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40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表2015-524728号公报中提出一种美容装置,其具有主体部和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的一端的刷部,在该刷部形成有多种刷。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多种刷在多数情况下分别配置在刷部的与旋转中心侧相比靠外周侧的位置。即,若观察同一种类的刷的配置状态,则与圆周速度比较慢的旋转中心侧相比,刷的配置量在圆周速度比较快的外周侧较多。

因此,例如,在将洗净力比较高的刷如上所述那样配置的情况下,以刷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使刷部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对肌肤的洗净力可能会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和外周侧产生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的美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美容装置具有:主体部,其具有把持部;以及刷部,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

另外,刷部具有:第一刷,其具有将多根刷毛捆扎而成的毛束;以及第二刷,其粗细比一根刷毛粗。

并且,配置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的第二刷的根数比配置在刷部的外周侧的第二刷的根数多。

由此,在刷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刷部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能够抑制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对肌肤的洗净力和在刷部的外周侧对肌肤的洗净力产生差异,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采用本发明,能得到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的美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驱动源以及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图,是将美容装置的盖打开的状态放大表示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从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头部所得到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头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头部的剖视图。

图11是从旋转轴线方向观察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作为美容装置套装的一部分来使用的情况下的其他头部所得到的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作为美容装置套装的一部分来使用的情况下的其他头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作为美容装置套装的一部分来使用的情况下的其他头部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具有:主体部,其具有把持部;以及刷部,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

另外,刷部具有:第一刷,其具有将多根刷毛捆扎而成的毛束;第二刷,其粗细比一根刷毛粗。

并且,配置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的第二刷的根数比配置在刷部的外周侧的第二刷的根数多。

由此,在刷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刷部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能够抑制刷部的旋转中心侧对肌肤的洗净力和刷部的外周侧对肌肤的洗净力产生差异,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另外,粗细较粗的第二刷在旋转的同时与肌肤表面接触,从而能够在将利用通常的刷难以去掉的老角质去除的基础上,利用粗细较细的刷将肌肤表面的污垢去除。此时,即使在圆周速度较慢的旋转中心附近也能够更高效地将老角质去除,因此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另外,第二刷配置在以刷部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并且,当比较配置于在径向上相邻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的根数时,配置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的根数,大于或等于配置在外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的根数。

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在刷部的旋转中心侧对肌肤的洗净力和在刷部的外周侧对肌肤的洗净力产生的差异,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另外,第二刷的硬度比第一刷的硬度大。

由此,能够可靠地去除利用通常的刷难以去掉的老角质。

另外,第二刷由硅形成。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硅制的第二刷来摩擦肌肤,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并且能够将附着于肌肤表面的老角质去除。

另外,第一刷的顶端比第二刷的顶端突出。

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刷与肌肤强力地接触,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

另外,在从旋转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刷部的状态下,刷部被划分为配置有第一刷的区域和配置有第二刷的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二刷配置在规定的区域,与分散配置第二刷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另外,在周向上形成多个配置有第二刷的区域。

由此,在刷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刷部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能够利用第一刷和第二刷交替地进行清洗,因此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另外,配置有第二刷的区域的面积为配置有第一刷的区域的面积的一半以下。

如上所述,通过将配置有第二刷的区域的面积设为配置有第一刷的区域的面积的一半以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

另外,在刷部形成有能够供清洗剂通过的孔。

由此,例如,能够在将存在于主体部内的清洗剂向第一刷和第二刷供给的同时进行肌肤清洗,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主要是用于脸的清洗的手持型的美容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主体部10,其形成有把持部10a;以及头部100,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主体部10。

另外,头部100通过利用供给有泡沫(清洗剂)的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来摩擦作为清洗部位的对象部位(例如,脸的肌肤),从而促进对对象部位的污垢的去除。

主体部10具有:壳体11,其在内部收纳有驱动源14(参照图3)等各种元件;盖12,其嵌入壳体11的顶部;操作部20,对其进行操作,以使美容装置1驱动;以及温热机构30,其用于输出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机构30配置于壳体11的底部。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温热机构30。

壳体11具有防水构造,在该壳体11的中央部设置有把持部10a。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如图2所示,壳体11的顶部(安装有头部100的一侧)相对于壳体11的握持部分(把持部10a)弯曲。如上所述,通过使壳体11的顶部相对于握持部分弯曲,从而在使用者握持壳体11的握持部分时,容易使头部100与肌肤接触。

另外,在壳体11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向该壳体11的内部注入发泡剂(清洗剂)的注入口18(图5参照)。作为在美容装置1中使用的发泡剂,例如是凝胶体状的发泡剂、液体的发泡剂。

并且,主体部10具有用于关闭注入口18的盖17,该盖17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1。并且,通过牵拉形成于盖17的把手17a使盖17转动,从而使注入口18开放。另外,也可以是,将盖17能够装卸地设置于壳体11,通过将盖17从壳体11拆下,从而使注入口18开放。

操作部20例如能够由按钮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0具有:第一操作部21,其对驱动源14的接通以及断开进行切换;以及第二操作部22,其对温热机构30的接通以及断开进行切换。即,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21,从第一操作部21输出作为用于将驱动源14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操作信号的接通信号,或者输出作为用于将驱动源14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操作信号的断开信号。另一方面,通过操作第二操作部22,从第二操作部22输出作为用于将温热机构30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操作信号的接通信号,或者输出作为用于将温热机构30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操作信号的断开信号。

另外,主体部10具有:电源部13,其能将一次电池或者二次电池的电力向各个电模块供给;驱动源14,其被从电源部13供给来的电力驱动;基座15,其用于保持驱动源14;以及驱动机构40,其由多个机械元件构成。另外,这些构成元件(电源部13、驱动源14、基座15以及驱动机构40)收纳在壳体11的内部。

作为驱动源14,例如能够使用电动机。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源14的输出轴14a与驱动机构40的一部分相连接。

主体部10还具有用于控制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的控制部16。该控制部16基于从第一操作部21或第二操作部22输出的操作信号来控制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6执行这样的禁止控制,即在对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中的一者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不使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中的另一者驱动。另外,例如能够通过在对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中的一者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将禁止驱动源14以及温热机构30中的另一者的驱动的标志设定为接通,来进行禁止控制。

温热机构30具有:温热面36,其形成在壳体11的底部;加热器31,其被从电源部13供给来的电力驱动;基座32,其用于保持加热器31;以及导热板33,其用于将加热器31的热传递至温热面36。并且,温热机构30具有:热敏电阻34,其用于控制加热器31的温度;以及弹簧35,其通过向加热器31施加力,将加热器31按压于导热板33。

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40具有:泡沫生成机构80,其用于生成泡沫(清洗剂)并将泡沫向头部100(参照图1)供给;第一传递模块50,其用于将驱动源14的驱动力向泡沫生成机构80传递;以及第二传递模块90,其用于将驱动源14的驱动力向头部100传递。

泡沫生成机构80具有:第一转子81以及第二转子82,它们通过搅拌发泡剂、水以及空气来生成泡沫;以及容器83,其具有能够储存发泡剂以及水的空间83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81以及第二转子82配置在容器83的空间83a,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如图5所示,容器83的空间83a与主体部10的注入口18相连通。

如图4所示,第一传递模块50具有:齿轮组60,其是多个齿轮的集合体;支承轴组70,其是支承齿轮组60的轴的集合体;齿轮外壳51,其收纳齿轮组60;两个密封圈52,它们防止液体等流入齿轮外壳51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外壳51与基座15相结合。

另外,齿轮组60包含旋转驱动齿轮61、复合齿轮62、旋转变更齿轮63、第一旋转传递齿轮64、第二旋转传递齿轮65。并且,复合齿轮62包含直径不同的两个齿轮,即,第一复合齿轮62a以及第二复合齿轮62b。

另外,支承轴组70包含:与复合齿轮62结合的第一支承轴71;与旋转变更齿轮63结合的第二支承轴72;与第一旋转传递齿轮64结合的第三支承轴73;与第二旋转传递齿轮65结合的第四支承轴74。

并且,一个密封圈52安装于第三支承轴73通过的齿轮外壳51的孔,另一个密封圈52安装于第四支承轴74通过的齿轮外壳51的孔。如上所述,通过将密封圈52安装于齿轮外壳51的孔,从而能够抑制液体等从容器83流入齿轮外壳51。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源14的输出轴14a支承着旋转驱动齿轮61,使输出轴14a以及旋转驱动齿轮61一体地旋转。另外,旋转驱动齿轮61与第一复合齿轮62a啮合,第一复合齿轮62a与第一旋转传递齿轮64啮合。因此,使第一旋转传递齿轮64以及第三支承轴73一体地旋转。并且,第三支承轴73支承着第一转子81,使第三支承轴73以及第一转子81一体地旋转。

因此,在输出轴14a旋转时,输出轴14a的旋转依次向旋转驱动齿轮61、第一复合齿轮62a、第一旋转传递齿轮64以及第一转子81传递。此时,输出轴14a的旋转是在通过各齿轮61、62a、64进行减速的同时向第一转子81传递。

另外,第二复合齿轮62b和与旋转驱动齿轮61啮合的第一复合齿轮62a一体地旋转。并且,第二复合齿轮62b与旋转变更齿轮63啮合,旋转变更齿轮63与第二旋转传递齿轮65啮合。因此,第二旋转传递齿轮65以及第四支承轴74一体地旋转。另外,第四支承轴74支承着第二转子82,使第四支承轴74以及第二转子82一体地旋转。

因此,在输出轴14a旋转时,输出轴14a的旋转依次向旋转驱动齿轮61、第一复合齿轮62a、第二复合齿轮62b、旋转变更齿轮63、第二旋转传递齿轮65以及第二转子82传递。此时,输出轴14a的旋转是在通过各齿轮61、62a、62b、63、65进行减速的同时向第二转子82传递。

并且,第一转子81具有:基部81a,其与第三支承轴73结合;多个臂部81b,其自基部81a呈大致放射状地延伸;柱81c,其从各臂部81b的顶端部分向上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臂部81b的根部在基部81a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另外,臂部81b以及柱81c有助于促进对发泡剂等的搅拌。

另一方面,第二转子82具有:与第四支承轴74结合的基部82a、自基部82a呈大致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臂部82b、自各臂部82b的顶端部分向上方突出的柱82c以及与基部82a结合的旋转传递齿轮82d。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臂部82b的根部在基部82a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另外,与臂部81b以及柱81c同样地,臂部82b以及柱82c有助于促进对发泡剂等的搅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齿轮组60形成了使输出轴14a的旋转向第一转子81传递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使输出轴14a的旋转向第二转子82传递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这两条动力传递路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传递齿轮82d与第二传递模块90的一部分啮合。

第二传递模块90具有:凸轮齿轮91,其作为第一传递机构,能够向头部100的后述的刷部110传递扭矩;以及环形齿轮93,其作为第二传递机构,能够向刷部110传递扭矩。

该第二传递模块90还具有:多个行星齿轮92,该多个行星齿轮92与环形齿轮93啮合;头部安装部94,头部100的头部外壳120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该头部安装部94;轴承94b,其支承凸轮齿轮91。

头部安装部94具有多个凸部94a,该多个凸部94a能与在头部100的后述的头部外壳120形成的凹部(未图示)嵌合,在头部安装部94的内侧形成有作为收纳各齿轮91、92、93等的空间的收纳空间94c。并且,轴承94b在配置于收纳空间94c的状态下固定于头部安装部94。另外,凸轮齿轮91以能够相对于轴承94b旋转的状态支承于轴承94b。另外,凸轮齿轮91以及轴承94b是中空状的元件,在这些元件的内部形成的空间与容器83的空间83a相连通。

并且,第二传递模块90具有:覆盖各齿轮的齿轮盖95、插入于齿轮盖95的孔(未图示)的销96以及配置在齿轮盖95的上表面的环97。齿轮盖95以及环97通过螺钉98固定于头部安装部94。另外,环97具有如下功能:抑制例如液体等流入齿轮盖95内的功能,以及抑制销96沿凸轮齿轮91的径向脱落的功能。另外,如图7所示,在环97上形成有贯穿齿轮盖95并与空间83a连通的孔97a。

凸轮齿轮91具有:齿轮部91a,其与旋转传递齿轮82d啮合;凸轮部91b,其将齿轮部91a的旋转变换为相对于头部安装部94的上下方向的运动;以及多个钩91d,该多个钩91d能够将齿轮部91a的旋转向头部100的刷部110传递。并且,在凸轮部91b的外周形成有螺旋状的槽91c。

并且,如图6所示,旋转传递齿轮82d与凸轮齿轮91的齿轮部91a以及一个行星齿轮92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行星齿轮92在凸轮齿轮91的周围等间地配置,且与环形齿轮93相啮合。

环形齿轮93配置在头部安装部94的收纳空间94c中,以能够相对于头部安装部94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头部安装部94。并且,如图4所示,在环形齿轮93上形成有多个能够将环形齿轮93的旋转向头部100的刷部110传递的钩93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齿轮93的旋转速度比凸轮齿轮91的旋转速度低。因此,利用环形齿轮93使头部100动作(旋转)的速度,比利用凸轮齿轮91使头部100动作(旋转)的速度慢。

齿轮盖95通过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而将头部安装部94的开口封闭,通过将该齿轮盖95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能够利用齿轮盖95覆盖凸轮齿轮91、行星齿轮92以及环形齿轮93。

另外,销96从齿轮盖95的外周侧插入于在齿轮盖95上形成的孔,销96的顶端部插入于凸轮齿轮91的槽91c。如上所述,使销96的顶端部插入于凸轮齿轮91的槽91c,从而在凸轮齿轮91旋转时销96的顶端部在槽91c内滑动。并且,通过使销96的顶端部在槽91c内滑动,从而向凸轮齿轮91施加使该凸轮齿轮91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力,使凸轮齿轮91相对于头部安装部94沿轴线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移动(往复运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凸轮齿轮91向朝向头部100的轴线方向即第一轴线方向,以及向与第一轴线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轴线方向移动。

并且,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若通过作为第一传递机构的凸轮齿轮91向刷部110传递扭矩,则能够使刷部110以旋转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沿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若通过作为第二传递机构的环形齿轮93向刷部110传递扭矩,则能够使刷部110以旋转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

接着,对头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8~图10中,对通过作为第二传递机构的环形齿轮93向刷部110传递扭矩的头部100进行示例。

头部100具有:刷部110;以及大致筒状的头部外壳120,其形成有供泡沫(清洗剂)通过的开口121,该头部外壳120以包围刷部11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刷部110以能够相对于该头部外壳120进行旋转以及移动的动作的状态支承于头部外壳120。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头部外壳120的内周面形成有槽122,通过在该槽122内收纳刷部110的嵌合部116a,从而使刷部110以能够相对于头部外壳120进行旋转以及移动(朝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的动作的状态支承于头部外壳120。

另外,在头部外壳120的内周面形成有能与头部安装部94的多个凸部94a嵌合的多个凹部(未图示),通过使该凹部(未图示)与凸部94a嵌合,从而将头部外壳120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另外,头部安装部94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1,头部外壳12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因此,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头部外壳12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0。

另外,在槽122内形成有:第一限制部12a,其限制刷部110从头部外壳120过于突出;以及多个第二限制部122b,该多个第二限制部122b限制刷部110从头部外壳120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限制部122b形成在与第一限制部122a相对的位置。该多个第二限制部122b例如能够在头部外壳120的内周面等间隔地配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槽122内形成第一限制部122a以及第二限制部122b,能够将刷部110以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沿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支承于头部外壳120。

并且,头部100具有弹性构件130,该弹性构件130配置在嵌合部116a和第一限制部122a之间,用于向自开口121离开的方向对刷部110施力。作为该弹性构件130,例如,能够使用螺旋状的弹簧。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弹性构件130。

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刷部110在驱动源14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驱动(至少相对于主体部10进行相对旋转),该刷部110具有第一刷111以及粗细比第一刷111粗的第二刷112。

另外,刷部110具有底座113,该底座113形成有供泡沫(清洗剂)通过的放出孔(孔)114,在该底座113中的放出口114a侧的面即表面形成有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放出孔114例如能够形成在底座113的中心部。如上所述,若放出孔114形成在底座113的中心部,则能够从形成在底座113的中心部的放出孔114向底座113的表面侧供给泡沫,因此容易均匀地向底座113的表面侧的各部分供给泡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13被划分为第一刷基座116和第二刷基座117,在第二刷基座117形成有用于使第二刷112贯穿的孔118。

在第一刷基座116的外周形成有能嵌于槽122的上述的嵌合部116a。另外,在第一刷基座116形成有多个与环形齿轮93的多个钩93a接触的钩116b。

并且,如图8所示,在第一刷基座116上形成有多个凹部116c,通过将第一刷111埋入于该凹部116c,从而由底座113支承第一刷111。

另一方面,第二刷112形成在基座部115。并且,该基座部115被第一刷基座116和第二刷基座117夹入于彼此之间,从而使第二刷112借助基座部115被底座113支承。

在将该结构的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在头部外壳120的内周面形成的凹部(未图示)与头部安装部94的凸部94a嵌合,从而使头部外壳120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并且,形成于第一刷基座116的钩116b与形成于环形齿轮93的钩93a接触,从而能够通过环形齿轮93向刷部110传递扭矩。

此时,形成于刷部110的放出孔(孔)114借助凸轮齿轮91等的内部的空间与容器83的空间83a连通。

因此,若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的状态下使驱动源14驱动,则刷部110相对于头部外壳120(主体部10)相对旋转,并且由泡沫生成机构80生成的泡沫(清洗剂)从放出孔114放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刷部110形成有能够使泡沫(清洗剂)通过的放出孔(孔)114。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注入口18也与空间83a相连通,因此若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则注入口18和放出孔114相连通。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刷部110具有:第一刷111,其具有将多根刷毛111c捆扎而成的毛束111b;以及第二刷112,其粗细比一根刷毛111c粗。

并且,第一刷111优选使用柔软的材质来形成,第二刷112优选使用比第一刷111的材质硬的材质来形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将多根刷毛111c捆扎而成的毛束111b,通过将该毛束111b埋入于在第一刷基座116形成的凹部116c,从而形成第一刷111(图14参照)。

另外,第二刷112使用比第一刷111的材质硬的材质即硅来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一根刷毛111c和一根硅制的第二刷112来对第一刷111和第二刷的粗细进行比较。另外,在图8中例示出将粗细比第二刷112粗的毛束111b埋入于凹部116c的例子,但毛束111b的粗细也可以比第二刷112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的第二刷112的根数,配置在刷部110的外周110a侧的第二刷112的根数多。

具体地,第二刷112配置在以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上。

并且,在比较配置于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时,配置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大于或等于配置在外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

另外,在从旋转中心轴线方向观察的状态(俯视刷部110时)下,刷部110中的配置有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的区域被划分为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和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刷部110中的配置有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的区域形成有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四个区域r1和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四个区域r2。

并且,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与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在周向上交替地存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形成多个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

另外,在配置第二刷112的四个区域r2中均为:从刷部110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去,形成有一根第二刷112、两根第二刷112、两根第二刷112、三根第二刷112、四根第二刷112。

即,在各个区域r2中,对配置于在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进行比较时,配置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大于或等于配置在外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

因此,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四个区域r2呈大致放射状地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四个区域r2以大致对称(相对于旋转中心c成点对称、相对于通过旋转中心c的直线成线对称)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最内侧(最靠近旋转中心c的同心圆上),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和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也在周向上交替地存在。

另外,在最外侧(最远离旋转中心c的同心圆上),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和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也在周向上交替地存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刷部110的配置有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的区域形成有大致梯形状的区域r1和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r2。

此时,优选的是,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区域r2的总面积),为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区域r1的总面积)的一半以下。

另外,为了发挥第二刷112的洗净力,优选区域r2的面积为区域r1的面积的20%以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刷111的顶端111a比第二刷112的顶端112a突出。

即,在使刷部110与肌肤接触时,与第二刷112相比,第一刷111先与肌肤接触。

另外,自第一刷111的顶端111a到第二刷112的顶端112a的距离例如可以为3mm左右。

通过使用该结构的美容装置1,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首先,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然后,打开盖17,从注入口18向空间83a内注入规定量的发泡剂。另外,从注入口18和放出孔114中的至少一者向空间83a内注入规定量的水。

然后,在关闭盖17的状态下,使刷部110的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与肌肤表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操作第一操作部21,将驱动源14从断开状态切换至接通状态。

这样,与驱动源14的驱动相伴地向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刷部110传递驱动力。并且,通过驱动泡沫生成机构80来生成泡沫(清洗剂),该泡沫通过放出孔114向底座113的表面侧供给。其结果,形成在刷部110的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与肌肤之间存在泡沫的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驱动刷部110,使刷部110相对于头部外壳120(主体部10)旋转。此时,利用旋转的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具体地,通过使粗细较粗的第二刷112在旋转的同时与肌肤表面接触,从而能够将利用通常的刷难以去掉的老角质去除,利用粗细较细的刷(第一刷111)将肌肤表面的污垢去除。

另外,在期望将涂敷于肌肤的化妆品等完全去除的情况等时,例如,能够使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然后,打开盖17,从注入口18向空间83a内注入规定量的发泡剂。另外,从注入口18和放出孔114中的至少一者向空间83a内注入规定量的水。

然后,操作第二操作部22,将温热机构30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并且,将被加热器31加温后的温热面36与肌肤接触,对肌肤进行加温。如上所述,通过预先将肌肤加温,从而能够更容易使涂敷于肌肤的化妆品等去掉。

并且,在利用温热机构30以规定时间对肌肤进行加温之后,操作第二操作部22,将温热机构30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然后,在使刷部110的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操作第一操作部21,将驱动源14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使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刷部110驱动。

并且,在使生成的泡沫向底座113的表面侧供给的同时使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旋转,从而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另外,为了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的状态下使刷部110以旋转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沿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移动,只要利用作为第一传递机构的凸轮齿轮91向刷部110传递扭矩即可。

即,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代替钩116b,在刷部110形成与形成于凸轮齿轮91的钩91d接触的钩即可。

这样,刷部110与凸轮齿轮91的旋转相伴地进行旋转。

另外,与凸轮齿轮91的向第一轴线方向的移动相伴地,刷部110被向离开主体部10的方向即第一轴线方向推压而进行移动。

另一方面,在凸轮齿轮91向第二轴线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向刷部110作用的重力以及配置于头部100的弹性构件130的反作用力中的至少任一者的作用下,刷部110向接近主体部10的方向即第二轴线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在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通过利用凸轮齿轮91向刷部110传递扭矩,能够使刷部110相对于头部外壳120(主体部10)旋转,并且相对于头部外壳120(主体部10)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往复运动:振动)。在该情况下,通过刷部110的旋转以及振动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具有:主体部10,其具有把持部10a;以及刷部110,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部10。

另外,刷部110具有:第一刷111,其具有将多根刷毛111c捆扎而成的毛束111b;第二刷112,其粗细比一根刷毛111c粗。

并且,配置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的第二刷112的根数,比配置在刷部110的外周110a侧的第二刷112的根数多。

由此,在将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刷部110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能够抑制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对肌肤的洗净力和在刷部110的外周110a侧对肌肤的洗净力产生差异。其结果,能够更加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另外,通过使粗细较粗的第二刷112在旋转的同时与肌肤表面接触,从而在能够去除利用通常的刷难以去掉的老角质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粗细较细的刷(第一刷111)将肌肤表面的污垢去除。此时,即使在圆周速度较慢的旋转中心c的附近,也能够更高效地将老角质去除,因此能够更加均匀地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另外,第二刷112配置在以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并且,当比较配置于在径向上相邻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时,配置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大于或等于配置在外侧的同心圆上的第二刷112的根数。

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在刷部110的旋转中心c侧对肌肤的洗净力和在刷部110的外周110a侧对肌肤的洗净力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均匀地去除肌肤的污垢。

另外,第二刷112的硬度比第一刷111的硬度大。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去除利用通常的刷难以去掉的老角质。

另外,第一刷111具有将多根刷毛111c捆扎而成的毛束111b。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去除肌肤表面的污垢。

另外,第二刷112由硅形成。

如上所述,利用硅制的第二刷112摩擦肌肤,从而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并且能够将附着于肌肤表面的老角质去除。

另外,第一刷111的顶端111a比第二刷112的顶端112a突出。

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刷112强力地与肌肤接触,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

另外,在从旋转中心轴线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刷部110被划分为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和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

如上所述,在规定的区域配置第二刷112,从而与分散配置第二刷112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另外,在周向上形成多个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

由此,在刷(第一刷111以及第二刷112)与肌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刷部110旋转来进行肌肤清洗时,能够利用第一刷111和第二刷112交替地清洗肌肤的规定的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另外,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的面积,为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的面积的一半以下。

如上所述,通过使配置有第二刷112的区域r2的面积为配置有第一刷111的区域r1的面积的一半以下,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肌肤施加的刺激。

另外,在刷部110形成有能够使泡沫(清洗剂)通过的放出孔(孔)114。

由此,例如,能够在将存在于主体部10内的泡沫(清洗剂)向第一刷111和第二刷112供给的同时进行肌肤清洗,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肌肤的洗净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刷部110这两者通过驱动源14来驱动。因此,与分别存在驱动泡沫生成机构80的驱动源以及驱动刷部110的驱动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谋求美容装置1的小型化的基础上,削减美容装置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源14驱动的情况下不使温热机构30驱动。这样,在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刷部110被用于对肌肤的清洗,且不使用温热机构30的情况下,能够不向温热机构30供给电力,谋求省电力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温热机构30的情况下不使驱动源14驱动。这样,在将温热机构30用于对肌肤进行加温,且不使用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刷部110的情况下,能够不向驱动源14供给电力,谋求省电力化。另外,能够抑制从没有朝向肌肤的刷部110排出泡沫。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控制部16的控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情况,能够利用控制部16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

另外,驱动源14还能够搭载于头部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源14的驱动力经由第一传递模块50向泡沫生成机构80传递,再向第二传递模块90传递。即,通过将头部100安装于主体部10,利用驱动源14的驱动力来驱动泡沫生成机构80以及头部100这两者。但是,也能够分别独立地设置使泡沫生成机构80驱动的驱动源和使刷部110驱动的驱动源。此时,既能够将各驱动源搭载于主体部10内,也能够将至少任一驱动源搭载于头部100。

另外,也可以不在主体部10形成注入口18。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从放出孔114向空间83a内注入发泡剂。另外,若主体部10没有形成注入口18,则也能够省略盖17。

另外,主体部10和头部100也能够形成为一体。即,也能够构成为,头部100无法自头部安装部94拆下的结构。此时,也可以成为省略了第一传递机构以及第二传递机构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另外,也能够在壳体11的正面或者背面形成温热面36。

另外,也能够成为不设置泡沫生成机构80的美容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不供给泡沫(清洗剂)的情况下利用美容装置将肌肤的污垢去除,或者通过使用者自己或利用其他的方法向肌肤供给泡沫(清洗剂)之后,利用美容装置将肌肤的污垢去除。

另外,主体部、刷部、其它细微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美容装置1和在上述变形例中示出的美容装置也可以作为美容装置套装的一部分来使用。

例如,也能够成为具有主体部10、头部100、在图11~图13中示出的第二头部200的美容装置套装,能够与用途相应地将头部100或者第二头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0来使用。

图11~图13中示出的第二头部200利用供给有泡沫(清洗液)的刷211摩擦对象部位(例如,脸的肌肤),从而促进对对象部位的污垢的去除。

该第二头部200具有:刷部210;以及大致筒状的头部外壳220,其形成供泡沫(清洗剂)通过的开口221,该头部外壳220以包围刷部21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并且,刷部210以能够相对于头部外壳220进行旋转以及移动的动作的状态支承于头部外壳220。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在头部外壳220的内周面形成有槽222,在该槽222内收纳刷部210的嵌合部213a,从而使刷部210在能够相对于头部外壳220进行旋转以及移动(沿旋转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的动作的状态下支承于头部外壳220。

另外,在头部外壳220的内周面形成有能与头部安装部94的多个凸部94a嵌合的多个凹部(未图示),通过使该凹部(未图示)与凸部94a嵌合,从而将头部外壳220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另外,头部安装部94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1,头部外壳22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因此,在将第二头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头部外壳22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0。

另外,在槽222内形成有:第一限制部222a,其限制刷部210从头部外壳220过于突出;多个第二限制部222b,该多个第二限制部222b限制刷部210从头部外壳220脱离。多个第二限制部222b形成在与第一限制部222a相对的位置。该多个第二限制部222b例如能够在头部外壳220的内周面等间隔地配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槽222内形成第一限制部222a以及第二限制部222b,从而能够将刷部210以能够在规定的范围沿旋转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支承于头部外壳220。

并且,第二头部200具有弹性构件230,该弹性构件230配置在嵌合部213a和第一限制部222a之间,用于向自开口221离开的方向对刷部210施力。作为该弹性构件230,例如能够使用螺旋状的弹簧。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弹性构件230。

在将第二头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刷部210在驱动源14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进行驱动(至少相对于主体部10进行相对旋转),同一种类的刷211设置于底座213。

另外,在底座213的中央形成有供泡沫(清洗剂)通过的放出孔(孔)214,在该底座213中的放出口214a侧的面即表面形成有刷211。

另外,在底座213的外周形成有能嵌于槽222的嵌合部213a,在底座213形成有多个与环形齿轮93的多个钩93a接触的钩213b。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底座213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13c,通过将刷211埋入于该凹部213c,从而将刷211支承于底座213。

另外,刷211优选使用柔软的材质形成。因此,在第二头部200中,形成将多根刷毛捆扎而成的毛束211b,将该毛束211b埋入于在底座213形成的凹部213c,从而形成刷211。

在将该结构的第二头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0时,在头部外壳220的内周面形成的凹部(未图示)与头部安装部94的凸部94a嵌合,从而将头部外壳220安装于头部安装部94。并且,在底座213形成的钩213b与在环形齿轮93形成的钩93a接触,从而能够通过环形齿轮93向刷部210传递扭矩。

此时,在刷部210形成的放出孔(孔)214借助凸轮齿轮91等的内部的空间与容器83的空间83a相连通。

因此,若在将第二头部200安装于主体部10的状态下使驱动源14驱动,则刷部210相对于头部外壳220(主体部10)旋转,并且由泡沫生成机构80生成的泡沫(清洗剂)从放出孔214放出。

该第二头部200也能够形成为,在安装于主体部10的状态下,使刷部210以旋转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沿旋转轴线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结构。

另外,美容装置套装所具有的头部不限于第二头部200,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头部来代替第二头部200,也可以在第二头部200的基础上还具有其他的头部。

作为其他的头部,例如为将搅拌泡沫的搅拌机构支承于头部外壳的头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美容装置能够将肌肤的污垢更加均匀地去除,因此,例如,不仅适用于家庭用的美容装置,还能够适用于商业用的美容装置等各种美容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