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022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相框、黑板、画框、广告牌、宣传栏、地图框、椅子、桌子、床铺等,一般只有一个板面,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功能也比较单一。

本申请人在之前的专利(CN202332076U)中公开了一种翻板换面装置,主要由框体、板组、牵引装置及限位装置组成。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发现,该翻板换面装置不能折叠,占空间过大;牵引线较多,并且牵引比较费力,效率不高;限位线穿过每片板页,板页打开后,能看到限位线,对做成黑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申请人考虑对其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携带方便,空间利用率高的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其包括:收容框、翻板组件、两个内侧牵引组件、两个外侧牵引组件和/或两个弹性件、以及两个限位组件,其中,收容框包括:通过合页相互活动连接的左框体和右框体;翻板组件包括:位于左框体内的左底板、位于右框体内的右底板、以及若干片位于左、右底板上方的活动板;两个内侧牵引组件分别位于翻板组件的前后两侧,该两个内侧牵引组件分别包括内滑轮组和内牵引线,内牵引线绕过内滑轮组的上方,并与左、右底板的内端连接;两个外侧牵引组件分别位于翻板组件的前后两侧,该两个外侧牵引组件分别包括外滑轮组和外牵引线,外牵引线绕过外滑轮组的上方,并与左、右底板的外端连接;两个弹性件分别位于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方,可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和右底板;两个限位组件固定安装在收容框内,且位于翻板组件下方,与左、右底板固定连接,用于限制翻板组件脱出收容框。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左框体和右框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活动卡门或卡扣,活动卡门或卡扣可将所述活动板的外端压紧。

所述内滑轮组的位置高于左、右底板,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左框体内壁上的第一内滑轮、固定安装在右框体内壁上的第二内滑轮。

所述内牵引线绕过所述第一、二内滑轮的上方,两端分别与左、右底板的内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右底板的内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内动滑轮、右内动滑轮,所述内牵引线绕过所述第一、二内滑轮的上方和左、右内动滑轮的下方,两端固定连接在左、右框体的上方。

所述外滑轮组的位置高于左、右底板,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左框体内壁上的左一外滑轮和左二外滑轮、以及固定安装在右框体内壁上的右一外滑轮和右二外滑轮。

所述外牵引线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的上方,最后与左底板固定连接,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的上方,最后与右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左、右底板的外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外动滑轮、右外动滑轮;所述外牵引线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的上方,再绕过左外动滑轮的下方,最后固定连接在左框架的上方;所述外牵引线的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的上方,再绕过右外动滑轮的下方,最后固定连接在右框架的上方。

所述两个弹性件为锥形弹簧或弹片,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和右底板的外侧。

所述两个限位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限位线,第一、二定滑轮分别固定设置在不同框体上,限位线绕过第一、二定滑轮的下方,两端分别与左、右底板固定连接;两个限位组件的限位线相互交叉。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揭示了一种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其包括:收容框、翻板组件、两个内侧牵引组件、两个外侧牵引组件和/或两个弹性件、以及两个限位组件,收容框设计为通过合页相互活动连接的左框体和右框体,因此具备可折叠功能,空间利用率得以提高,携带更加方便;而且两个内侧牵引组件、两个外侧牵引组件和/或两个弹性件使得翻板组件在翻面后整个板面继续维持平整,不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打开后的立体图。

图3是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包含有外侧牵引组件和弹性件,活动卡门扣紧翻板组件。

图4是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包含有外侧牵引组件和弹性件,活动卡门松开翻板组件。

图5所示的是收容框、两个弹性件、两个限位件的立体图。

图6是内侧牵引组件、外侧牵引组件、弹性件与左、右底板的连接立体图。

图7是内侧牵引组件、外侧牵引组件、弹性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一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8是内侧牵引组件、弹性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一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9是内侧牵引组件、外侧牵引组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一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10是内侧牵引组件、外侧牵引组件、弹性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二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11是内侧牵引组件、弹性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二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12是内侧牵引组件、外侧牵引组件与左、右底板的第二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12,本发明的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包括:收容框1、翻板组件2、两个内侧牵引组件3、两个外侧牵引组件4和/或两个弹性件5、以及两个限位组件6。

收容框1包括左框体1a和右框体1b,该左框体1a和右框体1b通过两个合页8相互连接,因此左框体1a和右框体1b可相互盖合也可相互打开。左框体1a的外侧和右框体1b的外侧设置为活动卡门7,用于卡紧翻板组件2,使其不会发生外边上翘的情况;另一方案,将左、右框体1a、1b设置成固定,在其外侧分别连接一个卡扣,同样可用于卡紧翻板组件2,使其不会发生外边上翘的情况。

翻板组件2包括左底板2a、右底板2b以及若干片活动板2c,该三种板的内侧连接有柔性连接薄片(图未示)。左底板2a位于左框体1a内,其可在左框体1a内上下移动,但不可翻动到右框体1b内;右底板2b位于右框体1b内,其可在右框体1b内上下移动,但不可翻动到左框体1a内;若干片活动板2c位于左、右底板2a、2b上方,其可左右自由翻面。

两个内侧牵引组件3的结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在翻板组件2的前后两侧,分别包括第一内滑轮3a、第二内滑轮3b和内牵引线3c,第一内滑轮3a固定安装在左框体1a内壁上,第二内滑轮3b固定安装在右框体1b内壁上,第一内滑轮3a和第二内滑轮3b组成内滑轮组。

两个外侧牵引组件4的结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在翻板组件2的前后两侧,分别包括左一外滑轮4a、左二外滑轮4b、右一外滑轮4c、右二外滑轮4d以及外牵引线4e,左一外滑轮4a和左二外滑轮4b固定安装在左框体1a内壁上,右一外滑轮4c和右二外滑轮4d固定安装在右框体1b内壁上。

两个弹性件5分别位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下方,可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外侧。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5分别为锥形弹簧。两个外侧牵引组件4和两个弹性件5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两个限位组件6设置在左框体1a和右框体1b的交接处,并且位于翻板组件2的下方,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第一定滑轮6a、第二定滑轮6b和限位线6c,第一定滑轮6a和第二定滑轮6b分别设置不同框体上,并且一个位于前端另一个位于后端,限位线6c绕过第一定滑轮6a和第二定滑轮6b的下方,然后两端分别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固定连接。两个限位组件6的限位线6c相互交叉。两个限位组件6用于限制翻板组件2的两个底板能在不需要移动的情况下固定在某个位置而不往上移动,因此活动板2c无论怎么换面,翻板组件2的上表面保持基本平整,而不会发生内端上翘的情况。

参照图7,内侧牵引组件3、外侧牵引组件4、弹性件5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一种连接方法如下:内牵引线3c的中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和第二内滑轮3b的上方,两端往下延伸并分别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内端固定连接;外牵引线4e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4a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4b的上方,最后往下延伸并与左底板2a固定连接,外牵引线4e的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4c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4d的上方,最后往下延伸并与右底板2b固定连接;弹性件5位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下方,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外端。

参照图8,内侧牵引组件3、弹性件5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一种连接方法如下:内牵引线3c的中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和第二内滑轮3b的上方,两端往下延伸并分别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内端固定连接;弹性件5位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下方,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外端。

参照图9,内侧牵引组件3、外侧牵引组件4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一种连接方法如下:内牵引线3c的中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和第二内滑轮3b的上方,两端往下延伸并分别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内端固定连接;外牵引线4e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4a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4b的上方,最后往下延伸并与左底板2a固定连接,外牵引线4e的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4c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4d的上方,最后往下延伸并与右底板2b固定连接。

参照图10,内侧牵引组件3、外侧牵引组件4、弹性件5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二种连接方法如下文所述。在左、右底板2a、2b内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内动滑轮10、右内动滑轮11,外端的侧面分别设置左外动滑轮12、右外动滑轮13。内牵引线3c其中一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左内动滑轮10下方,然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左框体1a的上方;内牵引线3c的另一段绕过第二内滑轮3b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右内动滑轮11下方,然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右框体1b的上方。外牵引线4e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4a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4b的上方,接着往下延伸并绕过左外动滑轮12的下方,最后往上延伸并固定连接在左框体1a的上方;外牵引线4e的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4c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4d的上方,接着往下延伸并绕过右外动滑轮13的下方,最后往上延伸并固定连接在右框体1b的上方。弹性件5位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下方,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外端。

参照图11,内侧牵引组件3、弹性件5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二种连接方法如下文所述。在左、右底板2a、2b内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内动滑轮10、右内动滑轮11。内牵引线3c其中一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左内动滑轮10下方,然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左框体1a的上方;内牵引线3c的另一段绕过第二内滑轮3b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右内动滑轮11下方,然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右框体1b的上方。弹性件5位于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下方,分别向上顶推左底板2a和右底板2b的外端。

参照图12,内侧牵引组件3、外侧牵引组件4与左、右底板2a、2b的第二种连接方法如下文所述。在左、右底板2a、2b内端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内动滑轮10、右内动滑轮11,外端的侧面分别设置左外动滑轮12、右外动滑轮13。内牵引线3c其中一段绕过第一内滑轮3a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左内动滑轮10下方,最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左框体1a的上方;内牵引线3c的另一段绕过第二内滑轮3b上方,然后往下延伸,绕过右内动滑轮11下方,然后往上延伸,固定连接在右框体1b的上方。外牵引线4e的一段从左一外滑轮4a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左二外滑轮4b的上方,接着往下延伸并绕过左外动滑轮12的下方,最后往上延伸并固定连接在左框体1a的上方;外牵引线4e的另一段从右一外滑轮4c的上方绕到下方,然后绕过右二外滑轮4d的上方,接着往下延伸并绕过右外动滑轮13的下方,最后往上延伸并固定连接在右框体1b的上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当需要换面时,首先把活动卡门7打开,然后像翻书本一样翻动活动板2c,翻板组件2在内侧牵引组件3、外侧牵引组件4和/或弹性件5的作用下,左侧上升则右侧下降,或者左侧下降则右侧上升,使得翻板组件2的上表面能保持平整,最后再把活动卡门7扣上,翻板组件2在活动卡门7和限位组件6的共同作用继续保持平整。该可折叠的翻板换面装置可制作成相框、黑板、或广告牌,应用范围广,并且由于其设计成可折叠结构,因此提高空间利用率,携带更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