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50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热盘是烹饪器具中普遍应用的加热装置,相关技术中电热盘固定结构,多单纯采用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该固定形式装配复杂,且易产生定位不准,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热盘承载重量的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使得连接电热盘的紧固件易松动,用户维修保养频率高,影响客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热盘组件,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外锅,电热盘组件包括:电热盘,电热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弹性元件,具有中心孔,设置在支撑块与外锅之间;连接件,用于连接外锅及支撑块,同时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支撑块的底部还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延伸的凸出部,凸出部穿过所述弹性元件的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盘组件,通过在电热盘的底部设置支撑块,将具有中心孔的弹性元件套设在支撑块与外锅之间,进而利用连接件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简化了电热盘组件的安装工序,定位准确且易行,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续维护保养的频率。同时,通过在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延伸的凸出部,使得具有导向作用的凸出部穿过所述弹性元件的中心孔,采用这种结构连接形式使得连接件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时,由于凸出部的导向作用减小了连接件在轴向上的作用力,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纯采用紧固件固定电热盘组件时,装配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且避免了由于电热盘承载重量的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使得连接电热盘的紧固件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发生,增强了用户体验,降低了设备的运营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出部与弹性元件的中心孔为间隙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出部与弹性元件的中心孔为间隙配合,且弹性元件设置在支撑块与烹饪器具之间。当电热盘承载重量增大时,弹性元件由于承压进而发生向烹饪器具底部方向的形变;当电热盘承载重量减小时,弹性元件恢复弹性形变,故,通过凸出部与弹性元件的中心孔的间隙配合,使得电热盘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凸出的凸筋,凸筋的自由端至电热盘的距离小于凸出部的自由端至电热盘的距离;其中,凸筋的自由端抵设在弹性元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块的底部设置凸筋,且凸筋的自由端抵设在弹性元件上,使得弹性元件上下端面可以紧密接触与之相连的支撑块和外锅的端面,进而实现电热盘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出部的自由端开设有螺纹孔;外锅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连接件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实现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的目的,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紧凑,连接效果好,易于安装,产品的精益化水平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块及弹性元件的数量相同且均至少为2个,支撑块沿电热盘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支撑块沿周向均匀分布,圆周分布的形式提高了支撑块支撑的稳定度,使产品运行更加平稳,内锅不会因压力变形而产生倾斜掉落,同时,支撑块圆周分布,也能够圆周均等地传递内锅压力,使支撑块下端的弹性元件均匀受力,进而发生均匀形变,使产品运行更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螺钉和垫片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成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出部优选为圆柱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块的底部设置的凸出部为圆柱形,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热盘组件,通过在电热盘的底部设置支撑块,将具有中心孔的弹性元件套设在支撑块与外锅之间,进而利用连接件将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简化了电热盘组件的安装工序,定位准确且易行,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续维护保养的频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锅的底壁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向第二台阶面的方向凹陷,并与第二台阶面相连接;弹性元件搭设在第二台阶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锅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将弹性元件搭设在第二台阶面上,使得弹性元件上下端面可以紧密接触与之相连的支撑块和外锅的端面,进而实现电热盘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具有高度差,用于容纳支撑块的凸出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块的凸出部置于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使得支撑块底部凸出的凸筋的自由端与弹性元件的上端面相接触,弹性元件的下端面与第二台阶面相接处,并通过连接件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进而实现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锅的底部的通孔开设在第一台阶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锅底部的第一台阶面上上开设通孔使得连接件可以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进而实现电热盘固定在外锅上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电热盘组件与外锅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热盘组件与外锅连接结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电热盘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热盘沿B-B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电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热盘组件,12电热盘,122支撑块,124凸出部,126凸筋,14弹性元件,16连接件,162螺钉,164垫片,2外锅,22第一台阶面,24第二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热盘组件1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来了一种电热盘组件1,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外锅2,电热盘组件1包括:电热盘12,电热盘1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块122;弹性元件14,具有中心孔,设置在支撑块122与外锅2之间;连接件16,用于连接外锅2及支撑块122,同时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支撑块122的底部还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延伸的凸出部124,凸出部124穿过所述弹性元件14的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盘组件1,通过在电热盘12的底部设置支撑块122,将具有中心孔的弹性元件14套设在支撑块122与外锅2之间,进而利用连接件16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简化了电热盘组件1的安装工序,定位准确且易行,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续维护保养的频率。同时,通过在支撑块122的底部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延伸的凸出部124,使得具有导向作用的凸出部124穿过所述弹性元件14的中心孔,采用这种结构连接形式使得连接件16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时,由于凸出部124的导向作用减小了连接件16在轴向上的作用力,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纯采用紧固件固定电热盘组件1时,装配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且避免了由于电热盘12承载重量的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的影响,使得连接电热盘12的紧固件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发生,增强了用户体验,降低了设备的运营成本,且在支撑块122的底部设置的凸出部124,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凸出部124与弹性元件14的中心孔为间隙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凸出部124与弹性元件14的中心孔为间隙配合,且弹性元件14设置在支撑块122与烹饪器具之间。当电热盘12承载重量增大时,弹性元件14由于承压进而发生向烹饪器具底部方向的形变;当电热盘12承载重量减小时,弹性元件14恢复弹性形变,故,通过凸出部124与弹性元件14的中心孔的间隙配合,使得电热盘12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块122的底部设置有向烹饪器具底部凸出的凸筋126,凸筋126的自由端至电热盘12的距离小于凸出部124的自由端至电热盘12的距离;其中,凸筋126的自由端抵设在弹性元件1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块122的底部设置凸筋126,且凸筋126的自由端抵设在弹性元件14上,使得弹性元件14上下端面可以紧密接触与之相连的支撑块122和外锅2的端面,进而实现电热盘12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凸出部124的自由端开设有螺纹孔;外锅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连接件16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16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实现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的目的,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紧凑,连接效果好,易于安装,产品的精益化水平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块122及弹性元件14的数量相同且均至少为2个,支撑块122沿电热盘12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支撑块122沿周向均匀分布,圆周分布的形式提高了支撑块122支撑的稳定度,使产品运行更加平稳,内锅不会因压力变形而产生倾斜掉落,同时,支撑块122圆周分布,也能够圆周均等地传递内锅压力,使支撑块122下端的弹性元件14均匀受力,进而发生均匀形变,使产品运行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16包括螺钉162和垫片16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螺钉162和垫片164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成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凸出部124优选为圆柱形。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块122的底部设置的凸出部124为圆柱形,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盘组件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热盘组件,通过在电热盘12的底部设置支撑块122,将具有中心孔的弹性元件14套设在支撑块122与外锅2之间,进而利用连接件16将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采用这种连接结构简化了电热盘组件1的安装工序,定位准确且易行,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后续维护保养的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外锅2的底壁包括第一台阶面22和第二台阶面24,第一台阶面22向第二台阶面24的方向凹陷,并与第二台阶面24相连接;弹性元件14搭设在第二台阶面2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外锅2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台阶面22和第二台阶面24,将弹性元件14搭设在第二台阶面24上,使得弹性元件14上下端面可以紧密接触与之相连的支撑块122和外锅2的端面,进而实现电热盘12可相对烹饪器具底部上下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控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台阶面22与第二台阶面24之间具有高度差,用于容纳支撑块122的凸出部12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块122的凸出部124置于第一台阶面22与第二台阶面24之间,使得支撑块122底部凸出的凸筋126的自由端与弹性元件14的上端面相接触,弹性元件14的下端面与第二台阶面24相接处,并通过连接件16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进而实现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外锅2的底部的通孔开设在第一台阶面22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外锅2底部的第一台阶面22上上开设通孔使得连接件16可以穿过通孔固设在螺纹孔内,进而实现电热盘12固定在外锅2上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