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288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烤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类食物因其具有独特的美妙滋味,所以很受人们的喜欢,尤其是年轻一代。燃气式烤炉因其使用方便,污染小、干净卫生,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烧烤炉。现有的燃气式烤炉结构一般就是在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燃气管,在燃气管上方设置有分火板,在分火板上方再放置烤网或烤盘。分火板的作用主要是凝聚热量,提高烤网下方的温度,防止热量快速散发,并且防止食物上的油脂或残渣跌落后与明火直接接触后燃烧或爆裂,提高烧烤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11所示,现有的分火板结构大致为一向上隆起,其纵向截面接近弧形的板体,并在其上开设小孔,或缝隙使热量缓慢散出,但是该种烧烤炉中相邻的两个分火板之间的空隙上方与分火板上方的温差较大,致使烤网下方温度不均匀,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烤网下方温度均匀,热效率高的烧烤炉。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架体、设在所述架体上的炉壳、设在所述炉壳内的炉头、设在所述炉头上方的分火板和设在所述分火板上方的烤网,所述分火板中部设有凸棱,所述凸棱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靠近所述分火板左右边缘的一侧开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隆起部为带有尖端的对称弧面状。

所述隆起部的隆起高度由分火板的中部向边缘逐渐变大。

所述分火板为一体冲压成型的分火板。

所述散热孔的端口为弓形,弓形的高与弦长之比为0.2-0.6,一个分火板上的隆起部的表面积之和与分火板的表面积之比为0.15-0.7。

所述隆起部的最大高度为5-12mm。

位于所述凸棱同一侧中相邻的两个隆起部之间最窄处的净距离为10-35mm。

位于所述凸棱两侧相对的两个隆起部之间的距离为20-30mm。

所述分火板的长度为350-500mm,所述分火板的宽度为100-150mm,所述分火板的高度为25-40mm。

所述分火板包括板体,板体两侧沿板体的中线向下弯折,中线一侧形成第一板体,中线另一侧形成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为90-165度。

所述烤网包括多个网条和连接条,多个所述网条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网条为倒U型金属板。

所述倒U型金属板的底端设有抬高部,所述抬高部为板条,所述抬高部与所述连接条连接。

所述分火板上设有搭靠部,所述炉壳上设有支撑台阶,所述搭靠部与所述支撑台阶配合。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隆起部的设置扩大了分火板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分火板的散热效率;在隆起部靠近分火板左右边缘的一侧开有散热孔,有效缩小了相邻的两个分火板之间的空隙上方与分火板上方的温差,使得烤网上食物的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了烧烤效率,并且该种散热孔不与烤网相对,可以防止食物上的油脂或残渣跌落至分火板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火板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火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烧烤炉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烧烤炉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烤网的结构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烤网的结构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烤网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B-B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中C的放大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分火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烤炉实施例,包括架体5、设在所述架体5上的炉壳6、设在所述炉壳6内的炉头7、设在所述炉头7上方的分火板1和设在所述分火板1上方的烤网8,所述分火板1中部设有凸棱11,所述凸棱11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隆起部2,所述隆起部2靠近所述分火板1左右边缘的一侧开有散热孔3。隆起部2的设置扩大了分火板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分火板1的散热效率;在隆起部2靠近分火板1左右边缘的一侧开有散热孔3,有效缩小了相邻的两个分火板1之间的空隙上方与分火板1上方的温差,使得烤网8上食物的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了烧烤效率,并且该种散热孔3不与烤网8相对,可以防止食物上的油脂或残渣跌落至分火板1下方。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隆起部2为带有尖端的对称弧面状。该种结构的隆起部2使得分火板1上方的散热温度更加均匀,并且易于清洁。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隆起部2的隆起高度由分火板1的中部向边缘逐渐变大。该种结构便于隆起部2的冲压成型以及散热孔3的开设,同时可以有效缩小分火板1中部与两侧边缘之间的温差。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分火板1为一体冲压成型的分火板1。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分火板包括板体,板体两侧沿板体的中线向下弯折,中线一侧形成第一板体12,中线另一侧形成第二板体13,所述第一板体12与所述第二板体13之间的夹角为90-165度。本实施例优选为137度。所述中线处形成所述凸棱11。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散热孔3的端口为弓形,弓形的高与弦长之比为0.2-0.6,本实施例优选为0.38。一个分火板上的隆起部的表面积之和与分火板的表面积之比为0.15-0.7,本实施例优选为0.25。使得分火板1上方的温度更加均匀,散热效率更高,而且不会影响分火板1的机械强度。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隆起部2的最大高度为5-12mm。本实施例优选为7mm。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位于所述凸棱11同一侧中相邻的两个隆起部2之间的净距离为10-35mm。本实施例优选为14mm。此处两个隆起部之间的净距离是指隆起部之间最窄处的净距离。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位于所述凸棱11两侧相对的两个隆起部2之间的距离为20-30mm。本实施例优选为23mm。此处两个隆起部之间的距离是指隆起部的尖端的水平投影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分火板1的长度为350-500mm,本实施例优选为395mm;所述分火板1的宽度为100-150mm,本实施例优选为123mm;所述分火板1的高度为25-40mm,本实施例优选为31.3mm。

参见图6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烤网8包括多个网条9和连接条10,多个所述网条9通过连接条10连接,所述网条9为弧形板,例如倒U型金属板。本实用新型中的烤网8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采用弧形板作为网条,使其具有极高的聚热效能,同时还能够缩小网条和网条间隙内的温差,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发挥极致,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食物与网条直接接触的部位不易烤焦,并且方便油脂滑落,减少油脂在网条上的存留,食物不易与网条粘连在一起,方便清洁。

参见图6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倒U型金属板的底端设有抬高部91,所述抬高部91为板条,所述抬高部91与所述连接条10连接。所述抬高部91与所述连接条10连接。抬高部91的设置更加提高了网条的聚热效果,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同时抬高部的设计能够提高网条的机械强度。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分火板1上设有搭靠部4,所述炉壳6上设有支撑台阶(图中未示出),所述搭靠部4与所述支撑台阶配合。分火板1两端的搭靠部4搭靠在炉壳6的支撑台阶上。

下图为本实施例中的分火板(如图1-3)与现有技术中的分火板(如图11)在使用过程中各时间段中的热效率实验数据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