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坐便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踏连杆直接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的装置。
背景技术:
坐便器存在于城市每个家庭,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村用户也开始使用坐便器。部分高档公共场所卫生间也设置坐便器。陶瓷或不锈钢坐便器具有清洁卫生、无异味、使用方便和舒适性好等优点将逐渐取代传统蹲便式坐便器。
传统的坐便器一直以来需要使用者弯下腰,用手来对其上下翻转,这样就带来很多的不便。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通过人手掀起坐垫都存在不卫生的问题,尤其是在掀起时手指必然接触坐垫底部,而坐垫底部与坐便器上沿直接接触,受到污染,而且容易滋生细菌病毒,会影响人体健康。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也日渐不灵活,对于需要经常弯腰掀起或者放下坐便器坐垫的老人会带来诸多不便。
随着人们追求干净、卫生和方便要求不断提高,坐垫翻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然而,要在光滑的陶瓷表面设置支点用于提供足够的翻转支撑力度,难度很大。公开号为CN105030142A的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旨在不改变原有坐便器结构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坐便器坐垫脚踏自翻转技术。然而该专利文献记载了通过地面脚踏器驱动和闸线传递的驱动方式,不仅使结构变得复杂、成本高、各部件间配合精度要求高,而且该方案中外露的闸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程度。
上述专利文献中,使用脚踏器通过闸线传递,牵引摆杆,摆杆驱动坐垫升起。然而坐垫被升起后的定位问题,在上述专利中并没有很好解决。当摆杆升起后,如果不对摆杆定位,坐垫可能会自动下落,或者需要通过手动使坐垫下落,使用不便。如果采用简单的弹性销对摆杆定位,再通过脚踏杆使弹性销压缩释放摆杆,则存在问题是:当人们因习惯性手动翻转坐垫时,坐垫力臂很长,轻易将弹性销掰损,所以不能简单采用弹性销对摆杆进行约束。
现有专利文献中,摆杆在摆动式,一端承受闸线牵引,另一端对坐垫底部施加推力。由于脚踏初始力度较大(初始位置坐垫重力最大),随后只需很小的脚踏力度即可使坐垫抬起。但由于摆杆始终受制于闸线的拉力,若闸线拉动行程不足使摆杆始终不能竖立,从而坐垫始终不能完全打开,若闸线行程足够大时,脚踩压力很容易造成摆杆加速运动(后来力度很小即可驱动),造成坐垫与上盖之间猛烈撞击。由于现有翻转驱动机构的摆杆为一体式,总是影响坐垫摆动的灵活性,有待于改进。
现有技术采用闸线作为传动部件,通常用于车辆刹车作用的闸线在被用于坐便器坐垫翻转领域时,要求闸线的有效行程增加至10cm以上(刹车过程需要闸线有效行程较短),其原因是:驱动坐垫转动的使力点靠近坐垫根部(转轴附近),力臂已经很短,牵引力被放大数倍。针对较重及带有缓冲功能的坐垫,有时甚至坐垫与上盖一起翻转时,可能需要坐垫末端重力的二十倍,如此大的牵引力,在长时间使用时会造成部件损坏,影响使用寿命。为降低牵拉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尽量增加牵拉部位的力臂,力臂增加后必然导致所需闸线的有效行程增加。这就要求必须有足够大行程的脚踏装置来实现对较长的闸线牵引。以往专利技术中公开的脚踏装置,普遍存在有效行程偏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坐便器存在坐垫必须手工翻转的问题,以及现有脚踏翻转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效果差,无法有效实施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化、隐蔽性强、结构强度高、干净、卫生、使用方便和可反复使用的插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坐垫轴座上的底座,或固定在坐垫轴座与坐便器之间的底座,或者固定在坐便器上的底座,以及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脚踏装置、摆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与坐便器之间,所述摆动装置铰接在底座上或者铰接在底座侧板上,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摆动转轴转动;所述摆动装置的前端位于坐垫底部。
所述摆动装置为摆杆,所述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所述摆杆中轴孔通过定轴铰接底座侧板的前上侧;所述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摆杆前端座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
所述驱动部位是在摆杆前端座设置有插孔,插孔内固定安装有横杆或单L型推杆或双L型型钢丝架;所述单L型推杆含有双横臂和单纵臂,双横臂插入摆杆前端座对应插孔内,单纵臂嵌入坐垫底部凹槽内;所述双L型型钢丝架前端弧形相连形成双L竖臂和双L横臂;双L竖臂位于坐垫下部凹槽内,双L横臂位于坐垫外侧并连接于摆杆前端。
设置有能套装在坐垫一侧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横杆末端连接,或者与单L型推杆末端连接,或者与固定带位于双L型钢丝架之间隙内。
所述摆杆为复合摆杆,包括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前端设置端轴孔,后端设置摆杆牵引头;从动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与主动摆杆匹配贴合;所述从动摆杆中轴孔和主动摆杆的端轴孔分别铰接在内壳的定轴一和定轴二上。所述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
摆杆为平行的双杆结构,其中一杆长度大于另一杆长度;长杆和短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长杆的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短杆的后端位于摆杆中轴孔附近且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摆杆中轴孔同心。所述摆杆牵引头设置有挡块嵌入孔,挡块嵌入孔的中部设置有线槽。与摆杆配合安装的内壳上设置有定轴孔,并在定轴孔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摆杆中轴孔通过轴承安装于定轴孔的两侧,同时短杆后端的圆弧面顶压在支撑台表面。
设置有柔性释放机构,柔性释放机构包括底座侧板或外壳、摆杆,所述底座或外壳上端设置定轴,摆杆中部设置摆杆中轴孔,所述摆杆中轴孔安装于定轴上;摆杆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摆杆牵引头一侧设置有挡板;在所述底座侧板或外壳上还设置有翻转轴,安装于翻转轴上的翻转架的一侧设置用于约束摆杆牵引头的弹性挡止机构,另一侧设置牵引孔;牵引孔的上端连接有回位弹簧;牵引孔的下端通过牵引弹簧连接脚踏杆,或者,位于弹性挡止机构外框底部设置有套槽,在套槽内匹配安装有内套杆,内套杆下端通过销轴铰接有弧形杠杆,弧形杠杆的后端连接有牵引弹簧,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脚踏杆。
所述弹性挡止机构包括卡槽,卡槽与所述挡板配合;在卡槽前端设置限位挡板,在卡槽后侧设置弹性销。所述弹性销包括套管,套管内套装有螺栓并在螺栓下端固定有弹性挡舌,螺栓上端位于套管上部设置有挡头,螺栓上套装有弹簧。
设置有拉杆式释放机构,拉杆式释放机构包括释放杆和动挡块、定挡块,所述释放杆的内端铰接于摆杆的后端并能自由上下摆动,所述动挡块固定在释放杆靠近内端位置,释放杆外端穿过底座侧板之外,所述定挡块固定于底座侧板边缘,当释放杆向前伸出后,所述动挡块能卡固于定挡块外侧形成约束关系。动挡片位于释放杆上能够滑动,并设置有约束动挡片滑动的锁紧机构。
所述脚踏装置采用摆动式脚踏装置,包括脚踏板和底座,底座两侧设置对称侧壁,两侧壁前端上部设置有底座定轴孔,脚踏板底面与底座侧壁上表面匹配扣合,脚踏板下表面前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定轴孔,中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动轴孔;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一安装于底座定轴孔上;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二铰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下端通过转轴三安装有滑轮,在转轴三上套装有辅助连板,辅助连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闸线末端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板或者底座的前端设置有闸管挡止机构。
所述脚踏装置采用竖向驱动脚踏装置,所述竖向驱动脚踏装置包括脚踏盖和底座以及其间的骨架驱动机构;所述骨架驱动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分别包括两侧壁,两侧壁的中部设置有中轴孔,两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条形孔;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部设置中部短轴孔,一端设置端部长轴孔,另一端设置端部短轴孔;连杆一与连杆二相互扣合为一组形成“×”状连杆小组,扣合后的两中部短轴孔内安装有短轴;相邻连杆小组的不封闭端部短轴孔与封闭端部短轴孔对接重合,组成连杆大组;两个连杆大组分别位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两侧,对应的连杆大组端部长轴孔内安装长滑轴,长滑轴位于相应条形孔内,对应连杆大组的端部短轴孔内安装长定轴,长定轴位于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的中轴孔内;所述脚踏盖和底座分别覆盖包裹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外侧;在底座骨架和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闸管的让位孔;以及在底座骨架内一个长滑轴上设置有闸管挡台,底座骨架内另一个长滑轴上设置固定闸线端头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设置有上限位调节机构或下限位调节机构。
在底座侧板的侧面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包裹于底座侧板的外侧,所述定轴连接于外壳和底座侧板之间。
在底座侧板的侧面设置有内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所述定轴设置于内壳与外壳之间,或者定轴同时连接底座侧板、内壳和外壳。
所述底座的底板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所述两插孔位于底座底板的侧部或者一个位于底座底板的端部另一个位于底座底板的侧部。
所述驱动部位是在摆杆前端座内侧设置向坐垫一侧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位于坐垫底部用于托起坐垫。
所述驱动部位是在摆杆前端座水平安装有至少一根向坐垫一侧凸出的滑杆,滑杆于坐垫底部用于托起坐垫。
所述脚踏杆包括脚踏段和支撑段,以及位于脚踏段和支撑段之间的脚踏杆牵引孔,所述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于脚踏杆牵引孔内。
所述传动装置为闸线,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所述摆杆牵引头设置有挡块嵌槽,挡块安装于摆杆牵引头的挡块嵌槽内;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坐便器的坐垫转轴座对本发明中底座进行固定,使底座的大部分处于隐蔽状态,隐蔽性强。底座的侧板上可以固定体积较小的外壳,使外观整洁,基本不影响坐便器的外观。
2、本发明利用脚踏驱动坐垫升起,使用非常方便,不用手接触坐便器坐垫,干净卫生。
3、本发明结构简化,设计合理,能根据需要提高部件强度而不影响配合性能,装配非常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底板设置的插孔非常便于安装和拆卸。无需对现有坐便器或坐垫做任何修改,从而达到较广的普及性和低成本特点。
4、本发明还可以增设调节缓冲机构,针对目前没有缓冲性能的坐便器坐垫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坐垫的最大高度,并具有缓冲性能,效果非常好。
5、本发明设计两种释放方式,通过脚踩脚踏杆或者用脚轻轻抬升释放杆即可达到释放效果。操作非常简单,除了能够通过脚踏的方式驱动翻转架转动用于释放摆杆作用外,通过手动直接使坐垫向下翻转时,也能驱动摆杆与翻转架一起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使两者脱离。可见,手动翻转坐垫不会对该装置造成任何损坏。从而本发明具有脚踏释放和手动释放两种功能。
6、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所使用坐便器坐垫重力和翻转驱动力度而进行对闸线行程调节,或者根据情况人为控制脚踩力度。采用复合摆杆后,坐垫翻转变得灵活不受约束,无论闸线行程是否到位,或是脚踩力度是否达到最大限度,因坐垫存在运动惯性而能自动升起。从而有效防止坐垫与上盖猛烈撞击的情况发生,具有缓冲功能,使用效果非常好。
7、本发明将摆杆局部加宽,是摆杆中轴孔具有双孔结构,而且短杆具有圆弧面,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摆杆收到偏心压力而找出扭转运动问题。不仅提高了摆杆强度,而且很好地克服扭转运动问题,提高摆杆使用寿命和运行的平稳性。该结构简单可行,能很好地应用于单边驱动装置内,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去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柔性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4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3中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柔性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的去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拉杆式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摆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摆杆与内壳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6是图15中从动摆杆与内壳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摆动式脚踏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脚踏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挡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脚踏驱动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装配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骨架部分的侧面图;
图26是图25中连杆及轴的安装示意图;
图27是连杆一的剖检图;
图28是连杆二的剖面图;
图29是图25的仰视图;
图30是脚踏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5的俯视图;
图32是图31中调节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坐便器,2为坐垫,3为坐垫轴座,4为坐垫转轴,5为翻转装置,6为脚踏装置,7为闸线,71为闸线管挡座,72为闸线,73为闸线挡块,8为释放杆,81为动挡台,82为定挡台,83为铰接孔。511为底座底板,512为底座侧板,513为底座端插口,514为底座侧插口,515为固定孔,516为内壳,517为固定孔,518为支撑台;521为外壳面板,522为外壳立板,531为摆杆,531a为从动摆杆,531b为主动摆杆,532为摆杆前端座,533为摆杆中轴座,533a为从动摆杆中轴座,533b为主动摆杆端轴套,534为摆杆牵引头,535为挡块嵌槽,536为进线口,537为推杆,5371为单L型推杆,538为挡板,5381为辅助支撑腿,539为圆弧转动支撑面,541为调节支座,542为调节螺杆,543为定位螺母,544为定位导向槽,545为弹簧,546为内通孔,547为外通孔,548为顶头;561为翻转架,562为翻转轴,563为牵引孔,564为回位弹簧,565为牵引弹簧,566为脚踏杆,567为套管,568为螺栓,569为挡头,570为弹性挡舌,571为限位挡板,572为卡槽,573为脚踏杆牵引孔,574为脚踏杆支撑段。
711a为底座侧壁,712a为底座支撑脚,713a为底座定轴孔,714a为底座轴座,721a为脚踏板,722a为脚踏板动轴孔,723a为脚踏板定轴孔,724a为脚踏板侧壁,731a为支撑框,732a为滑轮,733a为辅助连板,734a为固定扣,741a为挡板座,742a为闸管插槽,743a为闸线槽,744a为内卡台,751a为闸管,752a为闸线,753a为闸线挡块。
711b为脚踏盖,712b为脚踏盖固定孔,721b为脚踏骨架,722b为脚踏骨架固定孔,723b为脚踏骨架条形孔,724b为脚踏骨架中轴孔,731b为底座骨架,732b为底座骨架固定孔,733b为底座骨架条形孔,734b为底座骨架中轴孔,735b为骨架让位孔,741b为底座,742b为底座固定孔,743b为闸线管安装孔,751b为连杆一,752b为连杆二,753b为长滑轴,754b为长定轴,755b为短轴,756b为长轴套,757b为短轴套,758b为长轴孔,759b为短轴孔,761b为闸管,762b为闸线,763b为挡块,764b为闸管挡台,765b为固定扣,771b为脚踏垫,772b为地垫,781b为调节架,782b为上限位调节螺杆,783b为拉簧杆,784b为拉簧,785b为内嵌螺母,786b为上挡边,787b为拉簧座,788b为侧挡边,789b为通孔,791b为下限位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第一种插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参见图2和图3,包括底座、摆杆、内壳和外壳,以及定轴。
参图1和图5,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座底板511固定在坐垫转轴座3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3与坐便器1之间。底座底板511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的端部,为底座端插口513。另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的侧部,底座侧插口514。
在底座侧板512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516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从而定轴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强度很高。
如图3,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所述摆杆中轴孔铰接在定轴上。参见图7,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摆杆前端座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其中传递装置为闸线,闸线7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71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还设置有柔性释放机构,柔性释放机构包括底座侧板或外壳、摆杆,所述底座或外壳上端设置定轴,摆杆中部设置摆杆中轴孔,所述摆杆中轴孔安装于定轴上;摆杆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摆杆牵引头一侧设置有挡板;在所述底座侧板或外壳上还设置有翻转轴,安装于翻转轴上的翻转架的一侧设置用于约束摆杆牵引头的弹性挡止机构,另一侧设置牵引孔;牵引孔的上端连接有回位弹簧,牵引孔的下端连接牵引弹簧,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脚踏杆
所述弹性挡止机构包括卡槽,卡槽与所述挡板配合;在卡槽前端设置限位挡板,在卡槽后侧设置弹性销。所述弹性销包括套管,套管内套装有螺栓并在螺栓下端固定有弹性挡舌,螺栓上端位于套管上部设置有挡头,螺栓上套装有弹簧。
所述脚踏杆包括脚踏段和支撑段,以及位于脚踏段和支撑段之间的脚踏杆牵引孔,所述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于脚踏杆牵引孔内。
所述脚踏杆包括脚踏段和支撑段,以及位于脚踏段和支撑段之间的脚踏杆牵引孔,所述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于脚踏杆牵引孔内。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删除内壳。即在底座侧板512的侧面只设置有外壳,改外壳包裹于各定轴和各动轴外侧。所述定轴一和定轴二同时连接于外壳和底座侧板之间。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删除内壳和外壳。参见图7,定轴一和定轴二直接设置于底座侧板512的外侧面上。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驱动部位做出修改。将驱动部位直接设置在摆杆的前端内侧,例如将摆杆设计为L形,摆杆前端内侧向坐垫一侧凸出的支撑部位于坐垫底部用于托起坐垫。
实施例5:在实施例1基础上,驱动部位是在摆杆前端座水平安装有至少一根向坐垫一侧凸出的横杆,横杆于坐垫底部用于托起坐垫。
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还设置有下限位调节缓冲机构或上限位调节缓冲机构,所述调节缓冲机构是在外壳内侧设置有调节支座,调节支座内部中空区设置为定位导向槽,定位导向槽内匹配套装有定位螺母使调节螺母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转动,调节螺杆贯穿于调节支座内部并与定位螺母安装在一起,所述定位螺母的外端面与定位导向槽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
实施例7,参见图8,在实施例1基础上,牵引孔的上端连接有回位弹簧,位于弹性挡止机构外框底部设置有套槽,在套槽内匹配安装有内套杆,内套杆下端通过销轴铰接有弧形杠杆,弧形杠杆的后端连接有牵引弹簧,牵引弹簧的下端连接脚踏杆。
实施例8,参见图10-图13,第二种插固式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摆杆、内壳和外壳,以及定轴。
参图9和图14,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座底板511固定在坐垫转轴座3上或固定在坐垫转轴座3与坐便器1之间。底座底板511包括两个卡固于坐垫轴座下方固定栓外侧的插孔,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的端部,为底座端插口513。另一个插孔位于底座底板511的侧部,底座侧插口514。
在底座侧板512的侧面同时设置有内壳516和外壳,内壳贴合于底座侧板512侧面,外壳与内壳相互扣接。定轴设置于内外壳之间并同时连接底座侧板512。从而定轴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强度很高。
如图13和图14,所述摆杆为平行的双杆结构,其中一杆长度大于另一杆长度;长杆和短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长杆的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短杆的后端位于摆杆中轴孔附近且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摆杆中轴孔同心。所述摆杆牵引头设置有挡块嵌入孔,挡块嵌入孔的中部设置有线槽。
如图16,与摆杆配合安装的内壳上设置有定轴孔,并在定轴孔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摆杆中轴孔通过轴承安装于定轴孔的两侧,同时短杆后端的圆弧面顶压在支撑台表面。
摆杆前端座设置有能与坐垫底部接触的驱动部位,即在摆杆前端座设置有插孔,插孔内固定安装有单L型推杆,单L型推杆含有双横臂和单纵臂,双横臂插入摆杆前端座对应插孔内,单纵臂嵌入坐垫底部凹槽内。
传递装置为闸线,闸线7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71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脚踏装置是通过脚踏驱动使闸线从闸管内拉出或送入。可以采用现有普通脚踏装置。
本实施例设置的调节缓冲机构,针对目前没有缓冲性能的坐便器坐垫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坐垫的最大高度,并具有缓冲性能,效果非常好。
实施例9:在实施例8基础上,采用复合摆杆。参见图15和图16,包括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其中,主动摆杆前端设置端轴孔,后端设置摆杆牵引头。从动摆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后端与主动摆杆匹配贴合。
从动摆杆中轴孔和主动摆杆的端轴孔分别铰接在内壳的定轴一和定轴二上。所述摆杆牵引头通过传动装置与脚踏装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为闸线,包括闸线管和内芯线内芯线一端设置挡块,内芯线另一端固定于脚踏装置的驱动部件上;所述摆杆牵引头设置有挡块嵌槽,挡块安装于摆杆牵引头的挡块嵌槽内;闸线管的一端支撑于闸线管挡座上,另一端支撑于脚踏装置的外壳上。
本实施例采用复合摆杆后,坐垫翻转变得灵活不受约束,无论闸线行程是否到位,或是脚踩力度是否达到最大限度,因坐垫存在运动惯性而能自动升起。从而有效防止坐垫与上盖猛烈撞击的情况发生,具有缓冲功能,使用效果非常好。
实施例10:在实施例8或9基础上,将摆杆设计为增强增稳摆杆,参见图13和图14,增强增稳摆杆为平行的双杆结构,其中一杆长度大于另一杆长度。长杆和短杆的前端设置有摆杆前端座、中部设有摆杆中轴孔,长杆的后端设置有摆杆牵引头,短杆的后端位于摆杆中轴孔附近且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摆杆中轴孔同心。与摆杆配合安装的内壳上设置有定轴孔,并在定轴孔一侧设置有支撑台,摆杆中轴孔通过轴承安装于定轴孔的两侧,同时短杆后端的圆弧面顶压在支撑台表面。
本实施例将摆杆局部加宽,是摆杆中轴孔具有双孔结构,而且短杆具有圆弧面,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摆杆收到偏心压力而找出扭转运动问题。不仅提高了摆杆强度,而且很好地克服扭转运动问题,提高摆杆使用寿命和运行的平稳性。该结构简单可行,能很好地应用于单边驱动装置内,非常实用。
实施例11:参见图17-图22,脚踏装置采用摆动式脚踏装置,包括脚踏板和底座,底座两侧设置对称侧壁,两侧壁前端上部设置有底座定轴孔,脚踏板底面与底座侧壁上表面匹配扣合,脚踏板下表面前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定轴孔,中部两侧设置脚踏板动轴孔;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一安装于底座定轴孔上;所述脚踏板定轴孔通过转轴二铰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下端通过转轴三安装有滑轮,在转轴三上套装有辅助连板,辅助连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闸线末端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板或者底座的前端设置有闸管挡止机构。
利用抬高的定转轴使脚踏板翻转高度抬高,脚踏板驱动支撑框及滑轮运动,可使滑轮形成增大,满足足够的牵拉行程,是脚踏装置符合使用需求。
脚踏板处于低位时能够与底座侧壁匹配相扣,外形平滑美观。支撑脚不仅能够提高脚踏装置的稳定性,而且配合图案后能够实现多种动物类型设计,满足人们需求,便于推杆应用。
支点被抬高的脚踏板,便于前端设置延伸部,将闸管约束与延伸部位后,可进一步延长闸线牵拉的有效行程。
实施例12:参见图23-图32,脚踏装置采用竖向驱动脚踏装置,包括脚踏盖和底座以及其间的骨架驱动机构;所述骨架驱动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分别包括两侧壁,两侧壁的中部设置有中轴孔,两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条形孔;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中部设置中部短轴孔,一端设置端部长轴孔,另一端设置端部短轴孔;连杆一与连杆二相互扣合为一组形成“×”状连杆小组,扣合后的两中部短轴孔内安装有短轴;相邻连杆小组的不封闭端部短轴孔与封闭端部短轴孔对接重合,组成连杆大组;两个连杆大组分别位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两侧,对应的连杆大组端部长轴孔内安装长滑轴,长滑轴位于相应条形孔内,对应连杆大组的端部短轴孔内安装长定轴,长定轴位于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的中轴孔内;所述脚踏盖和底座分别覆盖包裹于脚踏骨架和底座骨架外侧;在底座骨架和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闸管的让位孔;以及在底座骨架内一个长滑轴上设置有闸管挡台,底座骨架内另一个长滑轴上设置固定闸线端头的固定扣;在所述脚踏骨架或底座骨架设置有上限位调节机构或下限位调节机构。
本实施例巧妙地利用连杆与滑动配合的关系,设计出竖向脚踩驱动的脚踏驱动装置,使用非常方便,该设计可满足外观平整。竖向运动转换为两端长滑轴的同时张开与收缩,从而使驱动行程增加一倍。而且可根据需要调整闸线末端于长滑轴上的距离,实现不同比例的驱动行程。
对脚踏驱动装置设置了上限位调节机构和下限位调节机构,其目的是防止脚踏力度过大时造成坐垫与上盖的强烈碰撞,以及防止坐垫下落过快造成撞击噪声。而且,通过上限位调节机构,可以实现脚踏高度的任一调节,从而确保闸线原始牵拉位置的合理性。例如,部分坐便器坐垫的重量很大,有时甚至将坐垫与坐便器盖一起驱动,而摆杆只用于驱动坐垫根部区域,力矩较短,导致初始脚踏力度必须很大,启动难度大而且容易损坏部件。通过上限位调节机构的适当调节,即在脚踏之前首先利用拉簧对摆杆施加足够预应力但不使坐垫抬起,此时在拉簧预应力辅助作用下,脚踏时就变得非常轻松。
说明:以上各实施例附图均为示意图,其尺寸与坐垫轮廓并没有完全匹配,在保持整体结构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尺寸还可以有适当调整,使其匹配于坐便器及坐垫。
以上各实施例并没有完全枚举本发明全部实施方式,还可以将以上实施例中各部件适当变形,以及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成新的实施方式,应视为等同于上述实施方式,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