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496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生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学生桌。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课桌由桌面、桌腿组成,结构功能比较单一,在举行大型考试的时候,教室充当考场,教室里的课桌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考试用桌,而在考试的过程中,考生作弊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携带小抄的,偷看他人的,令监考老师防不胜防,这就严重影响了考试纪律,触犯了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学生桌,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方案为:一种学生桌,该学生桌包括桌面板,桌面板底部设置有桌箱,所述的桌面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遮挡机构,桌箱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桌腿,遮挡机构可以防止左右位之间的偷看。

所述的遮挡机构包括遮挡板以及与遮挡板形状相对应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对称固定在桌面板两侧,所述的遮挡板与所述的固定套套接。

所述的固定套套体中部开有限位通孔,所述的遮挡板上设置有一列均匀排布的限位槽,当遮挡板在固定套内上下移动时,限位孔会分别与所述一列均匀排布的限位槽中的一个重合,所述的限位通孔与所述的限位槽通过插销配合固定。

所述的桌箱包括箱口,箱口下边沿铰接有桌箱挡板,当考试时,箱口被桌箱挡板封住,桌箱挡板的作用是防止学生将小抄放入桌箱内。

所述的桌箱挡板前端固定有磁性条,桌箱为金属材料制成,当不考试时,桌箱挡板在磁性条的作用下固定在桌箱底部,所以当考试的时候,旋转桌箱挡板,封堵住箱口,并通过磁性条和箱口上沿金属之间的磁力作用下固定。

所述的桌面板的顶面前端桌角处设置有警示灯,当答完卷需要交卷时,按下控制按钮,警示灯亮,老师就会看到,走过来收卷,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学生一直举着手,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动作,减少了在交卷过程中发生作弊行为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桌箱左右两边的遮挡板可以有效地防止考试时左右位考生之间的偷看,桌箱挡板可以防止考生将小抄放入到桌箱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携带小抄的信心。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学生桌在非考试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学生桌在考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面板,2.插销,3.限位通孔,4.固定套,5.限位槽,6.桌腿,7.桌箱挡板,8.桌箱,9.箱口,10.遮挡板,11.控制按钮,12.警示灯,13.磁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2所示,一种学生桌,该学生桌包括桌面板1,桌面板1底部设置有桌箱8,所述的桌面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遮挡机构,桌箱8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桌腿6,遮挡机构可以防止左右位之间的偷看。所述的遮挡机构包括遮挡板10以及与遮挡板10形状相对应的固定套4,所述的固定套4对称固定在桌面板1两侧,所述的遮挡板10与所述的固定套4套接。所述的固定套4套体中部开有限位通孔3,所述的遮挡板10上设置有一列均匀排布的限位槽5,当遮挡板10在固定套4内上下移动时,限位孔会分别与所述一列均匀排布的限位槽5中的一个重合,所述的限位通孔3与所述的限位槽5通过插销2配合固定。所述的桌箱8包括箱口9,箱口9下边沿铰接有桌箱挡板7,当考试时,箱口9被桌箱挡板7封住,桌箱挡板7的作用是防止学生将小抄放入桌箱8内。所述的桌箱挡板7前端固定有磁性条13,桌箱8为金属材料制成,当不考试时,桌箱挡板7在磁性条13的作用下固定在桌箱8底部,所以当考试的时候,旋转桌箱挡板7,封堵住箱口9,并通过磁性条13和箱口9上沿金属之间的磁力作用下固定。所述的桌面板1的顶面前端桌角处设置有警示灯12,当答完卷需要交卷时,按下控制按钮11,警示灯12亮,老师就会看到,走过来收卷,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学生一直举着手,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动作,在交卷过程中上减少作弊行为发生。

当作为普通学生课桌使用时,遮挡板10最顶部的限位槽5与限位通孔3重合并通过插销2固定,此时遮挡板10处于收缩状态,同时桌箱挡板7在磁性条13的作用下固定在桌箱8底部;当作为考试桌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上提遮挡板10的高度,当上提到合适的高度时,对应高度的限位槽5会与限位通孔3重合并通过插销2固定,同时绕着着箱口9下沿旋转桌箱挡板7,封堵住箱口9,并通过磁性条13和箱口9上沿金属之间的磁力作用下固定。

其中,所述的警示灯12的电源来自于本身自带的蓄电池,控制按钮11为弹簧按钮,按钮控制警示灯12的电路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