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式移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371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智能式移动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装璜的门板领域,尤指一种移动时较不会摇晃,并且较安全不会夹伤人的移动门。



背景技术:

由于室内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除了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更要求兼具功能性。因此,一般多数公司为达到开放敞亮的感觉,通常在将临外的墙体采用透明玻璃,而门口则设计横向的移动门,搭配自动开启设备。而居家设计时,亦可以设计这种移动门,使室内空间可以视需要改变为1间房/2间房。而目前移动门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面所示为玻璃墙体的办公室大门,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底座60,在两底座60上分别设有一片固定式的玻璃墙62,在玻璃墙62顶部设有一顶框61,该顶框61横向设置并且内部设有一滑轨装置,该滑轨装置底部夹置一片活动玻璃63,活动玻璃63底部固定在一门板固定部64上。该活动玻璃63在两片玻璃墙62之间横移,达到关闭/开启的目的。

上述现在的移动门结构具有以下缺失:

1、由于活动玻璃63是悬挂于滑轨装置底部,而位于底座60一侧,因此活动玻璃63底部缺乏限位,在移动的过程中摇晃幅度大、不稳定,导致滑轨装置受力大而容易损坏。

2、由于门板固定部64与底座60之间具有厚度,从而活动玻璃63与活动玻璃63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容易夹伤手指。尤其作为室内隔间使用时,若家中有儿童,更容易发生意外。

3、玻璃墙62的侧边无任何包覆设计,除了不美观以外,亦容易因为人员或者物体撞撃,导致人员受伤,或者物体/玻璃墙损伤。

因此,现在的移动门结构需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摇晃、提高 安全性的智能式移动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式移动门,包括一顶框、设于顶框内部的滑轨滚轮装置、安装在滑轨滚轮装置底部的活动门板,进一歩包括:

一第一固定门板装置,包括一底座、一设置底座与顶框之间的固定门板;

一第二固定门板装置,是与第一固定门板间隔设置,该第二固定门板装置包括一底座、两片固定在底座顶部两侧以及所述顶框之间的固定门板,两固定门板间隔设置,所述的活动门板可移动地安装在两片固定门板之间。

实施上述主要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具体效益为:活动门板可以缩入两固定门板之间,呈隐藏式设计,并且启闭过程中由于左右受限,因此比较不会摇晃,并且减少缝隙从而预防夹伤。由于活动门板推移过程中较不会摇晃,因此可以降低顶部的滑轨滚轮组受力而损坏的机率。

优选的,第二固定门板装置内部至少设有一个抵住活动门板一侧的抵靠轮。

通过该抵靠轮的设计,与顶部的滚轮装置形成上下支持活动门板的效果,使活动门板更为稳固,并且抵靠轮有助于活动门板顺利推移。

优选的,第一固定门板装置的固定门板朝向活动门板一侧缘上以一立框包覆,而第二固定门板装置的两固定门板邻近立框一侧分别以一开放立框包覆。

优选的,第一固定门板装置的立框朝向活动门板一侧设有一防撞条。

优选的,立框表面设有一道朝向活动门板开口的凹槽,所述的防撞条设置在凹槽的槽底。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该立框形成保护门板边缘的作用,避免人员或物体撞到门板而受伤、受损,也可以保护门板以玻璃制成时,玻璃门板受损。

而防撞条的设置,则可以在关闭活动门板时形成挡止作用,降低活动门板损坏及撞撃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式移动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显示活动门板与滑轨装置的结构;

图3A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B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3C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式移动门的俯视示意图,显示活动门板的使用状态。

图5为现有移动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式移动门包括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固定门板装置1、一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一可移动的活动门板装置3、一设置在第一、第二固定门板装置及活动门板装置顶部的顶框4、以及一设置在顶框4内部可以夹制活动门板装置3的滑轨滚轮装置5,其中,该第一固定门板装置1包括一底座10、一立框11、一设置在立框11、底座10与顶框4之间的固定门板12。请同时参看图3A所示,所述的立框11是包覆固定门板12侧边的框体,其周边为圆弧形无锐角,以免伤及人或者物体,立框11相对于固定门板12的另一侧嵌设一防撞条13。优选的,立框11表面设有一道朝向活动门板装置2开口的凹槽110,该防撞条13嵌设有在该凹槽110内。

请参图1、2及图3B、3C所示,所述的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包括一底座20、两片固定在底座20顶部两侧以及顶框4之间的固定门板23,两固定门板23邻近第一固定门板装置1该侧分别以一开放立框21包覆,相对侧则以一封闭立框22包覆。在两固定门板23之间设有一位在封闭立框22上的防撞条25。由图3B可知,两开放立框21间隔设置而具有一空间,于两开放立框21相向该侧分别设有一片可以被横向拨动的薄胶片26。

如图2所示,所述的活动门板装置3包括一活动门板30、一固定在活动门板30顶部的支撑装置31,通过该支撑装置31可以将活动门板30吊挂在所述滑轨滚轮装置5底部,该活动门板30可以在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的两固定门板23之间移动。其中,支撑装置31包括一固定在活动门板30顶部的定位座310,以及插卡在该定位座310的吊挂部件313,该定位座310的顶部设有一上窄下宽的倒T形定位槽311,而吊挂部件313底部为一定位板,以匹配插卡在定位槽311内,活动门板30通过该吊挂部件313连接固定在滑轨滚轮装置5底部。活动门 30上可以安装把手36,方便施力推移。

所述的滑轨滚轮装置5包括一个可以在顶框4内部横向移动的滑轨50,以及数组滚轮组,该滑轨50为朝下开口的三边框体,其两相对侧边底部相向延伸形成一托板501,所述滚轮组是包括两个相对且同轴枢设的滚轮50,滚轮50是被托板501托住。

复由图2可知,在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的底座20设有数组相对突出的抵靠轮202,以相对抵住活动门板30的两侧,该抵靠轮202可以是设为360度转动轮体,也可以是轴向为纵向设置,而周缘为横向转动的轮体。通过抵靠轮202抵住活动门板30两侧,使活动门板30移动时较不会晃动。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在不使用电力控制的状态下,要关门时,施力于把手36以拉动活动门板30,朝向第一固定门板装置1该侧位移,至活动门板30挡止于立框11的防撞条13为止。

反之,要打开门时,施力于把手36,将活动门板30往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方向推移,使活动门板30缩入二个固定门板23之间,至活动门板30挡止于防撞条25为止。

复由图面可知,第一固定门板装置1的固定门板12边缘是被周缘呈圆弧的立框11所包覆。而第二固定门板装置2的两固定门板23边缘亦是被周缘的圆弧的开放立框21所包覆。因此,纵使人体或者搬运的物体撞撃时,可以减少伤害,以及预防门板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