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23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表面清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享有2014年10月13日的德国申请10 2014 114 776.6的优先权。针对所有用途都内容完整地引用所述的德国专利申请的内容的全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清洁机,其包括清洁辊保持器、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上的至少一个清洁辊、用于旋转式驱动至少一个清洁辊的驱动装置以及配属于至少一个清洁辊并且将清扫物输送给清洁辊的清扫元件。



背景技术:

由WO 2013/027140 A1已知一种用于清洁表层的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刷。此外还设置有橡胶擦拭元件,其与刷间隔开且紧固在喷嘴壳体的下侧上。

由WO 2013/027164 A1同样已知一种带有能旋转的刷和唯一的橡胶擦拭元件的清洁设备。

由EP 2 177 128 A1已知一种用于在刷上分配流体的设备。

由DE 41 17 157 A1已知一种用于清扫或清洁优选平滑的表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有待清洁的表面利用基本上抹布状的擦拭元件在通过擦拭元件容纳污物的情况下被擦净并且然后将弄脏的擦拭元件润湿,并且由此将污物从该擦拭元件吸除。

由WO 2010/140967 A1已知一种用于清洁弄脏的表层的方法。

由CH 607 578已知一种能接合到水线路上的刷设备。

由EP 0 186 005 A1已知一种配设有滚轮的刷吸嘴。

由FR 2 797 895已知一种刷。

由US 2002/0194692 A1已知一种用于机械式清除表层污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表面清洁机,利用该表面清洁机获得了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以及特别是有待清洁的硬表面上的最佳的清洁结果。

该技术问题在本文开头所述的表面清洁机中按照本发明被由此解决,即,清扫元件至少在清洁运行中以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其中,清扫元件的前端布置在该前部区域上。

于是在清洁运行中,清扫元件的前端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

通过清扫元件将粗颗粒污物输送给至少一个清洁辊。这种粗颗粒污物然后由至少一个清洁辊携带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抽吸口被吸除。通过设置以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的清扫元件,使清扫元件能持续适应有待清洁的表面。由此确保,在清洁运行中可以构成清扫棱边(作为清扫元件与有待清洁的表面的抵靠线),以便能够将粗颗粒污物输送给至少一个清洁辊。

通过清扫元件以其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主动地利用衬套的绒毛深度,以便能够实现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不断的适应。

特别是可以由此实现的是,与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定位无关地实现在清扫棱边和至少一个清洁辊之间的至少近似始终不变的间距,以便能够清扫粗颗粒污物,其中,清扫元件以该清扫棱边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

前部区域尤其弹性地构造,使得它在表面清洁机竖立在有待利用至少一个清洁辊来清洁的表面上时由于表面清洁机的自重而没入衬套中。表面清洁机的重力造成了在清扫元件上的弹性的变形(特别是弯曲)以及因此造成了没入衬套中。由此可以实现可靠的没入,其中,在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变化时也可以确保没入。不必提供用于达到预紧的附加的装置;表面清洁机的自重负责在清洁运行中的相应的“预紧”。

特别是至少在表面清洁机的清洁运行中,使前端以与衬套的外侧间隔了衬套的厚度的5%到80%范围内的间距的方式没入。由此利用清扫元件通过清扫棱边在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贴靠获得最佳的清扫结果。清扫棱边的构造与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摆动定位无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扫元件至少两件式地构造为带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具有更高的弹性且前部区域布置或形成在第二部分上。通过两件式的构造可以达到在清扫元件上的功能分离。第二部分可以构造有更高的弹性,以便确保前部区域至少在清洁运行中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第一部分用于第二部分的保持和定位。

第一部分也用于将流体流动引导到一个或多个抽吸口。

尤其规定,第一部分不具有针对清扫元件的功能上的弹性。第一部分可以具有固有弹性,固有弹性很小,使得在通常的运行模式中,第一部分无法弹性地偏移。第一部分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

第二部分尤其具有在70和90之间的范围内的肖氏硬度,以便实现弹性的偏移。第二部分例如由弹性体制成。

完全特别有利的是,清扫元件构造成使得在清洁运行中,清扫棱边始终处在第二部分上。清扫棱边是如下抵靠线,清扫元件以该抵靠线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通过所述的构造确保的是,清扫棱边在清洁运行中贴靠在清扫元件的弹性部分上。清扫元件的又形成了第二部分或构造在第二部分上的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由此实现的是,能实现弹性的偏移,以及由此通过至少一个清洁辊实现了对“被扫起的”粗颗粒污物的最佳的清扫效果和携带效果。当表面清洁机通过至少一个清洁辊竖立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时,在此确保了针对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所有的角位置来说的这种良好的清扫效果和携带效果。

第二部分尤其沿圆周方向跟随在第一部分之后且第二部分尤其与第一部分连接。由此可以提供一种一体式的(但也可以多件式的)清扫元件,该清扫元件实现了最佳的清扫结果。

第一部分尤其面朝清洁辊具有圆柱形的罩面。这种圆柱形的罩面形成了“平滑的”流动引导面,流体流可以沿这个流动引导面引导经过,用以进行吸除。

完全特别有利的而是,清扫元件通过多组分注塑法以及特别是双组分注塑法来制造。由此可以制造在其具体功能上是多件式的清扫元件,但该清扫元件本身一体地构造。这种一体式的清扫元件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清洁辊保持器上以及例如夹在那里。通过多组分注塑法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针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产生不同的材料特性。尤其可以产生不同的弹性特性。

有利的是,在前部区域中或在前部区域的一个部分区段中,清扫元件的厚度朝着前端渐薄。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

此外还有利的是,前部区域构造成使得至少在清洁运行中,前部区域的面朝至少一个清洁辊的外侧与清洁辊的旋转轴线的间距至少在一个部分区段中朝着前端变小。由此伴随上面说明的优势确保了清扫元件以它的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

有利的是,清扫元件具有沿着至少一个清洁辊的清扫元件的旋转轴线前后相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贯通的凹槽。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轴可以例如穿过贯通的凹槽联接到相应的驱动装置上。由此可以实现对至少一个清洁辊的中央驱动。由此,又获得了针对相应的表面清洁机的很高的两侧的边缘清洁能力。

出于相同的原因,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清洁辊被至少两件式地构造成具有配属于清扫元件的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配属于清扫元件的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其中,驱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将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清洁辊联接起来的联接元件穿插过至少一个贯通的凹槽。由此可以实现带有对至少一个清洁辊的中央驱动的表面清洁机。于是例如不再需要在外侧上支承至少一个清洁辊。因此又在两侧获得了也在边缘区域上的很高的清洁效率。

有利的是,清扫元件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通过连接部连接。由此可以特别是将清扫元件构造成一个部件。

在连接部上可以形成滑动面,其中,配属的对应滑动面尤其是没有衬套的。配属的对应滑动面例如布置在至少一个清洁辊上或布置在用于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轴上。

完全特别有利的是,在表面清洁机处于至少一个清洁辊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的清洁运行中,前端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并且不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并且特别是,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的清扫棱边与前端间隔开。由此可以确保前部区域没入并且另一方面可以构成清扫棱边,该清扫棱边是清扫元件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的抵靠线。由此也可以在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位置变化时将粗颗粒污物通过清扫元件输送给至少一个清洁辊。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扫元件被牢固地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上并且尤其以不能移动地且不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上。通过清扫元件的弹性的构造或弹性的局部构造实现了清扫元件和特别是清扫元件的部分区域相对清洁辊保持器的可运动性。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中,清扫元件以能活动且特别是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上。通过能转动的布置,清扫元件整体能相对清洁辊保持器和因此也相对至少一个清洁辊运动。由此,在至少一个清洁辊布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时,同样可以与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位置无关地实现在旋转的清洁辊和清扫棱边之间的始终不变的间距。清扫元件的能转动的可运动性允许了相应的调整。在此也有利的是,清扫元件的前部区域没入至少一个清洁辊的衬套中。

有利的是,在清洁运行中,伴随表面清洁机的前进移动,至少一个清洁辊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由此获得了最佳的污物松脱效果。

还有利的是,在表面清洁机以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清洁辊沿前进方向移动时,清扫元件背离前进方向地向后遮盖至少一个清洁辊并且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至少在至少一个清洁辊的长度上作用。由此获得了最佳的清扫功能。在清扫棱边(清扫元件通过该清扫棱边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和至少一个清洁辊之间尤其存在间隙。这条间隙的尺寸设定成使得积聚在清扫元件处的粗颗粒污物可以相应地被至少一个旋转的清洁辊携带。

清扫棱边在此尤其处在清扫元件的弹性的区域上。

还有利的是,设置用于清洁辊的润湿装置。由此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润湿旋转的清洁辊。在直接润湿时,清洁液被直接涂覆到至少一个清洁辊上。在间接润湿时,清洁液被涂覆到有待清洁的表面上并且至少一个清洁辊从那里吸收液体。也可以将直接和间接的润湿组合起来。通过由润湿装置提供的清洁液,可以更好地将污物从有待清洁的表面上松脱和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结合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表面清洁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按图1的表面清洁机的辊区域的立体图;

图3示出按图2的辊区域的局部图;

图4示出按图2的辊区域的另一个局部图;

图5示出清扫元件的实施例的立体视图,该清扫元件布置在按图2的辊区域上;

图6示出按图2的辊区域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7示出在按图6的剖面A中的剖视图;

图8示出沿按图6的方向B的辊区域的俯视图;

图9(a)、9(b)示出了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不同的角定位连同清扫元件的不同的转动定位。

图10示出表面清洁机的第二实施例的辊区域的立体图;

图11示出按本发明的表面清洁机的第三实施例的辊区域的局部图;以及

图12示出按本发明的表面清洁机的第四实施例的辊区域的立体视图,其中,清洁辊仅部分被示出;

图13示出按图12的辊区域的另一立体的视图;以及

图14示出用于按图12和13的辊区域的清扫元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0中示出的按本发明的表面清洁机的第一实施例用于清洁(硬)地面。因此它是地面清洁机。表面地面清洁机10包括具有壳体14的机身12。表面清洁机10的部件受保护地布置在该壳体14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工具16布置在壳体14内,抽吸工具包括风扇装置和用于驱动风扇装置的马达装置(特别是电动马达装置)。抽吸流通过抽吸工具16产生,以便促成在清洁头18处的吸除。

在壳体14中还布置着分离装置20,分离装置在抽吸流中将固态的成分和液态的成分彼此分开。此外在壳体14中还布置有用于(吸入的)污液的罐装置22。罐装置22尤其以能取下的方式定位在壳体14处。

表面清洁机10包括润湿装置24,清洁液(水或具有附加的清洁剂的水)可以通过该润湿装置提供给清洁头18的清洁辊26。在壳体14中布置有用于清洁液的罐装置28,该罐装置将这种清洁液提供给润湿装置24。

表面清洁机10是手持式的。在机身12上布置有保持器30。这个保持器30包括握持杆32,在该握持杆的端部区域上安放有握持把手34。握持把手34尤其被构造成弓形把手。在握持把手34的区域中布置有操作元件以及特别是用于使表面清洁机10的相应的装置接通或切断的开关。

用于电源线缆的卷绕装置36可以布置在握持杆32上。

在背离握持把手34的端部上,清洁头18被定位在机身12上。清洁头例如以能摆动的方式布置在机身12上。

清洁头18包括清洁辊保持器38,清洁辊26安放在该清洁辊保持器上。

驱动装置40配属于清洁辊26,该驱动装置尤其包括驱动马达。驱动装置40布置在壳体14中或布置在清洁头18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0的一部分布置在壳体14中以及一部分布置在清洁头18上。

驱动装置40尤其包括电动马达。这个电动马达提供用于围绕旋转轴线42旋转式驱动清洁辊26的扭矩。

在表面清洁机10运行时,表面清洁机通过清洁辊26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上并且仅通过清洁辊26支撑在这个有待清洁的表面上。操作者在握持把手34上握持表面清洁机10,其中,在正常运行时操作者是站立的。操作者可以调整表面清洁机10(握持杆32)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定位。这通过整个器件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的角定位实现。

针对这种角运动(也参看图9(a)和9(b))的摆动轴线44由清洁辊26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抵靠区域形成。

针对清洁头18相对机身12的可能的可摆动性来说的摆动轴线48横向于摆动轴线44或横向于旋转轴线42。

清洁辊26具有纵轴线50。这条纵轴线50与旋转轴线42同轴。在表面清洁机10的清洁运行中,纵轴线50与有待清洁的表面46同轴。针对整个器件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摆动来说的摆动轴线44至少近似平行于这条纵轴线50。

清洁辊26如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52标注的那样配设有衬套。

具有清洁辊保持器38的清洁头18(也参看图3至8)被设置用于特别是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机身12连接。清洁头包括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接管54,通过该接管实现了清洁头38在机身12上的能摆动的夹持。

一条或多条液体线路56从尤其布置在壳体14处的润湿装置24通往清洁头18的润湿装置24。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布置有喷嘴,清洁辊26能通过这些喷嘴用清洁液加载。

备选或附加地可以这样来布置(多个)喷嘴,使得直接用清洁液加载有待清洁的表面46并且然后间接地通过容纳来自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清洁液而加载清洁辊26。

针对表面清洁机10的运行尤其规定,清洁液不是直接被施加到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而是以清洁辊26的衬套52将清洁辊润湿并且然后被润湿的清洁辊26加载有待清洁的表面46。

此外在清洁头18上以及在此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抽吸流的接头58。这种接头58通过一条或多条抽吸线路与抽吸工具16处于在流体作用上的连接。

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抽吸口60(参看图7),该抽吸口对准清洁辊26。抽吸口60与接头58以及因此与抽吸工具16处于在流体作用上的连接。负压流作用在该抽吸口60处。通过这种负压流吸除污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清洁辊26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时,抽吸口60参照有待清洁的表面46布置在清洁辊26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口60具有第一口壁62和第二口壁64。在这些口壁之间形成了具有相应的开口的抽吸口60。第一口壁62处在第二口壁64上方。第一口壁62和/或第二口壁64贴靠在清洁辊26的衬套52上或尤其伸入这个衬套。这个实施形式在同一申请人于2013年12月12日的未预先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3/076445中被说明。在全部内容上都参考这个文档。

清洁头18具有清扫元件66,该清扫元件配属于清洁辊26。

在(“正常的”)清洁运行中,例如使表面清洁机10沿前进方向68(参看图1)朝前移动。清洁辊26顺时针70旋转。清洁辊26的一个区域通过润湿装置24在与有待清洁的表面46接触之前被润湿。这个区域然后朝着有待清洁的表面46旋转。使污物开始松脱。通过清洁辊26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旋转携带污物并且将污物输送给抽吸口60。在那里可以完成吸除。

通过清扫元件66可以“收集”例如没有直接被清洁辊26携带的粗颗粒污物,粗颗粒污物然后可以通过清洁辊26来携带。

清扫元件66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清扫元件66的平移式运输通过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固定来实现。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26的旋转在机械上是脱联的。

清扫元件66在清洁运行中遮盖清洁头18的后侧,其中,后侧沿相对于前进方向68的反方向处在清洁辊26之后。清扫元件66至少延伸经过清洁辊26沿纵轴线50的长度并且特别是基本上正好延伸经过清洁辊26沿纵轴线50的长度。清扫元件66在正常运行时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

清扫元件66在正常运行中被定位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和抽吸口60之间。

清扫元件66以能转动的方式保持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针对清扫元件66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可转动性的转动轴线71(例如参看图3)平行于清洁辊26的旋转的旋转轴线42并且特别是与该旋转轴线42同轴。

清扫元件66尤其在圆形轨迹上被引导。

清洁辊保持器38为此配设有用于清扫元件66的第一引导装置72。第一引导装置72(图2至6)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38的内侧74上,该内侧面朝清洁辊26。

清扫元件66配设有第二引导装置76,该第二引导装置与清洁辊保持器38的第一引导装置72协作,用以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圆形轨迹上引导清扫元件66。

第二引导装置76(图5)具有布置在清扫元件66的端侧上的引导元件78a、78b。引导元件78a、78b分别具有例如呈燕尾形的没入区域80。

第一引导装置72分别在清洁辊保持器38的端侧上具有配属于引导元件78a、78b的导轨82,各个没入区域80没入在这些导轨中。由此实现了清扫元件66(在圆形轨迹上)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强制引导。

驱动装置40包括传动装置84。这个传动装置又包括部分区域86(图2至4),该部分区域面朝内侧74地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这个区域86在此居中地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38的相对置的端侧88a、88b之间。

清洁辊26例如被构造成两件式并且安放在区域86上并且通过这个区域被驱动。

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分配器90在内侧74上居中地布置在端侧88a、88b之间。这个分配器用于将污物或脏流体向左和向右分。

清扫元件66包括滑动区域94。这个滑动区域94例如被构造成圆柱壳或圆柱壳的一部分。滑动区域94例如由金属材料以及例如由金属板制成。

滑动区域94贴靠在清洁辊保持器38的内侧74上并且在清扫元件66转动运动时在这个清扫元件上滑动。

抵靠区域96安放在清扫元件66的滑动区域94上。抵靠区域96构成了与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抵靠唇。抵靠区域96由弹性的材料以及特别是橡胶材料制成,以便达到与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良好的能调整的抵靠。

滑动区域94形成了清扫元件66的第一部分并且抵靠区域96形成了清扫元件66的第二部分。

抵靠区域96是清扫元件66的前部区域,该前部区域具有前端97。

原则上可以制造具有这种刚性的滑动区域94,使得在正常运行中不会发生柔性变形。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中,滑动区域94柔性地制造,使得可以实现背离清洁辊26向后(逆着前进方向68)的鼓起。这种鼓起可以通过污物的积聚实现并且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清扫元件66附加地通过弹性的装置98支撑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图5至7)。该弹性的元件98提供弹簧力100,弹簧力致力于将清扫元件66以抵靠区域96压向有待清洁的表面46。这个弹簧力100造成了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沿逆时针转动。弹簧力100致力于达到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的最大的(转动式)偏转。

这个最大的可转动性受到止挡部的限制。引导元件78a、78b在引导轨迹82的相应的止挡元件上的止挡部尤其限制了另一种可转动性。

为了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沿顺时针(在图9(a)中通过附图标记104示出)的转动,必须克服弹性的装置98的弹簧力100。

弹性的装置98尤其设计成使得表面清洁机10的重力G足以克服弹簧力。

此外,弹性的装置构造成使得清扫元件66在弹簧力100的作用下不会在清洁辊26下方移动并且不会抬起这个清洁辊。通过弹性的装置98的相应的尺寸设计,避免了由清扫元件66引起的清洁辊26的抬起。

然后通过表面清洁机10(参照这台机器的纵轴线108)的角位置106的变化自动将清扫元件66带到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的正确的转动定位中。由此可以与表面清洁机10的角位置106无关地达到最佳的清扫结果以及因此是清洁结果。

针对清扫元件66以其圆形轨迹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可转动性来说的角范围处在至少20°以及特别是至少30°且尤其是至少40°的范围内。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个角范围为约55°。起始位置(零角)由最小的偏转定义。为此止挡部102布置在清扫元件66上(图8)。清洁辊保持器38具有对应元件103并且在止挡部102贴靠在对应元件103上时存在起始位置(0°位置)。从这个位置出发然后可以实现在所述角范围内的转动。

如上面已经提到的那样,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的具体的转动位置以及因此是关于起始位置的转动角取决于表面清洁机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角位置106。

弹性的装置98包括弹簧装置110,该弹簧装置在一个端部112上支撑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且在对置的端部114上支撑在清扫元件66上,以便可以施加用于清扫元件66的转动驱动的相应的弹簧力100。(当清洁头18不能运动地安放在机身12上时,弹簧装置110就可以在端部112上也支撑在机身1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装置110包括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例如被构造成螺旋弹簧。

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在清扫元件66的端侧之间的方向上间隔开。

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布置成使得在它们之间驱动装置40的一部分通往区域86。

分配器90处在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之间。

为了固定弹簧装置110,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布置有分别配属于第一弹簧116和第二弹簧118的支撑元件120。在这个支撑元件120上,第一壳体部分122以能摆动的方式铰接在摆动轴承124上。摆动轴承124的摆动轴线平行于清扫元件66的转动轴线71。

第一壳体部分122例如被构造成圆柱形。

相应的弹簧116或118通过它们的端部112支撑在这个第一壳体部分122的底面126上,其中,这个底面126最接近摆动轴承124。

此外设置有第二壳体部分128。这个第二壳体部分128套筒状地上移到第一壳体部分122上。

第二壳体部分128通过摆动轴承130以能摆动的方式铰接到清扫元件66上。摆动轴承130的摆动轴线平行于摆动轴承124的摆动轴线以及因此平行于转动轴线71。

第二壳体部分128具有底面132,这个底面最接近摆动轴承130。相应的弹簧116或118通过端部114支撑在该底面132上。

通过第一壳体部分122和第二壳体部分128形成了壳体。相应的弹簧116或118受保护地布置在该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由于弹簧116或118通过第一壳体部分122和第二壳体部分128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和在清扫元件66上的能摆动的铰接,在清扫元件66相对清洁辊保持器38的任意转动位置中,弹簧力100都可以施加到相应的圆形轨迹上。

表面清洁机10为了清洁有待清洁的表面(例如地表面)如下这样工作:

表面清洁机10以清洁辊26放置在具有抵靠线47的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操作者例如单手在握持把手34上握持该表面清洁机10。操作者在此设定表面清洁机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角位置106。这个角位置106可以变化(参看图9(b)),以便例如在家具下方执行清洁。

通过操纵开关使表面清洁机10启动。在此操纵清洁辊26使其围绕旋转轴线42的旋转。这个清洁辊被驱动装置40驱动。此外操纵抽吸工具16,抽吸工具产生抽吸流,抽吸流在抽吸口60处加载清洁辊26。此外,操纵的是,通过润湿装置润湿清洁辊26。

当例如规定表面清洁机10沿前进方向68(图1)朝前移动时,那么清洁辊26优选顺时针70旋转。

湿的清洁辊26将湿气带到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并且在此使污物松脱。清洁辊26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旋转造成了污物通过清洁辊26来携带。在抽吸口60上完成吸除。

清扫元件66用于收集(暂时)未被清洁辊26携带的粗颗粒污物并且用于将其提供给清洁辊26。这种粗颗粒污物然后可以由清洁辊26来携带和吸除。清扫元件66以清扫棱边67通过抵靠线69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

抵靠区域96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且负责相应的携带。

在表面清洁机10正常运行时,清扫元件66的前端97与清扫棱边67间隔开。清扫元件66以第二部分96的一个区段(抵靠区域96)插入清洁辊26的衬套52中。前端97没入衬套52中。前端没入材料,例如衬套52的无纺布材料中。由此获得了良好的清扫结果。

清扫元件没入衬套52中接下来借助第四个实施例加以详细阐释。

清扫元件66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以能转动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清扫元件66通过弹性的装置98被弹簧加载。

由此自动地实现的是,在表面清洁机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所有角位置106中使清扫元件66以抵靠区域96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弹性的装置98的弹簧力100将这个抵靠区域96以清扫棱边67按压到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

当角106变小时(参看图9(b)),那么通过清扫元件66的可转动运动性可以让这个清扫元件一起运动。在克服弹簧力100时,进行沿顺时针104的运动。表面清洁机10的重力G尤其足以相应地克服弹簧力100。必要时通过操作者的(轻轻的)压力可以引起运动。

与角106无关地使在抵靠线69和47之间的间距D(作为在清扫元件66和清洁辊26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接触点之间的间距)最小化。

由此实现的是,在旋转的清洁辊26和清扫元件66之间以及特别是在抵靠到有待清洁的表面46时的抵靠区域96与清洁辊26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抵靠区域之间的基本上始终不变的间距(间隙)。不存在偏移。清扫元件66以清扫棱边负责清扫粗颗粒污物,并且在每个角位置106中都确保了通过清洁辊的导出。

通过角位置106的变化确保了由于清扫元件66在清洁辊保持器38上的可转动运动性而始终不变的间距。在清扫元件66和清洁辊26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抽吸通道134,该抽吸通道与抽吸口60处于在流体作用上的连接。通过清扫元件66的可转动运动性,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与通道132的口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投影之间的弧长被可变地跨接,且相应的间距与角位置126无关地被基本上保持相同。

积聚在清扫元件66处的粗颗粒污物可以与表面清洁机10的角位置106无关地借助清洁辊26被扫起和导出。

当例如针对角位置106的角度变大时,弹性的装置98以其弹簧力100促成了清扫元件66的复位(从按图9(b)的位置到按图9(a)的位置的转化)。

如上文已经提到的那样,清扫元件66的滑动区域94原则上可以被设计成刚性的。在一种灵活的实施方案中,允许了背离清洁辊26的鼓起。粗颗粒污物于是尤其在下沉时(针对角位置106的角度变小)积聚在相应的鼓起区域中。然后在表面清洁机10抬起时(角位置106的角度增大)可以将这种收集好的粗颗粒污物运走。

在一种于图10中示意性示出的第二实施形式中,清洁头原则上和上面所说明的一样地构造。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弹性的装置的构造。在此设置弹性的装置134。该弹性的装置134包括分别在端侧布置在相应的清扫元件66上的扭簧136。扭簧136在此分别支撑在清扫元件66上。此外,扭簧136还支撑在如下元件138上,该元件是清洁辊保持器38的一部分或牢固地与该清洁辊保持器连接。这个元件138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138的内部空间140中。清洁辊26也定位在这个内部空间140中。

元件138例如是棒,其与清洁辊26同轴且例如处在清洁辊36的内部空间中。清洁辊36在此尤其被构造成空心辊。

在第三实施例(图11)中,设置弹性的装置142,该弹性的装置具有用于产生弹簧力100的橡胶弹簧144。这个橡胶弹簧144又支撑在清洁辊保持器38和清扫元件66上。

按本发明的表面清洁机的第四实施例包括具有辊区域的清洁头,辊区域在图12至14中示出且在那里用附图标记200标注。表面清洁机除了辊区域200之外的部分相应于表面清洁机10。

辊区域200包括清洁辊202,该清洁辊原则上构造成和上面说明的清洁辊26相同。清洁辊202保持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

清洁辊202以能围绕相应于旋转轴线42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设置驱动装置40用于对旋转进行驱动。

清洁辊202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套筒206,相应于衬套52的衬套布置在该套筒上。衬套52以圆柱罩的方式固定在套筒206上。

套筒206以能围绕旋转轴线42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且在其旋转运动中被驱动装置40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辊202具有第一部分208和第二部分210,它们分别具有套筒206的套筒部分。第二部分210仅在图12中示出。

第一部分208和第二部分210在清洁辊202的纵向212上前后相继。纵向212平行于旋转轴线42并且尤其与该旋转轴线42同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213在中央(居中地)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其中,居中的支承是参考清洁辊保持器204的纵向而言的。清洁辊保持器204的纵向平行于清洁辊202的纵向212。轴213具有沿纵向212的如下长度,该长度小于并且特别是大幅小于清洁辊保持器204沿这个方向在清洁辊202的区域中的长度。

第一部分208通过其套筒部分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轴213朝外的一侧上。清洁辊202的第二部分210通过其套筒部分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轴213的相对置的另一侧上。

第一部分208和第二部分210分别配设有衬套52。处在第一部分208和第二部分210之间的中央的区域214没有衬套52。在这个中央的区域214中定位有轴213,其中,轴213的带状的区域216在中央的区域214中形成了清洁辊202的外侧。(在第一部分208和第二部分210上,在衬套52的表面上形成了清洁辊202的相应的外侧。)

清洁辊保持器204面朝清洁辊202地具有用于清扫元件220的保持区域218。保持区域218尤其面朝清洁辊202地具有圆柱形的表层。

清扫元件220两件式地构造为具有第一部分222和第二部分224。清扫元件220通过第一部分222固定在保持区域上并且例如与这个保持区域拧接和/或粘接,并且/或者卡夹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

清扫元件的第一部分222面朝清洁辊220地具有圆柱形的罩面226。

清扫元件220具有前部区域228。前部区域228形成在第二部分224上。清扫元件在前部区域228上具有前端230。前端230基本上平行于清洁辊202的旋转轴线42延伸。

第二部分224与第一部分222连接。清扫元件220通过多组分注塑法制造且在此尤其通过双组分注塑法制造。

第二部分224具有不同于第一部分222的材料特性。第二部分224和第一部分222尤其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中,用于第二部分224的材料比用于第一部分222的材料具有更大的弹性。

第一部分222构造成基本上没有弹性。它尤其由纤维增强的,例如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制成。可能存在的固有弹性是这样的,即,它不是针对清扫元件220起作用。

第一部分222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塑料材料制成。

第二部分224优选具有处在70和90之间的范围内的肖氏硬度。

第二部分224构造成使得前部区域228能相对第一部分222以弹性的方式运动。

清扫元件220(也参看图14)具有平行于纵向212的延伸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部分222上布置有固定装置232,该固定装置具有接片234或类似物,清洁辊保持器204的相应的对应元件能没入这些接片中,以便例如通过粘接或通过形状配合实现固定。

清扫元件220具有第一区域236,该第一区域配属于清洁辊202的第一部分222。清扫元件还具有第二区域238,该第二区域配属于清洁辊202的第二部分224。无论在第一区域236上还是第二区域238上都构造有第一部分222和第二部分224。

无论在第一区域236中还是在第二区域238中,第二部分224都沿(参照清洁辊202的旋转轴线42的)圆周方向240跟随第一部分222并且具有在第一部分222和第二部分224之间的连接区域。

在第一区域236和第二区域238之间配属于中央的区域214地形成了贯通的凹槽242。驱动装置40的一个或多个联接元件穿插过该贯通的凹槽242,联接元件相应地在扭矩作用上将轴213与驱动装置40的驱动马达联接。

第一区域236和第二区域238通过连接部244相互连接。连接部244布置在贯通的凹槽242的区域中,这就是说,贯通的凹槽242毗邻连接部244。

连接部244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配属于清洁辊202的滑动面246。特别是在轴213上的对应滑动面248配属于该滑动面246。旋转的轴213通过对应滑动面248在滑动面246上滑动,清洁辊202安放在轴213上。

清扫元件220牢固地且特别是以不能移动且不能转动的方式安放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如上所述那样,第二部分224相对第一部分222的弹性的可运动性是可能的,其中,无法实现第二部分224的纵向移动和转动。第二部分224尤其与第一部分222一体式连接。

第二部分224构造成使得至少在表面清洁机10通过清洁辊202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的清洁运行中,第二部分没入衬套52并且特别是清洁辊202的无纺布材料(参看图13)中。

在清洁运行中,清洁辊202在衬套52上具有厚度D(图13)。(当表面清洁机通过清洁辊202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时,衬套52就相对于套筒206被压缩。厚度D通常小于当清洁辊202未放置时的相应的厚度。)

前部区域228在清洁运行中没入衬套52中,更确切地说是这样的,间距A是厚度D的至少5%以及尤其处在厚度D的5%和80%之间的范围内。

通过清扫元件220的前部区域228没入衬套52中可以达到清扫元件200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持续的适应。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衬套52的绒毛深度,以便实现清扫元件220对地面的不断的适应。

清扫元件220具有清扫棱边67,清扫元件220以该清扫棱边贴靠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通过清扫棱边67的贴靠,将“被扫起的”污物输送给清洁辊202以及通过这个清洁辊来携带“被扫起的”污物。

清扫棱边67原则上可以取决于机身12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相对位置地处在清扫元件220的不同部位上。

没入衬套52中的前端230与清扫棱边67间隔开。

清扫棱边67布置在第二部分224上。清扫元件220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在以清扫功能按规定使用表面清洁机10时,在当清洁辊202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时表面清洁机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每个角位置的情况下,清扫棱边67都处在第二部分224上。

清扫元件220的第二部分224具有如下区域,该区域在其横截面中(按图13在其厚度d中)朝着前端230变小。在这个区域中,前部区域228在横截面中构造成楔形。

至少在清洁运行中,清扫元件220构造成使得前端230与旋转轴线42的间距小于第一部分222与这条旋转轴线的间距。由此实现了没入。

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这样运作:

清扫元件220以前部区域228在清洁运行中没入清洁辊202的衬套5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扫元件220在此以不能移动且不能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清洁辊保持器204上。

但也可能的是,例如以能转动的方式布置的清扫元件,如清扫元件66,以前部区域没入到清洁辊26的衬套52中。

在表面清洁机10的清洁运行中,这个表面清洁机通过清洁辊26或202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粗颗粒污物通过清扫元件66或220被扫起并且在此在没有离心效应的情况下被输送给清洁辊26或202并且被这个清洁辊携带。

机身12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角原则上是可变的。

通过构造清扫元件66或220,可以与表面清洁机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应用角无关地实现这种清扫效果。通过清扫元件66或220以前部区域228没入相关的清洁辊26或202中,则实现了在清扫棱边67和相应的清洁辊26或202之间的始终不变的间距。

清扫元件220弹性柔韧地构造,其中,第二部分224尤其比第一部分222具有更大的弹性。在清洁辊26、202放置在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时,相应的用于没入式保持前部区域228的力可以也如在清扫元件66中那样通过表面清洁机在清洁运行时的自重来实现。

通过清扫元件66或220被输送给清洁辊26或202的粗颗粒污物,随后可以通过清洁辊26或202被输送给相应的抽吸口60。

在清扫元件220中,第二部分224可以变形,使得可以实现对地面持续的适应,这就是说,始终构造有清扫棱边67。

原则上还可能的是,清扫元件220尤其在第一部分222中柔韧地构造,使得能向后,也就是说背离清洁辊202地“鼓起”。粗颗粒污物随后可以积聚在这种“鼓起区域”中,其中,该区域尤其在表面清洁机10下沉到有待清洁的表面46上时产生。积聚的粗颗粒污物在表面清洁机行进时可以被运走。

针对第二部分224相对第一部分222由于固有弹性的可运动性的模仿(Mimik)可以例如至少近似跟随圆形轨迹或也可以涉及围绕限定的摆动轴线的摆动(翻转)。

清扫元件220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在表面清洁机10相对有待清洁的表面46的每个角位置中都能尤其在第二部分224上形成清扫棱边67并且前部区域228在此没入清洁辊202的衬套5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表面清洁机

12 机身

14 壳体

16 抽吸工具

18 清洁头

20 分离装置

22 罐装置

24 润湿装置

26 清洁辊

28 罐装置

30 保持器

32 握持杆

34 握持把手

36 卷绕装置

38 清洁辊保持器

40 驱动装置

42 旋转轴线

44 摆动轴线

46 有待清洁的表面

47 抵靠线

48 摆动轴线

50 纵轴线

52 衬套

54 接管

56 线路

58 接头

60 抽吸口

62 第一口壁

64 第二口壁

66 清扫元件

67 清扫棱边

68 前进方向

69 抵靠线

70 顺时针

71 转动轴线

72 第一引导装置

74 内侧

76 第二引导装置

78a、78b 引导元件

80 没入区域

82 导轨

84 传动装置

86 区域

88a、88b 端侧

90 分配器

92 滑动面

94 滑动区域(第一部分)

96 抵靠区域(第二部分)

97 前端

98 弹性的装置

100 弹簧力

102 止挡部

103 对应元件

104 顺时针

106 角位置

108 纵轴线

110 弹簧装置

112 端部

114 端部

116 第一弹簧

118 第二弹簧

120 支撑元件

122 第一壳体部分

124 摆动轴承

126 底部

128 第二壳体部分

130 摆动轴承

132 通道

134 弹性的装置

136 扭簧

138 元件

140 内部空间

142 弹性的装置

144 橡胶弹簧

200 辊区域

202 清洁辊

204 清洁辊保持器

206 套筒

208 第一部分

210 第二部分

212 纵向

213 轴

214 中央的区域

216 带状的区域

218 保持区域

220 清扫元件

222 第一部分

224 第二部分

226 圆柱形的罩面

228 前部区域

230 前端

232 固定装置

234 接片

236 第一区域

238 第二区域

240 圆周方向

242 贯通的凹槽

244 连接部

246 滑动面

248 对应滑动面

d 第二部分224的厚度

D 衬套52的厚度

H 与衬套52的外侧的间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