依与前述相反的动作原理转动并脱离第一缺口部201,同时该第一释放爪420也会与第一凹口部30重新卡抵,此时藉由两个第一弹性件40弹性回复力,即可使拨动件3更有力的带动平开门6回归复位并完全关闭,进而使本创作可以两段式弹力设计达到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复力之功效。
[0037]实施例二
[0038]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滑动座41a和一第三弹性件45并可替换实施例一的第一滑动座41、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44,又该第三弹性件45设有一后段弹性件40a与一前段弹性件44a,该第三弹性件45可为弹簧,又该第三弹性件45可为一体成形或两弹簧连接,且该前段弹性件44a的直径大于后段弹性件40a的直径,又该第二滑动座41a设有一伸缩管46,该伸缩管46可供后段弹性件40a套设,该伸缩管46的口径小于前段弹性件44a的直径,如图9所示,因本实施例之其它结构与动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可藉由一根有两种直径之第三弹性件45,即可达到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复力,进一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0039]实施例三
[0040]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施例是使用于吊门上的回归缓冲装置,该回归缓冲装置与其它实施例相似均设有回归缓冲机构2,该回归缓冲机构2设有盖体20与下壳体22,该盖体20设有长条状沟槽200,该长条状沟槽200设有第一缺口部201,本实施例中该盖体20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长条状沟槽200a和一第二拨动件3a,而该第二缺口部202于本实施例中设于第二长条状沟槽200a之一端,而该第二凹口部31系设于第二拨动件3a,又该本实施例中设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第三弹性件45,且该第三弹性件45系由不同直径大小的弹簧所组成,该回归缓冲机构2设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第二滑动座41a,该第二滑动座41a与长条状沟槽200与第三弹性件45之动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而该第二拨动件3a与第二滑动片5之动作原理与先前技术相同,且为该领域通常知识者所能得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0041]实施例四
[0042]如图11所示,并请再参阅图12所示,而此回归缓冲装置是使用于移门,而本创作进一步设有一抵挡部7和一与实施例三中第二拨动件3a相似的第三拨动件3b,且该必要结构均已揭露于其它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3所示,本创作进一步于第二滑动座41a设有一磁铁8,并于该回归缓冲机构2的盖体20内设有一与磁铁8相对应的磁铁9,又该磁铁8与磁铁9磁性相反,且该抵挡部7与第三拨动件3b与第二滑动片5均为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所能熟知,故在此不在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藉由磁铁8与磁铁9磁性相吸的补助力,更可提高回归缓冲装置的回归力之功效。
[0043]实施例五
[0044]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设有一回归缓冲机构2a,该回归缓冲机构2a设有一壳体23,该壳体23设有长条状沟槽200,该长条状沟槽200设有第一缺口部201与第二缺口部202,又该壳体23设有一缓冲棒容置空间230,该壳体23设有一拨动件容置空间231,又该壳体23左右设有两个第三弹性件45,具体而言,该两个第三弹性件45 —端固定于回归缓冲机构2a且该壳体23介于两个第三弹性件45之间,又该本实施例进一步设有第三滑动座41b,该第三滑动座41b可为M字型,且该第三滑动座41b两端各设有一与实施例二中伸缩管46相似的伸缩孔46a,该伸缩孔46a系套设于第三弹性件45的后段弹性件40a并可卡抵前段弹性件44a,又该前端弹性件44a弹性力量小于后端弹性件40a,又该伸缩孔46a的孔径小于前段弹性件44a,该第三滑动座41b设有第一滑动片42,该第一滑动片42系设于第三滑动座41b之M字型正中间,又该第一滑动片42设有第一限位孔410,该第一限位孔410系供第一释放爪420穿设,又该第一滑动座41b系可滑移得与壳体23结合,且该第一释放爪420系可于壳体23的长条状沟槽200内滑移,又该回归缓冲机构2a设有拨动件3,该拨动件3可与壳体23的拨动件容置空间231结合,又该拨动件3设有缓冲棒43与第一凹口部30,该缓冲棒43可与壳体23之缓冲棒容置空间230结合,且该拨动件3设有两个弹性固定端33,该弹性固定端33系与第三弹性件45另一端固定,即可藉由拉动拨动件3并带动第三弹性件45产生弹性回复力,并藉由拨动件3设有第二滑动片5,该第二滑动片5设有第二释放爪50,又该回归缓冲机构2a设有一第四拨动件3d,该第四拨动件3c设有第二凹口部31 ;
[0045]请参阅图15所示,藉由拉动拨动件3并带动第三滑动座41b,并藉由第一释放爪420于长条状沟槽200内滑动,俾当第一释放爪420滑移到长条状沟槽200的第一缺口部201时,藉由第一释放爪420顺着第一凹口部30形状滑移并于第一限位孔410内转动卡抵至第一缺口部201,即可使后段弹性件40a拉伸固定产生弹性回复力,请再参阅图16所示,再藉由拉动拨动件3并带动第二滑动片5的第二释放爪50,俾当第二释放爪50顺着长条状沟槽200滑移到第二缺口部202时,藉由第二释放爪50顺着第四拨动件3c的第二凹口部31形状滑移并卡抵至第二缺口部202,即可使前段弹性件44a拉伸固定并产生弹性回复力,而其回复归位的原理与其它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力藉由两个第三弹性件45产生回复力,更加提高拨动件回复力的稳定度。
[0046]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回归缓冲机构,该回归缓冲机构设有一盖体、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该盖体与下壳体相组设结合,该盖体设有一长条状沟槽,该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且该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两者缺口方向相反,又该上壳体设有一第二限位孔,该上壳体设有被接合部; 一拨动件,该拨动件系供上壳体套设于内,又该拨动件套设于盖体内,该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和第二凹口部; 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设置于回归缓冲机构内,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座与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回归缓冲机构及第一滑动座相连接,该第一滑动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又该缓冲机构设有第一滑动片,该第一滑动片上方设有一第一释放爪,该第一释放爪系穿设第一滑动座的第一限位孔及该长条状沟槽,该拨动件其第一凹口部系与该第一释放爪相卡抵,又该缓冲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与一第二弹性件,该缓冲棒与上壳体之被接合部动力连接,该第二弹性件一端与下壳体结合,又该第二弹性件另一端设有一与上壳体之被接合部相对应的接合部; 一第二滑动片,该第二滑动片上方设有一第二释放爪,该第二释放爪分别依序穿设第二限位孔、第二凹口部及长条状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设有一磁铁;该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3.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回归缓冲机构,该回归缓冲机构设有一盖体、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该盖体与下壳体相组设结合,该盖体设有一长条状沟槽,该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且该第一缺口部与第二缺口部两者缺口方向相反,又该上壳体设有一第二限位孔,该上壳体设有被接合部; 一拨动件,该拨动件系供上壳体套设于内,又该拨动件套设于盖体内,该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和第二凹口部,该第二凹口部系对应上壳体的第二限位孔配置; 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设置于回归缓冲机构内,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设有一后段弹性件与一前段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的后段弹性件端与回归缓冲机构连接,又该第三弹性件的前段弹性件端设有一与上壳体之被接合部相对应的第二弹性件接合部,该第三弹性件的前段弹性件端与上壳体动力连接,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二滑动座,该第二滑动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又该第二滑动座设有一伸缩管,该伸缩管套设后段弹性件,又该缓冲机构设有第一滑动片,该第一滑动片上方设有一第一释放爪,该第一释放爪系穿设第一滑动座的第一限位孔及该长条状沟槽,该拨动件其第一凹口部系与该第一释放爪相卡抵,又该缓冲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 一第二滑动片,该第二滑动片上方设有一第二释放爪,该第二释放爪分别依序穿设第二限位孔、第二凹口部及长条状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设有一磁铁;该第三弹性件为弹簧;该前段弹性件的直径大于后段弹性件的直径。
5.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回归缓冲机构,该回归缓冲机构设有一盖体和一下壳体,该盖体与下壳体相组设结合,该盖体设有一长条状沟槽和一第二长条状沟槽,该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一缺口部,该第二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二缺口部; 一拨动件,该拨动件套设于盖体内,该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该拨动件设有第二滑动片,该第二滑动片设有第二释放爪,该第二释放爪系穿设盖体的第二长条状沟槽; 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二拨动件与盖体连结,又该第二拨动件设有第二凹口部; 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与下壳体结合,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设有一后段弹性件与一前段弹性件,该后段弹性件一端与下壳体结合,又该前段弹性件一端与第二滑动片结合,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二滑动座,该第二滑动座设有第一限位孔,又该第二滑动座设有一伸缩管,该伸缩管套设后段弹性件,又该缓冲机构设有第一滑动片,该第一滑动片设有一第一释放爪,该第一释放爪系穿设第二滑动座的第一限位孔和盖体的长条状沟槽,又该缓冲机构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棒,第二滑动座设有一磁铁,并于该回归缓冲机构的盖体内设有一与磁铁相对应的磁铁,且该两磁铁磁性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弹性件为弹簧;该前段弹性件的直径大于后段弹性件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拨动件更换为第三拨动件,该第三拨动件与拨动件连结;该第二长条状沟槽设有一抵挡部。
8.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回归缓冲机构,该回归缓冲机构设有一壳体,该壳体设有一长条状沟槽,该长条状沟槽设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又该壳体设有一缓冲棒容置空间,该壳体设有一拨动件容置空间, 一拨动件,该拨动件套设于盖体的拨动件容置空间内,该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该拨动件设有第二滑动片,该第二滑动片设有第二释放爪,该第二释放爪系穿设壳体的长条状沟槽内,又该拨动件设有两个弹性固定端; 一第四拨动件,该第四拨动件与回归缓冲机构连结,又该第四拨动件设有第二凹口部; 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与回归缓冲机构结合,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两个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设有一后段弹性件与一前段弹性件,该后段弹性件一端固定于回归缓冲机构,又该前段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拨动片的弹性固定端,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三滑动座,该第三滑动座设有一伸缩孔,该伸缩孔套设后段弹性件,又该第三滑动座设有第一滑动片,该第一滑动片设有第一限位孔,又该第一滑动片设有一第一释放爪,该第一释放爪系穿设第一限位孔和壳体的长条状沟槽,又该缓冲机构设有一缓冲棒,该缓冲棒置设于缓冲棒容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弹性件为弹簧;该前段弹性件的直径大于后段弹性件的直径;该前段弹性件弹性力量小于后段弹性件弹性力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提高回归力的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三弹性件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
【文档编号】E05F5/06GK204112975SQ20142056126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廖瑞忠 申请人: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