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9360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苏打水呈弱碱性,喝苏打水有利于养胃,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并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苏打水机用于向纯净水内加入二氧化碳,从而生成苏打水。由于二氧化碳在低温环境下才能更好地溶解在水中,因此为了使水温维持在预定温度下,需要对苏打水不时进行降温。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580903 U公开了一种“苏打饮水机”,基座内设有水箱,基座位于水箱的开口处转动设置有盖板,需要对水箱内的水源进行制冷时,仅需要打开盖板向水箱内加入冰包即可,因此需要携带冰包,并人工控制加入冰包的间隔时间,不能很好地保持水温恒定,自动化程度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104799692 A也公开了一种“苏打水机”,通过蒸发器、冰水管、制冷装置和第一引流装置共同作用对水进行冷却,在充气过程中同时降温,使二氧化碳快速与水混合,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充气完成中不能单独进行降温,使用不便。

由此可见,目前的苏打水机存在充气完成后,杯组件没有制冷降温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苏打水机存在充气完成后,杯组件没有制冷降温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包括:

盛装苏打水的制冷杯,底部扣装设有杯底盖,

置于所述杯底盖内的制冷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紧贴在所述制冷杯底面上的热传递片、制冷片和排风扇,所述制冷片的外缘与所述杯底盖的内壁之间设有隔热环,所述杯底盖对应所述排风扇的位置设有排风孔。

本实用新型,在制冷杯的底部增设杯底盖,并在杯底盖和制冷杯之间设有制冷组件,可通过制冷片通过热传递片将杯内液体的温度降低,同时隔热环可对制冷组件内部进行热气隔离,排风扇可将制冷片的多余热量排出杯底盖,解决了现有的苏打水机充气完成后不能制冷的缺陷,有利于苏打水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浓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杯底盖内设有控制板,所述制冷片与所述排风扇分别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控制板可对制冷片的制冷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可根据环境温度和自身需要灵活调整制冷温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热传递片呈平底碗形,并分别与所述制冷杯的底面、所述隔热环的上表面无缝隙配合。热传递片的结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与制冷杯和隔热环保持形状契合,有利于提高传热率和热气隔离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杯底盖上设有排风扇座,所述排风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排风扇座内。排风扇座能减小排风扇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并能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扇座为方形,外周向上延伸形成四个限位侧板,所述排风扇置于四个所述限位侧板之间。方形结构和限位侧板有利于排风扇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排风扇与排风孔的同心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扇座的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圆弧板,所述圆弧板上均布开设有多个所述排风孔。排风孔开设在圆弧板上,避免排风扇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防止造成人手误伤,而且圆弧板也能使气流均匀排出,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组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在制冷杯的底部增设杯底盖,并在杯底盖和制冷杯之间设有制冷组件,可通过制冷片通过热传递片将杯内液体的温度降低,同时对制冷组件内部进行热气隔离以及散热,并将热量通过排风扇排出杯底盖,解决了现有的苏打水机充气完成后不能制冷的缺陷,有利于苏打水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浓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苏打水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杯10和制冷组件。制冷杯10内盛装苏打水,底部扣装设有杯底盖11。制冷组件置于杯底盖11内,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紧贴在制冷杯10底面上的热传递片21、制冷片23和排风扇24,制冷片23的外缘与杯底盖11的内壁之间设有隔热环22,杯底盖11对应排风扇24的位置设有排风孔。

本实用新型,在制冷杯10的底部增设杯底盖11,并在杯底盖11和制冷杯10之间设有制冷组件,可通过制冷片23通过热传递片21将杯内液体的温度降低,同时隔热环22可对对制冷组件内部进行热气隔离,排风扇24将制冷片23的多余热量排出杯底盖11,解决了现有的苏打水机充气完成后不能制冷的缺陷,有利于苏打水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浓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优选地,杯底盖11内设有控制板25,制冷片23与排风扇24分别与控制板25线连接。控制板25可对制冷片23的制冷温度进行调节,使用时可根据环境温度和自身需要灵活调整制冷温度,当制冷片23达到一定温度后,还可以控制排风扇24启动对制冷片23进行散热,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优选地,热传递片21呈平底碗形,并分别与制冷杯10的底面、隔热环22的上表面无缝隙配合。热传递片21的结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与制冷杯10和隔热环22保持形状契合,有利于提高传热率和热气隔离效果。

优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杯底盖11上设有排风扇座,排风扇24通过螺栓固定在排风扇座内。排风扇座能减小排风扇24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并能提高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排风扇座为方形,外周向上延伸形成四个限位侧板241,排风扇24置于四个限位侧板241之间。方形结构和限位侧板241有利于排风扇24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排风扇24与排风孔的同心度。

优选地,排风扇座的中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圆弧板242,圆弧板242上均布开设有多个排风孔。排风孔开设在圆弧板242上,避免排风扇24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防止造成人手误伤,而且圆弧板242也能使气流均匀排出,减少噪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